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爱国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爱国

发布时间:2023-01-19 22:59:21

⑴ 历史课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入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作为历史学科的老师,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培养新形势下新一代的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当前做好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为迎接全球化挑战,历史学科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开放精神、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
二、密切结合现实政治生活

三、自然融入爱国情感态度
四、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成果
五、积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 ~

⑵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会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一、通过中外历史对比,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产生认同感。
在讲到世界古代史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至今日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灿烂的文化,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就应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知道今天的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而且,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全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开辟了世界先进文明的先河,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人民所学习。另外,通过对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进行忠于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的爱国教育。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也一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这一主流和不受外来侵略,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是相通的。
在讲到世界近代史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中,通过北美人民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取得民族独立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自然而然联系到中国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
再如讲到世界近代史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时,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对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台湾问题,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进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发奋图强的决心。
三、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读史使人明智。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现代史第十九课《机遇与挑战》的学习中也提到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和平与发展是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是潮流,还有当今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谈不上如何理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观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自然就知道爱国了。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多地是结合中华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同时,我们还应借助世界历史让学生了解世界形势。知道我国现在所处的世界地位:发展中国家。从而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系祖国,荣辱与共。
总之,利用历史这一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⑶ 如何更有效地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学历史渗透德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它具有依附性、蕴含性、渐进性、多样性、评判性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世上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内部联系。不了解这一点就无从确定。
(一)依附性。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政治”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依托人物、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二)蕴含性。又可以说是暗示性。它的育人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不可否认,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也难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三)渐进性。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它告诉我们,每一堂历史课教学,从渗透德育角度看,不能没有,同时也告诉我们,难以过多。纯粹讲述历史,就事论事,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是不行的;但是,借题发挥、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忌讳的是一曝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然而历史也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的画卷。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着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的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女娲造人、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秦灭六国、长平之战、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匈奴西迁、昭君出塞、三国鼎立、三顾茅庐、黄袍加身、蒙古西征、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在聆听中洗涤灵魂。
二、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道德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节约标兵”雷锋等等。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做出应有贡献。
(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牢记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可尊可敬的优秀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他们的名言、名句、名联,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但历史史实中既有正义的、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也有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懦弱的民族败类,对此我们可以提醒我们的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并引以为戒。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更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极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中学生进行渗透德育
(一) 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比较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明清以来中国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状况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增强学生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要求学生归纳近百年来中国各阶级的救国道路及其结果,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认清中国的国情。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科成为了所谓的“副科”,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素材都由学生自己寻找,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看课外书、找资料,自编自导,讲故事、演小品,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不管。
(三)充分利用历史的资料、信息
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这些历史的见证更真实、更直观地描述着历史的原貌,起着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这些历史信息,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充分利用地方史的教材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认为可信,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如抗金顺昌大捷、阜阳四.九暴动等。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学生,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地方史教材是加强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来临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功能,同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形成可以面向全年级或全校学生开展,可以举办图片展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需图片可由学生自行收集。(2)播放录像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学生,播放有关历史文献片和电影,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例如在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对中华的石窟艺术,可以播录像片,把石窟艺术的雄奇,精美展观在学生面前仿佛使他们融入到艺术的海洋里,还播放了《七七事变》、《长征》、《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争的影片。这样的形式学生深受喜爱。(3)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教师要求学生在仔细研读教材和课外书籍的基础上,对某个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探讨,然后以撰写人物小传的形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并对其功过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写秦始皇、曹操、陈独秀、拿破仑等的小传。(4)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历史着作、人物传记、一本教材或一篇文章,组织学生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包括介绍所读书籍或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的读后感(5)历史故事报告会或演讲会、历史成语故事会等。可以分组,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感到为集体争荣誉。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深受中学学生的喜爱,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历史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教学效果很好。(6)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教育。通过这些纪念活动,组织专题报告和历史图片展,生动再现这些历史情景,如有勿忘国耻“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诞生,香港回归,辛亥革命等,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史实,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能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有很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时以至每个环节之中。
要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创新和尝试,但是一定要构建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只有将渗透德育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目的。

⑷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

历史学科具有生动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情感,接受思想教育。所以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有以下方法和途径:
一、化简为详,引用具体生动史料激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形象地讲述,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化感情为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化爱国主义思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它们又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三、利用乡土史料,唤起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通过这些更为亲切的乡士史料,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进一步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积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爱国主义。总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或具体感受这些史实,都有利于激化和升华爱国主义思想,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⑸ 如何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印度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
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
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


这句话道出了育人的意义,也道出了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历史教
师,而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

(一)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故事中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甲午战争》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
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
重点讲了着名爱国将领邓石昌指挥致远舰全体
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
事中受到教育,
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
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
他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增强他们
的爱国意识。

(二)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为民
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和丰富的嘉言懿行。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
治理国家而

鞠躬尽瘁

;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张;顾宪成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志向;顾炎武的


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情怀,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

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
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如孙膑双膝被残
而作
《孙膑兵法》

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奋着成

史家之绝唱


《史
记》
;王羲之练字洗笔成墨池;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到小
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他们所处的时
代、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
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
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如坚持

直笔

修史,正确评价人
物的司马迁;着《论衡》要对古往今来的学说进行秤量和品评,而后区别
是非真假的王充;拒绝高官厚禄引诱,绝不放弃自己的《神灭论》主张的
范缜等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在智能上使学生明白了他们的真
理观点出现在当时的进步性,理解了他们的学说内容,学说出现的背景,
统治者为什么迫害他们的原因

而且在情感上也使学生对他们勇于坚持真
理精神产生崇敬之心。

(三)
以典型的反面人物为教材,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历史教材中,列举了许多危害一时,为后人所不齿的反面人物。如甘
当儿皇帝的石敬瑭;善于拍马屁,装孝心、暗藏夺权野心的安禄山;口蜜
腹剑的李林甫;先投降女真贵族,后以

莫须有

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


污之王

和坤;贪于权势,对内镇压太平天国、维新志士、义和团,对外
一味卖国的慈禧等等。将这些人物的丑恶言行尽量地揭露出来,使学生不
仅对他们产生了憎恨感,也使学生在批判中辨明了是非,弘扬了正气。

(四)通过分析比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讲《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将已经了解的《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从时间、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意
义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使学生了解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及腐朽的封建
制度。
再通过这三次条约的赔款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深水火热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拓宽
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并从分析比较中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名言品析激励法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
这些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含义
深刻,富有哲理。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品字析句,不但有利于对教材的
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深化思想教育。比如在讲《唐太宗纳谏》一课时,我
引导学生品析了李世民说魏征之死,
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段话。
使学生领
会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听取臣下的意见,
所以他把忠心向他纳谏的魏征
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品析,学生不但掌握了较全面的知识,
而且从
中受到了启示:
做人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就会少做错事,
少犯错误。

(六)情境感染、潜移默化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目的的创设情境,
能够激
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因此,我在
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图片,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
的电视电影和文艺节目,
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水平。
还通过其他各种
渠道,充分利用美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收到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长征路
线图和飞夺沪定桥的材料,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经历了一个极端
艰苦的历程,
这在世界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
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精神鼓励了学生,
他们好好学习,
刻苦读书,
树立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丰富多
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
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⑹ 怎样利用历史课堂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怎样利用历史课堂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
学历史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它也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
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古人云:
读史使人明"智"在这里"智"
不仅指知识能力,
更指做人的准则、
处事的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具
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可以利用丰富深邃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
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的能力,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都有着无比巨大的优
势。
历史教学,尤其是讲述祖国的历史,向青少年进行爱国
主义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历史教学与爱国
主义教育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本人仅就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阐述:
第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中华民族
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着称于世
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
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
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

内容。在世界史的教学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揭露
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家史,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以及讲述各国人民爱国主义斗争的事迹等。再如在讲授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要让学生见贤思齐,深刻
体会并学习张骞的忠贞爱国,
不辱使命,
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应该时刻把
“给青少年播下爱国主义种子
”作为己任,
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
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和落实历史教学中的爱国
主义教育任务。
第二,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避免片面性和绝对
化。历史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
性的科学。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
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毫不
例外地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爱国
主义和国际主义,发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善于吸收外国
科学技术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防止不切实际的夸大成
就,一味拔高或举此抑彼,还应避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片
面性、绝对化。对历史功臣要歌颂、赞扬,对历史罪人也
要无情地揭露。从侵略与反侵略,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是与非,功与过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
恶、丑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
第三,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
特别要突出搞好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的教育,理想、纪律教育,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此外还要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班级的思想动向而
有所选择和侧重。
第四,既要明“理”,又要激“情”。爱国主义既是一种
思想觉悟,也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师在教学中既
要告诉学生爱国主义的道理,又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师必须对爱国事件、爱国人物
的英雄业绩补充一些具体生动的材料。如林则徐虎门销烟
的壮观场面;邓世昌率官兵勇撞敌舰与舰同沉的悲壮情
景;李大钊在绞刑架下的“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
就绞死了共产主义„„”这最后一次的演说;林祥谦在军
阀的淫威下,被连砍数刀仍高呼“头可断,工不可开”的
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是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教材。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要使学生受到感染,首先要求教师必
须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只有教师
首先受感染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受到爱国主
义教育的熏陶和激励。

⑺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一些历史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的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历史知识教学,没有认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历史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师的一大错误。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喜闻乐见,很想了解过去和未来。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如我在初二历史教学时,组织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和以赞颂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讲演比赛会”等。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衣冠冢和雕像,一边观看一边讲述当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学生情不自禁地就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深化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2把握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信息源源不断,尤其是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把握好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历史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孙中山为救国奔波于海内外,奋斗终身等等。我在利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过程中,特别把握好三个环节:(1)在课堂上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2)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3)让学生在课后写短文评价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对学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⑻ 如何利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仅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的思想感情以深刻的影响。爱国主义既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将爱国主义教育溶于每一节课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斑斑,风云叱咤的爱国主义史诗,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从点、线、面这三个方面改进教学,再现历史的情景,突出情感的作用,从而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抓住“点”
“点”,指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爱国主义与祖国的历史联系非常紧密,我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去,重点放在能够激起学生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具体历史知识的“点”上。概括说来,就是要抓住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尤其是从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受到切实的教育。如在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一节观摩课时,我就把重心放在了邹容、陈天华两位人物的“点”上。首先,我结合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让学生了解邹容从小立志,救国救民乃至为革命献身的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在介绍完他的生平事迹后,我还充满激情地背诵了邹容所着《革命军》中的一段:“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通过把我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仿佛感受到这位革命志士依然还在他们身边呐喊。这样,避免了教材上的简单评说,使学生有了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原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也有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书本上的东西也并非遥不可及,学生们顿时对这位爱国志士肃然起敬。在介绍陈天化时,我又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两个点:一是他“闭门疾书”大声呼吁炎黄子孙要救亡必须反帝,反帝必须推翻这“洋人的朝廷”,他用血泪凝成《警世钟》、《猛回头》等着作,通俗酣畅,言词悲壮,每写到辛酸处,竟是泪珠与笔墨齐下,因而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二是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朝日新闻》诋毁中国学生“放纵”、“卑劣”,为维护祖国尊严,他主张立即回国,而汪精卫等人却情愿忍气吞声,于是陈天华决定蹈海殉国。他的壮举引起了全国悲恸,形成了拒俄反帝的新高潮。我在叙述陈天华以笔作刃,以身殉国这两个细节后,再叫学生齐声朗读教材上摘录《猛回头》的部分内容,从中体验他的拳拳赤子心,一个反帝爱国的勇猛战士,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顿时丰满起来,给学生以强烈感染。正是由于抓住了邹容、陈天华这两个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点”,才使这节课渗透了爱国情,较好地做到了寓教于史。课后,学生们都反映他们在这一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刻得多,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很大震动,激发了他们立志勤奋学习、日后报效祖国的愿望。
二、理清“线”
“线”,指的是历史的基本线索。我每讲完一章节或者是重大历史事件后,都要围绕其基本线索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轮廓。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线”是由“点”连接起来的。由落实关键点到捋清基本线,可以使学生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中理清爱国主义这一主线,真正懂得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史。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我抓住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步一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回忆帝国主义怎样发动侵略战争,以强权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以及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种种罪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和对振兴祖国的热情。同时,我又抓住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这一历史线索,勾画出了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为此,我还进行了专题讲述。重点讲了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人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先河,功不可没。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以辛亥革命为基点前后展开,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来阐明他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线索:一是创立兴中会时期,由上书变法到立志革命,建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二是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先后发动了两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表现出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三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时,探索真理,以俄为师,具有继续革命的精神。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对孙中山一生救国、致力革命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被孙中山的爱国奉献精神所折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勇气。当然,近代史的其他线索还有很多。聚点成线,在落实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无疑会使学生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
三、扩大“面”
“面”,指的是有关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多侧面、全方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从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广铺知识面,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如在讲到不平等条约中领土的被宰割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回忆被割取的领土的重要位置,丰富的物产等,激发学生对失去的山河的爱恋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又联系现实的政治大事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引导学生关注其过去、现在、未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对民族败类、卖国贼的揭露(如卖国求荣的李鸿章、贪生怕死的叶志超)增强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还通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想到一百年前的民主革命志士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悲壮,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公责任感。
总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寓于历史知识的教学之中,落实点线面为寓教于史提供了具体形式。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历史课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情渗透到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当中去,这样就能避免空洞说教,真正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阅读全文

与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爱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