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吴泰伯是什么官

历史上吴泰伯是什么官

发布时间:2023-01-21 16:48:05

Ⅰ 从泰伯是哪个朝代的

泰伯,姬姓,岐山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人,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古公亶父之长子。因三让王位,与弟仲雍托言采药而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随乡入俗,断发纹身。泰伯德行感人,荆蛮义之,归附者千余家,被奉当地君主,自号“句吴”,古时,民以国为姓,吴之为姓始也。泰伯立国后,正值殷末世衰,中原诸侯王屡相用兵,恐祸及荆蛮,故筑泰伯城。泰伯城“周三里二百步(约1500余米),外廓三十余里(约15000余米)”在梅里西北隅,名曰“故吴城”。自二十一世夫差亡国后,此城才被废弃,后被称为“故吴墟。”至唐代还保存有城内宅、古井等遗迹,因世变沧桑,历遭破坏,至今,故城遗址已荡然无存。泰伯治国有方,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吴民,教之识字、耕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凿运河(泰伯渎),并逐渐兴起了制陶和冶铸工业,黎庶殷富,国泰民安。泰伯卒于武乙四年,在位49年,上寿9l岁。泰伯生前因自虑有子传后,会使季历之子孙不能自安,乃一生不娶,所以无子,故泰伯为吴姓开氏始祖。泰伯卒后葬梅里东之皇山(又称鸿山,今无锡鸿声境内)。泰伯之崇高美德,感应后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命吴郡太守麋豹监修泰伯墓,并在泰伯故城中(即宅为祠)建造泰伯庙。晋明帝追封泰伯为“三让王”,宋哲宗追封泰伯为“至德侯”,后又被宋徽宗追封为王,被明太祖敕封为“吴泰伯之神”等等。泰伯庙、泰伯墓建立至今1800余年祭祀不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为泰伯祭日,“泰伯庙会”习俗沿袭至今。农历三月初三,为泰伯千古之日(后祭祀改在清明节),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要到泰伯墓前设酒祭祀,怀念、祭奠这位三让天下、开发江南的吴国始祖。 由于泰伯三让天下,在促进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交流,开发江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代吴地百姓所爱戴与崇敬。孔子在《论语·泰伯》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为《帝王世家》之首。唐代诗人皮日休写了七绝诗云:“一庙争祀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氛;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明初,建文帝被其叔父永乐赶出南京,来到泰伯墓地时感慨万分,写了《题泰伯墓东壁》诗八句:“远隐停骑泰伯乡,仰瞻墓宇法先王;避荆不为君臣义,采药能全父子纲。八百周基无足贵,千秋俎豆有余香;深惭今日争天下,遗笑句吴至德邦。”

Ⅱ 吴太伯一生有哪些功绩吴太伯生平简介

吴太伯是商代末年人士,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吴太伯,实际上吴太伯是江南的开发者,也是帮助周文王姬昌建立周朝的功臣。吴太伯被认为是东吴文化的开山之人,他的父亲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后来吴太伯父亲将位置传给姬昌,并没有传给太伯。吴太伯还是吴国的第一位君主,也是吴氏开氏始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吴太伯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有十多个朝代,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数百年,有的仅有十多年,其中周朝最久,长达近八百年。

周朝是如何建立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离不开两大主因,一是周文王的励精图治,二是商纣王的荒霪征敛。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周文王,更不会有周朝,此人便是吴太伯。

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相比两个哥哥,季历贤能有才,深受周太王的信任。

更关键的是,季历的长子姬昌非常出色,自幼聪明早慧,在同辈子弟中尤为明显。

为了周部落的强大,周太王希望把首领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孙子姬昌。

《史记》有记载,“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

可是,首领之位是长子继承制,非常忌讳废长立幼,长兄往往不服而发生叛乱,引起部落骚乱,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所以,周太王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可是看到姬昌一天天长大,逐渐变得郁郁寡欢。

时间久了,细心的太伯也知道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和二弟仲雍就以采药的名义,逃跑到南方蛮夷之地。

随后还剪断头发,在身上刺纹青,以表示不再进入庙堂主持政务,彻底断绝继承部落首领的可能性。

甚至连周太王去世时,太伯和仲雍都没有返回部落主持丧事。

《史记》有记载,“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就这样,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周的首领位置,季历去世后又将位置传给了姬昌,这便是后世的周文王。

太伯面对周的首领之位是有很大机会,但他却做出了三次伟大的退让。

一是趁着周太王生病,借着采药的借口跑到蛮夷的南方,这完全是打算不再干涉政务;

二是剪断头发刺上纹身,在现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古代却是丑闻,不能进入宗族祠庙,更不用执掌政务;

三是周太王去世时,作为长子的吴太伯也没有回国主持丧事。

太伯的三次退让,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的王侯之家显得极为难得,为了父子兄弟之情舍弃小我,成就国家利益。

太伯到南方后居住在吴地,此时这个地区还是一片蛮荒,几乎无人居住。

天下人钦佩吴太伯高尚的品德,纷纷南下归附他,久而久之,就有一千多户人家。

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人们便拥立他为“吴太伯”,吴国就此成立。

周武王灭商之后,派人四处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代子孙,最后找到了周章,他已经是吴国第五代首领。

于是,周武王顺水推舟把吴地封给周章,至于周章的弟弟虞仲,则被封到周王室的北部,建立了虞国。

让人奇怪的是,同样是血缘至亲,两者地位相差却极大,吴国君主只是封为子爵,而虞国君主则是公爵。

自吴太伯之后,吴国传承二十五代,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击败吴军,夫差自杀,吴国自此灭亡。

Ⅲ 吴泰伯是黄帝多少世

吴泰伯一般指吴太伯。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

Ⅳ 泰伯和吴文化有什么关系

泰伯文化是吴文化的开端,可以认为泰伯文化是吴文化。
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苏,建国勾吴。
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Ⅳ 吴泰伯是"避位让国"还是"避让逃亡"之辨析

吴泰伯是"避位让国"还是"避让逃亡"之辨析

苏州胥门外有一座泰让桥,阊门内有一座泰伯庙,在石路南浩街口矗立着一尊泰伯雕像,这是人们在纪念吴地、吴文化始祖吴泰伯。
吴泰伯,姬姓,名泰伯,也作太伯,周代诸侯吴国第一代君主。因为他“避位让国”“让三天下”而被誉为“谦让至德”的道德圣人。



殷商“武丁盛世”时代,在今天陕西省西部的岐山是周部落的领地,也就是后来的周王朝肇基之地。周部落的首领名亶,尊称古公亶父,谥号周太王,传说是轩辕黄帝第十五世孙。按《史记•周本纪》记载,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就是泰伯,次子仲雍(虞仲)、三子季历。按照“嫡长子继承”的规制,周太王的王位应由长子泰伯承继。因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摘引自《史记•吴泰伯世家》),因为季历贤达,尤其是儿子昌(姬昌,即周太王之孙)有圣贤之祥兆,所以周太王想传位给季历,“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摘引自《史记•周本纪》)周太王说我们家族如有一代能够兴旺起来的话,恐怕就要应验在姬昌的身上啦?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知道父王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给姬昌后,就一块儿逃到粗野不开化的南方去了。而且泰伯“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同上)“文身断发”就是身上刺上花纹,头发剪短不束冠。按《孝经》的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此之举,实为自断返回周邑继位的后路,以表明“避位让国”的心迹。

《史记正义•卷三十一》说:“以太王病,托采药于呉越不反,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以周太王有病为由,泰伯、仲雍托词到南岳衡山去采药,从岐山南下吴地,再也没有回去。后来周太王辞世,三子季历继位,此为一让;

“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同上)季历故世,其子周文王(姬昌)继位,此为二让;

“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同上)周文王故世,周武王(姬昌之子)继位,此为三让,于是就有了吴泰伯避位让国、三让天下的千古佳话。

周太王逝后,季历继承王位,季历逝后传位给姬昌。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史称周文王,其子姬发就是“灭商纣,立西周”的周武王,成就了800年的周天下。所以泰伯的“避位让国”就更显居功至伟,他的“三让天下”就更加光芒闪烁,故而被誉为“让以至德”“崇德至上”“至德至圣”,被万世景仰。

(吴李才注:按《竹书纪年》记载:周太王亶父卒于武乙二十一年〈公元前1139年〉,周季王季历卒于文丁十一年〈公元前1114年〉,周文王姬昌卒于帝辛四十一年〈公元前1062年〉)

为突出其心至诚的谦让之德,历代史家学者除了着意落笔在“避位”还刻意渲染“三让”。

《史记正义》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太王病而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以礼,三让也以避季历。”《史记正义》的这两种说法虽然都保持了早之1000多年前成书的《竹书纪年》“终身不反(反同返)”的记载,但是将细节演义了一番,以突出“三让”。

《吴越春秋》记载说“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周太王故世,泰伯、仲雍回去奔丧,丧毕即归。《论衡》记载说“太王死后,太伯归来,王季就避开祭祀宗庙社稷的主位。太伯两次谦让,王季不听从。太伯第三次谦让……”周太王死后,泰伯回去奔丧,季历避开主持祭祀的宗庙社稷主位,而泰伯两次谦让,季历不听从,泰伯第三次谦让。这两个版本就不再拘泥史实,使“三让”更显生动了。

清人齐彦槐撰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说泰伯建立勾吴国后让位给二弟仲雍,是为“三让两家天下”。

……

2011年,无锡江南大学学报载文《走出泰伯“三让两家天下”的误区》,列举了自古至今大量的文献典籍记载,力证此说谬误。查《史记•吴泰伯世家》,其明载:“泰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泰伯无后,去世后由二弟仲雍继位,就是吴王仲雍。今年初,吴氏后人吴成瑜着《吴国历代君王生卒年、在位时间以及吴国起讫年代等问题之辨析》一文,按其考证析辨,泰伯生于公元前1211年,公元前1121年卒,公元前1169年自立为王,在位49年;仲雍生于公元前1207年,公元前1120年继位,时年88岁,在位5年。(吴李才注:我推求的泰伯生年为公元前1182年〈祖甲23年己卯〉,卒年公元前1092年〈帝辛11年己酉〉,享年91岁,在位47年;仲雍生年公元前1178〈祖甲27年癸未〉,卒年公元前1087〈帝辛16年甲寅〉,享寿92岁,在位5年;载自《华夏吴氏网》2015-4-20,《尊重史实去伪存真》,仅供参考。)如此说,泰伯无后按“兄终弟及”的规制,仲雍继位就谈不上是泰伯的“谦让”,再说既然无后不让兄弟继位又何如?说吴泰伯让“周”又让“吴”实在牵强,不免有“为尊者褒”之嫌疑。

“谦让之德”是中华美德中最为值得赞赏的,所以孔融让梨、清代宰相张英让地三尺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但泰伯的这一“让”实在是无可比拟,所让之物实在太稀贵,故而所让之举令世人仰望不及,感叹不已。无论是“三让固是周天下”还是“三让两家天下”,总之,“避位让国”“三让天下”让吴泰伯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道德楷模,也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乐于尊奉的“至德至圣”。

泰伯到吴地后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他引进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传播中原文化,“数年之间,民人殷富。”(摘引自《吴越春秋•吴太伯传第一》)可是,相对于吴泰伯造福一方百姓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史家们更乐于传颂他的“避位让国”尤其是“三让天下”。


那么,泰伯当年真的是“避位”“让国”的吗?最早记载有关泰伯的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春秋》《左传》以及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尽管已经距离泰伯时代六七百年,但总还是最为接近那段历史的,其可信程度应该是最高的。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情况,这些史料中有关泰伯的一些重要史实被先秦以后的史家学者隐没和窜改了。尽管古史茫昧、文字艰涩,且斗转星移,背景和现实的差异会让我们难以求真,但应该还是能从雪泥鸿爪中看出一些端倪。

有关泰伯的史料记载中,成书最早的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春秋》。在《春秋•宫之奇谏假道篇》中记载的是:“(宫之奇)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这里的大伯即泰伯,虞仲即仲雍,大王即太王,“昭”是宗庙次序,始祖后的第一代为昭,“从”作依从解,“嗣”是继承。宫之奇对虞王说,泰伯和仲雍是周太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从父命,所以没有继承王位。这记载的是“唇亡齿寒”的出典,春秋时“假道灭虢”的事。是虞王的臣子宫之奇进谏时讲虢国和周朝的宗亲关系时讲的一段话,虽然不是专题但披露出“所以没有继承王位是因为泰伯不从王命”的史实。

作为对《春秋》进行补充和阐发的《左传》在僖公五年篇中也原文相袭沿用了。

晚于《春秋》(吴李才注:〈周〉左丘明,《春秋左传注疏》,卷十,“……知其父欲立季历故让位而适吴”)而远早于《史记》成书200余年的《竹书纪年》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有不少地方与传统记载大异,比较接近史实。”(摘引历史学家李学勤语)它在西周篇中记载道:“太王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季历之兄曰泰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吴李才注:〈清〉徐文靖,竹书统笺〈南北朝〉,卷七),因为周太王将家族之兴寄望予其孙姬昌,所以要传位给小儿子季历,长子泰伯“知天命在昌”于是“适越”并“终身不反”,次子仲雍跟他一道去了。“适越”的“适”在古文里写作“适”,作动词是“到”或“适合”的意思。“适越”可作“到吴越”解,也可以理解为“到吴越去”是泰伯做的一个合适的选择。这个“适越”的语义有点模棱,但“终身不反”这一句明确记载了泰伯南下吴地后再也没有回过周邑岐山的史实。应该讲从以上的史籍中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以不嗣”是因为“泰伯不从”和“天命在昌”以及“终身不反”的史实文字资料。另外,无论是在《春秋》《左传》还是《竹书纪年》里,都没有看到有关“‘让’国”以至“‘三让’天下”的具体文字。只是在《论语》的泰伯篇中孔子突兀地说了一段话:“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关于“泰伯不从”,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泰伯第八》做了一个注脚。

朱熹说:“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大王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大王”即周太王。这是说泰伯不依从周太王攻打商朝(翦商)的主张,于是周太王想“传位给季历以及昌”,泰伯知道后立即和仲雍逃到荆蛮。

要解析泰伯“逃到荆蛮”的行为逻辑,看下面的一段文字或许能有助于参考。

《左传·闵公元年》士蒍曰:“太子不得立矣……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吴大伯”即吴泰伯。这里说的是晋献公十六年,谋士士蒍断定太子申生不仅不能继位而且性命堪忧,于是就对太子说:“你不能做继承者了……与其等着大祸临头,不如逃走,以免罪名到来。做一个吴泰伯式的人物,不也是很好的吗?这样既能避祸又能获得清名。”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东周春秋时代,已是吴泰伯建立吴国以后500余年,其时,他早已是口耳相传名扬天下的历史人物。士蒍是用古人吴泰伯在知道将失去王位时所做的明智之举来开导太子。可惜士蒍的劝说没有被采纳,晋献公的宠妾骊姬为使其子继承王位而百般诋毁和陷害,最终太子申生自缢而亡。

要了解泰伯“到荆蛮”的动机和心态,看几位史家的遣词着墨,或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写作“亡如荆蛮”,《竹书纪年》用了一个“‘适’越”,朱熹干脆写成“‘逃’之荆蛮”,左丘明则记作“士蒍赞誉为‘犹有令名’”的明智之举,我想出自这几位落笔千钧的史家之手,不会是随意而为的吧。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

一、无论是“泰伯不从”而“大王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还是本要“传位季历以及昌”加上“泰伯不从(周太王的‘翦商之志’)”,总之,作为嫡长子的泰伯已经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

二、没有足可采信的史料文字证明泰伯“三让天下”,从史实和逻辑上分析,失去储君地位的泰伯也没有国或天下可让。

三、从以上二点看,“终身不反”和“让国”没有必然的联系。

四、泰伯离开周邑是“逃”“亡”。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宫廷斗争残酷,嫡长子在失去储君资格后,面临不利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而采取的自保。二是由于不能接受失去储君地位的现实而另谋出路所采取的逃离回避。总之,此举是被迫的,也是明智的。

结论:泰伯被迫逃避;所谓“避位”“让国”甚而“三让天下”之说无法成立;“终身不返”是对现实的一种不满情绪。

Ⅵ 吴太伯的人物生平

吴太伯,亦作吴泰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的母亲名叫太姜,是有台氏之女,古公亶父的正妻,生太伯、仲雍和季历。
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都很贤明,古公亶父因此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太伯知道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于是便和二弟仲雍就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
据说途中曾经经过太行九泉山(今晋城市吴王山),后世为纪念更名为吴王山。
太伯与仲雍同避荆蛮后,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土着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尊称他为吴太伯,自号“句吴”。 不过太伯兄弟有没有到达江南,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说法,将梅里定在无锡,是南朝无锡县令刘昭在注《后汉书·郡国志》时开始这一说法的。以前古籍所说的梅里究竟在哪里,至今一直难以确定。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为“故吴”,但这一说法没有历史记载,在当地也无古城遗址,只是无锡今天有人这样推测。相传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一作百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但黄土高坡的人怎么会水利,刚到南方怎么能调动大量当地人力开河,这实在使人难以置信。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受到后世所敬仰。
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的皇山(后名鸿山)南麓。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仲雍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太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吴泰伯是什么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