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曹操所写的“东临碣石”,碣石现在是属于哪个省份
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突起于靠近昌黎县城的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无棣碣石山是73万年前火山爆发所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海拔63.4米,占地20万平方米。
官渡之战大胜的曹操率大军继续北上,追击袁氏兄弟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登山观海,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又有感当时北方战乱平息,后方已经安全,只有南方一隅尚未平定,具体位置有二说,一说以河北乐亭西南某古城当骊成故址,认为山在此古城西南海中,借料想天下大势将定,所以踌躇满志,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观沧海》。
曹操想要南征,必须解决这乌桓这个后患。建安十二年,曹操誓师北伐,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将乌桓主力一举击溃,班师回朝,路过碣石时登山观海,愚以为在山东琅琊台胶南附近。曹操众兵以青州兵起家征黄巾军而状大,以山东为基成大功。曹操征战北方陆路必经此地,念有它想——秦始皇封泰山登琅琊台之状感有所化。
B. 碣石为什么叫做碣石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峰,古代名人曹操曾在此留下诗篇《观沧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秦皇岛孟姜女庙附近的孟姜女坟出土一批文物,证明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伟人毛泽东写下的诗词《浪淘沙·北戴河》中那句“东临碣石有遗篇”也是对《观沧海》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佐证之一。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境内,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突起于靠近昌黎县城的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碣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因此名为“碣石”。石碑方首者称碑,圆首者称碣。在唐代,“碑”和“碣”的用法是有区别的,五品以上的用碑,五品以下的用碣。到后世往往混用。C. 碣石 广东 汕尾 碣石镇
我的家乡---碣石
沿着深汕高速一直往东行,到陆丰的内湖收费站出口,再往南经过南塘镇,顺着南碣公路一直走到底,便来到有些神秘又名声大振的边陲城镇----碣石。刚踏进碣石,迎面的一块大石便是碣石的标志,石面刻有“碣石”两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在大石的右边便是闻名粤东和海内外的玄武山旅游风景区了。
以下是我从各方收集到的资料,便对碣石从古至今作个详细的介绍。
一、碣石历史
碣石的历史有记录的可以追溯到唐元和末年,置石桥盐场,负责海丰全县盐务(当时的海丰县行政区域包括现在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揭西、惠东部分地区)。碣石八景有“石桥半渡遇神仙”,石桥遗址在哪没人知道,估计以前是座很长的跨海大桥,涨潮时会淹没两头。朱元璋建立明朝,因海害便于洪武元年,把全国180万军队定为卫所驻军,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120人为百户所,后来,因倭害严重,又增设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据《大清统一志》载,碣石卫置于洪武二十二年,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共9个千户所,内5所旗军共5600人,全卫旗军10100余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军的建制,是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的大卫。二十七年(1394年),都指挥花茂建碣石卫城,“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而清朝的陆丰县城才“周围三百二十一丈一尺”,可见当时的碣石城是相当雄伟的。要养活这么庞大的队伍朝廷的负担该多重!明政府实行屯田制,卫、所官军依“七分留城、三分屯垦”的办法,碣石卫共设军屯22处,共恳荒地近两百顷,征米近4000石,还管辖石桥盐场、小晴盐场和海甲盐场。屯田制使官兵既是兵又是农民,后来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就在碣石定居,碣石也逐步发展成惠(州)潮(州)之间的沿海都市。
碣石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立碣石卫,为全国36卫之一,与着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
位于中国广东省陆丰市的碣石镇,因为碣石镇三面是环山,一面是临海,山上海里遍布巨石,相传因此得名碣(皆)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现在的碣石镇是由碣北镇与原有的碣石镇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
后山头是碣石城内的一座小山,清干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驻闽使者许时中在后山头埔石上题刻“碣石”两个楷体字,约3米见方,后来因搞基建打掉了,现在的碣石标志“碣石”二字是根据当时重新刻的。后山头曾是碣石的文化中心,镇政府和派出所就在附近,碣石影院建在山上,前身是戏院,碣石镇和碣北公社只有这个影院,碣石开大会都在这里进行。影院后面是鱼市,鱼市旁边是红场,是大型群众活动集聚地,如宣判大会。1976年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干部群众都集中在红场,我当时作为中学生也参加了庄重、肃穆、有着零星雨丝的追悼会。后山头因影院所在,以前都是人山人海,可是,现在已经变得很冷清,主要原因是中心区转移,次要原因是街道窄且不平,虽然巷口四通八达,但不能通汽车,影响交通,电影院也关门了,后山头作为碣石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玄武山下的新城区才是碣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史上碣北也归碣石管辖,解放初,碣石区就辖碣石镇和碣北、湖东、金厢三乡。后来碣北公社虽与碣石镇同级,但不少东西要依赖碣石,其所在地新酉大队在原明碣石卫城里面,与碣石镇的南城大队比邻,碣北没有集市、没有居民集中地,没有邮电、没有市场、没有电影院,有一段时间没有派出所,而碣北中学却建在离新酉大队几公里远的角溪大队,靠近碣石的学生上学不方便。连省教育厅在编制分镇地图时都无法把碣石和碣北分开,玄武山下的新城区建设,是碣石镇府和碣北区公所联合开发的。
碣北有个大村叫桂林,40多年前就有3000多人了,它有个土名叫西箖,人们一般认为是西篮或柿篮,叫篮装桔(本地话“碣”的谐音),但我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推测估计是“箖”,箖投是一种带刺的野生植物,近似菠萝,因而菠萝叫番箖投,作为碣石的西郊,估计千年前是一片刺箖,碣石还有一个乡里叫西陂箖,可以作为佐证。桂林的名字估计也是宋朝开始的,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中大夫陈谠宦游至石桥场(碣石建卫之前,唐元和末年在这置石桥场,由官方配盐,商人贩运),于西箖西北石头勒书“桂林”二字,后,清镇碣使者邓万林在该石旁边一块高9.5米、长20米、宽15米的巨石题刻“桂林耸秀”,每字大1米,我们所称的“桂林石”指的就是巨石。桂林村是碣石西出门户,战略位置重要,东风门面对玄武山,门前有“深明大义”碑碣,是碣石总兵邓万林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书写以资奖赏桂林乡民的。乡民接书即作序刻碑立于此:“盖昭守望相助,乡间之纯风,奖赏酬勋,朝廷之盛典。桂林乡距城里许,为碣城之屏障,亦西路之要卫也。光绪乙亥年春,陆丰土匪窃发,势甚猖獗,始则焚劫金厢,继而进攻县城。斯时碣石告急战火频警,则有镇碣之军门者,目击时艰,情以保赤,特委中府宪吴到我桂林乡,谕以捍御匪寇,力保城池,只聆之,于是愈加备勇朝夕巡防力。深明大义同金汤,而土匪闻风稍歇,迨至大兵到邑一鼓荡平,乃蒙军门府念微劳,深知我桂林乡素识大义,奖赏顶戴,并亲书匾额曰‘深明大义’赏赐,委巡捕官赵赏到我桂林乡,用昭鼓励叩领之余,感愧交集如此微劳,厚赏赐语褒嘉,凡我桂林乡民承恩在所感激,届时奉命益加从公,爱历贞珉以垂永远,不可忘此时之盛典也,是为序。光绪庚子年葭月谷旦,合桂林乡绅耆立。”桂林人重情义,桂林从语言发音到习俗于镇内没有什么差别,居于地域和历史原因,桂林人对碣石、和碣北之外也自称碣石人,碣石古八景中有“桂林明月照星斗”,已经把桂林纳入了碣石。桂林人进碣石城不叫“去碣石”,而是说“上街”、“上市”。
二、碣石文化
在碣石镇对联很普遍,千家万户都有。碣石对联的内容好,字写得更好。一副副对联,就是一幅幅优美的书法,家家户户的对联就是一个群众性的书法展。隶、草、行、楷,百花齐放。有的苍劲有力,笔锋凌厉;有的娟秀文丽,风格清雅;有的潇酒飘逸,笔法奔放。真是琳琅满目,百态千姿。
碣石人写对联,用纸用墨十分考究。纸用60克的厚力福,特殊方法染丹而成;墨是用墨鱼汁,拌上酒和其他原料秘制。以此写联,一年四季,不管日洒雨淋,永不褪色,也不流墨。
碣石人喜爱对联、书法,已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从宋代兴建玄武山元山寺开始,每年的大型祭祀活动,前后寺门都要征联,既要求联语优美,字也要写得好。碣石本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但也难倒不少人。倒是附近乡绅有人入选。这便激起碣石人攻克书林的决心。历代镇守碣石卫的文臣武将,也喜欢在玄武山题刻,如林则徐题的“水德灵长”,刘永福题的“灵声端道”,至今仍挂于元山寺。这些,无疑又推动社会习字的风气。从此,碣石人发愤练习书法与制联。男女老少舞文弄墨,蔚然成风。
改革开放给古镇带来了强劲东风。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纺织、雕塑等行业更为兴隆。这些行业都需要有一手好字的人才。于是,各种书法培训班应运而生。学校办,街道办,团体办,私人办,大大小小有好几十个。其中最令人赞赏的是附设在碣石镇中心小学的少儿书法班。
碣石少儿书法班创办于1984年,学员从开始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120名。辅导老师叫方长,是一位清翟于练、精神奕奕的老人。多年来,在方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少儿书法班先后参加过国内外多次比赛,人人都得过奖。有部分人还被吸收为国家和省级书法研究会会员。1989年,仅13岁的书法班女学员刘少华被接纳为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目前是方老师的得力助手。碣石少儿书法班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喷香溢彩的鲜花。
此外,灯谜、象棋、诗词等在碣石可谓人人皆之。由碣石湾文学社主编的《卫城文苑》收集了来自碣石各地诗词好手们的诗词,并作为刊物出版,并开通了网络电子版。
三、碣石语言
碣石话属闽南语系,叫福佬话或河洛话,保留了不少中原古汉语,可以说是古汉语活化石,走叫行,跑叫走。数量为“一”的一般只叫量词不叫数词,如个人、丛树、担粟、斤米、间厝。买米、卖粟(稻谷)分别叫籴米、粜粟。最奇特的是词组的倒装,与普通话相比是倒过来的,譬如:拖鞋叫鞋拖,公猪母猪叫猪哥猪母,公牛母牛叫牛牯牛母,公鸡母鸡叫鸡安(丈夫)鸡母,公鸭母鸭叫鸭工鸭母,在区分动物性别时,不分雄、雌分工、母,如“这只猪是工个”(这口猪是公的),工就是指雄性。碣石语言保留了文字和口语两种,不少字有两种读音,文读的发音与口语不同,如“雨”,潮汕话念“hou”,碣石人在念文章读“yi”,下雨念“hia yi”,口头语却说“lou hou”(落雨)。房子不叫房也不叫屋,叫厝,厝内的房间才叫房或房间,建房子叫“起厝”,建楼叫“起楼”。
四、碣石风俗
碣石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很多,因此每到初一、十五或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烧香拜佛,以求在外的家人平安,工作、经商顺利!
民居建设很讲究,不管房屋是一间还是两间三间,都要留个门口埕,就是天井,还要有后火巷,在房屋的后面建围墙与房墙空一条小巷,后火巷的作用既防盗,又能接受倒灌风,厝内又间隔了厅和房,内外有别,整座厝既通风透气,又采光充足。以前有大门楼的一定在门相对的地方起一幅照壁。
D. 谁知道广东陆丰碣石的历史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她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立碣石卫,为全国36卫之一,与着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征而称碣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
碣石镇历史上是依托碣石湾而发展起来的渔商城镇,交通运输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州分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公里、广汕公路25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
碣石镇是陆丰发展较早的滨海城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能源充足,供电、供水丰富,通讯发达。该镇资源丰富,经济形成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全镇拥有各类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生日蜡烛等,远销国内外。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渔业连年获得丰收,碣石渔港是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渔港鱼场广阔,资源丰富,其海产品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2000年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该镇还是一个重点的产盐区。现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碣石是陆丰市重点集市,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客商云集,商贸活跃,购销两旺。
碣石镇文物古迹众多,玄武山元山寺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筑99间和气势古朴优雅的“三星垒塔”一座,其建筑和装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氛。有800多年的历史,蜚声海内外。是省级旅游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东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
碣石名产众多。碣北红江橙,是新开发优良果品,果实皮薄光滑、内色橙红、汁多渣少、酸甜适中、橙香味浓,表现出正宗红江橙的优良性状,被称为“国宴佳果”。碣石海马养殖场年产海马2万多条,产品出口,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补肾等功效,利用海马生产的海马养颜酒供不应求,称为“南国一宝”。
在碣石最有名地方还算是十一孔了,哪里是去出海必经之路之一。去碣石一定要试试“虾头丸”还有“菜头丸”那才叫作经典碣石小吃。
该镇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位于陆丰市南部碣石湾东侧,明朝初期设卫,是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灵物阜的滨海城镇。现管辖41个村(社区),21.5万人口,陆地面积1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3公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1995年被汕尾市委、市评为“文明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评为“广东省乡镇之星”;1996年被省列为“广东省中华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1999年被汕尾市交通局评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爱卫会评为“广东省卫生先进镇”,被省定为“广东省中心镇”;2002年被省妇联评为“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2003年被汕尾市委评为“文明村镇”;2004年被省建设厅评为“村镇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被汕尾市委、市评为“文明镇”,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圣诞品)技术创新专业镇”。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30亿元和20.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5.1%。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该镇坚持走多种形式发展工业的路子,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引导扶持,使全镇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现有二轻、镇办工厂10多家,民营工业企业140多家,主要产品有圣诞玩具、服装、日用制品三大系列1万多个品种,产品85%以上出口。2005年天采礼品有限公司和宏图圣诞实业有限公司跨进“汕尾市十强民营企业”行列。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总投资100亿美元、落户我镇田尾山的陆丰核电站,各项前期工作现已顺利铺开,这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农业基础扎实巩固,农业结构逐步调整。该镇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稳定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致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搞活了农业多种经营。目前,全镇“三高”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
面积13000亩的南溪土地整理项目和3000多亩的滴水湖易地开发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种菜种果、饲养家禽家畜等种养业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2005年全镇完成农业产值1.12亿元。
捕捞养殖齐头并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碣石港是省十大重点渔港之一。我镇充分利用沿海资源优势,以建设海洋经济强镇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捕捞、养殖并举,促进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在巩固捕捞作业方面,致力发展股份制渔业。全镇现有各类股份制生产渔船570艘,总吨位18721吨,总功率43685千瓦,其中单拖渔轮290艘,总吨位17826吨,总功率39097千瓦,盛产龙虾、对虾、石斑、马鲛、鲻鱼、鳗鱼、墨鱼等海产品,海产品日登场量达到550吨。我镇在巩固捕捞作业的同时,认真执行伏季休渔制度,2001年和2002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伏季休渔工作先进单位”和“南海休渔工作先进单位”。在发展养殖业方面,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宽阔的优势,不断发展扩大养殖基地。现已先后办起了海马、鲍鱼、海胆、对虾、贻贝、优质鱼等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基地,其中占地244亩的虾背澳鲍鱼养殖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被南海海洋研究所指定为鲍鱼养殖课题研究点。2005年全镇渔业产量达到70044吨,创值5.28亿元。
旅游发展步伐较快,旅游事业带旺百业。该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蜚声海内外的玄武山元山寺具有八百七十多年历史,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武山旅游区是着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2005年旅游业务纯收入达到2300万元。此外,以玄武山旅游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把玄武山、文化公园、古卫城遗址、滨海旖旎风光逐步开发连成一条旅游专线,形成旅游网络。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商贸流通十分活跃。该镇是陆丰市重点集市,购销能力非常旺盛,现建有农副产品市场、购物城、综合市场、双莲市场、泊厝市场、望海楼市场、服装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10多个,有5000吨位级成品油专业码头和可开发的15000吨位级货运综合码头。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商贸流通十分活跃,客商云集,购销两旺。2005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8亿元,完成税收1200.6万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开发建设了北园、北斗、金狮、玉燕、玄武商业城等近12个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完善了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镇区现有11万伏变电站和日产5万吨(远期10万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沿海公路、碣(石)博(美)河(口)公路和南(塘)碣(石)公路纵横碣石全境。社会治安稳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碣石发展前景宽阔辉煌。镇党委、正沿着“工业立镇、渔农稳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路子,利用碣石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坚实的支柱产业,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建设崭新的滨海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E. 谁知道广东陆丰碣石的历史
碣石镇历史悠久,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立碣石卫,为全国36卫之一,与着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征而称碣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全国36卫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碣石镇历史上是依托碣石湾而发展起来的渔商城镇,交通运输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州分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公里、广汕公路25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
碣石镇是陆丰发展较早的滨海城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能源充足,供电、供水丰富,通讯发达。该镇资源丰富,经济形成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全镇拥有各类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生日蜡烛等,远销国内外。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渔业连年获得丰收.
碣石港是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渔港鱼场广阔,资源丰富,其海产品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2000年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该镇还是一个重点的产盐区。现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碣石是陆丰市重点集市,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客商云集,商贸活跃,购销两旺。
碣石镇文物古迹众多,玄武山元山寺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筑99间和气势古朴优雅的“三星垒塔”一座,其建筑和装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氛。有800多年的历史,蜚声海内外。 是省级旅游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东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
碣石名产众多。碣北红江橙,是新开发优良果品,果实皮薄光滑、内色橙红、汁多渣少、酸甜适中、橙香味浓,表现出正宗红江橙的优良性状,被称为“国宴佳果”。碣石海马养殖场年产海马2万多条,产品出口,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补肾等功效,利用海马生产的海马养颜酒供不应求,称为“南国一宝”。
F. 碣石山的历史发展
碣石山形成于大约73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圆锥状火山穹丘。山体不对称但分层明显,岩性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
碣石山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无棣旧县志记载,古时该山近河傍海。距海口仅十余里,为导航标识之山,人称碣石山。山上不生草木,春秋时称无棣山(无棣县最早因此得名,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置县,明朝朱棣为避皇帝讳,曾改称海丰)。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又称盐山。唐初,东盐州人马君德据此山举行起义,后为唐王朝镇压。乡人为纪念马君德,将盐山改为马谷山。元朝时为与另一座山体相别,改称大山。 碣石山由于地势低、地处偏远,加上多次改名及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别是在于班固着《汉书·地理志》之后,将禹贡碣石从渤海东岸搬到了渤海北岸。后又被《水经注》转录,以至以讹传讹,致使历史上出现了多处碣石之争,甚至有人得出了碣石沉于海的错误论断。但是无棣县政府人员通过遍访其他“碣石”所在,查阅古今资料,又请来历史学家研究考证,最后得出结论“禹贡碣石在无棣,曹操登临的碣石也在无棣”!
现将历史资料证据稍摘如下:
其一,明朝大地理学家、大历史学家顾炎武先生所着《肇域志》记载:“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大碣石山。”其二,1931年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在“马谷山”、“黄河古道”、“碣石”3条目中,均记载无棣马谷山为碣石山。其三,《山东通志》记载:“在山东无棣县城北60华里,一名大山,山西南半麓有洞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有龙马从此出,故以为名(马谷山)。肇域志记载以为古碣石山。”其四,历代《无棣县志》均记载:“大山,旧称碣石山、盐山、马谷山。”其五,《汉书·郊祀志》记:“始皇后三年(前215)游碣石。”《山东通志》云:“秦始皇东游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厌次县。”无棣秦时属“齐郡厌次县”。马谷山,在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海拔仅62.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山体由玄武岩、火山蛋、火山灰构成,系12万年前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唐代刘文伟,永徽年间曾在无棣县任职,他经实地考察认为“马谷山在九河入海处,断为碣石无疑。”(《无棣县志·疆域志》)。“海”是指渤海。“九河”是黄河下游分支,是岛夷的贡道路线。“碣石”是岛夷由海入于河的导航标识。只要打开一张现代的《中国地形图》,在华北地区看到一个百川汇流的地方,那就是河南浚县以北到河北广平、大名、河间及山东聊城、滨州以北的广大地区。河的源头部分比较密集,然后逐渐变疏,但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流向东北注入渤海西岸。马谷山之东,到魏晋时仍是一片大海,叫做月明沽,是海盐产地,所以马谷山被称为“盐神山”或“盐山”。《山东通志》载:月明沽在海丰县(今无棣县)东北。”《寰宇记》载:“月明沽西接马谷山,东滨海,煮盐之所也,今名月河口。”无棣县地处九河之末梢;马谷山,古称碣石,一座山峰茕茕孑立于河故道之入海口,与《禹贡》“夹右碣石”之文相合,可以断定,无棣马谷山即《禹贡》之碣石山。
于是无棣县在2001年9月5日于山北半麓新落成的“碣石山碑”前举行了“禹贡碣石山复名新闻发布会”。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碣石山曾一度作为当地建筑石材的供应地进行采挖,致使山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此处的地质遗迹,1999年3月2日,
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年碣石山复名后,恢复重建了部分古建筑,新修了山路,新建了“饮马湖”、碣石门等景点。
2009年,无棣碣石山旅游风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景区建有碧霞祠、曹操横槊赋诗群雕及观海阁等;开发了福地洞天、龙马洞景观,石林、石瀑等火山遗迹景点;珍存有无字碑(碣石门辞)、《重修马谷山寺记》碑等古石刻;景区集火山遗迹科普、碣石山观光、千童岛民俗风情、曹公岛主题公园、饮马湖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
镇里专门出台《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小组,聘请有关专家到实地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挖掘出了火山文化、道教文化、传奇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碣石山文化品牌。
2013年12月12日,《山东无棣碣石山省级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无棣县正式发布实施该规划,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2014年元旦,碣石山镇制订出台《2014年迎新春民间民俗文艺展演活动方案》,按照年节自身的民俗传统,结合碣石山风景区建设,引导全民参与春节文化活动,一大批濒临失传的过年习俗得到整理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