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漫步雍和宫、东直门的北京护城河
先说北京护城河
北京是六朝古都,金中都城和元大都城的四周均有护城河。今德胜门外的土城沟便是元大都
北京护城河护城河的遗迹。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攻占元大都后,为易于防守,于1371年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并利用高梁河、积水潭(太平湖部分)作为北护城河。1419年,又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并新挖开护城河(即前三门护城河)。对于元大都的东、西护城河,则仍按元代旧制,只是分别向南伸延与前三门护城河接通。此后,在修筑外城城墙时,又开挖了外城护城河(即今南护城河),并将各条护城河的水都汇集到东便门,经大通桥,入通惠河。自此形成了与北京城墙相配套的护城河格局,并在此后的500多年中,逐步变成了老北京城风貌的重要标志。
据1953年的测算,北京护城河的总长度为41.19公里。其中,西北护河(西直门至德胜门外松林闸)长1.84公里,东北护城河(松林闸至东便门)长10.91公里,西护城河(西直门至西便门)长5.22公里,前三门护城河(西便门至东便门)7.74公里,南护城河(西便门至东便门)长15.48公里。新中国建立前,北京护城河的水源主要来自玉泉山及西山诸泉,经长河、玉渊潭等流入护城河,再经护城河流入城区河湖。北京护城河也是城区雨水和生活用水的排水河道,历史上对京城的防洪排涝起过很大作用。
目前,北京只有北护城河一段和外城的南护城河依然存在,总长度不过原来的一半。
都说北京西贵东富,从历史考证倒不如看护城河,现在阜成门的金融街与东直门到雍和宫、安定门东护城河的城市景象和老宣武的菜市口东南角、老崇文的景泰桥西南角一片无法比较。今天中午一小时到文化部文化报等人时刻,转了周边护城河的景感触最深。
B. 古代的都城前修有护城河,有什么历史起源
我发现很多古代的都城都会在周围修一条护城河,其原因就是护城河担任都城的第一道防御线,如果有敌军攻打过来的话,会因为护城河做存在而减慢进入都城的时间。这样城内的统治者和居民就能有充分的时间作出应急对策或者撤离对策。所以护城河的存在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城河最早诞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于是人们发现护城河易守难攻的特点。
三、护城河的历史意义护城河理论的提出是我国军事理论的一大进步。人们不仅知道进攻,而且也知道防守。护城河的存在不仅可以抵御敌人的进攻,而且也能避免动物的入侵。所以护城湖在我国历史的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 与“护城河”有关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1、护城河
曾伴皇家故院墙,而今寥落荡斜阳
一河绕郭九城护,两代供应万运忙。
我为强梁辱颜色,君何泪眼送君王。
覆巢击卵卿安在,奴婢今当滴翠廊。
2、月泻金沙
文/李者也
仲夏之夜海之滨,长风劲起巨浪奔。
烟波尽处生明月,层云苍茫碧空深。
沐风听涛月下酌,四五知己六七樽。
但饮何言乏钱哉,沧水之岸皆是金。
【注】金沙滩,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水清滩平,沙细如粉,色泽如金,海水湛蓝,水天一色,故称“金沙滩”。南濒黄海,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多米,宽300米。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沙滩之一,号称“亚洲第一滩”。
3、护城河(三)
曾伴皇家故院墙,而今寥落荡斜阳
一河绕郭九城护,两代供应万运忙。
我为强梁辱颜色,君何泪眼送君王。
覆巢击卵卿安在,奴婢今当滴翠廊。
D. 护城河在古代大放异彩,这是从何时兴起的呢
护城河是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是城池防守体系的重要一环。普通人口中和眼中的护城河,是围绕着城墙、人工开凿的防护水道;实际上的护城河,其实是城池外部所有人工、半人工和天然形成的,有着军事防护作用的水体。人工开凿的护城河在中国历史中十分常见,不过有些护城河有点特点——没有水,而没有水的护城河则被称为“城隍”。《说文解字》中解释城隍: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这类名为城隍的护城河多分布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又称其为“旱壕”。
此时护城河的攻防理论已经达到定型和大成,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各个方面比较之前都有着极大的提高。
结语
主要作为防护作用的护城河,不止可以防止敌人,还可以防止动物入侵。城池攻防战中,有护城河的话对守城方有着天然且巨大的优势,攻城方若想消磨这些优势,只能用人命前仆后继的填,想方设法填满护城河,这样才能触摸到城墙进行攻城。可以说,护城河就是城池的第一道防线,护城河一旦有失,意味着距城池失陷不远。试看古代大战,护城河常大放异彩,尤其是宋朝,例如宋金宋元襄樊之战、宋金开封、襄樊之战、宋金六合、宋元静江之战、宋夏兰州、平夏城之战等,若没有护城河的存在,两宋早被游牧民族覆灭多少次了。当然,护城河的修筑也是存在有莫大的困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
E. 杭州护城河历史
杭州的护城河应该是江南河的一段,605到610隋炀帝在原有的基础上,开通使其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元朝时将其加宽。后来逐渐成为护城河。
F. 古代的护城河起什么作用
古代的护城河作用:
城池是我国古人发明的一种独特的集军事、政治、文化等为一体的特殊军民设施。城池其实是两个词,城就是城市和城墙,而池就是水池、护城河,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由于缺水就挖沟,这种没有水的叫壕。
护城河有自救功能,不仅能防范敌人的火攻,还能满足城里用水的需要,又是防洪排涝的重要水利工程,有的靠近江河还能承担运输功能,护城河可不单单是军事用途。挖护城河的泥土可以烧砖填土、修城墙,如此一来连运费都省了,大大节省了修城墙的成本。
(6)护城河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护城河,亦作濠,定义为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古代为防守用,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
这样的以天然为主、人工为辅的护城河在中国和世界就比较多了,最典型的城市有南京、西安、襄阳、重庆、衡阳、常德、赣州、洣水镇、遥田镇等。
世界各国在古代已有开凿护城河,中国北京紫禁城、西安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济南护城河(济南环城公园)、襄阳护城河、台湾新竹古城、左营旧城、亿载金城,日本古城如松本城、江户(今东京)的皇居、以至欧洲各国的城堡及皇宫等等地方都建有护城河。
护城河_网络
G. 护城河的历史
护城河,亦作濠,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
被宽阔的河流三面环绕的大面积陆地或大城市,再通过对被河流环绕的“几”字型河岸大规模人工建设、改造而成平战结合的坚固防御工事(比如防洪提、风光带)也能算护城河。这样的以天然为主、人工为辅的护城河在中国和世界就比较多了,最典型的城市有襄阳、重庆、湘潭、衡阳、常德、赣州、洣水镇、遥田镇等。世界最大最宽最好防御的U字型护城河,位于毛泽东家乡湖南省湘潭市东部的岳塘区。
世界各国在古代已有开凿护城河。在中国大陆北京的紫禁城、济南护城河(济南环城公园)、襄阳护城河、台湾新竹古城、左营旧城、亿载金城、日本的古城如松本城、江户(今东京)的皇居、以至欧洲各国的城堡及皇宫等等地方都建有护城河。欧洲不少城堡在护城河上建有可升起的木桥,以方便出入,亦可防止敌人进入。
H. 古代城市护城河的作用正确答案
护城河,亦称为濠,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的,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壕沟,然后引水注入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具有防御作用,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或动物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妙用。
紫禁城护城河,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m,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
清代河中栽莲藕,岁收供宫中使用,余者卖出,得银存奉宸苑备用。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护城河进行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9、Bourtange Bourtange堡护城河:荷兰——是一个美丽的星型形状的人造护城河,城堡建于1593年,当时是为了控制德国与通往格罗宁根市之间的唯一道路。
10、Egeskov城堡护城河:丹麦——这座建于16世纪城堡通常被认为是欧洲保存的最好的护城河城堡。
I. 襄阳发现古城墙、护城河,距今4200余年,专家对此是如何解答的
从探索的角度来看,长城的周长约为1500米,剩余高度约为2 - 3米,宽度超过20米。与古城墙相邻的护城河也很大,周长2000多米,宽20 - 30米,深7 - 8米。根据初步判断,这些城墙建于5000多年前的屈家岭文化的早期。凤凰翠城遗址及其周边附属聚落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根据该城市的大型建筑遗迹,尤其是高档建筑遗址,以及出土的许多小玉石和绿松石饰品,山四围推测该城市遗址是高档的,是湖北西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
据情报显示,该地区的墙周长约1500米,其余高度为2或3米,宽度超过20米。与古墙接壤的护城河也相当大,有2000多米宽,20到30米宽,7到8米深。据初步估计,城墙的建造时间是5000多年前特洛伊文化的早期。参与早期考古工作的香洲区文物管理办公室(现香洲区博物馆)主任傅强说,早在2016年,考古学家在挖掘地下约25厘米的地方就发现了圆形地基的遗迹。“早期的房子是圆形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上,一半是洞屋,”他说。
J. 西安护城河的历史渊源
西安护城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保持着那威严壮阔的气势!西安护城河依旧是那么的充满历史的气息!
今新城护城河广场前东侧的东壕巷,即其王府内城外昔日城壕旧迹相沿之称。清代时期对明初拓掘后护城河进行了多次加深加宽和疏浚。顺治十三年(1656年)陕西巡抚陈极新葺修西安城垣,并疏浚护城河。康熙元年(1662年)总督白如梅、巡抚贾汉复浚深城河至三丈,合9.6米。干隆二年(1737年)九月,陕西巡抚崔纪行因引水渠道淤塞,西安有壕无水,遂疏浚龙首渠与通济渠,引水入壕。特别是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全面疏浚护城河,再加深四尺,面宽六丈(合19.2)米,底宽三丈(合9.6米),仅此工程费银八千余两。此后,同治二年(1863年)西安将军穆腾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军同知王诹、二十四年(1898年)陕西巡抚魏光焘、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等多次疏浚护城河,并引水注壕。
引水渠道与排水渠道为了解决西安城护城河的水源和城市生活供水,五代宋金元及明清时期,先后疏通了原城东郊的龙首渠,并新开凿了城西南郊的通济渠,引水入城,排注于壕。同时,为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明代时期又修了余公渠。龙首渠,西安城引水渠道之一。始凿于隋开皇三年(583年)。此渠引流水,从秦沟村处堰水北流,至长乐坡分为二渠,东渠从长安通化门北上,绕郭城东北角,入于大明宫。西渠从通化门处入城,分注兴庆池、东市放生池及宫城东海池,为长安东城地区的主要供水渠道。但此西渠,至五代后期逐渐干涸不通,府城居民饮用惟靠井水,护城河也是有壕无水。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九月,永兴府(今西安)知府陈尧咨以府城井泉大半咸苦,居民不堪食饮,遂上奏宋真宗,请求疏凿龙首渠西渠,引水入城并灌注护城河。其奏疏云:“州臣亲相度城东二里有水渠曰龙首,其水清冷甘冽,可五六十丈,开渠引注入城,散流廛,出纳城壕,阖城尽食甘水”(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渠》)。
陈尧咨在疏引龙首渠水入城的同时,循唐旧迹,在城东支分龙首渠水南注于兴庆池,使五代时因龙首渠断流而逐渐干涸的兴庆池,又恢复成为水波荡漾游人如织的风景名胜之地。庆历(1014—1048)时曾于池北立《宋兴庆环城公园池禊宴诗碑》。宋人宋舜钦有《兴庆池》诗:“余润涨龙渠,疏溜连清。助晓远昏山,浮秋明刮眼。鱼归别浦闲,雁下苍波晚。岸北有高台,离魂荡无限。” 由于西安城区向东、北两面的扩广,护城壕的继掘延长,以及城区之内诸王府与各衙署新的部署,增加了城市供水的需要,因而在府城拓建工程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毕工后,立即对龙首渠进行了重新规划疏治。《明史·河渠志六》:洪武“十二年,李文忠言:‘陕西病咸卤,请穿渠城中,遥引龙首渠东注。’从其清,以石。”《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又载,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正月二十四日,明太祖“诏修西安城中水渠,引龙首渠水注之,覆以石,以障尘秽。计十家作渠口一,以便汲水。旧西安城中多苦水,渠成民获其利。”但西安城仅此龙首渠一脉之水,只能流注东城区,且代远物迁,堤倚高原,日见削损。七八十年后,水源艰难,城中军民多于晨昏争汲,汰清而后可用。天顺(1457—1464)时曾图修治龙首渠,因费用过钜,难成而止。成代元年(1465年),陕西巡抚项忠在从城西新凿通济渠的同时,并疏凿了龙首渠。《明史·项忠传》:“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及河,引水入城。”项忠这次疏凿久湮废的龙首渠达三十余里,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治。首先将引水口由原马登空(今有人认为在秦沟村)南移到留公村附近,合采峪、库峪、荆峪及大义谷第一派入之水,傍河西岸筑堰,西至亭子头,皆凿原穿洞而过,又西流申家湾,再西流十里入城。其次,渠水入城后,在流经咸宁县与总府(在今东县门街)前二十丈,渠道皆以砖砌,余虽土渠,也都以板木棚盖,以土覆之,用以防护。弘治(1488—1505)时,陕西巡抚周季鳞与西安知府马炳然再次疏浚整治龙首渠。凡城内渠道,俱用砖砌。在城外申家湾等处,造桥架槽引水入渠,以免冲激之患,并对城外六十里土渠疏浚后筑岸加固,以防走泄。
经明代多次疏凿整治后的龙首渠,从府城东长乐门之南引水入城后,分为三派:一派从玄真观南流,经阳王府(在今建国路)南西流,转东羊市,过咸宁县、总府西流,支分一水入永兴王府(在今钟楼东南),转北过马巷口(今降子巷附近),沿北大街北上,分为两支:一支北流入阳王府(在今北城门内东侧),一支西北流注于莲花池(今莲湖公园);一派从真武庵(在今东门内南侧和平巷附近)北流,注入长乐门北杨大人宅;一派从东羊市分流,沿大菜市(今大差市)北流,分为两支:一支西北流入临潼王府(今尚德路中段路东),一支西流入秦王府城。 城市规划使护城河改变了原有的战争防御功能,负担起城区45平方公里城市防洪和雨水调蓄功能,成为城市雨水调蓄库和泄洪干道。然而,污染不知从什么时候降临,河水开始变浊、变臭。改革开放后,护城河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清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