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0年代的辽宁营口是什么样子
营口市,地处辽东半岛,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处,营口市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端口的口岸,是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有着“关外上海”的别称。下面的这组老照片展示的是90年代的营口昔日的样子。图为90年代的营口街景,营口人有认得这是哪条大街的吗?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端口的口岸,是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之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美国、荷兰、丹麦、挪威、奥地利等国曾在营口设立过领事馆或领事机构,曾是东北面向世界的窗口。
如今的营口,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物产丰盛、交通便利,是东北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辽东湾中心城市,辽东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辽东湾经济金融中心,辽东湾现代服务业中心,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90年代的营口小楼饭店前的街景。90年代的小楼饭店在营口可谓家喻户晓,小楼饭店里的豆腐脑非常有名。
90年代的营口商场。营口商场1983年开业,曾是营口最大的商店,该商场于1983年开业。据说开业当天约有6万多人次来到这里。
90年代的营口辽滨游园。辽滨游园始建于1964年,现在改名叫辽河公园了,这里是营口唯一的滨河带状公园。
90年代的辽河商场前的景象。辽河商场共三层,里面是餐饮与百货相结合的,一楼为餐饮,二楼三楼为百货。这里曾是营口非常热闹繁华的商业中心。
90年代的营口,楞严寺公园北门,前来赶庙会、游园的市民熙熙攘攘。
90年代的营口,盖州万福镇的一对农民夫妇骑着“幸福牌”摩托车下地干农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 营口的地名由来
三国时称营口为辽口,东晋时叫历林口。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巴尔虎人离去之后,清政府颁布开垦辽东的规程,要求关内移民到辽东垦荒,遂山东、直隶一带的农民便纷纷来此,还有登州、荣城、天津海下等地的渔民也驶船来此处落户。他们在辽河南岸潮沟旁(也有少部分在辽河北岸)搭窝棚盖茅草房栖身。这些窝棚和茅草房远远望去就象一排排营房(其实并不是营房而是小渔村),得名“营子”。因营子地处辽河海口,是退海之地,至少有600年历史。此地形成陆地后,遗留下多条潮沟,涨潮时河水便把潮沟淹没于水中,此为“没沟”之意,故称没沟营。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增设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开端口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英国派驻中国牛庄领事馆的首任领事密迪乐看到牛庄海口水浅,大船难以出进,条件如此之差,根本不能作为口岸开端口通商,并产生退意。就在英国人灰心丧气之时,发现了牛庄辖管的没沟营。没沟营不仅水深河阔,又有距海口近、码头紧靠城镇的优势。如能在此开端口通商,更胜牛庄。密迪乐找到牛庄的官员,提出改牛庄为没沟营的要求,并将实地调查和更变地点的情况,写信向英国政府报告。信中说:“牛庄作为商业城市已经没有地位,看不到商业上的活力。根据探察的结果,距离辽河入海口最近的没沟营,必将成为外国贸易的中心地”。清政府同意了密迪乐变更开端口的要求。一则由于牛庄河道淤塞,不如没沟营河阔靠海,码头依城,宜于开端口通商;二则按《天津条约》移地开端口成例,在牛庄辖管的没沟营开端口,并未违约。就这样米字旗飘升,没沟营代替牛庄开港了。清政府官文称之为“同意没沟营口岸开端口”。
1866年以后,清政府官文将“没沟营口岸”简称为“营口”。营口城市自此得名。
3. 营口是怎样得名的
营口在三国时称辽口,两晋时称 历抹口,明朝时称梁房口,清代称没沟营,1866年(清同治五年)改称营口。 没沟营演变为营口是"没沟 营口岸的简化"(据《中国古今历史地名大辞典》载:"盗船三只闯入没沟营口岸----"。咸丰五年春二月(1855年3月)"拨师船五只驶赴牛庄没沟营口外攻剿-----"。同年六月初十(7月23日)"复有盗艇三十二只直入口内扑岸。经兵勇轰击,毙匪多名,盗艇仍盘距营口-----"。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英船一艘进入没沟营海口----"。同年八月二十七日(10月3日)"法军舰驶入没沟营海口-----"。1866年以后,《清实录》的记载则直写营口之名。同治四年十一月(1866年1月)"拨津郡洋枪队防护营口"。因"营口一无所持,洋枪队驰赴营口后扼要驻扎-----"。同治五年七月二十一日(1866年8月30日)"着费荫魁所带洋枪队五百驻营口"。同年十一月(12月)"设奉天、锦州、山海关兵备道----即于营口值班"。1867年1月3日,"增设营口海防同知厅",清政府首次直接以营口命名地方衙门。 中国有很多带"口"字的地 名,如蒋介石老家叫溪口,鄱阳湖与长江连接处叫湖口,长城上有古北口、喜峰口、九门口等,还有三江口、三岔口等。不难发现带"口"的地名均与河口、山口、道口或城门口相关。三国时的辽口无疑是辽河入海口之意,为何逐渐演变成没沟营?这"营"又如何产生? 《清史稿》在营口条下记 载:清初有蒙古人在此张幕而居。蒙古人怎么在营口"张幕而居"呢?查清《圣祖实录》确实在康熙二十七年"拨张家口外巴尔虎蒙古暂驻牛庄一带游牧",二年后分别安置在熊岳、奉天各地。正如《营口市志》大事记卷记载:"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又因潮水沟在潮退时沟涸(无水),涨潮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