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廉江历史大约有多久

廉江历史大约有多久

发布时间:2022-01-21 01:30:26

⑴ 廉江的来历

唐天宝元年(742年)置廉江县,因县西有廉江,故名。
1993年12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241号)撤销廉江县,设立廉江市。

⑵ 广东廉江茶山村的历史,茶山为何而取名

茶山姓罗,村名的由来外婆家的茶园,二世祖婆叶氏

⑶ 广东省廉江市有多少个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廉江市辖18个镇和3个街道。

1、18个镇:石角、河唇、良垌、石城、新民、安铺、营仔、车板、横山、高桥、和寮、雅塘、青平、石岭、石颈、吉水、长山、塘蓬。

2、3个街道:罗州、城北、城南。

廉江市,广东省湛江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与广西接壤,濒临北部湾,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1°25′至21°55′,东经109°45′至110°30′。

(3)廉江历史大约有多久扩展阅读:

廉江,古称罗州。始建前,秦属象郡地;汉属合浦县地;晋属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为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

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隋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此县名即为石城县之始。

唐玄宗天宝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南汉,属罗州;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划入吴川,属辩州(太平兴国五年即980年,改辩州为化州)。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76年),复析吴川西乡置石城县,属化州;元,属化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化州府,七年(1374年)属化州,九年(1376年)属高州府。

清,属高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至3年,属高州道;民国3年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民国9年废除道制,属高州善后处;民国12年属高雷廉钦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民国15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南路行政公署。

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公署;民国38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1月1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

1950年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

1960年11月,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届广东湛江专区:1961年3月,撤销雷州县,恢复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

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湛江市;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二类市)。归广东省直辖,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⑷ 廉江市长山镇上红江村有多少年历史

1949年到2017年自己算

⑸ 廉江的人口

历代移民 廉江人口的繁衍发展大部分靠唐朝以后从境外迁徒而来。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期间,从福建南部旧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及广东的旧潮州府地区,有大量移民经海路进入雷州半岛转迁廉江境内定居。
在历史上,还有几次地方政府大规模分插客民到廉江定居的。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九月至十一月,广东巡抚蒋益沣三次遣恩平、开平客民4000余人往琼州,亦有安插高州各属者,后己已八年(1869年)又分插客民于石城各圩 。 人口数据 2001年7月,廉江市总人口达150.32万人。其中男性77.85万人,女性72.47万人,人口密度较大,廉江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6人。 民族构成 至2009年,廉江市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斯坦族、京族等民族29个。汉族人口占98%以上,其次为壮族。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是从外省婚嫁而来的女性 。

⑹ 廉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廉江市是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于1994年撤县设市,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总人口160多万,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排前10,目前市区非农业户籍人口约20万,市区常住人口三十几万,是湛江市辖人口最多、面积较大、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 廉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是粤西唯一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工业类别齐全,尤以电饭煲产业表现突出,其电饭煲产量占全国3成以上,是中国电饭煲之乡。

具体你看网络吧,参考资料里的。

⑺ 廉江有哪些名人

邹鹤年

邹鹤年(1857一1934年),字水庚,良垌镇阁桐神山村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邹治学勤奋,通经史,善书法。为人廉洁刚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气度恬雅,为士林推重。

“戊戌变法”时,废科举,兴学堂,邹鹤年时任“直判”“教谕”等官职,目睹中国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腐败现实,认为发展教育乃强国富民之本。于是,弃官到“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立志为教育服务。学成回到廉江后,积极倡议并着手创办新式学堂。他克服种种阻力,拆除县“文场”(科举时童生的试场),兴建小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本县第一所小学——廉江县立高等小学,自任校长。邹还创办“师范讲习所”。其办学创举,对广东南路几个县,影响很大。

民国初,廉江县没有中学,小学毕业生升学要到高州、廉州或广州,十分不便。为廉江子弟能在本县读中学,邹鹤年又以兴办中学为己任。他到“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回县后,即发动各界捐献并用县内各姓入神主形式筹集资金兴建中学。正‘当制订规划备足材料开始动工兴建校舍的时候,适逢龙济光、陆荣廷两军阀在廉城开战,建校材料被抢光烧光,工程被迫停止。战乱停息后,邹继续筹资建校。·经3年的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占地约9000多平方的校舍终于建成,定名为“廉江第一中学”,邹任校长。为培养师资,在中学招生同时,又附设师范一班。不久,邹又积极倡导成立了“廉江县立师范学校”。从此,廉江师范成为县内小学教师的摇篮。

邹鹤年在办中学的同时,又筹办职业学校。民国11年(1922年),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在良垌成立,邹兼校长。该校开设蚕桑专业,骋请外地专家来校上课。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后,当地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16年(1927年),邹鹤年因病辞去廉江中学校长职,但仍负责职业学校校务,后又兼县修志馆长。他以年老多病之躯,认真审阅文稿,使一部共10多万字的《重修石城县志》于民国20年面世。民国23年,邹鹤年因病辞世,终年77岁。

邹鹤年一生热心办学,为廉江教育事业苦心经营30多年,毕生劳瘁,可谓廉江教育史上第一人。

http://www.d0086.com/FLM/Guangdong/SLM/zhanjiang/TLM/lianjiang/bskk/lsrw/200631195727.htm

历史名人

奔流不息的九洲江,广袤的红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骚人墨客,社会贤达。他们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或为官清正,造福乡民;或忠肝义胆,赤诚报国。他们业绩卓着,名声显赫,使廉江人民引以为豪。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名字永垂千古,他们的事迹,永远流传在廉江人民中间。

杨钦
杨钦(生卒年不详),字谢山,石城镇谢下村人。杨钦生性聪颖,勤奋好学,20岁中秀才,名列前茅。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参加甲午科乡试,考取第二名举人。之后,三次上京会试不第,但他不灰心,发愤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终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后经朝试,成绩优秀,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又以政绩优良,升为翰林院编修。他事亲至孝,每读齐国孝子皋鱼对孔子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语,侧然怀念年老双亲;又目睹朝廷种种弊端,于是毅然告老还乡,日以定省为事。回乡后,他在本村后山(谢下山)之巅建一书社,以文史自娱,过着粗衣素食的宁静生活,并经常约儒生讲说经义,教诲后学,久久而无倦意。他所着诗文不少,但多已散失,世传只有《归山咏》、《适志咏》。《适志咏》诗云:“闲寝茅檐下,鸡鸣露末晞。髡两髦者,怡然下庭帏。菽水甘淡薄,藜鹑御寒饥,斑衣初舞罢,红日上来迟。六艺课诸子,五谷勤四肢,使君问来路,童子云不知。峰头探月窟,山腰系红霓,尘埃飞不到,天命乐奚疑。”

梁逵
梁逵(生卒年不详),吉水镇良村人,明嘉靖年间贡生。曾任海南琼山县训导,后升教谕。海瑞为其得意门生。梁逵慧眼独到,一见海瑞便非常器重,尽力培养。海瑞对梁逵亦非常敬仰。梁逵归田后闲居乡间,84岁寿终。明万历年间,海瑞任南京都御史,告老还乡后,闻梁逵先生已仙逝,沉痛至极,曾亲到梁逵故居吊祭。

黎正
黎正(生卒年不详),原名帧,字端伯,号建峰,廉城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进士。个性深沉隐伏,醇厚不华,虚心孝友,尊敬长者。勤奋好学,有志气,重节操,遇事公正不阿,曾任朝廷户部员外郎。他学高品洁,不事权贵。耻与弄权者同流合污。遭权贵中伤排斥,便告病归里,潜心读书,一日手一卷,至老不倦。当时,十H府官中一些有识之士,重其学行,常来拜谒。正行年60,卒于家中。所着诗文,多已亡佚。传世的有《石门山别友》一首,附录于后:“北接悔关道,南连穗石城,潮随沧海落,山与白云平,远岫呈秋色,斜阳弄晚晴,仅离三舍影,遥见半轮明,绿树栖霞锦,金波漾翠琼,牛羊来草野,烟火起柴荆,归客心千里,行途驿几程,群英罗伟饯,樽酒叙离情,风起征帆急,潮平去掉轻,鸥飞搐近白,山过目留清。对景图堪写,搜诗句易成。琼台入烟雾,儋耳限蓬瀛,惜别思投辖,铭心若断樱,为公歌此曲。感激意纵横。”

刘芝草

刘芝草(?一1897年),原名刘吉六,安铺西街人。清末粤西地区三点会的主要领导者。刘芝草广额丰颐,中等身材,左镶假眼,右眼有神。自幼学医,18岁行医,善医疮疥,擅长眼科,曾在安铺开设中草药铺“芝草堂”。他仗义疏财,乐意济贫,热情待人,喜欢为人说话、办事。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3月20日晚,在安铺附近东北部的鹤塘岭上,人如山,旗如海,声如潮,鼓如雷,从高、雷、廉三府八县前来拜会的万余人相聚于此“开总台”。会众推举刘芝草为“老坡”(首领)。23日,三点会的武装力量封锁安铺圩,要捉安铺团勇头子、外号“生毛胆”的毛期勉杀头。上午,数百会员手持刀枪,攻入团勇驻地关帝庙,杀死杀伤团勇10多人,却不见毛其勉。入夜后查知,毛其勉已逃入安铺汛台官所驻的小城堡里。会员随即攻入小城堡,生俘藏在大树上的毛其勉,”开总台”将其处死。
“三点会”暴动后,清地方官吏火急上告,两广总督大为震惊,慌忙调兵镇压。4月8日,高州、廉州两镇台兵勇近干人,琼州洋枪装备的海军及雷、钦等州府所辖各县兵勇数干人奉调到,称之为“办善后”。“三点会”由于武器残劣不利硬抗,便分散隐蔽,或归乡耕耘,或经营生意,或远走天涯,或隐居幽谷寺院。
刘芝草连夜逃奔广西北流行医避难。一日,闻悉母弟被扣,妻儿系狱,众兄弟受难,特地赶回投案,拯救难者,终被杀害。

江王泉
江王泉(1888—1917年)。字玉壬泉,号山渊,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祖父江诚和、父亲江慎中、胞兄江王旬都是举人。家有一幢藏书大楼,藏书数万册。他生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远,且赋性聪敏好学,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饱读诗书,下笔干言立就;年十七。县试冠军.翌年院试岁考。以第一名进痒。他是廪生。后肄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曾任广东临时省议会议员、民国初年众议员、中国同盟会粤支部廉江分部部长。平生着作甚丰。着有《山渊阁诗草》、《仂庵文谈》、《绿野亭边一—草庐诗话》、《诗学史》、《作文初步》、《读子厄言》、《劫余残灰录》、《旅京一年记》、《楚声录》、《姓名古音考》、《英蓉泪》、《辣女儿》、《庞雄传》(庞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等。江王泉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文章雄浑苍劲,情真意切。对儒学哲理有独到之见。可惜末及而立之年,竞患急症,客死京师。

陈自先
陈自先(1888一1933年),字绩宣,原名庆绍,良桐镇良田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读于廉江师范速成讲习所,每试名列前茅,为师友钦佩。继而弃文就武,转考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笃信三民主义,投身辛亥革命,英勇善战,随军攻克高州,进军省垣后,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后调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授陆军少将军衔。不久,出任广东护军使署参谋长。使署裁并,改任审计分处处长。民国5年(1916年)春,袁世凯称帝,陈自先积极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以护国军梯团司令名义招集旧部于化州,出师肇庆,被任命为两广护国军第六军第八旅旅长,会合滇佳各军,与袁党龙济光力战于花县、三水、番禺等处。后龙济光败,袁世凯死,广东局势稍定,陈自先率师回驻雷州,负责剿匪事宜。民国6年10月,呈辞军职,任广东督军署咨议兼省长顾问。民国8年,被广州军政府授以四等文虎勋章。民国9年,孙中山组织护法救国军,委陈自先为救国军第八军司令,集结旧部于高州;后改编为粤军,参加讨伐陆荣廷、莫荣新为首的桂系军阀。戡定桂系军阀后,陈自先于民国11年春辞职归里。民国22年,因病卒于家中。

江慎中
江慎中(生卒年不详)。字孔德,号虫覃,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童年时博览群书。人称“书柜”。长大后。精益求精,对学问力求根据实证。求索真相。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渊博淡雅;诗词雄壮有力,惰真意切。他生性淳厚,平易近人,善于谈辩。每论事、讲学,四座均肃静倾听。广州广雅书院初办时。选拔两粤高材生。他与长兄履中并巡首选。他与惠州名士江逢辰同为当时广雅书院主讲梁节庵先生的高足,为两广总督张之洞和省学政汪呜銮所器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慎中中戊子科举人,入京遍文学者名流,与翰林编修江标、叶炽昌、程秉钊等人的交情尤为深厚。随后绝意功名,回乡致力着作,并以教育为务。他在本县着名的松明书院、同文书院任主讲10余年,对培养本县学士文人作出很大的贡献。茂名待郎杨颐慕其学行高洁,托咐高州知府肖炳聘他任高州高文书院院长,这一时期的高州名士多出其门下。江慎中的着作有《春秋谷梁传条例》、《谷梁传条指》、《南溪文稿》、《南溪诗稿》、《虫覃蜜学私记》等。

邹鹤年
邹鹤年(1857一1934年),字水庚,良垌镇阁桐神山村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邹治学勤奋,通经史,善书法。为人廉洁刚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气度恬雅,为士林推重。
“戊戌变法”时,废科举,兴学堂,邹鹤年时任“直判”“教谕”等官职,目睹中国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腐败现实,认为发展教育乃强国富民之本。于是,弃官到“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立志为教育服务。学成回到廉江后,积极倡议并着手创办新式学堂。他克服种种阻力,拆除县“文场”(科举时童生的试场),兴建小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本县第一所小学——廉江县立高等小学,自任校长。邹还创办“师范讲习所”。其办学创举,对广东南路几个县,影响很大。
民国初,廉江县没有中学,小学毕业生升学要到高州、廉州或广州,十分不便。为廉江子弟能在本县读中学,邹鹤年又以兴办中学为己任。他到“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回县后,即发动各界捐献并用县内各姓入神主形式筹集资金兴建中学。正‘当制订规划备足材料开始动工兴建校舍的时候,适逢龙济光、陆荣廷两军阀在廉城开战,建校材料被抢光烧光,工程被迫停止。战乱停息后,邹继续筹资建校。·经3年的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占地约9000多平方的校舍终于建成,定名为“廉江第一中学”,邹任校长。为培养师资,在中学招生同时,又附设师范一班。不久,邹又积极倡导成立了“廉江县立师范学校”。从此,廉江师范成为县内小学教师的摇篮。
邹鹤年在办中学的同时,又筹办职业学校。民国11年(1922年),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在良垌成立,邹兼校长。该校开设蚕桑专业,骋请外地专家来校上课。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后,当地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16年(1927年),邹鹤年因病辞去廉江中学校长职,但仍负责职业学校校务,后又兼县修志馆长。他以年老多病之躯,认真审阅文稿,使一部共10多万字的《重修石城县志》于民国20年面世。民国23年,邹鹤年因病辞世,终年77岁。
邹鹤年一生热心办学,为廉江教育事业苦心经营30多年,毕生劳瘁,可谓廉江教育史上第一人。

黄典元
黄典元(1889—1960年),字伯漠,塘蓬镇留村人。幼年从广西博白学者黄寿达先生就读于蓬山书院。由于天资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每试都名列前茅,寿达先生誉之为碍申童”。黄典元先后毕业于高郡中学和两广优级师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抵日后,先在早稻田大学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就读。与郭沫若,许崇清、林儒、丁颖、杜国库等人交往甚密。毕业后,黄典元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就读,对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深有研究,受日本着名学者河上肇氏思想影响甚大。毕业回国,先后担任广州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和广州法科学院、广东大学、中山大学、襄力勤大学教授,同时先后担任民国政府财政部统计处处长、国库主任、广东省金库长兼广州市银行副行长等,并在大学里兼课。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典元举家避居广州湾(今湛江市),随之应临时迁设于广州湾寸金桥的广东省立襄力勤商学院院长陆嗣曾聘请,担任该学院教授兼银行系主任。民国29年,黄典元随学院迁往信宜县水口镇,其后又迁往曲江县桂头镇。民国32年秋,黄典元接任襄力勤商学院院长职务。民国33年秋,日军进攻粤北,学院又奉命紧急疏散到信宜照常开学。
民国34年冬,襄力勤商学院迁回广州,改名广东省立法商学院,黄典元仍留任教授兼银行系主任,直至广州解放。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法商学校部分科系并入中山大学,黄典元转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财经系主任到1954年退休。
黄典元一生着作颇丰。举如《经济学》、《经济原论》、《社会政策》、《社会学》、《论黄金国有及外汇国营》等专着,曾公开发行于世;翻译着作有《货币学》、《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等;此外还发表大量关于财政金融、货币贬值、银行信贷、物价政策等方面的论文。
黄典元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财经管理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本人被社会公认为银行、货币、金融界的权威专家。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受到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州市市长叶剑英的宴请,征询其关于财经工作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被推选为广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黄典元1960年1月病逝于广州,终年71岁。

黄平民
黄平民(1900一1928年),又名式民,号忠靖,塘蓬镇八元塘村人。平民生性沉着敏慧,自小就抱负不凡,勤奋好学,尤爱书法。11岁时随父母迁居于石岭合江村。小学毕业后考上省立高州中学。“五四”运动爆发,他在高州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激发了革命思想,立下救国救民的伟志。1920年高中毕业,考上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半公费生。
在法国巴黎半工半读期间,黄平民在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的斗争。1923年,黄平民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廉江第一个党员。随后,中共旅欧支部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5年初,黄平民离苏回国,到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在部长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期间,黄平民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广州起义时,黄平民率领赤卫队攻占广州伪公安局思贤分局。起义军主力撤出广州时,黄平民率领卫队英勇阻击敌人,腿部受了伤。伤好后,到香港出席广东省委扩大会议。
1928年4月,中共南路特委成立,杨石魂为书记,黄平民等5人为委员。特委决定黄平民回廉江工作。黄平民回到廉江,深入发动群众,狠狠打击土豪劣绅的气焰。廉江革命形势很快好转,党组织和农会、工会等革命团体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8月,黄平民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他提出,特委今后要深入基层,扎稳基础,积累力量,等待时机。在他的主持下,特委作了南路暂停暴动的正确决定。11月6日,黄平民出席在香港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被补选为省委常委候补委员。会后,黄平民随陈郁、李鹏到广州、江门检查工作,然后返回湛江主持特委工作。12月,由于叛徒出卖,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黄平民为通知别的同志转移,不幸被捕,牺牲于高州城东门。
黄平民牺牲后,中共广东省委撰文悼念,称赞黄平民是“南路党的负责者,工农群众的领袖”。他的死是“为主义而死,为工农而死,”而“他的精神及其共产主义”“透于南路以及全国工农的血轮当中,永远不会磨灭”。

关泽恩
关泽恩(1908一?年),字少权,号关键,廉城镇东街人。父关维敬。以邮政为业。
中学时代的关泽恩,就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在廉江读书期间,结识了曾参加民国革命军东征的吴绍珍,开始阅读马列着作,1926年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关泽恩在“廉江县学生联合会”里任负责人,积极带领进步学生到附近农村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宣传海陆丰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
18岁的关泽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有名的执信中学。在执信中学,他认识了许多有名的革命志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成了学校地下党小组的主要成员。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他与廖承志结成莫逆之交。后来,关泽恩介绍廖承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悬赏通缉关泽恩。按照组织的安排,关泽恩和廖承志一起到日本留学,并参加了中华留日青年会,继续参加救国救民活动。但由于日本政府的无理干涉和迫害,翌年夏天,关泽恩与廖承志一道折回上海。
当时,上海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不久,关泽恩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关泽恩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后经知名爱国人士何香凝等人多方营救,始获释放。
1928年冬,中共派关泽恩去苏联学习,起初在国际共产主义大学和叶剑英一起学习。1931年转到列宁学院和董必武、陈郁一起学习。不久,调到莫斯科中文学院任教师,参加组建列宁学院中共支部工作,并任支部主要负责人,为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廖承志到莫斯科也和他相处数月。1933年下半年,与他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人员先后回国,他仍在苏联工作,后在苏联牺牲。

莫怀
莫怀(1919—1980年),原名莫卫,又名莫王某,字炽泰,河堤镇下插村人。其父莫昌碧是前清秀才,废科举后一直当小学教员,思想进步,支持革命。莫杯从小就受其父的良好影响,在小学时就爱读《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崇拜英雄人物。
莫怀在遂溪中学读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莫怀和同学们一起勇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时莫怀对国民党采取对日妥协、对内反共的政策十分不满。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几次罢课斗争。特别是1934年下半年,反对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学生的一次罢课,时间长达两个多月,遂溪反动当局甚为震惊,出动军誓包围、监禁莫怀所在班级达半月之久。学期结束,学校当局把莫怀等几个学生运动领导者的操行硬定为“丁等”,并将他们开除出校。广大学生对此十分愤慨,更加英勇地进行斗争,最终迫使学校当局收回开除莫怀等人的成命,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
初中毕业后,莫怀因无钱继续升学,来到安铺小学当教师,为教育青年,团结青年,他在安铺发起组织有四、五十人参加的青年读书会。通过学习《大众哲学》、《三民主义概论》等进步书籍,莫怀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追求革命。1937年,莫怀到雷州师范读书,这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一批进步学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底,雷州师范学校停办,莫怀经卜国柱介绍,到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工作。1939年2月,莫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莫怀受党组织委派,回廉江领导青年抗敌同志会工作。1940年2月,中共廉江县委成立,莫怀任宣传部长。这期间,莫怀亲自发动农民支援青抗会,抗议当局无理解散青抗会,有力回击了反共逆流。莫怀还经常到廉中、安中、文中及太平中学活动,发展党组织,指导进步师生对学校当局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莫怀按照上级指示,布置各地党员分散隐蔽,坚持地下斗争。同年三月,莫怀改任廉江县委组织部长,按县委决定,负责指导各地党组织在农村中放手发展党员,并普遍举办民众夜校,组织读书会、农会、妇女会等。
1943年3月,日军入侵湛江,中共南路特委机关转移到廉江三合乡、新屋村、石岭陀村,莫怀负责特委的联络员工作。同年七月,莫怀任县特派员。
1944年,日军先后入侵安铺、廉江,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莫怀根据特委的指示,发动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多方筹集枪枝弹药组建抗日武装队伍。年底.南路持委领导南路抗日武装起义,莫怀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支队洪荣大队副大队长。他亲自到坡脊村组织起义。智擒国民党廉江党部书记长陈熙晟和太平乡乡长吴彩文,后来,南路起义受挫,特委组织主力部队西进合浦,莫怀率领留下的队伍转战于廉江、遂溪、博白地区。
1945年2月,南路特委在博教村召开会议,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决定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莫怀率领杨君群、林敬武、涂明、莫练等同志,深入新塘、曲界一带敌后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3月,新塘抗日联防区成立。5月,在新塘成立南路抗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团,莫怀任团长。8月,日本投降后,第三团抽出一个营参加南路解放军组建的主力部队西征。莫怀率其余队伍,从遂溪回到廉江坚持开展斗争。
1946年4月,莫怀奉上级命令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1949年2月,从山东烟台回到广东,10月,任中共粤中地委委员兼财委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莫怀历任粤西行署工商处副处长,行署秘书长、粤西行署第二副主任、中共粤西区党委常委、中共湛江地委副书记兼专员、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省华侨农场管理局党组书记兼局长、省侨务办党组副书记等职。1980年4月10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更多
http://www.lianjiang.gov.cn/ljsq/rw1.htm

⑻ 廉江在广东什么地方

廉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湛江市代管县级市。

廉江市东西相距79.5公里,南北相距60.2公里。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海域以10米等深线计算,行政区域内的面积达11755公顷。其中浅海面积5343公顷。

廉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是粤西唯一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工业类别齐全,尤以电饭煲产业表现突出,其电饭煲产量占全国3成以上,是“中国电饭煲之乡”。

(8)廉江历史大约有多久扩展阅读:

在廉江境内出土的肩石斧、穿孔石钺、石镑、砺石等文物,证明了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廉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勤劳、淳朴的廉江人民世代相传,辛勤劳动,创造了廉江的历史和文明。

丰背村落遗址,展现了战国时代当地人民生活的风貌;建于公元7世纪的罗州古城,以其仿唐代长安都城的不同凡响的格局,显示了廉江当时盛极一时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廉江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改造山河,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

特别是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廉江人民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

1991年,廉江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从此,廉江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逐步从以农村为主向以城市为主、城乡结合上转化,廉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⑼ 廉江的历史沿革

秦属象郡地;汉属合浦县地。
晋属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属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
隋朝,仍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注:罗州城遗址在河唇镇龙湖村东侧,面积约6万平方米。此遗址布局有仿唐代长安城的明显迹象。1962年,此城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在县境之西及西南同时建招义、零绿两县。唐天宝元年,招义县改为干水县,此县名即为石城县之始。)公元623年(唐朝武德六年),罗州徙治石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
972年(宋太祖开宝五年)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复析置石城县。元朝,属化州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化州府。1374年(洪武七年)属化州。1376年(洪武九年)属高州府。清朝,属高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至3年,属高州道。1914年(民国3年),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1920年(民国9年),废除道制,仍属高州善后处。1923年(民国12年),属高雷廉钦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1926年(民国15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南路行政公署。1936年(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公署。1949年(民国38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1月1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0年11月,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届广东湛江专区。1961年3月,撤销雷州县,恢复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湛江市。1993年12月,经国务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二类市)。归广东省直辖,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

⑽ 廉江一中的历史

廉江市第一中学的前身 2007年师范 (只有初一) 2008年旧六小(只有初一和初二)廉江第一中学成立 2008年9月1日上午,廉江市第一中学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这是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取得的一大成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康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井基,市政协副主席、廉江中学校长黄兆恋以及市教育局等单位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

阅读全文

与廉江历史大约有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