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诗歌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诗歌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2 07:21:34

① 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作为文学基本样式之一。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比散文更凝炼、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除散文诗外,一般分行排列。诗歌是原始的文学样式,产生于劳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分化出其它文学体裁:从抒情诗的发展中产生散文,从叙事诗的发展中产生小说,从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综合中,产生诗剧,从诗剧的发展中产生话剧。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都统称为诗歌。诗歌从性质上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又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中国的诗歌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今体诗。

我国是诗歌之邦,有着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最早出现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及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构成了我国诗歌悠久而光辉的历史。

诗歌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起初和音乐、舞蹈结成三位一体,以后才渐渐独立起来,是各类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

哲理诗是指一种凝聚着诗人哲理思想的一种诗歌。它内容深沉、含蓄、隽永、抽象的哲理往往寄寓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② 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诗歌的特点是: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2)诗歌的历史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③ 古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其基本特点有:

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着的区别。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

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

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

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

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3)诗歌的历史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文明的。

故“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

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学者胡晓明就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钱穆则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既可传递个人心灵微妙感受、抒发性灵,还可规范伦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

林语堂也认为诗教导中国人以一种仁爱悲悯、具有同情心的人生观,理解和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与同类。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④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在古代各种各样的诗歌中,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诗歌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论说文盛极一时,诸子的文章,思想开阔,语言生动,文辞多采,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荀子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韩非子峻峭尖刻,锋芒毕露.如庄子用“望洋兴叹”的故事来比喻见认少而又自高自大的人,韩非子用“守株待兔”来比喻政治上的保守派.这些寓言寓意深刻,有极强的感染力.

汉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以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带来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元化.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因是元朝盛行,故称为元曲.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干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于成熟的境界.干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古代诗歌的形式

1.“风”“骚”并称 中国文学史上以“风”、“骚”二体并称,源自《诗经》之“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本只称《诗》,因举成数,又称《诗三百》,又因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诗经》系孔子编纂。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产生于西周各国,有不同地方风味的的民歌;雅,是有关政事的诗歌;颂,是统治者通过祭祀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诗歌。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静女》通篇用赋;《硕鼠》通篇作比;《关雎》中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禽之思偶鸣叫引出男子对美女的思慕。《诗经》的主要特点是: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章法上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至少隔句押韵,有时换韵,句末若有虚词,在虚词的前一个字上押韵,有时押入声韵;大多诗篇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楚辞,亦称“骚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类作品篇幅、旬式较长,形式自由,富有浪漫气息,多用“兮”字助语势,抒情气氛浓,有南方地域色彩。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编为一集,定名为《楚辞》。

2.赋、乐府与歌行 赋,原本为《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文学表现手法,后来人们又把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文章称作赋,沿用其名至今,成为一种文体名称。用华丽的辞藻进行铺陈描述,是赋的表现形式;刻画客观事物,抒写作者情怀,是赋的内容。赋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陈其事,讲究文采,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隔三夹五押韵。赋在汉代时最为兴盛,故汉赋也称古赋,与唐诗、宋词并称。其特点是篇幅长、多问答,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六朝时称俳赋,也称骈赋,其特点是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唐宋时用于科考,称律赋,讲究格式、对仗、平仄、押韵等,不超过四百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成为文赋,其特点是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行文流畅,与散文接近,越来越离诗歌远了。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赋分四类:骚体、骈体、文赋、杂赋。

古代诗歌的特点例子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这是王维写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的是友人皇甫岳山居云溪的景色。这里写了寂静山林中的几种景象:落花、空山、月出、鸟鸣、深涧。这几种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没有到过云溪,但作为类似具体的个别景象,我们也许在什么地方见过或听到过;不过一经王维写到诗里,就跟我们平日所见所闻不同,它们都包含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内,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因忧愁而使头发变白,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因而以白发这种物象来抒发忧愁的心绪,是一种寻常的意象,是诗中常见而易为读者接受的。奇特的是李白创造了一种极其夸大的意象,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这是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如果读者只把它看作同诗人不相干的一种客观的物象,就会感到它不真实,就不会相信,不能接受,但作为诗歌的意象,即看作诗人用以表现他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寄托物,读者就能理解,而且乐于接受。为什么?因为诗人对愁绪的感受是那么强烈,他的气质和个性又是那么豪放,不如此夸张就不足以表现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足以表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也不足以表现他鲜明的个性。因此从“白发三千丈”这种表面上看来不真实、不合事理的意象中,活脱脱地站立起一个李白的形象来,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种极度夸张的描写是十分真实的。艺术的魅力不是来自夸张本身,而是来自由夸张而真实地表现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⑤ 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而形象,结构自由而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饱含联想与想象,高度集中与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生活美

对生活高度的提炼、集中、概括;

二,思想美

饱含深切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美

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四,语言美

文字色彩鲜活、语言节奏分明;

五,音乐美

韵律和协。我国的诗歌发展经历了“原始歌谣→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诗歌汉赋、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建安诗歌、两晋诗歌→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她们如同一粒粒金珠宝玉串成了中华文明的“皇冠”。以下我们按照我国诗词发展的历程来一起学习和探索我们华夏的诗词之美。

诗词的语言有其特点和要求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还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实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清代诗论家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文章中说:“意喻比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他形象地把文章比作米做成的饭,而把诗则比作米酿成的酒,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诗词与文章的区别。

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有意思

强调了诗词比文章更加浓缩,味道更加浓郁,语言理所当然的要更加精美。正如明代诗人谢茂秦所说:“凡作近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朝霞散绮,讲之异茧操丝。”强调了写作诗词必须要有精美的语言。

一、关于诗词的语言要求

诗词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其高雅并不在于它如何如何的深奥难懂,而在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意境、韵味以及情真意切的感人魅力。它的语言越是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就越能获得其本身所具有的高雅艺术的社会效应。

对诗词语言的要求,总的要“意新语工”,“语意两工”。有了新意,还要有好的恰如其分的语言,才能使新意得到充分和完美的表达。就一般诗歌而论,都具有反映生活的高度集中性和概括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语言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诗,它对语言的要求则更高、更严。因为它篇幅短小,除了题目,五言绝句只有20个字,七律也只有56个字。要用这么短而少的文字来表现一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高度概括,语言就必须特别凝练、含蓄。

另外,古代诗歌又都是便于吟诵的,又要求语言具有均匀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因此,古今凡优秀的诗词作品,在语言上无不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准确达意,2、精练含蓄,3、形象生动,4、色彩鲜明,5、音韵和谐,具有节奏感。

第一,诗词语言是特殊的文学语言

诗词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但它又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诗词语言是从生活语言中经过加工、提炼、改造的更加优美的语言。清代诗论家袁枚说:“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需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

诗词语言,不论叔丽的也好,质朴的也罢,都需要加工锤炼。袁枚又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强调诗词的语言,不论是“朴”是“淡”,都应该是经过艺术加工改造后的“大巧之朴”和“浓后之淡”。即使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诗词,情况也是这样。

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首诗色泽比较浓艳,薄暮时分,残阳余辉铺洒江上,半红半碧;入夜时分,一弯新月如弓,新露如珠,晶莹剔透。景写得很美,也很通俗易懂,但它的语言不是生活口语,而是经过诗人加工了的书面语言。

又如元稹的五言绝句《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寥数语,色泽平淡,语意朴实,先写古行宫的寥落寂寞,后写白发宫女闲话玄宗旧事。20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实际上却深刻地抒发了白头宫女对个人身世的哀怨情怀,和对国家兴衰、玄宗荣枯的感叹。内容含蓄,发人深思,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二,诗词用语要语、意两工

所谓“语、意两工”,就是说写诗词“诗意”要好,“语言”也要好。作者在构思一首诗词时,发现或者推敲出了新意、深意,同时还要认真选择好的语言来表达。否则,有意无词,就会像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所说的那样,“像在棉袄子上披了一件蓑衣。”唐皎然在其《诗式》中打了一个比方,说:“或云:‘诗不加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余曰:不然。无盐丑女阙容而有德,何若文王太姒si有容而有德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词应该内容和形式都好。同时,两者必须有机的统一起来。瑰丽的语言,必须能把优美的意境充分地表达出来,才称得上是好的语言。其实,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语言问题,因为人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进行的,离开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语言的重要性。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说诗的语言要达到四个“之”:即言之有物,观之悦目,听之悦耳,思之悦心,从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诗的语言美是多风格的,有雄奇瑰丽之美,有朴实自然之美,有明丽流畅之美,也有委婉凄柔之美,等等,如何具体运用,则要由诗词的具体内容来决定。但不管使用哪种风格的语言,只要能把诗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种语言就是好的诗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诗家语”。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白日西沉,黄水东去,高山大河,尽收眼底,读后使人心胸为之一振,眼界为之大开。但诗人到此并没有就此罢手,平平地写下去,而是一翻新意,把读者引向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健康心态和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也顺理成章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一条深刻的生活哲理。全诗只用了20个字,就把诗的“意”充分表达出来了。这些语言就是好的语言,就是“诗家语”。

再看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朴实,通俗,浅显易懂,在我铭家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本诗上联写事,下联抒情,其意境主要表现在下联。由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得好,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代代传诵,成为人们教育子女和年轻人爱惜粮食、勤俭持家、勤俭做事的经典诗篇。

⑥ 诗歌的历史和特点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⑦ 诗歌发展史,种类,特点等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是按照产生时间的先后所划分的汉语言诗歌两大体裁之一。 汉语言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分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 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近体诗(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中国诗很多时称为“诗词”或“诗词歌赋”。中国的诗词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诗词有《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等。据赵翼统计《左传》引《诗经》有二百一十七处。唐宋元是诗词鼎盛的时代,一般称作唐诗、宋词、元曲,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以前已经出现,在唐宋之后亦有很多人创作诗词。诗词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据考证有不少诗词本来是可以歌唱的,但大多数音乐已经失传。明清两代章回小说和戏曲兴起,不少小说和戏曲之中亦含有诗词。
诗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于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于道也。” 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于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象 8故事 9思想。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可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上古
——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秦朝: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汉代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诗仙)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诗圣)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晚唐: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
宋代:
“词”的产生: 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 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
宋词:
宋词两大流派:婉约、豪放。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元代:
元曲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张养浩、张可久等。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⑨ 诗歌的起源,特点,分类分别是什么呢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阅读全文

与诗歌的历史特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