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灵石县的文化简介
灵石县--静升王家灵石名胜荟萃、钟灵毓秀。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王家大院以其雄伟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更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美誉。静升古镇以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榜首,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膏山风景名胜区、红崖大峡谷、介庙、中国式古堡夏门古堡、千年古刹资寿寺、韩信墓、周槐等景点闻名遐迩。县委、县政府通过打造古镇古堡大院游、山水生态休闲游和节庆民俗文化游三个旅游品牌,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现代旅游名县的跨越,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灵石县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灵石置县后的1400多年来,有过许多先烈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有过许多豪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灵石有革命烈士928人,有高中进士者47人。古代有为民请命的师范、秉公除恶的梁中靖,有学贯中西的杨尚文、藏书万卷的耿文光;近代有科学兴晋、实业救国的耿步蟾,有辛亥元老、爱国忧民的何澄;当代有法学泰斗张友渔兄弟、着名版画家力群、牛文,着名作家胡正;特别是两渡何家,自清干隆中期到光绪初年,有15人高中进士,太学生、举人不计其数,以至后来,出现了着名的核物理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何泽慧、着名固体物理学家何怡贞、医学专家何泽涌、生物学者何泽瑛。如今,灵石儿女遍及祖国各地,有的旅居海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愧家乡的哺育,无愧灵石的父老乡亲。[4]
⑵ 山西灵石名称的由来
名称由来
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 ,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
(2)灵石的历史有多久扩展阅读:
灵石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县境东部有太岳支脉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为丘陵地形属吕梁山脉,较大山为县城西北14.5公里处的新建塬,海拔1275米,坡度约40度,顶部平坦,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是控制两渡至西山、控制灵石河西的战略要地。
⑶ 灵石县南关镇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总人口26.7万人(2013年),辖6镇6乡3个社区,29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灵石也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特色魅力城市之一。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⑷ 山西灵石的传说始于哪代
美丽的传说
女娲补天之地的传说
女娲被称为“中华之母”。女娲造人、补天的神话流传久远。山西有许多关于她的传说、遗址和纪念地。吉县柿子滩、晋城市浮山、平定县浮化山、洪洞县赵城侯村有女娲的补天窟、补天台,女娲葬地娲皇陵;太行山古称“女娲山”、“皇母山”;柿子滩有裸体女性岩画,有人认为是女娲的形象。传说中女娲“斩黑龙以济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当时冀州之域即在山西。
解州得名的传说
神话说解州得名,出于黄帝与炎帝联合捕杀蚩尤,分解其身首的故事。山西运城市解州有方圆百里的盐池,盐水粉红,传说由蚩尤的鲜血染成,血水化为卤水即成盐池。故称此地为解(hài)州。
风陵渡得名的传说
黄帝的名相有风后、力牧二人,风后死后即葬于山西晋南的风陵渡。该地因此得名。
炎帝遗迹的传说
炎帝的遗迹相传在山西长治市以北百谷山,宋代《太行寰宇纪》称此为“神农尝百谷”之地。又传高平县、长子县交界处的羊头山有炎帝陵、神农城、炎帝行宫、神农泉,北魏《风土记》称此为“神农得嘉谷处”。长治市以东10千米处的老顶山,相传炎帝在此活动频繁,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炎帝的纪念地。
尧的出生地的传说
传说尧出生于陶唐,史称“尧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临汾城南的尧庙为着名景点。尧是儒家尊崇的贤君,《尚书》记载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生昭明,协和万邦”。《史记》评价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
舜的出生地的传说
山西垣曲县同善镇附近有一个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称“舜井”,即传说舜的继母推舜落井处,斜井村附近又有诸冯山,传说是大舜的出生地。与诸冯山相距不远又有一座瞽冢山,传说此山则是舜的瞎眼父亲瞽瞍坟墓所在。
禹治水遗迹的传说
禹是中华民族着名的治水英雄。禹都安邑,在今山西夏县鸣条岗,旧名“夏故城”,也称“禹王城”。《史记》称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盟津”。记载他治水导黄河建造龙门疏水,今称“禹门口”,今芮城南黄河边有大禹渡(即禹所建),通往河南省。现这两处均为着名景区。今忻州有系舟山、禹王洞(现为着名景区),都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
夏县得名的传说
夏朝大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约终于公元前1600年。夏朝早期活动的地域,史称“夏墟”或“大夏”,大抵在今晋南一带。故治在禹王城。197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夏县东古冯遗址,正是夏朝遗迹。《太平寰宇记》卷6记载,夏县“以夏禹所都之地为名”。
山西称唐的传说
尧,又称“唐尧”、“陶唐氏”,其国号即为唐。尧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临汾一带关于尧的传说 甚多,今翼城还有一个尧都村,以唐命名的村子有好几个。尧的后代继承唐的封号,唐在商代是有名的方国。到了周代,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把叔虞封为唐王,周成王“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戌索”,夏墟即晋南一带。故后人把山西称为“唐”。
介子推的传说
晋文公时,周襄王命晋国为诸侯之长,成为一代霸主。介子推是晋文公(重耳)流亡时的随臣。传说他曾在重耳逃跑的路上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使饿晕的重耳得以逃脱。重耳在外逃亡19年后,才辗转回国当上了国王。于是广封重赏,但却忘记了赏赐介子推,传说有人为其打抱不平,但介子推却不求赏,带着老母亲去了绵山(现山西介休县境内)隐居。文公便下令以绵山周围的土地封赏介子推。另有传说文公派人请介子推出山做官,介子推坚持不出。文公念他孝母,若焚山必背母出山,企图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宁肯抱木被焚而死。《后汉书·周举传》一书说,太原一带有寒食节禁火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被焚一事而形成的。
藏山得名的传说
前584年,晋内乱。晋景公杀了赵同、赵括二人,并夺其封地。庄姬带其子赵武入君宫避难,给赵氏留下一个后代。后世《赵氏孤儿》的故事,即由此事演绎而来,史称“下宫之役”。据传,赵氏孤儿由家臣程婴护送出宫,后追兵赶至,程即以亲生子伪指赵氏孤儿,遂追杀,他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换取了赵武。先逃至河北苍岩山,后逃到山西盂县,藏于山中,此山因此得名为藏山。赵氏孤儿后习武成人,最终使得赵国崛起,报了家仇。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今天藏山成了着名的旅游区。
⑸ 山西省的·灵石县是怎样得名的
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灵石县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初属平周县(今介休市),隋开皇十年,隋文帝杨坚北巡挖河开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1948年6月灵石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榆次专署。1958年灵石、介休、孝义三县合并为介休县,灵石县改为灵石镇。1961年恢复灵石县建置,属晋中行署管辖。
⑹ 灵石有哪些远古传说和历史故事
灵石县历史非常悠久,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境内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繁衍,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从三皇到五帝,自商周历秦汉,经唐宋至元明,几千年厚重的历史, 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千秋文明:旌介商墓, 展现出远古文化的辉煌; 西许周槐, 记载下时代发展的变迁。登绵山而凭眺介子推,早着高风;过西河而遐思卜子夏,久留教译。高壁汉淮阴侯墓,演奏着千古悲歌;苏溪唐资寿古寺,诉说着历史兴衰。举不胜举的宋元文物古迹,蜚声中外的明清建筑奇葩,都在向世人展示着灵石地灵人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天人和谐的一方水土~
⑺ 灵璧石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更奇的是击之灵璧石做的磐。灵璧石曾被清朝干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其姿千种,其态万状,是全赖于大自然鬼斧神镂。赏玩灵璧石,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是最早记载。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过镇江,因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石建筑,便以灵璧研山交换得宅院,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后代的赵孟、蒲松龄、田中玉等都对灵璧石怀有独钟。灵璧石历尽沧桑,存世名件寥寥无几。北京故宫博物馆和钓鱼台宾馆等处均有收藏,皆为稀世之珍。
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位居首位。“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干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观赏石,又称“奇石”、“巧石”、“石玩”、“欣赏石”等,大都形状奇特,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经过采集、修整或略作加工后,尚可成为一种特殊的天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