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唐朝部子仪怎么死的

历史上唐朝部子仪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23-02-03 19:32:34

① 历史上郭子仪

一、郭子仪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郭子仪从小喜武,研读兵书,年轻时以武举进入仕途,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郭子仪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恢复唐朝中央政权,安定社会,稳定边境, 交好少数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很快攻破洛阳,直逼长安。

唐玄宗避祸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国事危难,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担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抗击安史叛军的重任。

郭子仪先在恒阳城下大败史思明以及安禄山的援军,夺取了潼关;然后他又率领唐朝15万人马以及从回纥借来的5000精锐骑兵,分三路直取长安。 这时,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趁叛军内乱,一举收复了被叛军占领1年零4个月的京师长安。

随后又在新店击败安庆绪,收复洛阳。收复洛阳之后,肃宗对郭子仪赞誉有加,称其为大唐的再造者,并封郭子仪为司徒,代国公。

758年10月,郭子仪等9个节度使又率兵进攻退守相州的安庆绪,安庆绪走投无路,向史思明求援。 由于监军太监鱼朝恩不懂军事,贻误战机,唐军大败。

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谗言,把相州失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一个人的身上,免去他的官职,召他回京,命李光弼接替他的职务。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解职,立即带领大军进犯洛阳,洛阳再次失守。

河东一带的节度使驻军听说洛阳失守,都骚动起来,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任命他为河北诸州的节度使行营及兴平等军副元帅,并封他为汾阳郡王,出镇绛州,肃宗临死时把河东的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了郭子仪。 郭子仪一到任,就杀了 40多个为首作乱的人,稳定了河东的局势。

史思明死后,他的儿子史朝义继续盘跟在洛阳。即位的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副帅,出兵讨伐史朝义。

郭子仪认为单凭唐军的力量,难以消灭叛军,于是向回纥借来10万精兵,一举攻占了洛阳。史朝义逃往莫州,763年,众叛亲离的史朝义自杀,为祸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郭子仪平定了。

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又多次平定节度使仆固怀恩等人的叛乱,并多次击退吐蕃军队的进犯,保证了关中和长安的安全。

二、郭子仪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郭子仪( 697〜781年),华州郑县(今陕 西华县)人,唐代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初 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年)任横 塞军使,后以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 右兵马使。安史之乱时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 在河北打败史思明。

后联合回纥收复洛阳、长 安两京,平定天下,对挽救唐朝的危亡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唐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 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 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 家的安宁。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84岁 高龄时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20 多年。尽管郭子仪一生功劳显赫,但他忠勇爱 国,宽厚待人,从不居功自傲,因此在朝中有极 高的威望,是中国封建社会忠臣良将的典范。

三、郭子仪

84岁,最NB得是单枪匹马吓跑吐蕃,那时候回纥和吐蕃叛乱,郭子仪一个人跑到回纥阵营,吐蕃知道后,连夜跑了。

郭子仪晚年,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儿子说,要没我父亲,早就没了你们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里告状,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却说:“的确,没有郭家,就没有我大唐” 郭子仪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的元帅、将军里面仅有的几个善始善终,富贵子孙的大将军 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名将之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金枝》这出戏,联想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既深情又痴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从未真正背叛过他的正妻王氏,一生相濡以?i,不离不弃,两人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 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长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时期就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左卫长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亲郭敬之历任五个州的刺史),唐代崇尚军功,重视武举制度,郭子仪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太原王氏的亲睐,15岁的王家小姐成为了郭子仪的妻子,虽然当时的郭子仪还只是一个潜力股,但是他拥有非常出众的资质,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没有放过这样的好小伙子。

“安史之乱”爆发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数的离乱和痛苦,带给郭子仪的则是鹏程万里、扬名青史的机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

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 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行,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

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 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个郡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王师,叛军退路已被截断,人心浮动,唐将哥舒翰又坚守潼关天险,闭门不出,叛军进退维谷,形势对朝廷非常有利。 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

本来郭子仪主张坚守潼关,避敌锋芒,然后北图范阳,唐玄宗却严辞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敌,潼关守军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指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安、洛阳都落入安禄山的手中,大唐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为其保驾护航,“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安史集团分裂了。朝廷决定展开反击,皇子李?m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

安史叛军中的骑兵原是唐军部队中的精锐,一向勇不可挡,清渠之战中叛军9000骑兵列成长蛇之阵,两翼包抄,唐军溃败,只得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县)。郭子仪看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纥借兵,唐肃宗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 4000回纥骑兵赶至凤翔助战,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由郭子仪全权指挥,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大战开始了,唐军初战不利,抵挡不出叛军的攻势,前军统帅李嗣业眼见情势危急,脱掉盔甲,袒露上身,挥刀斫杀,他大声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杀敌,我们就要全军覆没”,前军士兵手执大刀,所向披靡,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

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

四、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大揭密 郭子仪是谁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五、郭子仪对中国历史做出了什么功绩

郭子仪(697—781),祖籍山西汾阳,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着名 的军事家。

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郭子仪 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他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 畏权贵。

郭子仪通过武举考试获得高等补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一 职。天宝八年(749年),他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

后又出任天德军使,兼 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唐玄宗专宠杨贵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 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 名,召集了诸蕃兵马15万人,号称20万,日夜兼程,以每天60里的速度长驱南下杀 入中原。安史叛军长驱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紧急关 头,唐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朔方(唐方镇名,镇治在今宁夏 灵武西南)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被升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 756年四月,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大败叛军薛 忠义。

接着郭子仪又使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北), 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 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权。

捷报传到京城长安,人心稍安,郭子仪以功加御史大夫。 这时,由郭子仪推荐的新任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东出井陉(今 河北井陉西北),攻下常山(今 河北正定)。

叛军将领史思明部 反攻,妄图夺回常山,李光弼向 郭子仪告急。郭子仪于与李光弼 合兵一处,九门(今河北正定 东)一战,大败叛军。

这时,郭 子仪曾经建议,北取范阳,直捣 叛军巢穴以减轻潼关的压力,但 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许可。 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调郭 子仪部到灵武,并以郭子仪为兵 部尚书兼宰相。

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郭子仪率军攻下河东 (今山西永济),肃宗也由灵武到 了凤翔(今陕西凤翔)。 四月, 肃宗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元帅为皇子李俶),继续征讨叛军。

九月,郭子仪率唐军15万逼近长安,与叛军 10万人相持于长安西南香积寺北沣水之东。经过激战,叛军全线崩溃,唐军收复 长安。

郭子仪乘胜东进,追叛军至潼关,占领华阴(今陕西华阴)、弘农(今河南 灵宝)。 757年,安史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帐下李猪儿杀死,其子安庆绪放弃洛阳, 北渡黄河,逃至保邺(今河南安阳北)固守,唐军收复洛阳。

肃宗回到长安,召郭 子仪还京。肃宗派人隆重迎接郭子仪于京城以东的灞上,见了郭子仪,感激涕零地 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干元元年(758年),肃宗调动各路大军进攻安庆绪。郭子仪等唐军围困保邺, 并引漳水灌城。

这时史思明为援救安庆绪截劫唐军的粮草,又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不 断袭击唐军。干元二年(759年),唐军与史思明叛军展开激战,双方均遭重大损 失。

郭子仪退向河阳(今河南孟县),保卫东京。 肃宗召郭子仪还京,免其军职, 以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取代郭子仪的职务。

不久,代宗即位,又解除了郭子 仪的兵权,调他回长安。 正当唐政府边兵内调,把主要力量用于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西方的吐蕃和党 项乘机向东发展势力,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以北的地方 失去控制。

郭子仪看到这种危机的存在,曾建议不可忽视这方面的问题,但都没引 起代宗的重视。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开始东进,边将向朝廷告急,宦官程元振置之不理, 根本不向代宗报告。

吐蕃顺利东下,很快到达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州刺史高晖 投降,并引吐蕃深入内地,一直过了邠州(今陕西彬县),代宗始有所闻。 吐蕃继 续东进至奉天(今陕西干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京师震动,代宗才命雍王李 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今陕西咸阳东)。

郭予仪久居京师, 手下没有军队,临时凑集了20余人到咸阳,面对20余万敌军,当然难以有所作为。 他派人向皇帝告急,由于程元振从中作梗,也未能见到代宗。

吐蕃逼近长安,代宗仓促出奔陕州,郭子仪循秦岭而东,沿途收容唐军散兵, 驻军在商州(今陕西商州)。他认为从商州出蓝田(今陕西蓝田),吐蕃自然不敢东 进,代宗在陕州也就安全,于是,代宗没再坚持调他东去陕州的意见。

郭子仪派长 孙全绪率200骑出蓝田,观察敌情。 长孙全绪白天击鼓张旗,虚张声势;夜间多处 燃火,使吐蕃不解其意。

同时,还有数百人于夜间在长安城中击鼓呐喊,还发出郭 子仪将率大军到来的消息使吐蕃惶恐不安。在这四面楚歌声中,吐蕃感到无力控制 长安,只得撤兵西去。

腊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等到浐水以东迎接。 代宗羞愧 地对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自此以后,郭子仪的声望更高了。 平定仆固怀恩,又是郭子仪的一大功绩。

安史之乱结束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 驻屯汾州(今山西汾阳)。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怀疑仆固怀恩与回纥有勾结,遂向代 宗密奏仆固怀恩欲反。

仆固怀恩受到猜疑,有诏书也不敢进京。当代宗征求除去。

六、郭子仪

84岁,最NB得是单枪匹马吓跑吐蕃,那时候回纥和吐蕃叛乱,郭子仪一个人跑到回纥阵营,吐蕃知道后,连夜跑了。

郭子仪晚年,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儿子说,要没我父亲,早就没了你们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里告状,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却说:“的确,没有郭家,就没有我大唐” 郭子仪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的元帅、将军里面仅有的几个善始善终,富贵子孙的大将军 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名将之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金枝》这出戏,联想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既深情又痴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从未真正背叛过他的正妻王氏,一生相濡以?i,不离不弃,两人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 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长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时期就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左卫长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亲郭敬之历任五个州的刺史),唐代崇尚军功,重视武举制度,郭子仪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太原王氏的亲睐,15岁的王家小姐成为了郭子仪的妻子,虽然当时的郭子仪还只是一个潜力股,但是他拥有非常出众的资质,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没有放过这样的好小伙子。

“安史之乱”爆发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数的离乱和痛苦,带给郭子仪的则是鹏程万里、扬名青史的机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

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 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行,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

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 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个郡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王师,叛军退路已被截断,人心浮动,唐将哥舒翰又坚守潼关天险,闭门不出,叛军进退维谷,形势对朝廷非常有利。 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

本来郭子仪主张坚守潼关,避敌锋芒,然后北图范阳,唐玄宗却严辞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敌,潼关守军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指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安、洛阳都落入安禄山的手中,大唐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为其保驾护航,“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安史集团分裂了。朝廷决定展开反击,皇子李?m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

安史叛军中的骑兵原是唐军部队中的精锐,一向勇不可挡,清渠之战中叛军9000骑兵列成长蛇之阵,两翼包抄,唐军溃败,只得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县)。郭子仪看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纥借兵,唐肃宗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 4000回纥骑兵赶至凤翔助战,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由郭子仪全权指挥,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大战开始了,唐军初战不利,抵挡不出叛军的攻势,前军统帅李嗣业眼见情势危急,脱掉盔甲,袒露上身,挥刀斫杀,他大声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杀敌,我们就要全军覆没”,前军士兵手执大刀,所向披靡,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

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

② 郭子仪是怎么死的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唐代着名将领: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唐代着名将领。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十余年中,身系唐朝廷的安危重任,为唐中兴名将。

郭子仪少年习文练武,于玄宗天宝初年中武举,从此人仕,在朝任左卫长史。天宝八年(749)任横塞军使,十三年(754)任天德军使(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北)兼九原太守。

唐玄宗统治的后期,朝 *** 败,藩镇势力迅速扩大。镇守唐东北边境的蕃将安禄山,身兼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范阳(治今北京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市)三镇节度使,部下拥兵十五万,久已蓄谋推翻李唐王朝,暗自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积极准备着发动叛乱战争。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南下占领了河北、河南的许多州县,于十二月即攻破东都洛阳。

唐朝廷慌忙应敌,诏授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使,命出兵河北,袭击安禄山的后路。郭子仪兵进山西,在右玉(今山西右玉县)初战获胜,打败叛军高秀岩部,歼敌七千余,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市)、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等地。十五年正月,安禄山攻潼关,玄宗又命郭子仪分一路兵去洛阳,另选一将出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入河北。子仪推荐部将李光弼任河东节度使,率军出关。随后,玄宗改命郭子仪返朔方补充兵力,然后东进代州。四月,子仪赶至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与李光弼会合,在九门(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北)打败叛军史思明部。五月,追至恒阳(今河北曲阳),与史思明大战于嘉山(在曲阳县东),歼敌四万余人,俘千余名,获战马5000匹,取得反击叛军的第一个大胜仗,河北的许多郡县纷纷迎接唐军,郭子仪由此威名传扬。

当郭子仪拟挥兵北进范阳时,六月,叛军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出逃蜀地,郭子仪撤兵退守太原。太子李亨逃至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南),七月即皇帝位,是为肃宗。肃宗诏命郭子仪、李光弼班师赴灵武。郭子仪进见肃宗,被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朔方军。十一月,郭子仪出兵河曲,平定“同罗之乱”后,还军至鄜州洛交郡(今陕西富县)。次年二月,子仪分兵攻取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县),然后直入河东镇(今山西永济县),打败叛军崔干佑部,杀敌4000,俘5000。四月,肃宗已南来至凤翔(今陕西风翔县),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令他率兵驰援凤翔。回军途中,他在三原(今陕西三原县)打败敌将李归仁部,南下到达长安城以西的 水沿岸。清渠(在今陕西武功县普集镇北)一战,郭子仪被叛军打败,只得退守武功,赴凤翔向肃宗请罪。肃宗正在用兵,未罪郭子仪。

是年闰八月底,肃宗命元帅广平王李豫发兵攻长安,郭子仪率领中军。九月二十七日,唐军进抵长安城南、沣河以东香积寺北。长安城的叛军将领安守忠、李归仁等倾巢出动。两军激战大半日,叛军死伤六万余人,大败而回。当夜,叛军撤出长安,逃往陕州。九月二十八日,元帅广平王率郭子仪等入城,京师光复。接着,郭子仪统兵东进,下潼关,克弘农,长驱直进新店。在洛阳的安庆绪命严庄为帅,统兵15万在陕州阻击唐军。唐军得回纥铁骑援助,大败叛军。严庄挟带安庆绪逃往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唐军收复洛阳。

肃宗回到长安,诏命广平王、郭子仪返还西京。当郭子仪到达长安东郊时,肃宗亲自出迎,拉着子仪的手说:“国家再造,卿之力也!”加封子仪为代图公,诏命他复往洛阳,经略北讨。

长安和洛阳的相继收复,河东、河南的大部郡县平定,使唐朝廷和安史叛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唐中央 *** 已摆脱了危难境地。但这时的唐肃宗却重用宦官李辅国、鱼朝恩把持朝政。乾元元年(758)九月,唐肃宗命令九个节度使出兵围攻盘据相州的安庆绪。但这次出兵不设主帅,以鱼朝恩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视各军将领。十月,郭子仪率本部人马与他路兵合围卫州(今河南汲县)。临战,假装败退,而令事先埋伏的3000弓弩手箭射叛军。敌军惊恐,郭子仪挥兵掩杀,阵斩叛军四万余人,俘虏了叛将安庆和,收复了卫州。安庆绪的人马退守在相州,唐军各路人马60万共围相州邺城(今河南安阳市)。郭子仪命部队引漳河水淹邺城,城中粮尽,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史发兵五万南下.在邺城外与唐军相遇,杀伤相半,唐将鲁炅中流矢,郭子仪军承其后,未及布阵,忽狂风大起,天昏地暗,双方军兵皆大惊!溃不可止,唐车溃而南,史军溃而北。郭子仪一军退至河阳,子仪谋守河阳以保东京洛阳,不料军营夜里自惊,又退至阙门方才稳定。子仪复派兵去守河阳。

鱼朝恩素忌郭子仪功高,便乘邺城之败诋毁他,将失败责任推在他一人身上。肃宗本已对郭子仪“拥兵太盛”心怀戒惧,于是将他召还京师,摘掉兵权,改命李光弼统领朔方军。与此同时,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吞并其军,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得知郭子仪被逐,便在乾元二年五月发兵南下,打败李光弼,重占了洛阳,形势急转直下。

郭子仪被罢黜后,闲住京师。上元元年(760)九月,肃宗曾下令子仪再领兵自朔方攻范阳,但又受到鱼朝恩的阻拦,未能成行。宝应元年(762)正月,河东镇发生兵变,太原、绛州两地驻军骚动。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晋封为汾阳王,知诸道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副元帅,命他去平息兵乱。子仪到绛州,杀了倡乱将领王元振,河东兵乱平息,唐军士气复振。

宝应元年四月,代宗李豫即帝位。宦官程元振恃拥立之功,干预朝政。八月,郭子仪由河东入京。程元振向代宗进谗言,诬陷子仪,致子仪再度被罢兵权。次年,史朝义叛军内乱,史朝义自杀,几个主要头领投唐,历时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方告结束。

在唐廷全力东讨叛军之际,吐蕃、党项等乘关中空虚,进兵东犯。广德元年(763)十月,敌兵已进至邠州、凤翔一线,长安告急。代宗急忙请郭子仪出任副元帅,子仪时已无兵,只带二十余骑赶往咸阳原御敌。时吐蕃兵己越乾县、武功而来,渭北行营的两千兵士出战,被敌打败,吐蕃军渡渭河便桥,直攻长安。代宗慌忙逃往陕州,长安被吐蕃军队占领。

郭子仪派人去商州招抚溃散士兵,又调武关防兵出蓝田,向长安进发。从商州、武关而来的兵卒有四千余人,郭子仪分兵于蓝田虚张声势,设疑兵扰乱吐蕃军心,又让百姓传呼:“郭令公从商州调集大军,来攻长安了。”吐蕃兵将闻郭子仪到来大惊,连夜撤出长安西逃。代宗闻报,命子仪为西京留守。子仪入京,派将分屯畿县,表请代宗回朝。代宗慰劳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朔方镇将仆固怀恩,在最后打败史朝义叛军的战争中立下战功,但不满朝廷的封赏,又与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有隙,受辛的构陷,怀恩调兵攻太原辛云京,辛上奏代宗称怀恩反叛。代宗调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兼河中节度等使,去河东,用以镇抚怀恩。怀恩的部下闻郭子仪到来,发生了分化,互相攻杀。仆固怀恩无奈,率300亲兵逃往灵州。郭子仪到达汾州,怀恩的部下纷纷投归子仪麾下,河东局势安定。代宗加升子仪为太尉,兼朔方节度使,子仪辞太尉不拜。

仆固怀恩在朔方收集亡散士卒,又煽动吐蕃、回纥出兵内犯。代宗乃命子仪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子仪派将防守邠州(今陕西彬县)。怀恩引吐蕃兵到来,知郭子仪在此,众蕃兵吓得不战而退。怀恩退到邠州,又被白寿德击走,逃往灵州。代宗加封子仪尚书令,他拒绝不受,去镇守河中。永泰元年(765)九月,仆固怀恩复诱吐蕃、回纥、吐谷浑等来犯。郭子仪奉命屯泾阳,抵挡回纥军锋。子仪以其大智大勇,单人独骑进入回纥军营,责其首领药葛罗背弃前盟,不该犯唐。回纥兵将素重郭子仪威名,愿与唐室恢复友好关系,并帮助唐军攻击吐蕃。吐蕃闻讯,撤兵西逃。郭子仪派精骑追至灵台(今甘肃灵台县)西原,大败吐蕃,西部边境暂告安定。闰十月,郭子仪还镇河中。

大历四年(768),代宗听取元载的建议,改命郭子仪镇守邠州。八年(773),吐蕃十万众人寇,被郭子仪击退,保护了关中和京城免遭吐蕃洗劫。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卒,遗诏命郭子仪在治丧期间代理朝政。德宗即位,建中元年(780),郭子仪为中书令,加封太尉,尊为“尚父”,罢所任各军职。从此,征战一生的郭子仪结束了戎马生涯,在朝为相。

建中二年(781),郭子仪病重去世,时年85岁。德宗皇帝为之废朝五日,文武百官前往吊唁。安葬之日,德宗率朝臣到安福门送别。朝野上下为失去一位中兴名将而痛惜。

郭子仪少年从武,戎马一生,为巩固唐王朝的统治,也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东征西战二十数年,他的雄才胆略在人民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虽战功卓着,官高富显,但为人处事十分谨慎,不居功自傲,不以势压人;虽手握重兵,能服从皇帝命令,不拥兵自立;虽屡遭奸佞诬陷,甚至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的祖坟,仍能以国事为重;他遵守朝廷法纪,严教子孙,不徇私情。因此,终未因功致祸,立于不败之地。

③ 道君中唐仪最后怎么了道君中唐仪最后结局是什么

1、道君中唐仪最后怎么了?最终的结局是她死了。2、唐仪,牛有道名义上的妻子(已断绝关系)。为人保守但并不迂腐。唐牧的女儿,本为上清宗弟子,爱好诗词,长相娇美,气质优雅出尘,号称紫云郡第一美人。唐牧死后,为接任上清宗掌门而嫁给牛有道为妻。现已有筑基修为,并成为上清宗新一任掌门。但因为其本性纯良,缺乏果决之力,故被长老牵制。后宋家直系被牛有道所杀,宗门被牵连面临灭门威胁,关键时刻其师叔现身惊走敌人,至此,其真正成为上清宗的掌门人。后率宗门集体投靠燕国北州叛将邵登云。得到赵雄歌指点,前往万兽门寻求牛有道帮助。后在牛有道帮助下以与牛有道解除关系为代价前往并于卫国立足。

④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上完人并不多,我认为郭子仪就是其中一个。大家放心,他的结局很好,活到了85岁,而且是善终,子孙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家族荣耀百年。那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呢?


总结:郭子仪活了85岁,历经四朝而不衰,靠的是智慧。郭子仪的确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不仅在打仗的时候,能够英勇杀敌,在处理内部事务的时候,也能够游刃有余。他靠自己的努力,将李唐王朝从旋涡之中拉了回来,也将自己的家族推向了一个高峰,甚至将自己的名声提高到了巅峰,而且作为一名功高盖主的武将,能够得以善终,千古少有。所以我认为郭子仪是历史上少有的完人。

⑤ 郭子仪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又一次挽救虚弱的唐朝

唐代宗诏令改本年为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唐廷论功行赏,册封曾出兵帮助攻下洛阳的回纥可汗为英义建功毗伽可汗,唐室群臣如正副元帅及各道节度使,也都相应升了官阶。仆固怀恩因为功勋卓着,升任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坐镇朔方。但这个仆固怀恩,总认为自己功大遭嫉,一度向代宗上书,愤世嫉俗而又忧心忡忡。代宗专门派出同平章事裴遵庆前往汾州,对他进行安慰,并劝他一块入朝。而怀恩以怕死为名,竟然不肯入京。裴遵庆回来报告代宗以后,代宗也得过且过,不以为意。

九月间,突然由州传来警报,说是吐蕃带着吐谷浑、党项、氐族等二十万大军入寇,代宗大惊,这才想起四月间郭子仪曾提醒他说吐蕃竟然羁押唐使,不可不防,但并未引起代宗的重视。入秋后,吐蕃曾侵入大震关,好几个州都相继失陷,河西陇右地区几乎都被占领。边城陆续告急,但都被程元振压下了,没让代宗知道。现在敌军长驱直入,泾州刺史高晖开门迎降,所以敌军直抵州城下,代宗才得到消息。

代宗急忙召集群臣商议,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十月间,代宗只好又请出郭子仪,令他作了副元帅,镇守咸阳。正元帅就是雍王适。但雍王适地位虽然尊贵,却是无权无勇。而郭子仪因闲废已久,所有部下都已离散,仓促之中只招募到二十人,便立即起程。到了咸阳以后,吐蕃兵已越过奉天和武功地界,渡过渭河,汹汹而来。郭子仪急忙派了判官王延昌入朝报告,请求迅速增派援军,结果又被程元振阻挠,未见到皇上。多亏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带领手下两千精兵勇敢出击,打败吐蕃前锋,不过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擒。吐蕃兵于是得以度过便桥,进攻京城长安。代宗惊慌失措,带领几位妃嫔和雍王适离开长安,向陕州逃去。

郭子仪听说京城告急,急忙从咸阳赶回,进到京城后,既看不到皇上,也不见兵马,人气荒芜,不堪入目。郭子仪便带着三十骑兵仍然赶回咸阳。晚上在半路上歇脚时,郭子仪对王延昌说:“六军从京城逃散之后,多在商州一带,你赶快前去招抚。然后我们再从武关发兵,进攻蓝田,吐蕃就必然逃回去了。”

王延昌奉命到商州后,一经传达子仪的命令,便得到热烈响应。因为各军一向佩服子仪,都愿意拱手听命,并且马上跟随王延昌一起赶到咸阳。凤翔节度使高升及元帅都虞候臧希让等,也各率了几百骑兵到来,武关的守军也增加到了一千名,统共约有了四千人的队伍,军备力量至此稍微有所好转。子仪迅速将此情况向陕州行宫的代宗作了汇报。代宗因为担心吐蕃攻破潼关,便叫子仪到陕州附近驻扎,子仪又派人给代宗送去书信,请他不要担心。

这时,渭北、~坊节度使白孝德在判官殷秀实的劝说下,大举出兵,与蒲州、陕州、商州、华州的兵力会合,一起进击吐蕃兵。郭子仪也派出左羽林大将军孙全绪,率二百骑兵向蓝田出发,对其面授机宜之后,又命令第五琦代理京兆尹,与孙全绪同行;然后调宝应军使张知节,率兵千人作为后应。孙全绪到了韩公堆以后,白天击鼓,晚上则燃起熊熊篝火,以迷惑敌寇。光禄卿殷仲卿又招募兵士千人来保卫蓝田,并与孙全绪取得了联络,然后选出精锐骑兵两百人渡过核,往长安去了。

此时的吐蕃兵已经将长安城里的财物掠夺得差不多了,正打算满载而归。突然听说郭子仪率军来了,吐蕃兵的统帅马重英不由得惊恐起来。这一夜的朱雀街中,又突然响起一片鼓声,接着是大众的喧哗声,声浪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听来是“郭令公”三个字。高晖吓得魂飞魄丧,连夜出了京城,向东逃去。马重英也不敢久留,于次日黎明率领部下往北逃了。

其实,郭子仪此时还在咸阳,并未到京城,是孙全绪派将领王甫潜入城中,悄悄找了好几百名少年,有意在夜间鼓噪不断。吐蕃的一二十万将士,竟被这“郭令公”三字吓退了。原来,这都是郭子仪授给孙全绪的妙计。

孙全绪与第五琦入京以后,立即派人向郭子仪告捷。郭子仪又向代宗报告,请他回宫。代宗此时正在潼关巡视,从长安逃到这里的高晖刚刚也被守将李日越捉住,请求皇帝予以正法。郭子仪收复长安的消息传来,代宗便命他为西京留守,第五琦为京兆尹,元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十二月间,郭子仪带领百官到核迎接代宗归来。见到郭子仪,代宗感慨道:“我起用先生太迟了,所以才遭到这场劫难。现在我能重归京城,多亏先生出力啊!”

代宗回宫的第二天,便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并罢免了苗晋卿、裴遵庆的宰相职务,任用李岘为同平章事,提拔鱼朝恩作了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让他总领禁军。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诏立雍王适为皇太子。

过了好几天,宫中又接到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的急报,说是:“仆固怀恩在北方造反,带兵入寇太原,已被我击退,现在已往榆次县去了。请求派兵征讨。”代宗即命郭子仪为河东副元帅兼河中节度使。消息传到榆次,怀恩的部下多为原来郭子仪的部下,听说郭子仪出守河东,都窃窃私语,说是有何脸面见郭老。仆固怀恩的老母亲也说国家待他不薄,他不应反唐,甚至提刀追杀怀恩,声称“为国家杀贼”。仆固怀恩看看自己众叛亲离,无法在待下去了,便于二月间带了三百精兵渡河逃到灵州,不久竟引来回纥和吐蕃,一起入寇。但他引狼入室的计划很快即被郭子仪及其部下白孝德粉碎,仆固怀恩不得不再次逃往灵州。

仆固怀恩逃走,郭子仪也不穷追。待他入朝汇报战绩,代宗感激不尽,慰劳再三;还于年底加封他为尚书令,此前还曾授他太尉一职,子仪都坚辞不受。

就在仆固怀恩被郭子仪打败后不久,曾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病死徐州,时年五十七岁。

广德三年正月,代宗改本年为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这一年,代宗开始迷信佛教,不但自己信,还让百官穿上朝服到资圣西明寺,听人讲经说法。原来,鱼朝恩、元载、王缙,还有原来的兵部侍郎、新任同平章事杜鸿渐等,都认为佛法无边,如果虔诚皈依,一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九月的一天,代宗与人在资圣西明寺中听经,正讲得热闹,忽然奉天、同州等地传来警报,说是仆固怀恩又引来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兵来犯,已经快入境了。这时的代宗已经不像前次那样匆忙,而是慢腾腾地说:“怀恩应该不至于再度造反,或许是边境谣传吧!”

不久,又有郭子仪从河中派遣行军司马赵复前来送信,说是:“叛军铁骑如飞,约有十万余众,不宜轻视,请求迅速命令凤翔、滑、濮、、宁、镇西、河南、淮西各节度使,出兵驻守关口要道,以阻截敌人前锋。”

代宗这才离开寺庙回到朝廷,刚刚布置完各镇节度使出兵之事,又接到一大喜报,说是仆固怀恩因中途生病便返回鸣沙,已经暴死。鱼朝恩、元载等又一起向代宗表示祝贺,说是佛法有灵,代宗也很欣慰。然而只隔了一两天,风声又紧,仆固怀恩的部众由叛将范志诚带领进攻泾阳,而吐蕃兵则已逼近奉天。代宗这才不再听经,派郭子仪到泾阳驻守,接着又部署了其余各节度使的负责区域,并且亲自率领六军在苑中驻扎,下令亲征。

当时由于连日大雨,敌寇几乎寸步难行,吐蕃将领尚结悉赞摩、马重英等在入境地区大肆烧杀掠夺之后,退兵而去。代宗听说吐蕃又退了兵,更加相信佛光普照,又叫寺庙开始讲经。谁知吐蕃兵退到州,与回纥兵相遇,又一起联军进攻泾阳。郭子仪在泾阳城命令诸位将领严密把守,但相持不战。敌寇见守卫很严,一度退到北原,迅即又进到城下。

郭子仪派牙将李光瓒到回纥兵的营地,责备其背弃前约,不讲信用,并说:“现在仆固怀恩已经遭到天罚,郭公现在已经在此驻军,如果要和,就请攻打吐蕃;如果要战,就预约交战时间。”

回纥都督药葛罗惊问李光瓒:“如果郭公真的在此,能够见见么?恐怕是你骗我吧?”

李光瓒说:“就是郭公派我来的,怎么说不在?”

药葛罗说:“如果郭公真在这里,请他来面议。”

李光瓒回来报告郭子仪后,子仪说:“敌众我寡,难以力胜,唐室待回纥不薄,不如挺身前去,免得大动干戈。”

说完就要走。手下各位将领都请求他选五百骑兵随行,子仪说:“五百骑兵怎么抵挡得住十万人?一起去不但于事无补,大概反而有害呢!”然后一跃上马,扬鞭出营。

郭子仪的第三个儿子也随父在军,急忙拦住父亲说道:“您是国家元帅,怎能以身诱敌?”

子仪说:“现在如果与敌交战,你我父子两个都得战死,国家也必然面临存亡危机。如果亲自前往以示诚恳,说不定还能重修旧好,不但利国而且利家。即使对方的情况不是我们所料想的,我为国殉难,也问心无愧了。”

说到这里,子仪扬鞭示意:“去!”然后开门奔出,背后只跟着几位骑兵。快到回纥驻地,让随行骑兵先行几步传呼道:“郭令公来了。”回纥兵听到之后都很吃惊,他们没想到郭子仪真的来了。

见面的时候,药葛罗手握弓箭,立马营前。郭子仪看在眼里,却不慌不忙地脱掉盔甲,丢开武器,一人上前。药葛罗回头对部下说:“果然是郭令公。”说着也翻身下马,扔去弓箭,拱手下拜。回纥将士也纷纷下马,向郭子仪行礼。子仪也下马答礼,且拉着药葛罗的手,厉声责备道:“回纥曾经多次为唐立功,唐朝对你们的回报,也不算薄。为何要违背以前的约定,帮助一个小小的叛臣呢?况且仆固怀恩叛君弃母,已经不得好死。我因此特来劝勉,听从我的建议,你就退兵;不听,我随你处置。不过如果我被你杀,我的部下也必然同你拼命,你也未必能够活着回去呢!”

药葛罗答道:“仆固怀恩说唐天子刚死,您也被朝廷废弃不用了,现在是中原无主,我才来的。现在既然见到了令公,我知道怀恩是欺骗我。怀恩已被天诛,我们难道还愿意与令公交战么?”

子仪又进一步说道:“吐蕃不通情理,置从前与唐结下的甥舅情谊而不顾,乘我国有乱入境抢劫,所掠财帛不计其数,牛马等家畜几乎绵延百里,这都是上天赐予你们的啊!现在你们与我和解,兵力也得以保全,正好以之破敌致富,从您国利益的角度来看,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了。”

药葛罗高兴地说:“我因被仆固怀恩误导而有负于您,现在请求为您击退吐蕃,以此谢罪。只是仆固怀恩的儿子是我妻子的兄弟,请求您把他抓住后能够宽恕他,不要把他杀了。”郭子仪同意了。

然后,两人取酒盟誓,彼此不负不弃,子仪才从容作别,率军回城。接下来,药葛罗一面派遣部将石野那等人到长安拜见代宗,一面与唐的奉天守将白元光一起合击吐蕃。吐蕃兵早就想赶紧回去,哪里还有什么斗志?一时躲避不及,白白死了很多士兵,丢失了很多辎重。白元光将夺回的财帛全都给了回纥,药葛罗便收兵回国。吐谷浑、党项等也随即退去。

⑥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后郁郁而终。

这期间,尽管郭子仪以垂暮之年苦苦维系着大唐安危,但他仍不断遭到权宦的中伤、诋毁甚至谋害。767年十二月,鱼朝恩指使恶徒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但郭子仪宽厚待人,犯而不校,尽力把大事化小,“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769年正月,鱼朝恩邀他去章敬寺,宰相元载暗中使人告诉子仪“朝恩谋不利于公”。但以国事为重的郭子仪仍仅以家僮数人随从前往。鱼朝恩见郭子仪随从甚少,很是惊讶,子仪遂把所听到的事如实相告,并说:“恐烦公经营耳。”坏事做绝的鱼朝恩很受感动,抚膺捧手,流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史载郭子仪前后“遭罹悻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正因为这样,肃宗、代宗两代皇帝对他都由最初的不信任变为非常信任。

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八十三岁的郭子仪终于得以回家享福。781年,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去世。

郭子仪历经玄、肃、代、德四朝,身居要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唐代史臣裴垍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这个评价真个是精准之极。

⑦ 唐朝最神奇败仗:郭子仪的六十万大军,因一场狂风惨败

HISTORY

唐朝乾元二年三月初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调集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叛将史思明率五万精兵驰援,双方在邺城郊外展开一场大战。

这场战争初期异常的顺利,周围的县镇很快被收复,官军来到邺城城下。此时,唐肃宗认为只要将邺城围困住,时间一久,必然粮草不济,军心不稳,最终会献城投降。

但官军完全低估了叛军的决心。安庆绪除了坚守不出以外,还向驻扎在范阳的史思明请求支援。此时的史思明已经再次反叛。虽然两者之间矛盾重重,但最大的敌人就是唐廷,史思明还是答应了,五万军队被派往邺城援救安庆绪。

史思明数次派出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官军,很快意识到号称六十万的官军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实际的战斗力非常的弱。于是派出数万军队突袭官军。而官军方面,对武将产生忌惮的唐肃宗根本不敢设立元帅,九位节度使近二十万的军队的掌管被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监军宦官鱼朝恩。

但是这人根本没有任何军事才能,以郭子仪为代表的节度使们提出的方案被一一否决。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被叛军偷袭,官军惊慌失措,加上史思明的叛军援军截断了官军的后勤补给,军心不稳,很快乱作一团,节度使纷纷带着自己的部队四散溃逃。

一路上,战马,武器装备几乎全部被丢弃。一路上还抢劫百姓,军队彻底失去了秩序。而安庆绪认识到官军实力不济之后,迅速派出部队再一次占领了洛阳。

战争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唐朝军队遭到惨败,被打得溃不成军。更让人意外的是,唐朝军队的惨败似乎仅仅是因为一场狂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战争开始后,“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此时郭子仪所部尚未布阵,“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

在这场战争中,唐军各部均有损失,其中以郭子仪所部最为惨重,“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战后“庆绪使收子仪等营中粮,尚六七万石”。众所周知,郭子仪是唐朝的中兴名将,李光弼也是一位与郭子仪齐名的将领,两位名将率领六十万大军,为何因一场狂风而惨败呢?

其一,唐军虽众,但群龙无首。

唐肃宗调集九位节度使,动用六十万大军,他的目的是一举荡平安史叛军,消灭安庆绪。但唐肃宗出于对武将的不信任,他并没有任命郭子仪,或是李光弼为军队的统帅,而是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黜陟使。

鱼朝恩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诬陷诬陷忠臣良将,他三番五次迫害郭子仪,甚至派人挖了郭子仪祖坟。唐肃宗派鱼朝恩做监军,不仅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反而让九位节度使对其非常反感,致使诸将离心离德,不能协同作战。

其二,屯兵坚城,师老兵疲。

唐朝大军一直处于作战状态,没有得到休整,特别是唐肃宗急功近利,不顾军队的情况,发起了邺城之战。这场战争自乾元元年九月开始,一直打到乾元二年三月,持续了六个月的时间。唐朝军队长期无法攻克邺城,导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已成强弩之末。

其三,唐军逆风,兵法大忌。

按照中国古代兵法的记载,“风顺,致势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也就是说军队顺风的话,可以乘势出击,如果逆风的话,则要坚阵以待。在邺城之战中,士气低落,已成强弩之末的唐军,尚未完成列阵,就遭到顺风而来的攻击。加上史思明的军队,以逸待劳,顺风出击,所以唐朝才会惨败!

这场战争后,原本已经衰败的安史叛军士气大振,史思明乘机南下,甚至占领了洛阳。唐军则节节败退,此时鱼朝恩又出来瞎指挥,导致唐军在邙山之战中再度惨败。幸亏这时候叛军发生内讧,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此后才逐渐衰败。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作为 社会 的一份子,遵纪守法看起来似乎是合情合理,其实因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资料都被掌握在了统治阶级手中,如果你不遵纪守法,就会有国家暴力机关来镇压。而这些国家暴力机关职员的生存资料同样被上级掌握。最终由中央掌握的生存资料是被普通大众生产出来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但是节度使的出现开始逐渐破坏这套良好的循环,尤其是募兵制的推行,军队屯田耕作,扩充军队的权力落到了节度使的身上后,循环被彻底打破。加上朝廷中央腐化,实力削弱,节度使的实力不断增强。轰动朝堂的党争和皇帝荒废政务成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但是,唐帝国毕竟此时处于 历史 上最鼎盛的时期,即使损失惨重,也仍然有能力将叛乱彻底镇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唐肃宗统治集团就成功收复了关中地区,安史之乱即将结束。但是,集权的国家,统治者的个人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稳定和走向。对于武将的忌惮以及孱弱的内心让唐肃宗无法像唐玄宗一样,拥有出众的用人和军事能力。政治手腕运用不当使得唐朝晚期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邺城之战中宦官的使用以及唐肃宗企图通过利用宦官集团来制约武将的后果。所以说,归根到底,是两代皇帝能力不足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导致的国内动荡。而这个错误,决定了中国后面 历史 的走向。

⑧ 子仪大度文言文翻译汾阳王

1. 《智囊》中子仪大度文言文翻译

郭子仪待人忠厚,治军宽严皆宜。

他毫不嫉贤妒能,而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参加平叛斗争的,有数10名武将被封王侯,有60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

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李对郭当时有误解,多存戒心。

但郭子仪仍然力荐光弼,使李能够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最终发展起同郭子仪齐名的一支平叛劲旅。而对为非作歹之人,郭子仪不徇私情迁就其过。

当他调离朔方军后,旧部王元振自恃有功,造谣惑众,擅杀主帅自立,朝廷慑于时势而默认。一时各军效仿者多起,河中、太原等地动乱。

郭子仪领命回到军中,敢于伸张正义,不念旧情,将王元振等作乱者处死。由于他公明执法,各军也纷纷法正了不轨之徒,从而保障了平叛、削藩战争的顺利进行。

2. 郭曜献赐文言文翻译

这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廉》故事之一,原文:【郭曜献赐】

唐郭曜性孝友廉谨。父子仪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诸弟争筑池馆。盛其车服。曜以俭朴自处。累迁至太子宾客。建中初。子仪罢兵柄。乃遍加诸子官。以曜为太子少保。子仪薨。曜遵遗命。四朝所赐名马珍玩。悉皆上献。德宗复赐之。曜乃散诸昆弟。

汾阳王弟男七人。同日拜官。前古未闻。青紫照庭。冠盖成里。而次子曜。独能廉谨俭朴。矫矫出群。尤为难得。至遵遗命。尽献四朝所赐名马珍玩。而上复赐之。则散诸昆弟。其廉德更足称焉。

翻译:

唐朝的郭曜(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长子)。生来性情就是孝顺、友爱、廉洁、恭谨。他的父亲郭子仪带兵出去打仗征伐时。每次都留下郭曜在家里负责治理家务。家里大大小小有一千来人,每一个都能管得很好,能放在发挥长处的有用地方。(因为豪门富裕)郭曜的弟弟们大家争着在各自家里建筑水池房馆,而且车马衣服也装饰得十分华丽。唯独郭曜以很俭朴的生活作风对待自己。郭曜因功累次升迁做到了太子宾客(唐代官职名称,属于太子东宫的属官,正三品,负责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在建中初年(公元780年左右)。郭子仪被罢免了兵权,朝廷上就给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升了官(皇帝为安抚郭子仪而采用的手段)。让郭曜做了太子少保(正二品)。后来郭子仪去世(公元781年6月)。郭曜遵守了父亲的遗嘱。把四朝皇帝累次赐给他父亲的有名的骏马和珍贵的宝玩。全部尽数上献归还给了皇上(这是郭子仪聪明的地方,采用低调让利尽忠的方式,希望豪盛一时的郭家能在他死后也躲避灾祸)。唐德宗皇帝仍旧把这些宝贝重新赐回给了郭曜。于是郭曜就把全部宝贝都分散发给了自己的众位弟弟们。

后人评价,汾阳王郭子仪有七个儿子,能在同一天拜官,是从古至今闻所未闻的盛事。当时他们穿着青紫色的高级官服(唐朝有严格的章服制度,官员的服装以绯色和紫色为最显贵)照耀了郭家门庭,他们的车马冠盖群集甚至都形成了一个大集市。这些儿子里面,郭曜是其中唯一能做到廉洁、谨慎、俭朴的人,所以在郭家的这帮兄弟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特别难得。至于他遵守父亲的遗命,把四朝皇帝累次赐他父亲的骏马和珍宝,全部献给皇上,而皇上又重新赐还给他,他却最终全部分散给了自己的诸位弟弟。这样的事迹,使得郭曜的廉德之名更加值得人称颂赞美啊。

3. 郭汾阳(唐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非奴才何

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 ( 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西省中部 ) ,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判官 ( 郭子仪的下属 ) 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 ( 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 ) 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

体统了 ( 因处分官吏要经过宰相 ) 。汾阳王听到这事后,对手下官吏们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上的军事长军持姑息态度,他们有所求,没有得不到的。因此地方上的军事长官骄横不法,使朝廷存在疑虑,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的局面。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诸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话的人,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郭子仪在河中 ( 河中,唐代方镇名,今山西的南部 ) ,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郭子仪的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何如何放肆的情况。郭子仪斥责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开。第二天,郭子仪对手下的幕宾和僚属叹息多次。大家都不了解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地问郭子仪。郭子仪说:“我的几个儿子,全是奴仆的材料。”于是又把缘故告诉大家说:“他们不奖赏父亲的都虞候,可是却怜惜母亲乳母之子,这不是奴仆的材料是什么 ?

4. 郭子仪宽厚待人 译文

我回答过这个问题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田承嗣傲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幕府六十馀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

****************************

译文:

郭子仪事奉天子忠诚,对待下级宽恕,赏罚分明。虽然遭到幸臣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的诋毁,又遇国家多事,他掌握大军在外,但诏书一到,他就当日上路回京,没有丝毫犹豫顾望,所以别人讲的坏话和挑拨离间都不能得逞。在灵州破吐蕃,而鱼朝恩派人发掘他父亲的坟墓,没有得到什么东西。郭子仪从泾阳来朝见天子,内外怕有变动,等到进见,天子对此事表示慰问,郭子仪痛哭说:"臣做军队统帅很久,不能够禁止士兵发掘别人的坟墓,有人现在发掘臣父的墓这是上天的谴责,不是人事呀。"鱼朝恩又曾约郭子仪游他建造的章敬寺,瞻仰佛容,元载派人告诉他观军容使鱼朝恩将做不利于他的事。其部下请在衣中穿上铠甲一起去,郭子仪不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说:"为什么车马随从那么少?"郭子仪告诉了他所听到的一切。鱼朝恩哭着说:"公如果不是个有修养的长者,能够不怀疑吗?"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傲慢跋扈,郭子仪曾派使者到魏博,田承嗣向西下拜,指着膝盖对使者说:"这个膝盖不对人弯曲已经很久了今天为郭公下拜。"李灵曜占据汴州作乱,公私财赋过汴州都要留下,郭子仪封存的钱币和帛过他的境,则不敢扣留,还派士兵护送出境。部下中有几十个老将,都已封王封侯地位很高,郭子仪可以不开口用动作指挥他们进退,像对部队士兵一样。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后来都做了将相等显赫官职,他的善于选拔人才就是这样。与李光弼的名气一样大,但比李光弼宽厚得人心。郭子仪每年官俸收入大致有二十四万缗。住宅占亲仁里的四分之一,中间可通宫中的长巷,家人有三千人进出,不知他们住在何处。前后受到赏赐的良田、美器、有名园林、上等住房不可胜数代宗不叫他的名字,而叫大臣。唐代的安危与他个人有密切联系的时间达二十年,校中书令等官共考了二十四次。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在朝廷中地位显赫。孙子有几十人,不能都认识,到请安时,只能点头表示。一生富贵寿终,有哀有荣,为臣下应该做的一切他确是十分完备的。

5. 《郭子仪初李光弼》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老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二、原文: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惧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所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8)历史上唐朝部子仪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一、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着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二、人物简介

1、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 人。唐朝杰出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2、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6. 求《郭子仪以忠信处事为人》文章翻译

唐代宗对郭子仪以礼相待,常说他是朝廷重臣却不自夸。郭的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曾和她争吵。郭暧说:你仗着你老子是天子嘛,我父亲看不起天子的位子才不做的。公主很愤怒,驾车飞奔参奏他。皇帝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他要是真这么干(想做皇帝),我就是想做皇帝,天下又怎么可能是我们李家的?劝慰后让她回去。郭子仪听说了,囚禁了郭暧,进宫待罪。皇帝说,俗话说:不聋不傻,就别管家。小儿女们闺房中的争吵,不值得当真。郭子仪回去杖责了郭暧几十下。

按:胡氏说:功高天下而住上又不猜疑,位高过人而众臣又不嫉妒这是唐、汉以来将相难得到的。郭子仪凭什么办法能这样,就凭借忠实守信安于义理天命而已。

7. 谁会翻译: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敇①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②,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③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④圣意。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入木直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侯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侯,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选自赵璘《因话录》)

注释

①敇:皇帝命令。

②勋德:功德。

③艰难:指安史之乱。

④当:适合。

译文

郭汾阳在汾州,曾经奏请朝廷任命一个州的县官,可是皇帝命令不下达。判官张昙向同级官员说:"凭令公(令公,称尚书令,郭子仪时为尚书令)的功德,奏请任命一官吏却致阻碍,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汾阳王听到这话,对下属官员说:"自国家艰难(指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姑息迁就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武臣,他们的要求没有办不到的。因此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很骄横,使得朝廷疑虑他们,以致出现像现在这样的情况。现在我奏请任命一个下属官吏,朝廷的命令没有下达,不过是我奏请任命的人不适合皇帝的心意。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按武臣对待我,各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番话的人都佩服他公正忠诚。

汾阳王在河中之地时,禁止无缘无故地跑马,违犯者死罪。南阳夫人(指他的妻子)的乳母的儿子犯禁令,管巡查警戒的都虞候用木杖打死了他。汾阳王的几个儿子到汾阳王处哭泣控告,说到虞候无所忌惧的样子,汾阳王叱责了他们后让他们走了。第二天,汾阳王再三再四地对宾客属官长吁短叹。大家都不明白,慢慢问他,汾阳王说:"我的几个儿子,都是不成器的人。"于是把缘故告诉说:"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却痛惜母亲的乳母的儿子,不是不成器的人又是什么呢?"[

⑨ 千古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世却不遭人嫉的大唐名将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是,日渐式微的唐王朝国运却因为一位旷古绝今、力挽狂澜的英雄之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形势急转直下的大唐得以继续颤颤巍巍的曲折前行。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犹如夜空中一轮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乱”浩劫而变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颓局中晦暗不明的夜空。 这位谦谦君子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新的风,超拔流俗,激浊扬清,过滤沉淀着集聚日久诸多的浑浊与污秽。 史载此人寡言少语,却心细如发,以绝世之才华,满腹之韬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奋力扭转干坤。此人就是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的千古名将――――郭子仪。

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曾富甲宇内、威震四方的唐王朝也逃脱不了这一无情历史规律。因口蜜腹剑的权相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权柄,祸乱朝政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胡将安禄山、史思明在其辖地涿州范阳起兵反唐,给唐朝造成很大打击的“安史之乱”正式爆发。唐玄宗任命骁将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部兵马东击安史叛军。郭军很快收复被叛军占据的云中、东陉等十余州郡,临危受命的郭子仪初战告捷,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李光弼也是当时一位成名已久的虎将,其人勇冠三军,名闻天下,但他与郭子仪一向不和,于是军中渐有二虎相争不能并立的传闻。天宝十五年叛军攻城拔寨、屡屡得手,气焰变得十分猖獗,一时间天下扰动,局势纷乱不安。 值此用人之际,玄宗遍求良将,寻访赴河东、河北驻防御敌的最佳统帅人选。玄宗问计于郭子仪,郭子仪大局为重、襟怀坦荡、毫不迟疑的推荐与他一向有隙的良将李光弼。 危难之时,郭子仪不计前嫌,兼公泯私,举荐英才,说明此人心胸宏阔,人格高洁,朝野之人皆赞之有高义,他得到了当时社会舆论的普遍赞誉。

天宝十五年六月,名将哥舒翰为叛军攻败,素有长安门户之称的潼关失守,京城告急,人心震动,玄宗逃往四川,是为“明皇幸蜀”之由来。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名为新君,手下却无可用之兵,身边都是一群四处搜罗来的劣将溃兵。 这些人军容不整、缺衣乏食、草木皆兵、士气低落,乃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而占领了长安、洛阳的安史叛军,声势愈发浩大,气焰更加嚣张。有道是“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又是郭子仪、李光弼挺身而出,屹立潮头,振臂一呼,众望所归,随即率师勤王。大军来到灵武,早已人心惶惶的唐帝国临时首都萎靡之气为之一振,郭子仪麾下的朔方军成为众人眼里恢复两京的中流砥柱。为褒奖郭李二帅忠义之心,肃宗诏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光弼亦有封赏。

随后,郭子仪率朔方军主动出击,连战连捷,克复潼关要津, 接着光复蒲州、永丰、咸阳等失地,随后将叛军赶出长安 。安史叛军被打得丢盔卸甲,望风披靡,狼奔豕突,抱头鼠窜 。自此以后,陕西境内再无安史叛军一兵一卒。十月,朔方军乘胜追击,在今天的河南陕县一带大败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部,迫使安庆绪率残部渡黄河逃回安阳;郭子仪率部雄赳赳、气昂昂的列队进入洛阳,洛阳居民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郭军接连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不啻于给失望沮丧已久的大唐军民打了一剂强心针,也极大的鼓舞了军心士气,意义重大。郭子仪居功至伟,被封司徒、代国公、食邑千户。

收复两京后, 郭子仪入朝谢恩,肃宗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他,并缓缓抚着郭子仪的背部感叹地说道:“虽吾之国家,实由卿再造”! 这话虽有嘉勉鼓励之意,但也确实发乎内心,更道出了实情。

然而,几乎就在此时, 李光弼部却惨败于邙山,鱼朝恩督帅之军被叛军击溃于陕州,本已大好的形势顿时逆转。 凶信接踵而来,河中军哗变,变兵杀死主帅李国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原军亦闹饷哗变,乱军杀死太原节度使后溃散逃亡,一部分亡命据险自守,以抗官军。肃宗很担心哗变军队与安史叛军合流,后果不堪设想,派谁去安抚弹压呢?一般的将领没有威望,不能服众,只有老将郭子仪深孚众望,深得军心,是“ 招降纳叛” 的不二人选。是年三月,郭子仪来到绛州任所,他以雷霆之势果断地擒拿杀害河中军主帅李国贞的主谋王元振等十几人,一边宣布只杀兵变主脑,与其他人无涉,一边迅疾将王元振等人当众正法,以示惩戒。太原主将章云京闻讯,亦效法郭子仪诛杀叛兵魁首,余人不问 ,迅速稳定军中秩序。从此以后,诸镇官兵令行禁止、军纪肃然,兵威复振。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尝尽颠沛流离苦楚、饱经忧患的唐肃宗死于中风之疾,代宗即位。 宦官程元振拥立有功,备受代宗宠信,他把持朝政,猜忌排斥元老重臣,对立有大功的老将郭子仪尤其防范,奏请代宗削夺郭令公兵权,召回长安, 命他专管肃宗陵寝事务。那掌有兵权的郭子仪倒是不恼不怒,闻诏即回,将管理陵墓的事务被他处理的井井有条。 得便时,他又将肃宗写给他的20卷密诏呈给代宗,使其洞察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和耿介无私之意,代宗阅后大感羞愧。他对郭子仪说:“朕不德不明,使大臣产生犹疑之虑,深以为愧,望勿以为怀。”彼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庆绪杀死,不久安庆绪又为史思明所杀。后史思明之子史朝义杀父篡位,盘踞洛阳,苟延残喘。朝廷派雍王李适为帅前往征讨,代宗准备重新启用郭子仪,拟以作战经验丰富的郭子仪为副帅辅佐李适。 此时宦官鱼朝恩、程元振权势熏天,扰乱朝政,故意阻挠,此事被搁置起来,没了下文。宝应二年,朝廷借回纥兵平叛,史朝义兵败自缢身亡, 历时七年零二个月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

“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然形成,为大唐日后的长治久安埋下尾大不掉的隐患。

安生日子没过几天,忽闻吐蕃军犯境,贼兵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泾州后,居然深入京畿重地,一直打到乾州、武功一带,长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吐蕃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刚经受“安史之乱”尚未来得及恢复的关中大地再起兵戈,京师震动,人民惊惶不安。代宗彷徨无计,只好厚着脸皮重新启用宿将郭令公。上次罢职,朔方军得力部将早已星散凋零,只找到20多个旧属,没有战马,只好借用农夫耕田犁地所用的牲畜代替。郭子仪并无一句怨言,他克服一切困难,率属下昼夜兼程、不眠不休赶赴咸阳指挥御敌。 吐蕃军已强渡渭水,占据长安, 可叹大唐国都两次沦陷,堂堂十三朝古都又变作一片瓦砾场,国势凋敝,令人无语。 代宗率众臣避难于河南陕县,再次演绎皇帝“临幸”重头戏 。见唐军大兵压境,吐蕃军统帅扶持宗室李承宏为傀儡皇帝,一时间,天下有两帝并立分治之势,之后吐蕃军搜刮抢掠一番自行撤退。

吐蕃军撤离后,满朝文武都责怪太监程元振欺君误事,程元振惶恐不敢返京,遂挟持代宗迁都洛阳。郭子仪上表恳请代宗还都长安,以安天下。宝应二年十一月代宗还京, 特赐郭子仪丹书铁券记功,图画仪形悬挂凌烟阁上以表彰其忠义护国的壮举。

吐蕃之难平息不久,公元764年叛将仆固怀恩又勾引吐蕃、回纥、党项、契丹、羌、浑联军数十万南下进犯,大唐再次告急,势如危卵。郭子仪义不容辞率军出征,他真乃天生将才,临敌而勇,调度有方,号令严明,纹丝不乱。各族来犯联军见对面唐军早有防备,且军容严整,甲胄鲜明,士气如虹,又获知统兵之将乃大名鼎鼎的令公郭子仪,知不可图,遂不战而退。之后,敌酋又数次率军来犯,都被郭子仪以少胜多击败,贼军给挡了回去,郭令公之威名,连敌军都服气。

郭子仪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之一,最特别并值得后人学习仿效之处,并非他的赫赫武功与用兵如神,而是他大智若愚、深谙韬晦之道、谨慎小心的为人处事方式。正是这种忍辱负重、低调做人的性格,才使他功成名就后得以不遭猜忌,善始善终。

以德报怨,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郭子仪的高明之处。

史书如此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回望历史,谋勇兼具、立有大功的名将数不胜数,然而功高不遭人嫉恨、得以寿终正寝的却寥寥无几,谋臣的血泪,勇将的哀伤将一部中国史浸染的斑驳殷红 ,帝王大事已成后“屠功狗”之悲剧史不绝书。 难怪有人感叹:“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一个人要想做到权倾天下而满朝文武不嫉恨,功盖群臣而帝王不猜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数千年历史也仅有一个郭子仪做到了。

郭子仪善于化解敌意,缓和矛盾,满腹辛酸往肚里吞,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善于“打落牙齿和血吞,”这就是他能够化敌为友 、善始善终的奥秘。郭子仪对李唐忠心耿耿,赏罚必信,从无怨言。即使遭到权阉程元振、鱼朝恩构陷,往他身上泼脏水,也能忍辱含垢,不争不抗。皇上诏命他立刻率师回京,他也没有二话,遵命照办,面对坦荡阔朗的郭令公,连皇帝都深感愧疚。滴水不漏、时刻自省和将韬光养晦进行到底的为人处事方式,任何带有恶意的诬陷、谗言、诋毁也难以奏效,想找到他的弱点很是不易,想罗织罪名恶意中伤他的企图更是水泼不进,无法成功。

郭子仪率军抵御吐蕃入侵时,宦官鱼朝恩派人掘了他爹的坟,地方官没有抓到掘墓的人,很是惶恐不安。郭子仪得胜班师回京,朝堂内外都担心手握重兵的他获知祖坟被掘后动怒用粗,恐生事变。上朝陛见时,代宗将此事告诉他,心知肚明是谁暗中使坏的郭子仪并未冲冠一怒,乘机寻隙报复。他流着泪对皇帝说:“我领兵打仗这么多年,都无法约束手下盗坟掘墓,如今自家祖坟被人偷掘,也是老天报应。 鬼神明明,冤冤相报,我有什么可埋怨的呢!”做人做到这份上,连阴毒戾狠的鱼朝恩亦无话可说,心下暗自敬服。

史书记载,某次,监军鱼朝恩约郭子仪一起到军中清点验核武器甲仗,郭子仪部将元载派人拍马飞驰告诉郭子仪,军中气氛恐怕不利于他,让他多带武装随从以防不测。郭心知有异,却不为所动,只带几个家童空着手前往。早有准备的鱼朝恩见状大为惊异,问他为何只带这么几个人前来。 郭答曰点验军械物资而已,何必兴师动众。本不怀好意的鱼朝恩非常惭愧,他哽咽着的对郭子仪说道:“假如您不是我内心最为尊重的长者、真君子,又怎么可能这么做呢”。据说,从此以后,鱼朝恩对郭子仪执礼甚恭,再无加害之意。以撑得楼船的肚量化干戈为玉帛,将明枪暗箭消弥于无形 ,古往今来几人能够做到,柔能克刚的郭子仪却做到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唐朝部子仪怎么死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