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学是什么斯图尔特

历史学是什么斯图尔特

发布时间:2023-02-04 11:06:54

① 玛莎·斯图尔特的资料

一个在抑郁的大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跻身全美第二女富婆,这就是玛莎·斯图尔特的发家历程。虽然她曾身陷囹圄,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但从她以往几起几落的经历来看,她从未被困境吓倒过。这也难怪如今的玛莎一出狱,就又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灰姑娘般的生活 玛莎·斯图尔特1941年出生于新泽西州一个缺乏欢声笑语的大家庭。她的父亲艾迪·科斯蒂拉基本上算得上是个一事无成的人,早年逃避服兵役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便对整个世界心怀不满。按照玛莎的大哥埃里克的说法,他们的父亲对一切吹毛求疵。 从《玛莎·斯图尔特的生活》一书中,我们能感觉到她对那个大家庭的的不满之情。 在其中的一章,她讲述了自己怎样像灰姑娘一样站在柜子前哭泣,因为她所有的衣服都是手工缝制的,她也没有适当的首饰去参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前夜晚会。而在另外一章中,她诉说道:“成长的岁月里,我并不是一个幸运儿,没有享受每顿饭都放在带有餐巾环的织花台布上的福气。我结婚的时候也没有福气得到一张几代相传的桌子或者床上用品作为嫁妆。” 婚姻充满了失望 玛莎以为自己嫁入了豪门,可丈夫安迪·斯图尔特家的生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虽然似乎两个人也确实相爱,但发现实情后,失望开始像硫酸一样腐蚀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婚后,分别在不同的城市上大学。玛莎不得不把自己的事业和教育中断一年,搬到纽黑文和安迪住在一起。 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情况极为窘迫,玛莎和安迪不得不到父母家蹭饭。一到那里,他们就要迎接父亲艾迪虎视眈眈的双眼。艾迪直言不讳地表示,他可不稀罕自己的女婿到家里来吃白饭。 玛莎重返校园后,希望能重新和模特公司签约,但就在此时,她怀孕了———这一夜之间改变了一切。多年来,尽管人们对玛莎·斯图尔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们从未听说过她对自己的孩子和蔼可亲,充满爱心。事实上,玛莎根本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孩子。安迪后来对他们夫妇做过这样的评价:他们不是称职的父母,甚至连关心孩子都谈不上。 差点失去所有朋友 对玛莎来说,在华尔街最大的打击来自指控她的公司从一家家具公司收取回扣,作为为该公司发行绩优股、发布“牛市”投资报告的条件。作为经纪人的玛莎完全被蒙在鼓里,对这些丑闻毫不知情,但她还是要为公司的丑闻付出代价。不久之后,她就辞职退出这一行当。 几乎玛莎所有的传记和杂志文章无一例外地称她离开华尔街的原因是1973年夏天市场迅速下滑,她的佣金收入一落千丈。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乔治·麦卡利看来,这些解释多是废话。乔治看到的事实是,玛莎离开华尔街的原因是恐惧和逃避的结合:恐惧她当时声誉出现的问题,几乎每个她称为朋友的人都遭到了损失———都是因为听了她的建议……逃避是指逃避一个她善于从中榨取的邪恶世界。“她担心自己失去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朋友,”麦卡利说,“这种痛苦实在难以承受,于是她干脆一走了之。” 一个电话毁了30年经营 “这哪是手机,明明是手雷。”电影《手机》里的这句台词仿佛是送给玛莎的一句箴言,她的噩运正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2001年底,准备去墨西哥度假的玛莎正坐在私人飞机上,此先,她的多年老友已经告诉她,她持有股份的英克隆公司即将发布不利消息。玛莎悠闲地拨了个电话给她的经纪人,要求将她名下的该公司股票全部售出,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的朋友们。 玛莎的作为引起一片哗然。经过调查后,国会认为,她的抛售行为属于违法,而且她还向国会说谎,因此涉嫌“妨碍司法公正”。就像轰动一时的克林顿绯闻事件,美国人较真的不是总统和白宫实习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而是克林顿在联邦大法官面前说了些什么。23万美元的非法交易不会让美国人觉得身家数亿的玛莎是个吝啬鬼守财奴,但她对这交易的百般抵赖伤了大家的心。玛莎被判入狱后,她的杂志滞销,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五成,更为致命的是,30年心血打拼经营的个人品牌转瞬间面目全非。 事业爱情初得意 一个人在家里令人窒息的狭小空间郁积起来的一生的挫折感一旦爆发,会发生许多故事———对玛莎·斯图尔特来说,这一切似乎在她上大学后立刻表现了出来。在她大学一年级的春天,玛莎跟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约会,那是注定在今后二十年与她共度人生的丈夫。他叫安迪·斯图尔特,是耶鲁法学院的学生,相貌堂堂。他出身于一个华尔街上的富豪家庭。很快,玛莎开始和他一起共度周末。大学二年级上到一半,他俩订了婚。 1961年春天,玛莎被《魅力》杂志评选为当年“最佳着装女大学生”。对一个希望在模特业大放异彩并已不时出现在杂志的产品广告上的姑娘来说,在自己的简历上加一条“正在崛起的超级巨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而玛莎就这样赢来了模特生涯的一个高峰。似乎在一夜之间,她从坐在角落里的高中生脱胎换骨,成了光彩耀人的顶尖人物。 顺利立足华尔街 生完孩子的玛莎在多次尝试重操旧业担任时装模特未果后,决定做一些新的尝试。而此时,在纽约,股票和证券成为席卷一切的洪流。玛莎终于也忍不住,加入了华尔街的经纪人大军。 一家规模很小、没有名气、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柏尔伯格·莫内斯·威廉姆斯&赛德尔相中了玛莎,公司老板说:“这个女人很精明,她一定擅长销售。”成为华尔街第一代女经纪人的玛莎没有让老板失望,她在公司里干得很不错,这一点没有人提出质疑。实际上,有证据表明她的成就非常突出。《玛莎·斯图尔特:美国生活方式的专家》一书中写道:“从一开始,玛莎就走在公司急功近利的发展道路上。她满腔热忱地投身于自己的新工作,不到两年就跻身于公司销售业绩最好的工作人员当中。” 跻身全美第二富婆 重回家庭的玛莎在在康涅狄格州的家过起了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生活。她在家里做做蛋糕、种种花,但玛莎注定是不平凡的女性,做家务也能做出名堂。起初,她为一些要举行家庭聚会的人家准备食品和花卉等,生意非常火爆。之后,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于是,“玛莎·斯图尔特家庭用品公司”诞生了,销售的产品几乎无所不包。2001年,公司年收入达近3亿美元,斯图尔特成为“全美第二大女富豪”。 在美国,玛莎·斯图尔特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人们睡觉时要穿“玛莎”牌全棉睡袍;看电视要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的《玛莎·斯图尔特的生活》节目;起居室里摆放的是“玛莎”牌木质咖啡桌,上面摞着“玛莎”生活杂志……而玛莎本人也被媒体塑造为美国人心目中典型的女性偶像——事业成功、会做家务。 进监狱照样吃香 玛莎真不愧为美国的“家政女王”,即使身陷囹圄,风头依然不减当年。她不仅建议监狱大厨们试着开发一些新菜,以提高犯人的生活品位,还不忘照旧保持报纸曝光率,甚至找到了新职业。 玛莎一出狱后就有两个节目到手。美国NBC公司“见习生”节目组宣布,将邀请她入主主持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玛莎·斯图尔特见习生”电视节目。她的另一节目是“天天厨房”,节目里将邀请热情观众和名人来当嘉宾。 美国《商业周刊》形容,玛莎是近几年来美国企业界少有的“复出传奇”之一。有趣的是,几个月的牢狱生涯反而使玛莎·斯图尔特更加出名。她旗下的“玛莎·斯图尔特家居泛媒体公司的股价居高不下,电视台排队等待采访其本人,而在美国公众中,玛莎·斯图尔特本来就有不少支持者。看来玛莎“咸鱼翻身”并不是件难事。

② 你对一战、二战有什么看法

关于一战对二战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就其广度、深度和破坏程度而言,可以说是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战争的总和。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A·J·P·泰勒在其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明确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果中生长出来的,是从运用这些胜利成果的方式中生长出来的。”美国历史学家H·斯图尔特·休斯在其颇有影响的着作《欧洲现代史》中认为:“正是第一次大战,使得欧洲社会不可能在旧基础上重建。这次战争‘为未来洗好了牌’;它造成一种人们无法维持国内国际稳定的局面,从而下一次大战终于不可避免。”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个性研究上,这些看法颇具启发性。
其二,与上个问题相联系,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这里至少要研究两个方面:(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为一战后的和平安排,为什么没有能够长久地维持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根源,即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世界作出的和平安排之中。正如英国学者理乍得·拉姆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深植于1919-1920年签订的凡尔赛、圣日尔曼和特里亚农条约的条款之中。”曾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也曾尖锐地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所做的蠢事”,此话颇有见地。(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上面已经谈到,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英法等西方民主国家所实行的绥靖政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密切相关。美国在战后的孤立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中立法”,也与一战密切相关。

③ 亚当·弗格森的贡献

正是通过以上对人性、自然状态和社会变迁的理论铺陈, 弗格森对近代商业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近代商业文明与古典的公民美德之间的张力问题的思考, 其次, 他对工业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及其后果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最后, 他从古典主义的立场出发, 论述了他对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的看法, 今天看来, 这种观点也令人耳目一新。弗格森作为一个深受古典教育熏陶的思想家, 他的理论很多都是从古典主义的立场出发的, 这与休谟和斯密又有所不同, 因为休谟和斯密认为商业社会既然新近产生, 必然有新的美德标准。所以, 《文明社会史论》全书中最关键的词汇之一“公民美德” (civic virtue) 的意义就值得探究, 弗格森到底是在什么意义上去论述它的呢? 弗格森的美德观念和今天的伦理学上的道德有很大的差别。要澄清弗格森的美德观念的含义, 有必要阐述一下古典共和主义和现代类型的政治自由的区别。古典共和主义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提倡以古罗马等古代共和国为典范, 政治自由在于一个紧密的政治共同体中积极的公民权利, 主要是由公民- 战士所享有。市民主义传统的思想家特别强调具有公共意识、拥有财产的公民参与国防和政治, 挑战君主专制。马基雅维里1519 年在写作《论提托·李维〈历史〉的前十书》时, 对古典共和主义进行了最早的现代化。马基雅维里的观点由哈灵顿等人引入英格兰政治学中, 对弗格森等人影响极大, 有人认为弗格森是苏格兰思想家中最“马基雅维里式”的, 也就是说, 他深受古典共和主义的影响。在道德哲学方面, 市民主义思想深受斯多葛主义的影响, 认为奢侈与“柔弱” ———精神上的腐败———是威胁着公民- 战士充满男子气而简朴的美德的恶。他们还认为, 美德和具有男子气不可分割。
现代类型的政治自由是建立在经济进步、社会教化和制衡良好的体制基础上的。孟德斯鸠在他的《波斯人的信札》(1721) 和《论法的精神》(1748) 的某些章节发展了这种现代自由的概念, 他认为这种政治自由将取代古典共和国中由公民- 战士所享有的那种自由。孟德斯鸠对弗格森影响很大, 弗格森曾经写道, “当我想及孟德斯鸠院长所着之大作, 我不禁疑惑为什么我还要来研究人类事务。”ly但是, 弗格森并未完全接受孟德斯鸠的“进步”的政治自由观念, 尽管他没有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体制, 但在很大程度上, 他是立足于古代, 来批判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美德的流失, 亦即公益精神的缺失的。在这一点上, 弗格森与休谟、斯密也是不同的。弗格森的批判体现在他对美德观念的诠释, 以及对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的看法。弗格森的公民美德简单说来, 就是一种生机勃勃、乐观进取的公民意识, 他的美德与政治密切相关。具有美德就是具有政治意识和公益精神, 也许用当代思想家柏林的观点来看, 就是要享有“积极”的自由。进一步来说, 弗格森觉得所谓“有教养的” (polished) , 也就是“政治的”,而所谓“文明开化的”(civilized) , 就是象个公民那样行事。如果这些词眼失去了最初的含义, 则意味着它们所包含的一系列价值观受到威胁。如果“文明” (polis) 不再以美德(vir) 作为基础, 这个社会就注定要突然崩溃或日渐衰微。
除此以外, 弗格森对“文明”的看法是相当宽容的。他认为“文明的”(civilized) 和“有教养的” (polished) 这些词汇具有温情脉脉的色彩, 是基于欧洲传统和商业文明而产生的一个判断标准, 其中糅合了中世纪骑士文学对女性的崇拜和侠义精神以及基督教提倡的宽忍和柔顺, 这和古希腊、罗马的早期历史是迥然有别的。近代的国际法原则是基于以上精神而不是古代政治法则。因为古代人那里只有强烈的爱和强烈的恨, 这在“文明”人看来, 应该是“野蛮” 的。弗格森在全书中不断引述当代一些游记作家关于美洲“野蛮”人的叙述, 将其与古代邦国相提并论, 这本身就表明了他对于历史的多层面和多元化存在的宽阔视野。
弗格森主要以公民美德的流失为出发点和线索, 批判现代商业文明的种种弊端, 其中包括对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之弊的分析, 对法律至上主义的抨击, 对现代社会“公共的”和“私下的”人之间的张力的探讨等等, 最后得出了社会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产生的原因。
首先, 什么是腐化堕落? 弗格森心目中的腐化堕落和今天的意义有所不同。他所谓的腐化堕落最核心的表现是公民美德的丧失和民族风尚的败坏。他不是从斯多葛主义的意义上来说腐败的, 他认为现代社会最大的道德危险不是来自财富的增加, 而是来自政治上的怠惰。民族风尚的败坏是由于进取精神的衰微, 代之以民族整体的意志薄弱和萎靡不振。在腐化堕落的社会, “人类要么变得贪婪、狡诈、野蛮、动辄侵犯他人的权利, 要么奴颜婢膝、唯利是图、卑鄙无耻, 随时想交出自己的权利。”lz 弗格森认为腐化堕落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公益精神的丧失, 即公民美德的流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从政治体制看: 往往这种腐化堕落发生之时, 社会秩序井然, 还有可能维持着表面上的安定繁荣。但是, 正是这种死气沉沉的“社会秩序”是弗格森所诟病的, 他认为这种公民对国家漠不关心、社会缺乏必要的骚动的秩序是一种“奴隶的秩序, 而不是自由民的秩序”。在腐化堕落的社会里, 党派之争趋于平息, 远离政治成为一种智慧, 本该承担责任的上层人士追求退隐或享乐的麻醉, 普通百姓唯利是图, 而担任公职是为了满足虚荣、贪婪和野心, 而不是作为公正、惬意的事业来从事。总的说来, 人们都逃避公益事业。第二, 从社会整体风尚来看: 人们往往将这种时代称为“文明”时代, 他们不再关心公益事业, 而是关心私利、肉体的享乐, 或专注于讨论安逸和个人的烦恼等琐碎的小事上面, 并自称为“敏感”、“精致”、“品味”等等。在这种时代, “人们认为只考虑财富才是最聪明的。对公益事业撒手不管、对人类事务漠不关心被认为是节制的美德。”其次, 弗格森区分了奢侈与腐化堕落的关系。整个18 世纪, 欧洲知识界对奢侈有一场广泛的讨论, 有人认为奢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有人认为奢侈加深了文明的腐化; 弗格森并不认为奢侈与腐败有必然联系, 就如同他不认为腐化堕落与财富有必然联系一样。首先, 关于奢侈的界定。他认为奢侈是指“财富积累和享有财富的方式的改进。它是勤劳的目的或手工艺术和商业艺术发展的结果”。奢侈一定程度上代表物质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 关于何谓奢侈的标准问题, 它受时代和不同政体的影响。由于物质基础不一, 一个时代或政体下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在另一个时代或政体下则可能成为必需品。况且, 即使某个时代存在对时尚的追逐和爱好, 只要不损害人们关心公益事业和修身养性, 亦无可厚非, 因为美德和邪恶的区别不应该仅仅从人们是否穿奇装异服或享受美食来判断, 而应该以品质和思想素质为标准, 因为“在丛林中, 在城镇里, 虚荣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所以, 奢侈并不是腐化堕落最重要的原因, 它只是在腐化堕落的年代会助长歪风。弗格森一方面认为财富的增长与腐化堕落并不成正比,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把财富作为显赫地位的基础会导致腐化堕落, 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他有另一层意思: 他认为在民主政体引进了君主政体特点的等级制度以后, 却没有相应的引进因高贵出身和世袭荣誉所具有的那种为社会承担责任的贵族意识。这种纯粹以财富的多寡排资论辈的社会, 由于缺乏贵族意识, 也是腐化堕落的。金钱标准往往导致拥有众多财富的阶层愈来愈与社会失去联系, 人人只注重自己的私利, 公益精神也就日益丧失。
最后, 弗格森自然的说到了腐化堕落的后果——政治奴役。腐化堕落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专制政体的建立, 从而导致政治奴役, 而其核心还是公民美德的丧失。弗格森认为, 现代“自由”体制倾向于保护公民的财产和安全, 营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制止骚乱和纠纷。作为国民, 被认为重要追逐私利就是造福于国家, 弗格森认为这种观念隐伏着巨大的危机。因为, 在他看来, 政治生活过于平静和公共生活过分稳定是社会怠惰的标志, 也是民族精神衰微的标志, 这是文明之病, 表明了人们精神的柔弱和娇气, 这种“自由”容易丧失。“如果任何一个民族公开宣布它所进行的内部政治改良的目的仅在于确保它的臣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而不考虑臣民的政治品质, 那么这种体制确实是自由的, 但是, 他的成员却可能配不上他们所享有的自由, 也没有能力保存自由。”
弗格森特别强调社会的活力, 不管是外部的战争还是内部的纷争都是活力尚存的表现, 而沉默和平静才是政治堕落的征兆。他说, 一个国家如果用严刑酷法来奴役人民、制止自由人民的骚动不安, 而不是为了制止犯罪、消除腐化堕落, 那么, “我们可以想象文明社会许许多多大肆鼓吹的所谓进步不过是些使政治精神归于平静的手段, 或者与其说他们制止了人民的骚动和不安, 不如说他们压抑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美德。”
以上是对弗格森社会政治理论进行阐释的一个尝试。《文明社会史论》在出版后接下来的30 年中, 受到倾向不同的文人学者的赞誉, 包括博斯韦尔、多尔巴赫等人, 年迈的伏尔泰在80 年代中期和弗格森在费尔奈(Ferney) 会面, 称赞他“文明化”了俄罗斯人, 因为俄罗斯的大学采用该书作为教材, 在其他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弗格森还被德国的赫尔德、哈曼所崇拜, 激起过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的诗情。在弗格森的有生之年,《文明社会史论》再版7 次之多, 出版地包括巴塞尔、都柏林和波士顿等, 德文译本在1768 年出现于来比锡, 法文版于1783 年出现于巴黎。弗格森的影响当然不仅限于他的时代。《文明社会史论》一书中的某些词汇在后来成为了学术界耳熟能详的词语。他是最早使用“文明” (civilization) 一词的人, 他的“文明社会” (civil society) 概念被德国的黑格尔赋予了新的意思, 德文对应词为“Burgenliche Gesellschaft”, 二者意思区别很大, 后来被称为“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阅读并利用了弗格森的着作, 而且正是《文明社会史论》的德译本促进了“市民社会” (Burgerliche Gesellschaft) 这个概念在德国学术界的流行。另外, 历史学方面的“conjecture”一词, 后来被他的学生兼继承者斯图尔特(Dugald Stewart) 用为”conjectural history”, 来归纳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特有的历史哲学。此外,“需求的多样性” (multiplicity of wants) , 某种程度上与后来黑格尔所仔细解释的这个概念是一致的; “上层建筑” ( superstructure) 是否对马克思造成影响也有待推测。mu 1785 年弗格森辞去教职, 此后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享有高寿。他再次游历了全欧, 并被柏林、罗马和佛罗伦萨的学术机构授予荣誉成员资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于他不仅是深为感奋的事件, 还是对他毕生追求的工作的辩护。弗格森带着对革命精神的同情(如果并非革命的方式的话) , 经历了这场历史大戏从共和(civic) 到帝国(imperial) 到军政府(martial) 的所有阶段。1816 年, 在弗格森的大儿子亚当从法国的囚禁中释放回国前不久, 弗格森逝世。
弗格林去世后所产生的重要性非三言两语可说清。他的着作在欧洲大陆, 尤其是在德国的影响比在英国更持久。《文明社会史论》出版一个多世纪以后, 德国学者们对弗格森的思想进行了出色而富有创见的发挥: 席勒(Schiller) 受他的伦理学尤其可能是他关于游戏的概念的启发; 黑格尔则得益于他的历史叙述: 马克思采用了他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 桑巴特赞扬他的社会学先见。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读者没有一个人关心弗格森在书中最为强调的公民美德(civic virtue) 的概念。
即使在今天, 重读这样的经典, 弗格森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批判意识, 以及时隔近200 年仍能使人深有同感的真知灼见, 不能不感叹, 深刻的思想总能触及到时代的深处, 而历史在深处总有很多内在的一致, 偶尔触及, 就感到了它不会逝去的时代感。

④ 詹姆斯.穆勒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是一个吗

詹姆斯.穆勒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不是一个人。
詹姆斯·穆勒(1773年4月6日 –1836年6月23日):是一位19世纪着名的苏格兰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哲学家、功利主义伦理学家和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家。他与大卫·李嘉图一同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儿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也是着名哲学家。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英国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他是詹姆斯·穆勒的儿子,受过其父的严格教育,在17岁时进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直到1858年。他一生以新闻记者和作家的身份写了不少着作。他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后继者。他把实证主义思想最早从欧洲大陆传播到英国,并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相结合。在哲学方面的主要着作有《论自由》(1859年)。

⑤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关于西方历史的书籍

1、《西方历史史话》(The Story of Western History):由美国历史学家斯图尔特·艾伯特(Stuart E. Albert)编写,是一本全面而细致的西方历史史话,从古罗马到20世纪的西方历史,一路走来,以全新的视角,对西方历史的各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2、《西方文明史》(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由着名历史学家保罗·拉斯克(Paul Lasky)编写,是一本全面而细致的西方文明史,从古希腊到现代,从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西方文明的各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3、《西方历史》(The Western History):由历史学家约翰·威尔逊(John Wilson)编写,是一本全面而细致的西方历史,从古希腊到现代,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西方历史的各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4、《西方文明史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由历史学家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编写,是一本简明而精练的西方文明史,从古希腊到现代,从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西方文明的各个时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描述。
5、《西方历史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y):由历史学家马克·沃尔夫(Mark Wolf)编写,是一本简明而精练的西方历史,从古希腊到现代,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西方历史的各个时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描述。

⑥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的个人经历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1940年7月13日生于英国约克郡Mirfield。12岁时已经在多个小剧院登台表演。15岁时辍学进入当地一家报社做见习记者,一年后因被主编责备他花在剧院的时间过多,而离开报社。此后又做了一年的家具推销员,攒够钱后于1957年进入Bristol Old Vic Theatre学院专修表演。1959年正式登台演出,首次登上舞台在《金银岛》(Treasure Island)中扮演Morgan,并参加了布里斯托尔的Old Vic剧院公司在澳洲、新西兰和南美的巡演。1966年加入英国皇家莎士比亚戏剧公司 ,在伦敦出演了舞台剧《The Investigation》并担任了几年的助理美术师。

1974年帕特里克出演了电视电影版的莎士比亚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这是他的荧屏处女作,此后他的影视作品有《海达》、《罗马帝国兴亡史》、《Jackanory》、《When the Actors Come》等。
在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执导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他再度演绎了Enobarbus这个人物,该角为他赢得西区最佳男配角奖。
20世纪80年代他出演了《王子复仇记》、《黑暗时代》、《医生与魔鬼》(The Doctor and the Devils)等影视剧,并为动画片《疫病犬》(The Plague Dogs)献声。
1986年,他凭借舞台剧《灵欲春宵》中的表现获得伦敦Fringe戏剧奖最佳男演员头衔。同年他主演的历史剧情片《九日皇后》(Lady Jane)引起了吉恩·罗登伯里(Gene Roddenberry)的注意,邀其在电视系列剧《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扮演Jean-Luc Picard舰长 ,该剧从1987年一直播到1994年,并因此于1995年获得演员公会奖提名。
1992年,他首次导演了音乐复兴剧《每个好孩子都该爱护》,并执导了四集《星舰迷航记》 。
2000年开始,他先后在三部《X战警》系列电影中饰演“X教授” 。
2007年,他为《忍者神龟》配音 。
2012年11月,他确定参演《X战警前传2》,再度饰演“X教授” 。
2013年,他作为客串角色出演《金刚狼2》 。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是什么斯图尔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