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心洲镇的发展历史
以发掘自身的个性特色为根本,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农俗旅游。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色秀丽、人文资源丰富。要在南京的旅游市场上分一杯羹,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行不通的,所以该镇在认真的调研、考察、分析后决定大力发展有别于城市旅游的农业旅游。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创都市农业品牌,进行农田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巩固提高特色农业,形成集生产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旅游胜地;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拉动了该镇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投资旅游的热情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俗旅游,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帮助。由政府邀请有关民俗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的,农民投资兴建的各个具有乡土气息民俗小馆组合成了江心洲民俗村,并成为该镇旅游业中另一个亮点,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点)的评审验收。岛上提供的有别于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和各类旅游活动,对游客尤其是城市居民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使该镇的农业旅游得以快速发展。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做好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策划特色旅游活动,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自1997年区、镇两级功能定位后,该镇农业旅游逐步兴起,为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做好资源保护工作,该镇邀请了有关专家上岛进行了调研、座谈,并委托南京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作了《梅子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8年委托省农科院作了《江心洲都市农业规划》;2000年又委托新西兰贝卡尔公司作全岛的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这些专业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少走了弯路,同时对资源、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吸引游客,拉动人流,仅靠规划还是远远不够的。该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葡萄这个载体,精心策划了江心洲葡萄节活动,使活动内容新颖、丰富、注重趣味性、新奇性、参与性、知识性,使旅游常游常新,不断有旅游亮点来吸引游客,拉住他们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游兴。连续几年来葡萄节活动,使得该镇的葡萄在南京乃至更广泛地区都有了一定知名度,树立了江心洲葡萄节的品牌形象。 以创新机制、营造环境为立足点,大力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市场化运作。
该镇在1997年发展旅游业之初便瞄准社会资金,大力吸引社会投资,走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市场化发展路子。近三年来,省、市、区、镇投入7000万资金,筑环洲大堤,修洲内道路,改造农业园区,美化环境,建设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条件。同时,对上岛投资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只要是投资于旅游项目的,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另外,我们感觉到既然是发展农业旅游,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不少农民参与到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等旅游服务行业中来,近几年又吸引了农民资金进行农俗景点的开发建设,仅农民投资兴办旅游项目就达500多万。因此,目前洲上的旅游景点基本上都是由岛上农民、岛外企业及私人投资兴建的。在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旅游的情况下,各景点开发的企业、个人均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责、权、利相统一,风险与收益都由企业、个人自身承担,使企业、个人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在景点建设、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环节上下功夫,促使各景点出奇、出新、出精品来吸引游客,并充分利用本地的农产品在包装、改造后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既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最大收益。而政府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对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 以宣传促销为主要途径,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扩大该镇的知名度。
该镇在做好规划、加快景点开发的同时,积极向社会推出旅游节庆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适时、动态、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宣传,让游客及时了解该镇各方面的变化及旅游活动策划情况,使我镇成为广大市民闲暇时出游的首选地。以2000年葡萄节为例,此次活动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节前两个月就开始早期的宣传,主要介绍本届葡萄节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各类活动的策划、景点的介绍,服务管理措施等;第二步在节前一个星期举办新闻发布会,进行密集宣传,介绍活动内容,强化游客印象;第三步是节日期间新闻的跟踪报道;最后一步则是在活动尾期,邀请专家、记者发表各类评论文章。通过这四步全方位的、由浅入深的宣传,提高该镇葡萄节的知名度,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也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该镇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促销会,组织旅行社老总上岛观光游览、与旅行社合作,多方面宣传江心洲旅游。江心洲葡萄节开幕前在江苏电视台《超级震撼》栏目及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开幕当天就吸引游客2万余人。
⑵ 江心洲一日游全介绍有吗
晕,楼上的,谁告诉你江心洲有那么好?坐船的三个渡口全是1元钱,除非是在上新河渡口的汽渡稍微贵了点!
从鼓楼,到江心洲,坐75,65,45,9,127,到底站下,91到河舫西园下,就能到有恒渡口(就是三叉河渡口)船票1元1人。
134,152到上新河渡口,134在国防园有车,152在清凉门桥有车,均到底站,下车往西走100米左右就能到上新河渡口了!人渡是1元1人
棉花堤渡口我劝你不要从那边走,离鼓楼很远的!在奥体中心南边,你坐车子也不方便!
江心洲现在没有什么水果,葡萄的叶子刚长出来!其实你没必要在江心洲吃饭,我感觉不好吃,而且很贵!你不如自己去买点快餐带去,在岛上吃大约一个人要15块左右,告诉你吃的不会很好!劝你还是自己带吃的比较好
上了岛之后,你也没什么必要坐车,8块钱一车,单趟!
其实能玩的只有一个自然保护区(里面有好多漂亮的鸟儿),其他的真的不怎么样!就是农村,没有楼上他们说的那么好!!什么紫光田园,你去看了就知道是什么样了,不是你想象的样子,去玩的话就是自然保护区可以转转,对了,在有恒渡口那边有一个烧烤区,不过那里是自带食品,只提供地方,楼主,希望你去江心洲玩过回来了再给我们分,不要被骗了!
很笑人的,坐船一直都是一元一人,怎么会是4元!!楼上的也太假了吧!
⑶ 江兴洲演变过程
江兴洲演变的过程太过于复杂又严重了。
⑷ 有谁去过江心洲进来
你说的是南京的江心洲吗?
我以前有个同事是江心洲的,具体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就是吃吃农家菜,玩一些普通的游戏,建议你不要去那里.找别的地方去玩吧。
⑸ 长江江心洲在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是什么洲
当涂县江心洲。
江心洲在安徽当涂县西北部长江主航道东侧,因长江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故名。有江心洲,泰兴洲,幸福洲组成,其中江心洲面积最大,所以统称江心洲。
元朝末年形成沙洲,19世纪初期开始筑堤围垦。南北长14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公里,行政隶属于江心乡,洲上有耕地5万亩,人口26000。盛产棉花,水稻,花生,油菜,蔬菜等。有客轮通当涂县与马鞍山市区。现马鞍山长江大桥经从上面经过并设有高速出入口。
(5)马鞍山江心洲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江心洲以现代运动养生、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标志的结构理念,并结合主题——“回归”的共生概念,通过回归自然生态、回归纯粹运动方式、回归城市童年记忆的不同体验空间相互穿插,创造出现代城市的休闲运动场所和生态绿色屏障。
江心洲总体布局:各种景观、运动元素的组合,形成开闭交替且具有一定节奏的空间序列,使得亲水景观与活动空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同时充分运用新安江水质较好的优点,结合亲水体验、健身游览、沿江展示等功能要求,建设各类标准球场、亲水休闲步道、环岛健身步道及大型江景喷泉,串联并营造景观。
⑹ 马鞍山市在什么地方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东南岸、安徽省东部。
马鞍山,简称“马”,是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辖3区3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30.2万人。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等殊荣。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6)马鞍山江心洲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马鞍山市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
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5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6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428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
山名的来历:
马鞍山的山名来自一个凄美的传说,这一点众所周知。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
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 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