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历史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证据意识
看这篇论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提出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要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用历史材料解释历史。这就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以严谨、批判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产生探究思维,善于去探究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要史料的真伪,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历史证据意识的概述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历史证据”既属于史料又区别于史料,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指能够对某个历史问题有论证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一部分史料,而不是该课题所研究的全部史料,它能够使历史事件清晰,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历史证据意识则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个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者材料的一种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历史的本质属性是“真”,因此历史知识是否真实可靠,就要看考查它的证据是否可靠充分,作为中学生,要勇于追求坚实可信的史料证据,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别真伪,最终获得能够证明历史真实性的史料,切不可盲目地记忆历史结论,要有依据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由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体现出证据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历史教学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事实,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树立学生重证据的意识,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重视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教育。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主要通过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重证据的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是发展的、前进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要靠证据来证明,比如在讲原始周口店人时,要告诉学生化石是其主要证据,通过考古工作者发现化石来判断原始人居住的部落以及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选择“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讨,积极思考,并保持开放自主,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从教材到史料,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把《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和《大公报》等不同媒体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研读,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并结合报纸的办报背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在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关注史料的背景,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历史话剧的表演,使历史事件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供学生体会和思考,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就签订条约一事,可以编制成历史剧,分配角色如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进行排练,搜集资料进行编写,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切实地感受历史人物内心的独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址进行考察,搜集故事传说,补充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考察能力。
2.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影视资源 当前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因此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图片和材料都是从具有可信度高的史料中筛选而来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学习阶段,框架清晰,历史时间顺序安排合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通过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重证据意识。
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重证据意识,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搜集史料、阅读和运用史料,不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②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当今学术发展的特点是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加强。历史是一门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性非常强,具有极其完整的、宽阔的历史美学价值。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知识,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感悟、体会美的目的,扩展历史的美学欣赏价值。
一、历史包含了丰富的美育知 识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有史以来人类为了进步与和平,致力于生产、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正义斗争邪恶的震撼天地的创造;从传说中的仓颉创造原始文字起到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甲骨文的出现,直到今天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书法荟萃,每一种文字的出现与演变,无不展示着一幅幅生动的美丽的历史图画;而每一个民族的幼年都是在传说和歌唱中度过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和一篇最古的诗歌,常常是一个民族最早的历史,如:《荷马史诗》反映的是上古时期希腊人的历史,史称“荷马时代”。一个民族的最早历史又往往搀和着许多英雄传说、神话和爱情故事;而原始的舞蹈往往是以艺术的形式再现那个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戏剧又是原始舞蹈演变出来的一种艺术。小说、诗词、民歌、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建筑、丝绸艺术、陶瓷艺术等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所展现的历史艺术美;那些影响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事件所展现的震撼人心的美;秦始皇的创造艺术、汉高祖的领导艺术、魏武帝的谋略艺术、唐太宗的用人艺术、宋太祖的统治艺术、元太祖的军事艺术、明太祖的制胜艺术、康熙帝的治国艺术等在每一个历史进程中,曾起过主导作用,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所呈现出的思想与行为的美;促进人类进化孕育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美;产生工具由简易的木棒、石器到玲珑剔透的玉器、铜器,坚硬的铁器,直到气势壮观的微妙无比的大机器,古代美术作品中那种表现力量和劳动光荣的强健人体美,像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这样规模宏大的劳动场面,原始人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都无不显示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美;人类社会进步呈现出的崇高与悲壮美,如巴黎公社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而浴血奋斗,就具有无比壮丽的美。
二、历史学科具有立体的美学价值
美,能丰富生活,怡悦性情,启发思想。美育,能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与文学、建筑、音乐、美术、书法、数学、心理学、环境学、人口学、政治等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较强,其美育内容是丰润与意味深长的。
首先,历史教材中的文学故事,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神话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历史知识的文学故事性可以说是历史美学欣赏的重点;歌谣、诗词等,既概括了理性历史,又在激情的抒发中洋溢着美学特质;课本中讲述的历史上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如绘画、雕刻、雕塑、书法、建筑、音乐、舞蹈等都包含了大量的有关美学的历史材料,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情感。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历史课本中阐明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如人类文明大都发祥于水源丰富、气候
湿润、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这里有着古代劳动人民生息、繁衍的良好自然环境,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以至于恶化;也可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建筑材料、风格特点、结构设计、风光景色的分析,看出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这样既可树立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又可培养其具有科学的审美情趣;另外,人类为改善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科技发明,其艺术加工的经过和结果就是人们审美情趣的体现;也可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体味。
历史美育能使学生领略自然美、崇尚心灵美、欣赏艺术美,发出美的咏叹。
三、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感悟——体会美的目的,注意与边缘学科的渗透,使历史的美学欣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板书设计、电教美育等是进行历史美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美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历史知识是史论结合的科学的历史知识,是客观存在和建立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人们对过去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用真实的语言,依据历史材料作逻辑性的表达,对历史知识做科学推断,不能华而不实,这就要注意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如数学、地理、生物、哲学之间的联系。
其次,板书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美术性。板书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应具有艺术美,能给学生以美的教育、美的享受。板书形式可分为图示式、结构式、线索式、辐射式、表解式等。
独特而美丽的字迹,优美的板书造型,鲜明的色彩,外加生动的语言,情景交融,使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总之,在当今世界文化大潮之中,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这有助
③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1.这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以史为镜,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更好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以史鉴今”,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将“死”历史学活。
2.这是培养学生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古往今来,所有发明创造都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出现的,只有发现问题后才能有创新方向。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接触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当学生现有知识储备与新知识无法衔接的时候,必然就会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这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法宝
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地认识和处理好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地位与关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历史知识是基础,学习历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同时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产生所谓‘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