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母亲河一坝头溪作文450
泉港母亲河--坝头溪
坝头溪流域发源于涂岭镇吊船山,流域面积97.785平方公里,流经涂岭、南埔、前黄、山腰、山腰盐场及普安开发区等22个行政村。有22.2万人及4.6万亩耕地受益,主干流长23.73公里,中下游主河道长15.5公里,是泉港区域内三大溪流体系之一,有“泉港母亲河”之称。
这里有树荫环绕的溪流,鸭群在溪水中游荡,放学的孩子和溪边的小牛,架设在溪流上的输水管,夕阳下的宁静!
坝头溪的历史:旧称泗洲溪,流入添奇坝头港。随着坝头平原的形成而延长,后称坝头溪。其主干流长23.32公里,流经涂岭、南埔、前黄、山腰四个镇及山腰盐场。这里溪流碧水常年不息,两岸绿树浓荫蔽日,周边良田万亩,是泉港区最大的河流。
现在看到的坝头溪,已几经变迁。旧时坝头溪有99条源流,溪沿山边走,有99曲之称。阳光下,滔滔的溪水波光粼粼,就像一条巨龙蜿蜒游向大海,运货的船从山腰海可直达坝头的田墩村。
由于弯道多,水流不畅,涝灾不断。有句俗语说:“坝关好风水,无雨赚大水。”夏天下雷雨,坝头这里还赤日炎炎,内山大雨造成的山洪顿时使坝头成为汪洋大海。有一年的7月份连淹13次(大水曾淹没坝头祠堂13级石阶的第三级)。频繁的水淹,使田园荒废、沙丘遍布,有“不缺坝头溪沙母”之谓,意指坝头溪的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当时惠北地区的建筑用沙大多是用船来坝头溪挖运的。
1944年年底,时任国民党财政部缉私署督察长、陆军少将连谋探亲,看到家乡水患如此严重,就倡修坝头溪。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根治水患。
1958年,惠安县分片成立了四个人民公社,一切归公社所有。坝头片隶属于超先人民公社前黄管理区。当时惠安县人民委员、前黄管区负责人连兴(又名连春兴,坝头楼上村人),率先提出治理坝头溪议案,获得通过。经水利部门勘察、设计,从涂岭到山腰海,溪宽60米,截弯取直,发动全超先公社所有生产大队分段包工,于1959年八月初二开工,肩挑手提,日夜奋战,在1960年春全线完工。连兴在开挖坝头溪的这段时间内,吃、住在指挥部,日夜在现场检查督促。开完坝头溪后他又发动沿岸各大队所属地段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美化环境。
当时的坝头溪两岸绿荫密布,溪中舟影点点,溪水清澈可饮,溪里鱼虾成群。每逢夏季,各地群众纷纷到此游泳戏水,直到坝头溪上建起了几个水闸,船只才无法进入。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测试,坝头溪还是惠安县三大溪流中唯一未受污染的河流。
Ⅱ 坝头村的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二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马坪乡赤店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上坛乡;1961年属安海公社坝头大队;1984年属安海乡;1985年改安海镇坝头村民委员会。
【行政隶属于交通位置】
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东7公里,坝头溪北侧,邻近溪边村、浯厝村,坝江村委会设此。聚落沿丘陵地块状分布。917户,耕地794亩(水田300亩,农地494亩)。农作物有甘薯、水稻、花生、大豆、甘庶。、金井至安海公路至此。政府驻地安海镇成功中路。
【村落与居民】
区域面积900多亩,辖3个自然村,有坝头、浯厝和溪边自然村,下有22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575人,917户。
【纪念地、风景点、名胜古迹】
坝头王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丙午季春乡贤黄汉成偕乡倡之,迄今历时三百余载,期间几经风霜。岁月屡更,风雨无情,木朽垣危,慌废待举。于一九四七年春,由乡贤黄步巩等人士主持重修修建,改石木结构而为之。四十年余后,随时光消逝,灰土流失,滴漏如注。于一九九一年秋,承蒙哲嗣乡。或运筹计划,或慷慨乐输,遂重奠基石,仍以石木结构,内外修葺一新。一九九三年春竣工,是年癸酉阳月举行落成庆典。还有诸如青石第一亭、青石黄氏五挂家祠等等纪念地。
【域区设施、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
域内有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设有一所小学,即坝头小学,入驻的企业有:晋江市安海镇望江食品厂、晋江市兴安雨具实业有限公司、晋江全兴织造有限公司、泉州明宏塑胶有限公司、晋江安海太子鹿服装厂、福建省晋江市科华汽配有限公司、晋江市德彩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晋江市信捷陶瓷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协兴洗染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嘉禾服装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安海七星剑服装厂、福建省晋江市安海溪边兴源纺织厂等。
小学名称:安海坝头小学 地址:坝头村
联系人:李福满
简介:坝头小学,始创于一九五一年,原名磷江小学、瑶店初小,后改名为坝头小学。六十年代的石木校舍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九十年代定位危险校舍,旅菲华侨王经纶、蔡淑霞伉俪,独资捐建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的坝头小学新校,并带头捐学校教育基金。至今新校园建筑完整,纶霞教学楼,科技楼巍然耸立、雄伟壮观。校园基础设施完备,硬化绿化,环境优美,学校教学设备完整,内有电脑、多媒体、科技实验、体育、美术、音乐、语音、劳技、图书、少先队等专用教室。“十配套”于二零零七年通过晋江市验收。
Ⅲ 坝头村的介绍
庆元县的坝头村(又名坝川),位于庆元县江根乡东南部,建置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僻,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许多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坝头曾经叫做坝川,因村内坝头溪中有多达六座石坝而得名。坝头村旁有一条十三米宽的全乡最大的溪流,至村尾700余米长,拐了一个半月形的大弯,村庄就在这个大弯里面。溪流由于落差较大,于是祖先们就在溪中选址修建大坝。坝头村地名的由来也与其村民世代传承的发达的石匠工艺不无关联。
Ⅳ 坝头镇的历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一八七0),潮州总兵方耀受广东总督瑞麟委派, 清办潮州积案。此后数年,方耀办理“积案”数千宗,在其过程中,他难免良莠不分,殃及无辜。潮阳、澄海是办案重点。澄海鸥汀、南砂、鸿沟、外砂等乡村被杀多人。外砂王厝村(后分割为李厝、林厝、内陇三乡)是重灾区,房屋成片被烧,王姓祠堂遭毁,村民被迫逃亡。史称次事件为“清乡”。
这一次“清乡”,王姓村民无路可走,纷纷逃往海滩,在咸草地上安营扎寨,安顿锅灶。今天的坝头镇,在“清乡”之前,人烟稀少,水天茫茫,只有一些咸媪田与草寮,清乡之后,三日村、大坝村、四围村、五围村、六围村、七围村、九围村、十围村、以及咸堤、大山沟、下水、透寮、企马线、四合、头份、四十亩、头围、二围、风台墩、百二两、八十亩、东媪墩、灰厝、柴井、北港等,这些以王姓人为主体的村出现了。这是清初澄海斥迁时集体大迁移以来,澄海历史上又一次规模最大的移民。它也是坝头人绝大多数姓王,以及他们始终其宗祠在外砂的根本原因。 当年外砂王姓人拖儿带女,仓惶出逃,连衣物和农具也来不及几件。他们冀望有日能踏上归途,然而,当他们回首家园的时候,触目竟是一片焦土。 然而,历史常走向它的反面。方耀外砂清乡,却加速沿海地区的开发、使澄海出现一个坝头。
坝头镇以海鲜最让人津津乐道。百二两乡内灰厝更有开蚝技艺的王氏族人。
坝头镇是在清朝时期才开始成形
相传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外砂镇(汕头市龙湖区,原属澄海)王氏宗族大多数参加了运动,后来运动失败,王氏宗族遭到清廷严厉打击,后来为了生存,很多王氏族人迁徙到当时还很荒芜的坝头镇。
这也是为什么在坝头,姓王的人如此多的原因。
Ⅳ 坝头村的介绍
洲头乡坝头村历史悠久,坝头村地处宿松县,毗连乌池村,下夹村,西口村,空气好,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水美。国土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6.5亩,水域面积400亩,是我县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Ⅵ 谁知道广东梅州五华横陂坝头村历史
坝头社区位于横陂镇的西南面,东接夏阜西门寨村、南邻江背坑口村、邻近华阁村、北靠琴江河,离五华县城约一公里,为国道s12、琴江河路交界处 。地理位置优越,总面1·4平方公里,总人口1800多人。共有869户,坝头社区建国前称为坝头,行政划分为四条自然村,分别是下寨.上寨.坝上.塘头下村,常住总人口约1800人,外来人口约2000人。原居民绝大多数为陈姓,根据族普记载,坝头社区陈姓为康熙年代时期由五华(安流镇横陂镇佬虎石村)迁徙而来。明清属十二都民国38年〔1949 〕年,1950年改横陂镇坝头村民委员会
Ⅶ 去绍兴皋端口坝头山村坐几路车
绍兴市越城区1A路、361路、366路。根据地图查询,在去绍兴皋端口坝头山村北有公交车站点,绍兴市越城区1A路、361路、366路在此停考。坝头山村是个千年古村,坝头山听名字非常接地气,其历史可追朔到春秋末期,因其靠山依坝,故称坝头山村,大名鼎鼎的陆游祖上也曾长居于此,已经有着970余年的建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