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吕姓历史多少年

吕姓历史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3-02-12 08:25:22

① 吕姓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吕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

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

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

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

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

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吕姓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南阳吕国灭亡后,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

后,遗民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齐国吕氏在康公失国前已散居韩、魏、齐、鲁之间,

其后子孙有在陕西、甘肃发展繁衍的。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

方。东汉末年,西阳人吕范,避乱移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三国时,蜀汉不韦人吕凯、魏任城人

吕虔均有后裔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南北朝时,今浙江、江苏的不少地方均有吕姓居

民。北宋初,吕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广东。自清代康熙年间开

始,闽、粤吕氏有多支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一些人远徙海外,分布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尼、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吕是台湾的第二十九个大姓。福建漳州分衍至泉州和广东的这支。吕姓,始于清康熙煌二十三年

(公元1684年)吕阿四和吕阿南两兄弟。莺歌镇,阿四坑和阿南坑。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氏源

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次为嘉义县。

堂号

"渭滨堂":商朝末年,吕尚(姜子牙)在渭水滨钓鱼隐居。周文王访贤聘他为宰相。他帮助周文

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业的基础。

"东莱堂":南宋吕祖谦,官着作郎兼国史馆编修,着《东莱博议》,对春秋三传有独到的见解。

家乘谱牒

江苏:塘洋吕氏族谱十卷、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毗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

一卷末一卷

浙江:余姚新河吕氏家乘十二卷附录一卷、余姚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贵门吕氏宗谱十卷、东

阳象冈吕氏宗谱二十二卷

广东:岭南吕氏家谱一卷、潮州吕氏族谱一卷

四川:吕氏世谱、吕氏族谱不分卷、吕氏宗谱一卷

南渡吕氏族谱十二卷、河东吕氏谱、吕氏族谱、河东吕氏支谱二卷、吕氏重修族谱二卷

历史名人

吕留良:明末清初人,号晚村。与黄宗羲、高斗魁等结识。雍正十年因曾静案,被剖棺戮尸,

着述焚毁。学宗程朱,特别表扬朱熹的种族思想。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封温侯,割据徐州,为一代枭雄。

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

吕光:十六国时后凉(建都今甘肃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吕不韦:战国时秦丞相,被封为文信侯,称为"仲父"。门下曾有宾客三千,并让他们编着有《吕

氏春秋》。

吕雉:汉高祖皇后,人称吕后。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

吕蒙:三国时东吴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以致鲁肃见他时,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

吴下阿蒙"。

② 吕的姓氏如何得来的

吕姓有四支来源,第一支是源自姜姓,其次是源自魏氏改姓,最后是古代少数民族改姓。另外也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吕姓的第一支就是以国为氏。

1、出自姜姓。

这一支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

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

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2、源自姬姓魏氏。

这一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氏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姓源》、《通志》中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支吕氏,系魏氏家族的分支。

春秋初期,山西古吕人的居地被晋国所吞并之后,晋侯将此地作为封邑,赏给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虽系晋之公族,但因封于吕人故地,因而仍袭用吕的故号。后来的晋大夫吕锜、吕相便属于魏氏家族的后人。

在晋惠公姬夷吾执政时期,属下有大夫吕甥,他的封邑即在吕地。吕邑最后被晋国完全吞并,吕甥的后裔子孙以先祖食邑名称为姓氏,称吕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西吕氏。

3、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汉化。

史籍《魏书·官氏志》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南北朝时期,原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吕氏、叱丘氏、列比邱氏、副吕氏(富吕氏)、等氏族部落。

在北魏王朝孝文帝拓拔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5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其间叱吕氏、叱丘氏、列比邱氏、副吕氏(富吕氏)等氏族部落均改为汉字单姓吕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洛伊吕氏。

4、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吕氏。

这一支在今天的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流改为汉姓吕氏,来源于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改姓而来。

(2)吕姓历史多少年扩展阅读:

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位,在台湾省排名第二十五位,皆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零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4%左右。

吕氏最早的发源地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繁衍在今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吕氏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朝吕氏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

吕氏南迁始于汉朝,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氏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中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是吕氏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氏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氏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全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着的《百家姓》中,吕氏名列第二十二位。

台湾吕氏芝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现在莺歇镇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们当时定苦之地。这支吕氏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

吕祖谦之后,由浙江金华移居贵州,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

公元1895年日寇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氏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吕氏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氏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氏人数。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氏,公元十九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加拿大者甚多,吕氏随之到了美洲。二十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氏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氏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③ 吕氏历史和人物谱——隋、唐、五代时期

九、隋

公元581—604年 隋文帝杨坚年间

        公元581年,开皇元年。隋文帝追封外祖父吕双周上柱国、太尉、八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齐郡公,谥曰敬。母吕苦桃为元明皇后,舅吕道贵为齐郡太守。双周孙永吉袭爵,官至上柱国太尉,封刘郡公。

        公元584年,开皇四年。五月,任命汴州刺史吕仲泉为延州总管。

        公元588 年,开皇八年。吕仲肃任陈国南康内使,屯兵岐亭设铁索三条横截江面据守江峡被杨素击溃。后据延州又被击败仅以身免。

公元605—617年  隋炀帝杨广年间

        公元617年,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吕绍宗,谱名超,受李渊命攻河东隋将尧君素。入唐为右拾遗、领军大将军、凉州都督,生三子:休璟、休琳、霈。父吕和为岐州刺史。

十、唐朝

公元618—626年 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吕子藏大业末为隋南阳郡守,归唐后授河东御史,拜邓州刺史、封南阳郡公,后朱粲攻城,城陷殉职。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号魏王与刘武周合军大败唐军,俘杀高祖堂弟李孝基,后被李世民镇压。九月,窦建德陷相州,刺史吕珉战殁。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吕世衡以中郎将参与玄武门之变,因秦王李世民的援军未到而战亡,赠右骁卫将军。

公元627—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年间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吕才博学多能,精阴阳、方伎、舆地、五行、历算、医药等,尤对音律造诣极深。太宗召直弘文馆,擢起居郎。令作《功臣庆善乐》《九功舞》《七德舞》《白雪歌辞》。修编《方域图》及《教飞骑战阵图》等。父崇礼为进士,任河中府尹。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吕宏基任参军征高丽,后任钱塘县令。

公元 650 —683年  唐高宗李治年间。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吕才编修医书《本草》,堪正《阴阳书》中的卜宅葬说等百余篇,反对“禄命生成”和“风水”之说,创无神论体系,为唐代资深的哲学家。官至太常丞、太子司更大夫。

        公元676年,仪凤元年。吕德昭中进士,曾主管福建军政,武则天即位后避官隐居。

公元 710 —712年  唐睿宗李旦年间。

        公元710 年,景元元年。邕州司马吕仁在今南宁以分流导洪的方式疏散洪水,建成珠江流域最早的分水工程。

公元712—755年 唐玄宗李隆基年间

         公元713年,开元初年。吕玄晤初为京官,女有姿色,高力士娶为妻后官至少卿、刺史,子弟皆入仕。

        公元715年,开元三年。九月,太仆卿吕延祚以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薛讷副手征讨默啜。十一月,安西都护吕休璟拨兵万余人由监察御史张孝嵩统帅奔袭两千余里平息拔汗那国叛乱,传檄西域诸国。

         公元719年,开元七年。《群书四部录》书成,吕文优撰甲部《尚书义注》三卷。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吕向入翰林,善工草隶书,能一笔环写百字“连锦书”。参加由工部侍郎吕延祚组织的与吕延济等为《文选》作注,号《五臣注》。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卒赠华阴太守。

        公元728年,开元十五年。吕季卿以进士官循州(今龙川)刺史。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吕延之中进士,授越州刺史、浙东节度使、御史大夫,作《吕氏宗谱》辈份字派诗一首:炎帝神农裔,兴周勋业高。祖德培深本,孙枝发远条。河东传派久,昭代衍支饶。后贤宜珍重,慎勿紊宗祧。生二子渭、勋。弟从之咸通进士,官浙东道御史,左赞善大夫。父崇嗣以经术闻,授秘书郎不就。祖顼济州参军。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吕諲少时家贫有大志、好学,得同乡富人程氏资助进士及第,初授宁陵尉、河西支度判官。后以性静慎、勤总吏职、决大事刚果不挠擢御史中丞、武部侍郎。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将李忠臣(董秦)所害。

公元756—761年 唐肃宗李亨年间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吕渭举进士,累授婺州永康令、大理评事、舒州刺史、驾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安史之乱后吕諲以随驾之功擢为同平章事(丞相),知门下省事兼判度支,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封东平男。

        公元760 年,上元元年。吕諲因宦官马上言受赂案,贬为太子宾客,出为荆州长史、澧朗硖忠等五州节度、江陵府尹,任上治尚威信,袭杀拥私军擅政的司马陈希昂,阖境大治。卒赠吏部尚书,谥肃。墓志铭载父藏元赠兵部郎中,祖贵成赠尚书左丞,曾祖徽为隋县丞,五世祖圭为东魏河东太守,长兄怀俊为中大夫、赵王府咨议参军,弟仪为中大夫、蒲州司马。唐史为父崇粹、祖雄、五世祖行钧。生四子:仁本官磁州司马、春卿官尚舍奉御、夏卿、冬卿官伊関令。

公元762—779年 唐代宗李豫年间

        公元763 年,广德元年。十月,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日将与吐蕃战于盩厔,先胜后败。在任凤州刺史时曾在三嗟谷打败党项、羌军进犯。十一月,广州市舶使吕太一反,逐其节度使张休自任。

        公元765 年,永泰元年。蒲州刺史吕崇贲改任关内节度使兼顺化郡太守,因安史之乱失守潼关降为太府卿。后任岭南节度使,被叛将循州刺史哥舒晃所杀。

        公元766年,永泰二年。吕牧擢进士第,自尚书郎为泽州刺史。代表作有《泾渭扬清浊》。

公元780—805年 唐德宗李适年间

        公元780年,建中元年。吕元膺以贤良方正科考试及第授同州安邑尉,历殿中侍御史、右司员外郎,出任蕲州刺史。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左龙武军大将军吕希倩与叛军朱泚战死。

        公元784年,兴元元年。吕渭以中书省原有一棵枯柳再荣,人谓瑞柳为赋题试进士,帝闻而嘉之。后入阁因遗失请托文记,遂出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卒谥赠陕州大都督。娶柳宗元堂姑柳氏为妻,生四子温、恭、俭、让,皆有美才。

         公元 785年,贞元元年。吕鸣岳为叛将李怀光都虞候,意欲归顺朝廷向马燧暗表诚意,因事泄全家被害。

        公元 795年,贞元十一年。吕定琳为渤海康王(唐时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国698—926年)匡谏大夫、工部郎中,受遣访日本,797年五月回到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

        公元 798年,贞元十四年。吕温擢进士第,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参与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被荐任左拾遗。后随侍御史使张荐使吐蕃,挺身挡蔽吐蕃乱军对尚书崔汉衡的攻击而受刀伤,其勇敢仁义使吐蕃首领结赞大为感叹。

公元806—820年 唐宪宗李纯年间

        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吕元膺征召回京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因直言有正气兼太子侍读获赐紫服金鱼袋。以东都留守、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都畿防御使粉碎李师道阴谋叛乱。后任河中尹兼河中节度使、吏部侍郎,因病改太子宾客,卒赠吏部尙书。父长卿登进士任右卫仓曹参军追赠秘书监,祖霈为进士,官殿中侍御史。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吕温因劾奏宰相李吉甫被贬道州刺史,再贬衡州刺史而病逝于任所,世称“吕衡州”,表弟柳宗元写祭文《祭吕衡州温文》。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二十卷,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其文采有左丘明、班固之风。弟吕俭因受“李党”排挤,迁居河南汲郡卫辉,官至侍御史。

        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吕恭以长安主簿授监察御史等职赴任岭南节度使卒于桂州,柳宗元为其撰写《吕侍御恭墓志铭》。生三子爽、环、特。孙吕寿官景城(今沧州)主簿,后以玄孙吕端贵,赠右仆射。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吕让举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生五子:长子焕为父撰文《吕让墓志铭》,四子炫书丹,次子熀大中七年进士授兵部员外郎、晋州刺史,三子煜为道教八仙之一,幼名炟,早逝。

公元826—840年 唐文宗李昂年间

        公元826年,宝历元年。吕适字商佐,擢进士第后官至徽州府事,以兵部巡道致仕。因黄巢之乱故里难回,遂家歙县。

公元844年 唐 武宗李炎 会昌四年

         正月,河东监军吕义忠召榆社本道兵讨平太原兵变,擒叛将杨弁。

         九月,河南少尹吕述与李德裕书揭牛僧孺同情叛将刘稹。历官秘书少监,商州刺史,赠太尉,谥曰文简。着有《黠戛斯朝贡图传》一卷、《东平小集》三卷。

公元859—873年 唐 懿宗李漼 年间

        公元860年,咸通元年。吕煜进士及第,两调授县令,不久因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入道,隐居终南山。更名吕喦、字洞宾、道号纯阳,莫测所往,成为民间中传说的八仙之一。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

公元873—888年 唐僖宗李儇年间

        公元874年,乾符二年。吕季重为歙州刺史,以俸募工匠凿东轮滩,引为民用,人称为吕公滩。

        公元876年,乾符三年。吕嶤为翰林待诏,随驾至蜀授将佐郎守汉州雒县主簿。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吕御梅为翰林学士,山东莱州人,为避政乱出走朝鲜,曾任高丽朝典书,后裔世居朝鲜咸阳尊为吕姓始祖。

        公元881年,中和元年。澧州刺史吕自牧被石门洞蛮夷向瑰所害。

        公元885年,光启元年。吕占为諲公五世孙从河南固始县随义军王绪入闽,落藉于今晋江市曾埭,为福建泉州吕氏始祖。

        公元887年,光启三年。吕用之以方士为淮南节度使高骈智囊,历淮南右都押牙、和州刺史、岭南节度使,被庐州刺史杨行密所杀。

        公元888年,文德元年。吕韬中进士,历莫州郑县主簿、御史中丞。生二子:梦奇、鲁乾。父项为东莱守捉参军事,驻防莱州城北军寨址。

十一、五代

公元907—923年 后梁

        公元908年,太祖朱温开平二年。吕兖为横海军节度判官,因助节度使刘延祚守沧州城被其叔父刘守光族诛,子吕琦时年15岁,门客赵玉诈以为弟而解脱。

        公元911年,乾化元年。吕师周(吕蒙后裔)奉武穆王马殷命以昭州刺史率军平定溆州飞山蛮潘金盛。后以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取岭南昭贺梧防龚富六州。父吕珂为黑云都指挥使。

        公元913年,末帝朱瑱三年。吕师造从吴忠武王杨行密起淮南为都将,以池州团练使任水陆行营应援使率军援鄂州,未至,楚兵引去。历事忠武王父子,南征北战,累官光禄大夫、检校太保。

公元923—936年 后唐

        公元932年,明宗李亶长兴三年。吕梦奇历御史中丞、太子右赞善大夫,以北京副留守(今山西太原)回朝任户部侍郎。为吕氏河东长兴侍郎一院始祖。生二子龟图、龟祥。

公元936—947年 后晋

        公元943年,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吕琦历后唐给事中、端明殿学士。入晋授秘书监、兵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爵开国子,欲以为相,忽遇疾而逝。为吕氏幽州天福侍郎一院始祖。生二子胤、端。

公元951—960年 后周

        公元952年,太祖郭威广顺二年。吕龟图中进士官起居郎。仕宋仍原职,后知泗州。生六子元明、蒙正、蒙吉、蒙叟、蒙庄、蒙休。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吕咸休历后唐、后晋礼部郎中,仕周以给事中、左散骑常侍迁户部侍郎,卒封汲郡公。为吕氏汲郡显德侍郎一院始祖。子吕鹄,孙吕通。

        公元956年,世宗柴荣显德三年。吕胤以父荫入仕,任定国军掌书记为赵匡胤幕僚,后因避赵匡胤名讳而更名为余庆。

④ 吕的来历

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姜姓诸侯国吕国。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并,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尊伯夷为开国始祖。

伯夷。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

(4)吕姓历史多少年扩展阅读:

相关介绍:

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2007年和2010年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台湾省排名第二十六位,在2018年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位。

人口约七百零一万五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44%左右,随着历史的发展,本是汉姓的吕姓,在蒙古、朝鲜、瑶、土家、黎、仫佬、纳西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分布。

吕姓在中国国内分布以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河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1%,其次为广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⑤ 吕氏历史和人物谱——夏、殷(商)、西周时期

        吕姓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以炎帝后裔南阳吕氏为主脉,吕尚为吕氏正宗,自公元前21世纪迄今已有四千余年,从一个部族发展到现在约七百多万人口,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经历者。本谱将清末以前那些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吕姓历史人物按年代顺序连贯地集中在一起,记录其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吕姓族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脉络和贡献以及吕氏家族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一、夏朝

公元前21世纪

        伯夷姜姓,因佐禹治水有功,为“心吕”之臣,被封到霍邑(今山西霍州)为吕侯,从而得吕氏,后裔遂为吕姓。

二、殷(商)朝

公元前1139年  武乙  八年

        齐太公吕尚八月初三生,又名望,字子牙。因先祖伯夷被封为吕侯后已改姓吕,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以下记载从司马迁吕姓之说。

公元前1112—前1102年   文丁(太丁)   元年——十一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十一年。吕尚37岁。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文丁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子姬昌继立为西伯侯。

公元前1101—前1076年   帝乙元年 ——二十六 年

         公元前1089年,帝乙十三年。《韩诗外传》载: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今河南孟津)。年七十,居于朝歌(今河南淇县)。期间因出身贫寒,致仕不达,沦为马氏赘婿,尝尽了世态炎凉。

公元前1075—前1046年  帝(纣)辛   元年——三十年

        公元前1067年,帝辛九年。吕尚72岁,“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遂隐于渭水之阳,垂钓于磻溪(今宝鸡市)。西伯侯被纣辛从羑里(殷监狱,今河南汤阴县)释归周后在出猎时遇到渭水边垂钓的吕尚,与语大悦,载与俱归,立为师。又是先君太公期望的圣人,称太公望。《韩诗外传四》载: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吕尚归周后其事多兵权与奇计佐西伯侯,以断虞、芮之讼,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而得到诸侯的拥戴,使天下三分之二归周。

        公元前1056年,帝辛二十年。吕尚83岁,西伯侯姬昌卒,葬于毕(今西安市南)。世子姬发立,以太公望为太师,尊称“师尚父”。谥姬昌为文王,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

         公元前1055年,帝辛二十一年。吕尚之女邑姜(古代女子称姓不称氏,男子称氏不称姓,战国后期始姓氏合一,按父姓应为吕邑,下同)为西伯侯姬发生子诵,后立为周成王。邑姜贤,她怀成王的时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

        公元前1046年,帝(纣)辛三十年。吕尚93岁,冬一月癸巳(殷商以建丑之月即十二月为岁首)佐西伯侯姬发大会诸侯于孟津誓师伐殷。一月二十日,陈师于殷郊。甲子会战于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北朝歌镇),纣师败,纣辛登鹿台自焚,殷亡。

三、西周朝

公元前1046—前1043年 周武王姬发   元年——四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元年。四月,诸侯尊姬发为天子,为周武王,始改正朔,以建子之月(十一月)为岁首,迁都于镐京。夏,武王大封诸侯于天下,师尚父为首,封于营丘(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曰齐。《说苑·尊贤篇》载:太公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周人同盟吕国首领吕他因打败了殷商的同盟军越戏方有功也续封为侯。

        公元前1045年,齐太公二年。太公吕尚东就国,击溃莱人,至国修政,首诛居士狂矞、华士昆弟二人,次诛司寇营荡。

公元前1042—前1021年 周成王姬诵  元年——二十二年

        公元前1042年,齐太公五年。周武王卒,世子诵年十三继位为成王。夏,葬武王于毕。成王年少,周公旦摄政,三监(管叔、蔡叔、霍叔)联合武庚(纣辛子)及奄、蒲姑作乱。周王使召康公命太公吕尚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公元前1041年,齐太公六年。太公吕尚98岁,《竹书纪年》载: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太公吕尚及子吕伋率王师平管、蔡,诛武庚,迁殷民于卫。平定淮夷、徐戎、奄,灭蒲姑,东方安定。以平叛有功,将蒲姑益封太公,遂有全齐,成东方大国。

       公元前1035年,齐太公十二年。冬十月,成王命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曲沃一带),丁公吕伋率王师伐曲沃,胜之,迁其民于杜。

        公元前1030年,齐太公十七年。吕尚109岁,周王复诏任太师后为周“立九府圆法”(九府:大附、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圆法,钱也)。钱圆函方,轻重以铢(二十四分两之一),通九府之用。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公元前1021年,齐太公二十六年。周成王二十二年卒,吕伋为成王舅职掌虎贲氏率仲桓和南宫毛及虎贲百人在南门外迎太子钊继位。

公元前1020—前996年  周康王姬钊  元年——二十五年

        公元前1015年,康王六年。齐太公三十二年卒,寿124岁,《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盖太公之卒百年有余。太公着有《六韬》传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为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

       公元前1014年,齐丁公元年。吕伋继齐侯爵位为齐丁公。丁公留其子吕衡、吕季在镐京辅佐周康王。吕季官至太傅,位列三公。

公元前981年  周 昭王姬瑕  十五年

       周昭王居宗周,命吕白旅为右师,邦冢君,徒驭、职人组成中师,吴白旅为左师随毛公遣东征繁、蜀、巢诸戎,毛公子班率族人从征。

公元前976—前922年  周穆王姬满  元年——五十五年

        公元前976年,齐丁公执掌齐国三十九年后感觉老了,让位给子吕得继位为乙公,自己去崔邑生活,后有百姓以“崔”为姓。五月,周王赐封地聂北(今山东茌平县贾寨镇)予吕衡并派为卫国大司马,位列上公。子吕高为少司马,位列九卿。

        公元前936年,周穆王四十年。孟春,穆王归于南郑,命吕国首领吕侯为司寇。

        公元前932年。齐乙公即位四十四年去世,子吕慈母继位为齐癸公。齐癸公在位五十二年传位于子吕不辰为齐哀公。

         公元前925年,周穆王五十一年。吕侯受穆王命作《吕刑》,为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892年  周 懿 王姬 囏  八年

         周懿王委命吕服余接替备仲,统辖周六师,赐六师将服。

公元前877 — 前841 年  周厉王姬胡  元年——三十七年

         公元前868年,齐哀公十二年因纪侯谗言被周王烹杀。又据《竹书纪年》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他的异母弟吕静继位为齐胡公。

        公元前866年,齐胡公二年。为防纪国暗算,齐胡公从营丘迁都簿姑(临淄西北五十里)。此举对齐人震动很大,有怨言。

        公元前860年,齐胡公八年。齐哀公同母少弟吕山利用齐人对迁都的不满,与私党率营丘人奔袭薄姑杀胡公自立为齐献公,并将胡公诸子驱逐出国,复都并加固、扩建营丘城,因东靠淄水改名为临淄。

        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即位九年去世,子吕寿继位为齐武公。齐武公在位二十六年卒,子吕无忌立为齐厉公。

公元前827—782年  周宣王姬静  元年——四十六年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七年。吕侯被周宣王从霍邑改封到今河南南阳宛县董吕村新置吕国,镇守南方,建立了吕城,史称南阳吕国。

        公元前816年。齐厉公即位九年因昏愦暴虐被愤怒的齐人与归齐的胡公之子攻杀,胡公之子皆战死。厉公子吕赤被立为齐文公后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在位十二年卒,子吕脱登位为齐成公。

        公元前795年。齐成公在位九年去世,子吕购即位为齐庄公。庄公在位六十四年结束了齐国长达七十多年的内乱,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为齐僖公主盟诸侯、齐襄公灭纪报哀公被烹之仇、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下政治和经济基础,是齐国霸业奠基者和中兴之主。

        公元前约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齐庄公之女姜后因周宣王中年后疏于朝政,乃以脱簪请罪的方式进行规劝。《列女传》载有周宣王晚起,姜后即脱簪请罪,曰:吾之过,使君王好色而忘德,失礼晚起。宣王曰:吾之过,非卿之过也。这就是“姜后脱簪”的典故。

⑥ 关于吕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什么

1、吕姓的历史: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吕国,吕国被灭后,伯夷的部份子孙以国为氏,始有吕这个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孙,伯夷的其它后裔以齐、许、申······等为氏),当时,不仅姓的名称数量少,氏的名称数量也不多,吕氏作为姓下的分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氏之一。

2、吕姓的现状:

吕姓在中国国内分布以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河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31%,其次为广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吕姓的名人:

1、吕留良:明末清初人,号晚村。与黄宗羲、高斗魁等结识。雍正十年因曾静案,被剖棺戮尸,着述焚毁。学宗程朱,特别表扬朱熹的种族思想。

2、吕布:东汉末年名将,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封温侯,割据徐州,为一代枭雄。

3、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

4、吕光:十六国时后凉(建都今甘肃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⑦ 请问吕氏的历史

⒈ 恶名

吕雉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因为她一有气魄,二有政绩。

在中国历史上,喜欢玩玩权力、搞搞政治的女人为数不少,皇家宫廷中总是不乏一些热衷于干预朝政的女人。但真正玩出点名堂搞出点气候的,择其要者,不过如吕雉、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寥寥两三个而已。吕雉可以说是兼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的作为,因为她在儿子惠帝在位期间,整整七年都在与慈禧太后一样“垂帘听政”,等到惠帝去世,她就正式与武则天一样“临朝称制”。什么叫做“称制”?在古代,皇帝之言一曰“制书”,一曰“诏书”。比如圣旨前面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称制”实为天子的特权。吕雉称制,也就是掌天子之权、行天子之事。所以吕雉虽然不曾拥有皇帝的名义,但她实际上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女皇帝。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她列了一个《吕太后本纪》,甚至用“高后”纪年,而那个“有名无实”的汉惠帝,司马迁反倒不愿劳神费力为他作传。要做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人,成为这样一个改变历史的“有实无名”的女皇,没有宏大的气魄能行吗?

在吕雉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的15年之中,天下安定,战乱不起,盗贼不生,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简直就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几乎可以与杜甫《忆昔》中所描写的“开元盛世”相提并论。《史记·吕太后本纪》说:汉惠帝和吕太后在位时,黎民百姓脱离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之苦,君臣都希望在“无为”的原则下休养生息,所以汉惠帝垂衣拱手,吕太后代行天子职权,不出门户而发号施令,天下安然无事。刑罚很少使用,而罪犯却越来越少。老百姓一心务农,自然也就丰衣足食了。

像这样的一个既有宏大气魄又有良好政绩的太后,照常理说,应当被誉之为天纵奇才、英明神武,应当被视之为“圣主”、“明君”。不过吕雉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实际上,甚至在她尚未去世之时,吕雉就已经背上了邪恶之名。这恶名,当她在世时便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令她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她去世之后,则有如附骨之俎,无从摆脱,令她千秋万代永世不得翻身。两千年多来,中国历史对吕雉的评价一直是固定不变的;汉代以降,对吕雉进行笔诛口伐声讨的文字历代都有所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吕雉几乎已经成了邪恶的代名词。

这是什么缘故?

是因为吕雉的“独裁”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帝王,没有一个不是独裁者。是因为吕雉的“篡权”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开国皇帝和为数不少的野心家,也都是篡权者。为什么那些独裁者和篡权者都可以逃脱谴责,而唯独吕雉却无法避免?这种奇怪之极的事情大约有三个原因:性别、姓氏、性格。

首先是由于吕雉的性别。吕雉是女人。尽管中国的男人不见得各方面都比女人强,事实上懦弱无能一如女子的男人还多如牛毛,但是越是无能的中国男人似乎就越是看不起女人,而越是能干的女人似乎就越是被中国男人所非议。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女人就只能是男人的天然的附庸和工具,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天经地义的秩序。因此,牝鸡司晨、女人乱政乃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为深恶痛绝的现象之一。

其次是由于吕雉的姓氏。吕雉姓吕。这是打娘胎里就注定了的。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妻从夫姓”、“夫唱妇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设计出来的天经地义的人伦秩序。现在这个名为“吕雉”的女人,居然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反过来把刘氏的江山改姓为“吕”,这岂非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行为?

第三是由于吕雉的性格。吕雉的性格一方面是“刚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女性形象大相径庭。在汉语中,“女强人”至今还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吕雉的性格还有一方面是“狠毒”。古往今来,伟大的政治家少有不狠毒的,但是,人们也许能够接受男人的狠毒,却不能容忍女人的狠毒。更为无法容忍的是,吕雉的心狠手辣几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她究竟是如何背上恶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佐高祖诛大臣”毫无疑问乃是吕雉的专长,韩信、黥布(即英布)、彭越被诛,吕雉都参与其事。至于“佐高祖定天下”一般说来是将士谋臣们干的事情,好像与吕雉无关。但是不然。吕雉自有她的独特方式来辅佐刘邦。

吕雉进入历史的视野,是她和刘邦有了联系之后。吕雉的父亲吕公,跟沛县县令有些交情,经常到沛县做客,后来为了躲避仇人,干脆把家也搬到沛县来了。本县的豪绅和官吏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照例都去送礼祝贺。一般的小吏送礼金都不满一千钱。刘邦当时是沛县的小小亭长,气派却着实不小,明明身上不名一文,却偏偏要在名贴上写着“贺礼一万钱”。名贴递了进去,吕公看了大吃一惊,赶紧到门口迎接,一见到刘邦的相貌,顿时肃然起敬,领他到堂上去坐。刘邦也不谦让,自己就径直坐了上座。酒宴结束时,吕公将刘邦留下,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看相,一生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贵相。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好自为之。我有个亲生女儿,愿意做你的小妾,希望能够一辈子伺候你。”吕公回家后,宣布今天为女儿物色到了女婿,此人就是泗水亭长刘季。吕老太太老大不高兴:“你以前总说我们女儿与众不同,一心想要把她嫁给贵人。沛县县令要求娶她,你都不同意,怎么现在就稀里糊涂地许配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你们女流之辈所能了解的。”其时刘邦已经四十出头,早已与曹氏成婚多年,而且已经有了长子刘肥。这个吕雉,居然也就毅然决然心甘情愿甚至痛痛快快地嫁给了刘邦。吕雉这个女流之辈,看来的确非比寻常,与众不同。

吕雉的这种简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三种解释的可能:一、尽管也是一个女流之辈,吕雉却十分了解父亲此举有深意寓焉,因为她一向非常信任父亲相人的才能,于是顺从了父亲的安排。二、吕雉曾经听到关于刘邦的种种奇事,例如一条蛟龙盘旋在刘太婆身上,使她怀孕,生下刘邦;又如酒店的老板每每在刘邦醉倒酣睡之际,看到刘邦的背上有一条龙。根据这些传闻,加上父亲的看相,吕雉断定刘邦决非常人,于是同意嫁给刘邦。三、司马迁说,吕雉“为人刚毅”,那么她一定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不妨设想,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其实是吕雉自己“巨眼识英雄”,早已相中了刘邦,然后让父亲吕公出面向刘邦提亲。这种设想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十分的合情合理。吕雉之发现刘邦,一如后来卓文君发现了司马相如、红拂女发现了李靖。卓文君、红拂女的所作所为,吕雉当年已经捷足先登了。所以吕雉也是一个见识非凡的女中豪杰。只是吕雉的行为,比文君和红拂更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妖异的气氛。这种色彩和气氛使人觉得,吕雉不仅具有一个女中豪杰的特点,而且同时具有一个女巫的特点。因为下面将会看到,吕雉本人似乎也会看相,甚至比看相更为高深,能够“望气”。既然持有这种巫师般的特异功能,则发现刘邦实属理所当然之事。

吕雉嫁给刘邦后,两人的感情似乎不错,很快有了一双儿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这几年来,吕雉也不过是吃糠咽菜,种田务农,操持家务,蹉跎岁月。刘邦也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混着日子,心安理得地做着亭长,似乎早已把“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抛到脑后。吕雉看在眼里,决定及早促使刘邦觉悟发奋,于是心生一计。

刘邦任亭长,平时也没什么大事,常常回家帮吕雉种地。吕雉自然对刘邦回家的时间了如指掌。一天,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讨水喝。那老头一边喝水一边端详着吕雉说:“夫人乃是天下贵人。”吕雉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头看了惠帝说:“夫人之所以显贵,正是因为有这孩子。”再看鲁元公主,也是贵人之相。老头刚走,刘邦前后脚就来了。吕雉立即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刘邦赶紧追了上去,问那老头。老头说:“刚才给您夫人和孩子看了相,他们都像您,您的相貌真是贵不可言。”刘邦向他道谢:“假如真像您说的那样,我将来决不会忘了您的恩德。”后来刘邦果然显贵了,那老人却已不知去向,再也找不到了。这无名老人看相的一幕,必是吕雉所导演无疑。本来,吕雉自己或吕雉的父亲吕公已经为刘邦看过相,早已预设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再设计一个神秘的无名老人,其目的无非是再次提醒刘邦觉悟自己的使命而已。

刘邦私自放走了前往骊山服役的囚徒,随即亡命江湖,有一阵隐藏在芒、砀一带的深山大泽之中。吕雉每次带人去找刘邦,总是一找就找着了。刘邦很是奇怪,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所藏的地方上面常常笼罩着一股云气,我看准了云气,跟着云气走,就往往能找到你。”刘邦听了非常高兴。所谓“云气”云云,显然也是吕雉耍的一个花招。因为当时刘邦与沛县的联系全是通过樊哙,而樊哙则是吕雉的妹夫,有了樊哙指引,还怕找不着刘邦吗?再者,秦始皇巡游东方意图镇压“天子之气”一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吕雉于是因势造型,就地取材,顺手望空抓来了一团云气便罩到刘邦头上。既有女巫吕雉的花言巧语在先,不由得刘邦不将“东南有天子气”的说法和自己联系起来。

至于“赤帝之子斩白蛇”的传说,似乎也可以归之于吕雉的手笔。刘邦确实在道上斩杀了一条白色大蛇,但是把白蛇看作“白帝之子”,这种解释却不是刘邦本人做出的。或许正是吕雉串通刘邦身边的亲信,如樊哙和夏侯婴等人,编造出这样的神话。

总之,吕雉在刘邦崛起之前,曾经多次装神弄鬼制造声势,意在坚定刘邦的信心,促成刘邦的自觉,让刘邦觉得自己确实是个不平凡的人。而那些追随刘邦的人,也对他日渐敬畏起来。沛县的一些“少年”、“壮士”,听到刘邦的这些奇事,也都想去归附于他,这些人后来成了刘邦夺取天下的中坚力量,裂土封侯者不乏其人。男人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信心,革命从来离不开大量的宣传。这两个道理,吕雉都认识得极为深刻,把握得十分到位。有了吕雉暗中主持和策划的宣传,刘邦在沛县的声望和影响也就逐渐上升,直到他被推为“沛公”为止。刘邦既然以沛公的名义举事,吕雉于是可以退居二线耐心等待了。打打杀杀的事情,自有那些男人们去承担。然而吕雉对早年刘邦的帮助,恐怕并不比萧何和曹参来得小。

吕雉当年对自己的赏识、激励、造就之功,刘邦是心领神会的。因此,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邦对吕雉相当的信任也相当的放任。这种信任和放任主要表现为三件事情:一、立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二、吕雉可以先斩后奏,诛杀韩信;三、夫妻分工: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关中后方的事情,表面上是托付给萧何,实际上是托付给吕雉。
⒊ 太后与兇手

根据此消彼长的自然法则,一个精明强干、为人刚毅、颇有丈夫气概的女人,在女性魅力方面不免有所缺乏,势必不能长久赢得丈夫的欢心,更何况吕雉的丈夫是那个向来“好酒及色”的刘邦!当刘邦定天下、即帝位之后,吕雉随即感到自己作为刘邦的政治伙伴的重要性便有所降低。当刘邦迷上柔情似水、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之时,吕雉更是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当刘邦打算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之时,吕雉马上发现自己的地位其实岌岌可危,随即意识到应当勇敢地起来保护自己。

一个女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保护自己?首先必须尽可能地巩固自己既有的地位。于是吕雉不惜劳动张良,不惮设计骗局,务必要在刘邦去世之前,竭尽全力地阻止更换太子,千方百计地保住“太后”的位置。费尽了千辛万苦,此事终于圆满解决。这时吕雉的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为了一劳永逸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最佳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地手握权力。于是吕雉越来越迷恋权力,越来越渴望扩展权力的范围。然而为了最有效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权力,首先又必须尽可能地消灭一切异己的力量。

从刘邦病危直到他去世的那段时间,盘旋在吕雉脑海中的正是这个问题。她想得如此专注投入,以至于把刘邦的遗体和后事遗忘在一旁,过了四天还没有发丧。吕雉秘密招审食其前来商量:“那些将领们先前同皇帝一样,都是普通百姓出身,后来他们向皇帝北面称臣,还常常为此心怀不满,闷闷不乐,如今却要他们事奉年轻的新皇帝,估计他们更不会心甘情愿。看来不把这帮人统统杀掉,天下就不会太平。”郦商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去找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了还不发丧,太后想要诛灭所有的将领。要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天下就危险了。如今陈平和灌婴统率着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和周勃统率着二十万大军平定燕、代,他们要是听说皇帝驾崩后将领们都遭杀戮,必定联合起来,回军进攻关中。那时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覆灭的局面只是翘足而待的事情了。”审食其进宫去将郦商的话告诉吕雉,吕雉这才勉强压制内心的冲动,回心转意,为刘邦发丧,大赦天下。

然后惠帝即位。惠帝只是一个为吕后随意操纵的傀儡皇帝,在位七年后就去世了。吕雉掌握了七年的大权,政治经验益发丰富,比起当年刘邦去世时的冲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惠帝发丧期间,当年的女巫摇身一变,成了戏子。吕雉只是一味干嚎,没有眼泪。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当时年方十五岁,却已瞧出其中的蹊跷,对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如今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她却只是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其中的缘故吗?”陈平问:“什么缘故?”张辟强说:“这是因为皇帝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太后怕镇压不住你们这班大臣。如果丞相提请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辖南北两军,并且让吕家的人都入宫做事,执掌大权,这样太后才会心安,你们也才能避免祸患。”陈平就按张辟强的建议做了,吕雉果然十分满意,这时她哭起来才显得有些悲痛了。

新皇帝年幼,朝廷所发号令,一概出自吕雉。吕雉行使皇帝之权以后,独断专行,大张旗鼓地封诸吕为王。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便从此开始。

可是这个小皇帝虽然是孝惠帝的儿子,却不是孝惠皇后所生。皇后当年是假装怀孕,把后宫嫔妃所生的一个婴儿抱来冒充自己的儿子,杀了他的母亲,立他为太子。惠帝去世后,这个太子被立为新皇帝。后来小皇帝稍微懂事了,无意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便扬言以后要报仇雪恨。吕雉担心他将来作乱,先是把他秘密地囚禁起来,对外声称皇帝得了重病,随后就想废掉他。吕雉对群臣说:“凡是拥有天下治理万民的人,必须能够像上天一样覆盖万物,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皇帝以愉悦仁爱之心去安抚百姓,百姓才能高高兴兴地来侍奉皇帝,这样上下心情舒畅,感情融洽,天下才能大治。如今皇帝久病不愈,以至神志失常,不宜再把天下托付给他,应该另外找人替代他。”群臣谁敢不从?纷纷叩头如捣蒜:“太后为了天下百姓,对安定宗庙社稷考虑得如此深远,我们愿意俯首听命。”于是吕雉便废了皇帝,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他杀了。然后又立了一个皇帝,然而不再改称元年,因为吕雉自己一直就在行使皇帝职权。

这绝不是吕雉第一次杀人,也绝不是吕雉最后一次杀人。在吕雉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期间,与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张自己的权力同时进行的,就是不遗余力地排除异己、消灭敌人。

敌人都是谁呢?这是一目了然的。在吕雉看来,凡是反对吕氏家族的人,或者说反对诸吕封王的人,一律都是她的敌人。而最反对诸吕封王的,自然是刘氏皇族了。吕雉前后一共害死了三个赵王:刘如意,刘友,刘恢。比如刘友。刘友的王后是吕家的女儿,刘友不喜欢她,而宠爱其他姬妾。那吕家女儿怀恨在心,恼怒而去,到吕雉那里诽谤刘友有谋反罪,诬蔑刘友说过这样的话:“吕氏怎么能够封王!等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尽诛他们!”吕雉闻言大怒,当即发令召刘友来京。刘友来到京城后,吕雉把他晾在官邸中不予接见,并派卫队将他围困起来,不给饭吃。刘友的臣下有暗中送饭的,一经发现,立即下狱。就这样将刘友活活饿死。死后只许以平民之礼,将他随便葬在长安城外的乱墓之间了事。

齐王刘肥也差点送命在吕雉手里。惠帝二年,刘肥进京朝见。一日,惠帝和齐王在吕雉面前设宴饮酒。惠帝因齐王是自己的哥哥,就按照家庭的礼节,请他坐在上首。吕雉见了很不高兴,命人倒了两杯鸩酒,摆在齐王面前,让齐王站起来敬酒为她祝福。齐王站了起来,惠帝也跟着站了起来,端起酒杯,打算和哥哥一起向吕雉祝福。吕雉慌了,连忙起身打翻了惠帝手中的酒杯。齐王这才察觉酒中有鬼,便佯醉离席而去。后来经过打听,证实果然是鸩酒。齐王惊恐万分,唯恐不能从长安脱身。有人建议道:“太后心里只有惠帝和鲁元公主。现在大王拥有七十余城,而鲁元公主才几座食邑。如果大王能够献出一个郡的封地给太后,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太后一定高兴,而大王您也就高枕无忧了。”齐王便向太后献上城池,并尊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吕雉这才放过刘肥而不杀。

然而吕雉的头号大敌,毫无疑问,自然便是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了。既然刘邦已死,吕雉便可以毫无顾忌地随心所欲地实施她的报复行为。

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去了好几次,也没能将赵王召来。最后赵王的丞相周昌对使者说:“赵王年幼,当初高帝将赵王托付给我,听说太后痛恨戚夫人,要把赵王召去一起杀害。所以我不敢让赵王去送死。况且赵王也在患病,不能奉诏前往。”吕雉大怒,先将周昌调离赵王身边,再派人去召赵王。赵王不敢对抗太后,只得应诏前来。惠帝知道太后痛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将他迎进京城,和赵王一起进宫,一同饮食起居,企图保全赵王。吕雉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却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贪睡,不能早起同去。吕雉获知赵王独自在家,立即派人送去鸩酒。当惠帝赶回来时,可怜的赵王早已被毒死。接着,吕雉便开始对付戚夫人。砍去她的手脚,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灌哑她的嗓子,把她扔在厕所里,管她叫“人彘”。“彘”也就是猪,当时的厕所是和猪圈连为一体的。所谓“人彘”,也就是把戚夫人和猪关在一起。惠帝偶然见到这个怪物,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惠帝当场放声大哭,回去一病不起,卧床一年有余。然后惠帝派人对母亲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你的儿子,实在是没有脸面再来治理天下了。”从此惠帝整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朝政。

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愿孔子的诅咒降临于吕雉!当吕雉发明了“人彘”这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之时,她便已经注定要背上永远无法摆脱的邪恶之名。的确,这时吕雉的面孔不但狠毒,不但残酷,不但丑陋,而且明显地透出一股邪恶的气息,时隔两千余年,那股邪恶的气息还令人不寒而栗。
吕雉处心积虑,惨淡经营了整整15年,一边打击刘氏,一边扶植吕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眼看就要令刘氏江山易姓,便在这时,吕雉死了。

临死之前,吕雉告诫吕产、吕禄:“当年高帝曾与大臣们订立白马之约,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如今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一定心中愤愤不平。现在我要死了,皇帝又年轻,恐怕那些大臣们会趁机作乱。你们务必要牢牢掌握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他们所控制。”

大约是由于吕家的精华已经全部集中到了吕雉身上,吕氏家族除了吕雉一人,只有她的妹妹吕媭还稍微有点见识,有点水平,其他诸吕都是一些无能之辈。

吕禄、吕产把持兵权,控制关中,准备发动叛乱,颠覆刘氏天下。但是内惧周勃、刘章等人,外惧齐、楚的军队,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周勃用陈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策,通过吕禄的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劝说吕禄交出将军印信,把军队还给太尉。吕禄派人将这件事报告吕家的老人,他们有的认为这样做有利,有的认为这样做不利,意见不一,未能决断。吕禄便去请教姑姑吕媭。吕媭听说吕禄打算交出军队,大惊失色:“你身为将军,竟然放弃军队,我们吕家将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吕媭说完,发狠地将家里的珠玉珍宝统统扔到院子里,说:“现在已经不必再替别人收藏这些东西了!”然而吕禄实乃不折不扣的双料白痴,还是将兵权交给了太尉周勃。吕禄被哄,吕产则被杀,南北两军都控制在刘党手中。吕雉花了十五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局面,不过几天时间,便已土崩瓦解,有如摧枯拉朽。

一场噩梦终于结束了。

陈平,其实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小人、反复无常的政客、不择手段的谋臣、几乎毫无政绩可言的宰相。然而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却为陈平书写了一篇堪称辉煌的墓志铭:“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这自然是由于陈平晚年积极参与诛吕运动了。仅仅是参与保全刘氏江山这一件事情,就足以令司马迁对陈平刮目相看了。陈平的身上充满了道德的污点,然而仅仅由于参与了诛吕运动,陈平生平似乎总算有了一次站到“正义”立场上的机会,这就足以令后人对陈平的所有污点都视而不见忽略不计了。由此看来,其实是吕雉的恶名成全了陈平的令名,陈平的那篇冠之以“荣名”的墓志铭,几乎可以说是吕雉亲手雕刻上去的。

对照陈平的“荣名”和吕雉的“恶名”,令人思虑万千,惆怅不已。

⑧ 吕氏历史和人物谱——秦、汉时期

四、秦朝

公元前256—前251年 昭襄王赢稷  五十一年——五十六年

        公元前256年,昭襄王五十一年。周赧王去世,把持国权的西周公姬咎在洛阳降秦,周朝亡。据巩邑的东周公文君想利用吕礼、吕不韦在秦国的权威保存周王室,遂任吕礼侄吕仓为相国。

公元前249—前247年 庄襄王赢子楚 元年——三年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东周文君七年。丞相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姬杰于阳人聚(今河南临汝)以奉周祀。吕不韦因功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门下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公元前246—前210年  始皇赢政 元年——三十七年

        公元前239年,始皇八年。吕不韦以相邦、号“仲父”之尊组织门客纂成《吕氏春秋》二十余万言,“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公元前236年,始皇十一年。吕不韦撰《吕氏世谱》,其序说:自康公“东迁海上,吕氏之存者寡矣。公子进几而作亡命奔韩。今距公子进五世尔。”吕尚后裔中仍以吕为氏者仅有公子祁和公子进、绥。

        公元前235年,始皇十二年。吕不韦因赵太后与嫪毐淫乱私通的事被牵连免相逐回封地洛阳后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仍络绎不绝前来问候,秦王恐其发动叛乱就写信要他和家属迁徙巴蜀,因忧惧日后被杀遂饮鸩而卒。其后人有吕嘉、吕凯等。

        公元前220年。吕文为避仇人从单父县迁居沛县,在一次沛县令举行的酒宴上将次女吕雉嫁给了泗水亭长刘邦,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还生有长子泽、次子释之、长女长姁、三女嬃嫁汉将樊哙。

公元前 209—前207年  秦二世赢胡亥   元年——三年

        公元前208年。正月,中涓吕臣在新阳(今安徽界首)组织苍头军镇压杀害陈胜的叛徒庄贾后重建楚国。二月,秦军攻陈(今河南淮阳),吕臣败走,不久与英布联合破秦军收复陈县,后归项梁与项羽屯军于彭城。十一月楚怀王夺吕臣兵权改任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

五、汉朝

公元前206—前195年 汉高祖刘邦    元年——十二年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吕马童以郎中骑将起兵好畤,参与汉灭楚军龙且之战,升骑司马。七月,南阳吕国后裔秦南阳郡守吕齮降汉封为殷侯,子吕胜以郎中从刘邦。其族裔有吕越人及三国时吕常。

        公元前205年,汉王二年。吕泽以客从刘邦定三秦后率阳都侯丁复、东武侯郭蒙、曲成侯蛊逢、都尉吕婴等驻军下邑。汉王刘邦彭城兵败往从之,集溃卒和败军破楚于荥阳,复发兵佐高祖刘邦定天下。

        公元前203年,汉王四年。吕臣率汉军于汜水斩楚将曹咎,以功为都尉封宁陵侯,后承嗣其父吕青阳信侯爵位。阳信侯传六世至吕谈坐酎金夺爵,族裔扩散于陕甘。宁陵侯传三世至吕始以无后除国,其族裔分布豫州、安徽省界首等地,如三国时东吴吕蒙。

        公元前202年,汉王五年。吕马童、吕胜等五人分割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西岸)拔剑自刎的项羽尸体请功。

        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正月,吕泽封周吕侯,谥令武。生二子台、产。三月,吕博国以越户将从破秦、击项羽封贳侯,传至五世吕倩坐杀人死罪国除。四月,吕释之以客从击秦、汉王入汉还丰沛卫太上皇之功封建成侯,谥康公,生四子则、谢、种、禄。

        公元前200年,高祖七年。正月,吕马童封中水侯,传至五世吕宜成坐酎金夺爵,分衍有内蒙、南皮等分支,吕虔为其后裔。吕胜封涅阳侯,传至二世吕成以非亲生国除。

公元前194—前188年  汉惠帝刘盈  元年——七年

        公元前192年,惠帝三年。刘邦逝后吕雉以太后执政,通称吕后,继续执行以宗室女与匈奴和亲的政策,避免了汉匈之间的兵燹之灾。

        公元前191年,惠帝四年。吕后下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又“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三月,下令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以休养生息治天下,为文景之治奠基。

公元前187—前180年 高后吕雉 元年——八年

        公元前187年,吕后元年。吕雉称制,立吕台为吕王,台逝,子吕嘉继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因吕则有罪免其嗣建成侯,封其弟吕种为沛侯,后更为不其侯,姐长姁子吕平为扶柳侯。追尊父为宣王,追封兄吕泽为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

        公元前184年,吕后四年。封族人吕婴子吕它为鄃侯、吕更始滕侯。妹吕嬃临光侯,堂侄吕忿为吕城侯、吕胜赘其侯、吕莹祝兹侯。

        公元前180年,吕后八年。七月,令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产军南军为相国。八月,吕后卒,周勃、陈平、刘章等人设计诛杀吕产、吕禄,斩杀长乐宫卫尉吕更始后,捕捉诸吕男女,不分老少一律诛杀,史称“诛吕之役”。族人吕文和从沛县逃奔略阳(今甘肃天水)。吕后的亲族遭诛后,三代外的近族后裔在两汉间大多生活在今山东乡间。

公元前150年 汉景帝刘启 七年

         吕季主为吕仓后人,他和田叔一起去梁国处理太常袁盎被杀案,为维护礼法他把梁王谋反的证辞全部烧掉,处死宠臣羊胜、公孙诡,使梁王安然无恙,得到景帝夸奖。子吕步舒为董仲舒学生。

公元前140—前87年 汉武帝刘彻时期

        公元前 122 年,元狩元年。吕步舒手持符节出使淮南国自行裁决准南王刘安罪案。汉武帝认为他断案公正做得对。官至丞相长史。

        公元前 121 年,元狩二年。吕越人与王然于、柏始昌出使身毒国过滇及夜郎,滇王和夜郎侯问汉使者: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此为夜郎自大成语的出处。后还曾出使过南越、大夏。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南越国丞相吕嘉杀武帝派去的信臣发动叛乱。翌年叛乱被平,置不韦县(今云南省保山市)徙其族以实之。

公元前86—前74年 汉昭帝刘弗陵时期

        公元前86年,始元元年。夏,吕破胡为水衡都尉,率军平息益州郡二十四邑夷民反叛。三年后益州夷民再反,破胡再次率军征讨失利,致太守被杀、汉军战死及溺亡者四千余人。翌年改任云中太守。

公元前62年 汉宣帝刘询 元康四年

         中水侯之后长安公士吕建明、阳信侯之后长陵大夫吕阳、宁陵侯之后南陵公大夫吕得、涅阳侯之后吕忠奉诏复家,令奉祭祀世世勿绝。

公元1—5年 汉平帝刘衎时期

        公元3年,元始三年。吕宽受妹夫王宇之托于半夜用狗血洒在其父王莽府邸门口以阻其专权称帝,不料被人发现。吕宽及妹吕焉、妹夫王宇被害。史称狗血门事件。

        公元4年,元始四年。吕猗为御史大夫,因王莽摂政无道而养疾于家谱书。以“太公三十四世孙洛阳吕猗”为洛阳《吕氏宗谱》作序。

公元9—20年 新朝王莽时期

        公元17年,天凤四年。吕育(吕宽远房亲族)因被县宰冤杀,吕母遂散尽家业与吕植聚众起义一举攻下海曲城,将县宰处死,以其首祭吕育,义军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吕母病逝后吕植率义军投赤眉军。

公元23—25年 更始帝刘玄时期

        公元 23 年,更始元年。吕植率一部赤眉军降更始帝刘玄,封为大将军,据守淇园,后经岑彭说服降于刘秀。十二月,吕晏为邓禹裨将,遵刘秀命讨伐王郎。

公元25—57年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吕羌任山阳郡太守,精研《梁丘易》。

         公元27年,建武三年。吕鲔为东汉初群雄、关中豪杰,在更始帝、赤眉军败北后,割据右扶风、陈仓,为成家公孙述将军攻击三辅。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秋,吕鲔入蜀和延岑、王元、公孙恢在广汉郡广汉、犍为郡资中迎击汉军岑彭,后被臧宫在沈水击败。

         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吕种以伏波将军的行军司马为沅陵长,招抚武陵蛮人。后因受马援外孙王肃结交汉室诸王案牵连致祸被害。

         公元56年,建武三十二年。吕鸿任吏部尙书,徐州刺史。弟吕鹄、吕鹤、吕雕、吕鸰也在朝为官。父吕霸官尚书令。

公元89—104年 东汉和帝刘肇时期

        公元 97 年,永元九年。吕盖以光禄勋升司徒。卒后发明地动仪的尚书张衡为其作《司徒吕公诔》。子吕仓为光禄大夫,父吕章以郡县职经韩棱举荐进中央层为官政绩不凡。为南阳吕氏后裔。

公元107—125年 东汉安帝刘祜时期

        公元108年,永和元年。二月,吕仓以光禄大夫与樊准视察兖州,以仓廪储粮赈济流民。孙吕勃谏议大夫。

公元126—144年 东汉顺帝刘保时期

        公元136年,永和元年。洛阳令吕放因不满专横跋扈的河南尹梁冀被其派人刺杀,弟吕禹继任洛阳令。

        公元141年,永和六年。谏议大夫吕勃反对将殇帝的庙号排在顺帝之下,认为左昭右穆的秩序不可乱,梁太后下诏同意了。

公元168—188年 东汉灵帝刘宏时期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建言灵帝应赦党人,诛杀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称职。封都乡侯,辞不就。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吕布善弓马,武艺高强,有飞将之称。因叛杀丁原,被董卓授骑都尉、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又与王允等共谋刺死董卓于未央宫门,授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

公元190—220年 东汉献帝刘协时期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吕由为徐州刺史陶谦部将,在曹操进攻徐州时与曹仁作战阵亡。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吕布大破张飞于下邳,俘刘备妻儿及部曲家眷,自称徐州牧。七月,朝廷任吕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四年后被曹操决水围攻兵败被害于徐州白门楼(今睢宁县古邳镇)。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冀州渤海郡南皮豪杰吕威璜从招为袁绍麾下骑督,在与曹军的官渡之战中阵亡于乌巢。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十月,吕旷、吕翔背袁尚投曹操,驻扎在阳平县(今山东莘县),被封为列侯。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吕蒙平定了山越族人之乱被孙权任为平北都尉兼广德长后出征夏口,亲自斩杀黄祖水军都督陈就;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败曹操,又献计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因屡立战功升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兼寻阳令。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吕常以中郎将、裨将军、关内侯随曹操南下,封阴德亭侯,领襄阳郡。因治郡有方拜平狄将军,改封卢亭侯。早年曾护送汉室宗亲益州牧刘焉入川任职,被迫留蜀娶妻生子吕乂。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吕蒙经孙权劝导经勤奋学习才略大进,鲁肃不禁感慨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豫州刺史吕贡和徐晃副将吕建接曹操密令率军救援族兄吕常,大败关羽于襄阳城。十一月,吕蒙被孙权拜为大都督,率军白衣渡江袭占荆州,关羽进退失据败走麦城被俘斩首。因功封孱陵侯、南郡太守。后因伤病壮年而卒,子霸袭爵,霸卒,兄琮嗣,琮卒,弟睦嗣。

⑨ 吕氏历史和人物谱——宋朝时期

十二、宋

公元960—976年 宋太祖赵匡胤年间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吕余庆因陈桥兵变拥赵匡胤登皇位有佐命功历升端明殿学士、开封知府、户部侍郎。以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征召回朝为太祖创设的首任参知政事(副相)。后又以参知政事权知成都府整顿军纪,将士畏服,境内宴然,以功加吏部侍郎。

       公元965年,乾德三年。虎捷指挥使吕翰因受主帅凌辱,率部起兵嘉州,被曹彬率宋军重创败亡。

        公元973年,开宝六年。吕余庆与宰相赵普交替执掌政事印,同等议亊,不久因疾上表请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卒赠镇南军节度使。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吕端以父荫入仕为太常少卿任出使契丹副使。回朝后任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获赐金紫衣,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出使高丽后历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大理少卿等。

公元977—997年 宋太宗 赵炅(光义) 年间

        公元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吕祐之举进士。出使高丽,回朝后献海外覃皇泽诗十九首,太宗嘉之。累官工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集贤院直学士迁刑部侍郎。着有文集三十卷。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经寒窑苦读高中丁丑科进士第一,为宋代第十六位状元,初授将作监丞。兄元明陈州髙水县主簿早卒、弟蒙吉左班殿值郎正七品、蒙叟徐州偃城主簿从九品、蒙庄曹州楚邱县丞从九品、蒙休咸平四年举进士官至殿中丞。叔父龟祥同年进士及第,为殿中丞知寿州,生三子蒙亨、蒙巽、蒙周。

        公元985年,雍熙二年。吕文仲(僧珍后裔)出使高丽,历翰林院侍读学士、刑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南唐进士, 富词学,参与编修《太平御览》等。兄文膺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生一子士元。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吕蒙正自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监修国史。

        公元989年,端拱二年。吕蒙亨举进士,因堂兄蒙正居相位而避嫌弃廷试,出任下蔡主簿,授光禄寺丞改大理寺丞。后以长子夷简位显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封魏国公。次子宗简天圣元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员外郎,卒赐紫金光禄大夫。三子尭简官为太子中允。其弟蒙巽累官吏部侍郎知海州,蒙周淳化二年进士官至太常侍丞。

        公元993年,淳化四年。吕端授右谏议大夫,复枢密直学士进门下侍郎任参知政事。以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得到太宗重用。同年因受妻族宋沆上书触犯皇帝连坐罢相后又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卒,吕端等粉碎宦官王继恩的阴谋,立太子赵恒为真宗。以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加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亊,监修国史,正一品。

        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吕蒙正复相二年后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为政不以权谋私,敢说真话,荐贤不偱私情。有人欲献能照二百里宝镜以求引荐被拒,所荐夷简、富弼均为宋名相。

公元998—1022年 宋真宗 赵恒 年间

        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吕元士举明经,初授潭州醴陵尉,历庐州司理参军、秦州陇城县令等,以疾卒于官,欧阳修为之作《陇城县令赠太常博士吕君墓志铭》。生四子渊、溱、淇、淙。

        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吕夷简举进士,历任通判、知州等,任上请免农具税,造福于民。四月,吕端以太子太保卒,赠司空、谥正惠。生四子:藩为太子中舍人、荀为大理评事、蔚为千牛备身、蔼为殿中省进马。孙谔、谘、讷、诲在天禧、天圣、景祐年间相继登进士。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吕蒙正以左仆射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三次入相,加司空兼门下侍郎。后以疾罢相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徐国公。卒赠中书令、谥文穆。生十一子,宋史载:从简国子博士,惟简太子中舍,承简司门员外郎,行简比部员外郎,务简国子博士,居简殿中丞,知简太子右赞善大夫。师简、昭简、诠简、易简无传。

        公元1018年,天禧二年。吕言奉真宗命以侍御史、钦差身份赴西京洛阳举行祈祷祭祀,以消弭常于晚上悬浮于空中的形同帽子一样的不明飞行物。后经起居舍人吕夷简捕斩了三个利用道术蛊惑人心的僧道后,不明飞行物不再出现。史称帽妖事件。

公元1023—1063年,宋仁宗 赵祯 年间

        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吕夷简以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不久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因郭皇后说他依附刘太后被罢职外任。生五子公绰、公𫗧、公弼、公着、公孺。同年次子公𫗧由开封府迁居彰德府安阳县,为安阳始迁之祖,官至太常博士、太子赞善。五子公孺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历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赠右光禄大夫。

        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吕璹与叔父吕进同登进士,以县令迁宜州通判,至桂州值侬智高反,为转运使权知邕州,将兵二千剿贼得首虏为多,因功迁开封府司录、光禄尚书,赐爵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赠紫鱼袋、封太师鲁国公。生十子,登进士者八人:惠卿官至参知政事,德卿官至太子中允,温卿官朝散大夫判司农寺,和卿官至河间府知府,虞卿官谏议大夫知长沙,康卿官至安州观察使,谅卿官温州军事推官赠宣教郎官,升卿官翰林学士。后世南安朴里村中吕氏祠堂有“四世六登元辅;十子八捷南宫”楹联。父吕晏亦进士官泉州府助教。

        公元1038年,宝元元年。吕溱高中戊寅科状元,初授将作监丞,因有政绩升亳州通判,后任着作郎、直集贤院、《起居注》同修官。

        公元1040年,康定元年。吕夷简由判天雄军复入相,以申国公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不久以太尉致仕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配享仁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神像之一。

        公元1042年, 庆历二年。吕乔卿、吕夏卿兄弟同举进士。乔卿官至朝散郎。夏卿历江宁县尉、直秘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出知颍州,编有《新唐书》。父吕造天圣二年举进士官至朝散大夫。

        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吕公绰以父荫补官,后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迁右司郎中,未拜疾革,赠左谏议大夫。常询民间疾苦,曾奏请免牛不入藉(税)。子希杰官至太常博士,希道官至中散大夫,希成历官浙东道提干、台州路总管,卒赠太保。

        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吕大忠进士及第,累官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宝文阁直学士。同年二弟吕大防亦举进士,初授冯翊主簿。

        公元l052年,皇祐四年。吕溱劝仁宗不要封锁侬智高叛寇岭南消息,“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仁宗从之。进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知徐州,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及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后起为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为政以耿直敢言为朝廷内外推许,卒于任,赠礼部侍郎。

        公元l057年,嘉佑二年,吕大钧举进士,历官延州监折博务、知县,首创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为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着有《四书注》《诚德集》等。弟大临为金石学家,历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与兄大忠、大防称蓝田吕氏四贤。

        公元l060年,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查考文献将历任度支副使的履历刻写在石上和署办的东壁上,开择吏留档先驱。

        公元1061年,嘉佑六年。吕诲因劾奏公主出知江州,后召复知谏院拜御史中丞。为官三居谏职皆以劾奏执政大臣等而罢。为北宋敢谏之臣,着有《吕献可章奏》20卷。生四子由庚、由礼、由圣、由诚。

        仁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030年吕士昌。1046年吕百能、吕元。

公元1064—1067年 宋英宗 赵曙 年间

        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吕公着以父荫补官并进士及第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次年因谏阻濮议案贬侍御史吕诲、吕大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出知蔡州。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吕公弼以父荫进仕赐进士出身,历直史馆权知开封府加给事中。因为政宽厚仁爱拜枢密副使、擢枢密使。

公元1068—1085年 宋神宗 赵顼 年间

         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吕惠卿嘉佑二年登第任真州推官任满后参与王安石新法为检详文字。后历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兼知制诰草拟新法和章奏。主持科举改革后的首次科考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

        公元1070年,熙宁三年。吕嘉问窃从祖公弼论新法奏稿示王安石,至公弼被贬为枢密副使出知太原府,被称为“家贼”不得与吕氏同传。历官龙图阁直学士、权户部判官、提举市易务,卒赠资政殿学士。

        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吕公弼以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惠穆。生四子:希道官至太子右赞善大夫,希彦官至西京留守司御史台、赠光禄大夫,希仁登第官至户部尚书,希明官至太常寺太祝。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吕惠卿以知谏院、翰林学士出任参知政事。因御史揭其弟升卿试国子监舞弊案而罢副相出知陈州、延州,在知太原府任上,率步、骑二万击败西夏军于聚星泊。后又因“元祐更化”案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吕公着因彗星出现朝廷求直言而上书获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任枢密副使,反对恢复肉刑。不久因病辞罢为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后高太后遣使迎回朝为门下侍郎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执政。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吕大防徙永兴军,上陈三说九宜,所知华州民力富、军需足,政绩卓着,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迁吏部尙书。

        神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070年吕俱。1073年吕阳、吕厚、吕监授官通议大夫。1076年吕常。1082年吕杭、吕察、吕企、吕傃(明卿长子)官翰林学士。1085年吕祝。

公元1086—1100年 宋 哲宗赵煦 年间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吕希纯以祀明堂将用皇佑故亊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事不经见,嘉祐已厘正而谏言,帝从之以神宗独配。

        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吕陶以进士历太原府判官知彭州,因涉洛蜀党争,自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出为转运副使。后因入“元祐党籍”夺职,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着有《吕陶集》六十卷。

        公元1088年,元祐三年。吕大防以尚书右丞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汲郡公为相执政,废除新法,提举修撰《神宗实录》。因元祐党争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虔州信丰病逝。后追赐太学士、太师、宣国公、谥号正愍。有《文献通考》传世。子景山赠进士、授文林郎封大尹、任知县。祖吕通太常博士,父吕贲比部郎中。

       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吕公着以司空、平章军国重事恳辞不允,诏建第于东府之南,特许二日一朝赴都堂参议军国事不必拘时。二月卒,赠太师封申国公、谥正献。自宋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军国重事者共四人,公着与父居其二,士艳其荣。着有《五州录》《吕申公掌记》《吕氏孝经要语》等,开启吕学端绪。生三子:希哲、希绩、希纯。

        1094年,绍圣元年。吕颐浩举进士初授密州司户参军,后被降将郭药师掳至金国,放归后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扬州知州。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吕惠卿复官以资政殿大学士知大名府率军击退大举入侵鄜延路的西夏军,因功升银青光禄大夫。以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敏。子渊绍兴五年登进士、河乾道五年登进士,孙荣绍兴十二年登进士,官朝散大夫。

        哲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086年吕律累官秘书少监。1087年吕放官翰林学士。1088年吕仿。1097年吕深、吕杭。1100年吕沆、吕税。

公元1101年——1125年宋徽宗 赵佶 年间

        公元1101年,靖国元年。吕希纯因入元祐党藉贬为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徽宗即位后敇还改知颕州,翌年卒于任,赠宝章阁侍制。

        公元1101年,崇宁元年。吕希哲因淡薄名位潜心于学,父殁始为兵部员外郎。徽宗召为秘书少监,迁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遂授徒讲学,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成就吕氏家学。卒赠太子太保,赐爵荣阳郡公。生三子好问、疑问、切问。

        公元1104年,崇宁三年。奸相蔡京专政,树北宋“元祐党籍碑”(崇宁党),宣称在碑人员为十恶不赦的奸党,吕氏在碑者:吕公着、吕大防、吕希纯、吕希哲、吕希绩、吕陶、吕谅卿、吕彦祖。

        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吕潜夫上书徽宗要严惩不执行任满考核的官员得到采纳,历官朝奉大夫、成都路转运使。生子云中、原中、柔中、云翔、云卿、云韶、云章。父仲甫治平四年登第,官集英殿修撰,卒赠龙图阁学士。祖昌龄历官宣德郎、江南转运使。曾祖从简。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吕师囊率众响应方腊起义,连下台州、天台、黄岩、温州等城。七月被困于黄岩断头山,跳崖致伤被俘遇害。

        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吕渭任朝请郎提举广南西路常平章事,于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刻了一贴避免染岚瘴之病的《养气汤方》药方。

        徽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103年吕修卿高中会元官国子监祭酒、银青光禄大夫,吕庐卿官至中义大夫。1106年吕着、吕若常、吕之才(德卿孙)官资善大夫、崇伯学士。1109年大观三年吕宾、吕祚。1125年吕广问登第,历集贤殿修撰、知池州等地。

公元1126年 宋钦宗 赵桓 靖康元年

        吕由诚以宜任台臣被召至京师,因与宰相唐恪议不合而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遇金人重兵攻城,城陷全家四十口被害,仅子亿、傅、倬居外幸免于难。后诏赠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公元1127年——1162年南宋高宗 赵构 年间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吕好问因被议金人陷都时不能执节而求除去,疏入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同宵宫。后金兵南下,辗转避桂州卒于寓所,以恩赐爵东莱郡侯、秦国公加御史中丞,赠太师、谥功德碑曰:元静惠安。生五子:本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吕颐浩以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率军勤王,平苗傅、刘正彦兵变迎高宗复位,历尚书右、左仆射,以宰相兼领军权而为人所惮。因建议高宗亲征被劾,辞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不久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开都督府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吕本中被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历太常少卿、侍讲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后深居讲道论学,为宋代江西派诗人、词人、道学家。卒赐谥文清。着有《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因父为东莱郡侯,故世称东莱先生。

        公元1137年,绍兴七年。吕祉以太学上舍释褐出身历右正言、建康知府、吏部侍郎等升兵部尚书参议军事。淮西军变中被害,赠资政殿大学士。子胜己从张栻、朱熹讲学,历任杭州知府、朝散大夫。

        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吕颐浩罢左相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封成国公,因老病辞镇守陕西之职。卒赠太师、秦国公,谥忠穆,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神像之一。着有《忠穆集》。生四子:摭官朝散郎、直秘阁,抗官浙东提举,挺为右承务郎,擢进士及第。

        公元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吕愿中任静江(桂林)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诱降诸蛮三十一种,得州二十七,县一百二十五,寨四十,峒一百七十九。后因作诗媚秦桧被贬果州团练副使封州安置。

        高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128年吕希说。1132年吕靖(夏卿孙)、吕秉文官奉直大夫。1151年吕定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

公元1163年——1189年南宋孝宗 赵昚 年间

        公元1163年,隆兴元年。吕祖谦先中博学宏词科,后又中进士,历太学博士、秘书省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学业上兼收并蓄、独树一帜,开创婺学,又称吕学,成为南宋重要学者和思想家,史称小东莱先生。子延年官建德知县。父大器曾在豹隐堂讲学,官至尚书仓部郎。祖弸中累官元帅府参议、朝请郎,封东阳郡公,赠通议大夫。

        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吕大椇字规叔,曾任梧州教授、监察御史、河南府推官,致仕后与子淮南安抚使祖璟创办鹿门书院。父用中官福建路提举市舶司、知泉州府。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吕祖俭奉派监明州仓,遇兄祖谦卒服丧一年。历衢州法曹、台州通判、太府丞,助兄讲学丽泽书堂,着有《大愚集》。追赠朝奉郎、直秘阁,谥忠。从弟祖泰性疏达,学问该洽,以言报国上书被贬,后诏雪,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孝宗年间登进士的有:1166年进士吕实、吕闳。1169年吕容。1172年吕庭坚官奉直大夫。1178年进士吕炎。1184年吕启宗。

公元 1195—1224年 南宋宁宗赵扩年间

        公元1208年,嘉定元年。吕殊举进士历江陵教授、朝奉郎,着有《敏斋稿》。吕声之太学出身官至昭信军节度推官,着有《雁山吟》。

        公元1211年,嘉定四年。吕午举进士授乌程主簿,历监察御史、起居郎兼史院官、中奉大夫,着有《竹坡类藁》《左史谏草》等。子吕沆以铨试第一授黄岩县主簿、婺州通判。因政事不顺隐归不再复出。

        宁宗年间举进士的有:1199年吕克袭、吕克广、吕克导,吕克光官承事郎。1205年吕稽叔。

公元 1225—1264年 南宋理宗赵昀年间

        公元 1234年,端平元年。吕沅铨试第一,知于潜县,旋通判婺州、后知兴国军及全州。同年吕重庚登进士,官至大理正。

        公元1237年,嘉熙元年。吕文德以樵夫行武、魁悟勇悍而建功擢为池州都统制,率军援安丰城力战打退蒙军。又以宋军精锐伏击败蒙军于五河,连传捷报二十七次。以功升福州观察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后兼知濠州节制寿、亳等四州军队。以亲族及樵夫、炭农等编成了南宋末最大、战绩最为卓着的吕氏军事集团。弟文焕、文信、文福,子侄师夔、师龙、师道、师孟、师望,婿范文虎等均为重要将臣。

        公元 1247年,淳祐七年。吕大奎登张渊微榜登一甲第三名进士。初任潮州教授,迁袁州、福州通判,以政绩升朝议大夫兼吏部员外郎。同年吕中举进士,授肇庆府教授,历国史实录院检讨、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着有《演易十图》《论语讲义》《治迹要略》等。

        公元 1259年,开庆元年。吕文德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四月又总领四川财赋、授京湖制置使,率部转战川鄂,增援钓鱼城,连败蒙军,致使蒙哥战死在合州。因功以开府仪同三司、少傅、崇国公致仕,特授少师改封卫国公。卒谥武忠,追封为和义郡王。父吕深,追赠太师、相国公。因弟文焕降元,《宋史》不传。

        理宗年间举进士的有:1226年吕桥。1228年吕秉南历官崇安尉、朝议大夫。1238年吕抚历官朝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封永康县开国男。1249年吕大方官宗政说书、秘书郎。1253年吕圭官通直郎侍班。1256年宝祐四年吕岳英德州佥书判官。1260年景定元年庚申科进士吕人龙。

公元 1265—1274年 南宋度宗 赵禥 年间

        公元1273年,咸淳九年。吕文焕以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职从1267年起死守襄阳与蒙元相持达六年之久。但因南宋末年政治昏庸、奸臣贾似道当政,致襄阳兵尽粮绝,为免屠城与子师圣降元。

        公元1274年,咸淳十年。吕师夔卸任广西制抚后镇守九江,以兵部尚书降元,后官至元中书省左丞。

        度宗年间举进士的有:1265年吕鼎享官文林郎,吕然任淞江制置司计议官以军功转修武郎,吕勋特恩同登进士官修职郎、监临安府盐官县教积务官。1268年吕傥授徽州府学教授,改修职郎处州松阳县尉。

公元1275—1279年 南宋恭宗赵显、 卫王赵昺年间

        公元1275年,恭宗赵显德佑元年。吕文信仕至武功大夫、沿江副司谘议,率水师在南康斛林的夹白鹿矶与元兵遭遇战死,赠宁远军承宣使。子师宪,特与带行阁职,与两子承信郎恩泽。

        公元1279年,卫王赵昺祥兴二年。吕大奎奉檄以兴化军(今莆田市)转调漳州知府节制左翼屯戍军马赴任时被叛将蒲寿庚执捕欲杀,幸得门弟子救出,后易服避入海岛时再次被捕,拒降被害。着有《莆阳拙政录》、《春秋或问》、《论孟集解》等传世。

阅读全文

与吕姓历史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