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康熙的第八个儿子简介
康熙的第八个儿子简介
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祀,其初行次为第十六,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庶妃卫氏即良妃出。三十七年三月,封贝勒。四十七年九月,以谋夺储位削爵,逮治。十二月,赐还贝勒,仍系于畅春园侧。五十四年正月,停给爵俸。明年九月,以病释,令还家,给俸如故。六十一年十一月,与受末命。世宗即位,命总理事务。十二月,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三年二月,罢总理事务,独不予议叙。四年丙午正月,严旨历数罪状,削爵,除宗籍。二月,圈禁高墙。三月,改其名为阿其那。六月,廷臣复议其罪四十款,诏令宣示天下。九月初五日幽死,年四十有六。干隆四十三年正月,诏复其原名,收入宗籍。<br/>从小胤祀就因为身份问题吃尽苦头,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时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从小受过多少冷眼,多少不屑,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他从众皇子中脱颖而出,16岁领正蓝旗亲征大漠,康熙亲自制诗以赐;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称他“实为贤王”。所谓天妒英才,八爷最终还是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自己的额娘还被侮辱,自己的母亲被称为贱妇,身为人子会是怎样的心情。我觉得皇太子秘史里面那个八阿哥有句话说的不错,我是儿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母亲,但是他是皇帝啊,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女人,为什么他要选那样一个卑贱的女人,再来生下我。
他知进退懂礼数,待人温和,才能出众,我觉得他足以和雍正相提并论。他是皇子,自然是有城府,但并不代表他很坏,难道雍正要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他就不能奋斗了吗?!雍正是冷面王爷,他就是偏偏君子。
好一个“阿其那”,为了保住独子的性命,身为人父的八爷宁愿自取其辱,自请改名。大丈夫死有何惧?将死还被羞辱,身后不能正名,雍正做得够绝够无情。八爷死后都没留下什么,连画像也没几张……要说他有错,就错在他不够心狠手辣,不够冷酷无情,错在他千般算尽却算错了康熙的心,错在他生不逢时遇见这般冷酷残忍的对手与不懂他的父亲。
真是曾经如何做,如今都是错啊。康熙就是不喜欢他,他再什么”贤”又有什么用呢。说他是笼络人心,可他笼络得了那么多的人心吗?如果他没有才能没有实力就是有万贯家财又如何笼络人心?!李光地说得好,目下诸王,八王最贤。难道不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状况吗?
八爷有情有义,和雍正一样弑君屠弟夺嫡的事情,八爷不做,他上对父母,下对兄弟,对得起任何一个人!雍正初登基,羽翼未丰满,八爷党尚有很大的势力,掌八旗中的重要兵权,可是兄弟相残的事情,八爷不做,他要的是国家太平,黎民安康,而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宝座。太子无能,难成大业,八爷争了;输了,八爷认了;雍正羞辱他,八爷忍了。他曾争过,进过,就对得起自己了,他心甘情愿地退了。
雍正为君,天下安,宫闱乱,我们承认他的政绩,可是也无法抹杀他的冷酷与残暴,他的才能够为明君,可是他的胸襟远远不及。雍正不爱才,他亲口承认,胤祀办事的能力是众兄弟中最让人放心也是可与自己匹敌的,可是为了一己私欲他置他于死地,年羹尧曾为他夺位争权保天下,为了自己的不悦,他也弃了。可是八爷不同,用句老土的话说,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八爷党的庞大,众多皇子的死心塌地,无数大臣的赞美举荐,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么?如果百年前,历史改写,八爷登基,那么,宫闱安,天下安。八爷不是弱者,也没有失败,他不需要被同情。几百年前连他自己都能将生死红尘看得那么云淡风轻了,如今我们更要努力做到一笑而过。输了,就不是英雄吗?那么为何会有至今思项羽这样的诗句?难道岳飞,袁崇焕最终为人所害我们有不去崇拜推崇吗?有谁能说三国之中,周瑜,诸葛亮,孙权,曹操…他们不是英雄呢,他们的产业最终不是都归与司马家族之下了吗?
我们喜欢八爷是因为他优秀,正直,相对那场九龙夺嫡中的其他对手,他在我们心中显得那样儒雅睿智。其实我一直一直都在研究正史,而非什么野史。但是我觉得从正史中我真的不难看出雍正心胸狭窄的蛛丝马迹。我看待历史,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是记载历史的人说什么,我就认为是什么。历史记载说八爷阴柔成性,妄自菲薄…那是康熙,是雍正对于他的看法,但是我不是康熙,也不是雍正,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会用自己的眼光,想法去看待这些事情。八爷争储位,在康熙看来是十恶不赦,在我看来,是太子无能,他要救江山于
危亡。八爷凡事从剪,不拿亲王架子,在雍正看来是居心叵测拉拢人心,但是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他出生卑微对生活在他们之下的人能更有体会和感触罢了。人说一百的读者,就有一百的哈姆雷特。关于历史亦是如此。一百个人,就有一个种对九龙夺嫡的解答。每每想到八爷,我就有种为他可惜,为他悲哀到想哭的冲动。很多人赞雍正够冷酷,够聪明,是个好皇帝,可是我却仍旧认为他是个残酷的禽兽。他没有情,没有心,爱心觉罗家尽出情种,清太宗皇太极为宸妃痛哭数天,睿亲王多尔衮为庄妃不要江山,福临为董鄂妃生死相随。可是爱心觉罗的这个情字,却完完全全的没有在雍正的身上体现,他对上轼君篡位,对下迫害兄弟,说他明,可是他在杀人的事情上从来都是个人喜好,雍正登基之后,且不说八爷党势力已经被他削弱了,就说老八自己的个性,夺位最后阶段,老八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他转而辅佐有希望的十四。同样道理,木已成舟的事情,他也会认命,好好辅佐老四,不会生反叛之心。综观八爷一生,他要的是国家昌盛,不是个人荣辱。他是个识大局的人,否则别说老四了,根本轮不到他登场,八爷早就弑君篡位了,当时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八爷党,他还怕没人拥戴么?何苦最后忍受雍正的百般羞辱?但或许,这就是命,雍正是个好皇帝,但不是个好人。我相信如果是八爷,他会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还是那句话,胤祀是个政治家,不是阴谋家,成王败寇,即便败了,他也败得光明磊落,或许九龙夺嫡本来说不清孰是孰非,成也英雄,败也英雄。百年已过,对历史我们只能感叹句,既生禛,何生祀?故人已去,焚尸扬灰也好,名声被辱也罢,真相被雍正篡改都好,再去计较还有什么意义呢……雍正曾经那样光辉还不是最终殊途同归?死,是谁都没有办法抗拒的结局。生前悲惨也好,荣耀也罢,都随着生命一切风消云散了。雍和宫香火再旺盛,几百年过去了,有个人还是没有办法逃避良心的谴责,他的皇阿玛会看着他,他的含恨的额娘会看着他,他那么多因为他的利益谋权献出生命的兄弟会看着他。千人歌颂,万人景仰,他还是不敢在清东陵那片荒地中安息。八爷输了不见得他真的失去了很多,四爷赢了不代表他真的拥有很多。雍正拥有万里江山,但是除了大清国,他还得到了什么?兄弟背叛,母子失和,众叛亲离。或许坐在那个宝座上接受万人朝贺他真的觉得是值得的,但是转身一想,人该有的最基本的东西他全都失去了,良心,感情,以及信任,他不信任别人也不被别人信任,相互利用相互谋算,形影孤单,他的生活难道不可悲吗?八爷输掉了一切,家产,名誉,甚至性命,但是起码,他还保留了人应当具备的东西。只要仍有人,在逆境之中,对他不离不弃,即便不能共同赴死,我想多少,他还是幸福的。他有很多兄弟,无论强势弱势,直到最后也绝不背叛,有一些知己,哪怕没落,也坚持他们的信念。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他康熙末年,李光地还能说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的政见。他没是失去自己的胸襟,没有失去人该有的感情,不会谋杀他的父亲,逼死他的母亲,迫害他的手足,更不会弃整个朝廷危亡于不顾去抢夺一己之欲…纵使廉亲王府无处可循,他的陵墓荡然无存,他的诗辞歌赋,琴棋书画都不曾留下,这么多年之后还有我们,还能有为他的历史感到质疑的人,还有我们这些相信他的人格的人,还有我们这些会为他长嘘短叹命运不公的人,还有八爷党,足以。我们可以说,八爷是个悲剧,因为宫廷太苍白,人心太复杂,谋权太乱眼,结局太悲哀。但是,人生的观点换一个角度去看,往往又是另一种光景。我想,当初笑对生死的八爷也会是这么想的,看破红尘,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可怜,悲伤。就像苏格拉底说过,死,不见得是坏事,活着,也不见得就幸福。虽然我自己现在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么豁达,但是,我们的八爷,是个君子,至于悲与不悲,很多时候,就像他自己一样,可以一笑了之。
‘贰’ 康熙的八阿哥史书上记载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爱新觉罗胤禩,系清朝圣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生母确实是良妃,系辛者库罪籍,所以他一出生就被送到康熙的惠妃那,由惠妃抚育长大。因为卑微的出身、温和的性格,让他在小时候受尽兄弟嘲笑、看低。即便这样,多年后,他依然是那个温文尔雅,眼中如沐春风的皇子,只是少了些许野心。面对兄弟的打压,他依然是那样淡淡的微笑,就算形销骨立,也依稀是当年的风华卓然。然而他天资聪颖,德才兼备,17岁便被封为贝勒,在朝中、江南一带都有极好的声望。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复立太子次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八阿哥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因此导致康熙勃然大怒,对他恶言相向。 康熙在位时,八阿哥在太子一度被废的期间,声望是极高的,康熙在考虑新立谁为太子时,朝堂上多举荐八阿哥。然,康熙对太子依然有父子之情,且极度讨厌结党营私,所以在众人举荐胤禩为皇位继承人之后,康熙不仅大怒,还下令圈禁胤禩,借此打击"八爷党"。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被释放出来了。太子复立后,中间出现一些事使得康熙对八阿哥的意见愈发加深,甚至口出恶言,并称与他父子之情已绝 。后来,八阿哥病重,康熙对他亦甚是无情。但此时,八阿哥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仍然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可见他仍是大臣中声誉最高的皇子,却始终没再受康熙重用。 新君登位后,更是将他改名“阿其那”,将九阿哥改名“塞思黑”,将十阿哥,十四阿哥调往偏僻处不得返京。八阿哥及九阿哥先后在牢狱中被折磨死。其嫡福晋郭络罗氏亦被雍正下令被休归家,其后被挫骨扬灰,将胤禩开除宗籍。 八阿哥 胤禩的爱情在那个时代是个异类,也是一段传奇。在所有皇子三妻四妾的同时,他却仅有郭络罗氏一个嫡福晋,即使是妾也少的可怜。可能就像纳兰性德所说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他为了她背负“惧内”的屈辱,而她也甘心被两代君王指责为“天下第一妒妇”。就算是最终被雍正赐为“挫骨扬灰”,她也无怨无悔。为了他,骄傲如斯的她甘于承担一切,即使代价是生命。(郭络罗氏是安亲王的外孙女)这段另类的爱情成就了胤禩的真,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催化了他注定要退出九龙夺镝的舞台。
‘叁’ 历史上清朝八阿哥的真实情况
八阿哥,本名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
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干隆四十三年(1778年),干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3)康熙的八儿子历史怎么记载扩展阅读:
胤禩生平大事:
1、毙鹰事件
“毙鹰事件”又称“海东青事件”,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
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
康熙大怒,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2、受父压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说要在诸阿哥中选择皇储,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
谁想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进行。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
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新觉罗·胤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毙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