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遇到挫折坚强面对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遇到挫折坚强面对的名人事例:
1、华罗庚: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❷ 历史上那些面对挫折困难积极面对最后成功的名人有哪些
有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孙膑、张海迪、司马迁等。
1、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着作。其中最着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2、斯蒂芬·威廉·霍金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
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3、孙膑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不久,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暗中探访孙膑,把他藏入车中带回齐国。在一次王公贵族的赛马活动中,大将田忌将足智多谋的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在齐威王面前,孙膑畅谈兵法,尽叙平生所学,受到齐威王的赏识,被任命为齐国军师。后来,在齐魏马陵一战中,庞涓被孙膑打得“智穷兵败”,无颜见世人而自刎,孙膑从此名扬天下。
4、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
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
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
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
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5、司马迁
公元前99年,李陵因被匈奴击败而降敌,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判以死刑。单位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自请宫刑而免除一死,在狱中司马迁坚持撰写着《史记》。
司马迁出狱后担任中书令一职,继续发奋写书,最终得以完成这部着作。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司马迁随后离开了长安,不知所向。
司马迁自小学习古文,在父亲的亲身教诲和董仲舒等文人的指导下,司马迁学识更为渊博,他一生为完成《史记》创作而忍辱负重,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关于司马迁的故事也必将流芳千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斯蒂芬·威廉·霍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马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海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伦·凯勒
❸ 历史上有哪些人在仕途失意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造福百姓
李白早年就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远,为实现理想,他20几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才应招入京,他几入长安求士 壮志难酬 但对祖国命运与前途的关心并未减弱。
宋代的欧阳修把个人的师徒失意转化为与民同乐
苏轼也是一位仕途失意的文人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辛弃疾。陆游 苏东坡 林则徐
❹ 面对怀才不遇、仕途险恶,北宋文人怎样何调整心态
立功、立德、立言是大夫们终极的人生追求,然而,仕途险恶似乎是历来不变的定律。
北宋以文治国,网罗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多自负其才,相处在朝廷内部,因政见不合而经历了升沉不定的仕宦风波。
由于他们所长各异,见解难免分歧,因此对于改革的步调有所不同,最后竟形成了君子小人互相倾轧的党派之争。
文人们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遭遇了仕途浮沉,常怀“有志难伸”的感慨。因此,“悲士不遇”便成为他们赋中的主题,而这大抵是因为现实终难符合理想。
王曾与宋祁:咏物抒情, 感慨万端
北宋的文人多出身寒门,他们原不以今生的困顿、寂寞为意,而以不能留千秋之名为憾,他们往往选择以“赋”来咏叹自己仕途的彷徨与苦难。
例如,王曾的《矮松赋》咏物抒情,表达了在仕途上的无可奈何之情。
他虽然生活在宋太宗、宋真宗天下太平时期,也两度参知政事和入相,但因个性耿直,一生仕途仍有颇多波折,故托心于“矮松”形象,此中蕴含了强烈曲折的政治意识和人生感受。
陆游画像
玲珑说
历来文人在宦海之中若有不如意,常发咏为哀叹之声。以“赋”来抒情写志,乃自古不变的定则。然北宋文人所抒之情志,不仅独一己的仕途失意而已,还包括忧君、忧民等种种情思。
这种抒发“不遇”的作品,或抒写被贬后的感慨,或观物度己、借物抒怀,或有扼杀才士之叹,或直接描写人之遇与不遇……
矫激刚烈之性,经世致用之心,在北宋文人中比比皆是。他们虽心存用世,然世则未必纳之。
但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文人虽常有“不遇”之情,却往往能化抑郁为超脱旷达,这和其他朝代的文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❺ 在历史上哪些名人遇到挫折后依然坚强面对的
遇到挫折坚强面对的名人有:巴雷尼、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孙膑、张海迪、司马迁等。
1、巴雷尼
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
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
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❻ 名人调整心态 努力奋斗 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6)失意时如何调整心态历史上名人扩展阅读: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
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