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东北的历史有多久

东北的历史有多久

发布时间:2022-01-21 04:47:00

1. 历史上的黑龙江到底有多长

”郭璞注云:浴水即黑水。古往今来,一切正直的史地学者,无不认为这“黑水”即是黑龙江,尽管“黑龙江”之名在辽代(960年一1127年)的正史中才正式出现。(《黑龙江外记》卷一) 历史上的黑龙江,指的应是从发源于肯特山东北的鄂嫩河,中经石勒喀河、再经额尔古纳河口直达鄂霍茨克海的江流。《金史》称黑龙江为“石里罕”或“石里根”,俄国史学者费歇尔说:“石勒克河和黑龙江是同一河流”(巴特雷:《俄国·蒙古·中国》卷一,T41页);沙俄侵略者波雅尔科夫把黑龙江称为“石勒克河”,也不无延用当时“习惯叫法”之可能(参见卡马宁:《“航行记”》:涅维斯科依《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第27页)。足见黑龙江包括了石勒喀河在内。近人丁谦和日人白鸟氏认为黑龙江或可称为“难河”,理由就是它包括了作为其上源的鄂嫩河(斡难河)。只是对于中国历史完全无知的沙俄侵略者哈巴罗夫,才于165。

2. 东北三省的历史沿革

明代以来,东北地区有“关东”之称,清代始有“东三省”之称。虽然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设省之前,虽然是将军辖地,但“东三省”就已经是清朝对这一片区域的通称。比如《清高宗实录》中记载:“定简放东三省副都统城守尉例。论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向因风俗淳朴,地方宁谧,是以三省旗员皆放本处之人,即副都统、城守尉大员亦有简放本处者……” 例嘉庆《大清会典》中明确指出:“留都曰盛京,其北曰吉林,又北曰黑龙江,是为东三省。” 嘉庆时西清所撰《黑龙江外纪》一书中也称:“黑龙江今为东三省之一。” 可见在清朝前期,即使还未设省,就已称呼东北地区为“东三省”了。到清末,“东三省”这一用语更加普遍,比如1885年曹廷杰所着《东三省舆地图说》、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1907年,东北改制,清廷正式将原属将军辖地的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设为行省,各省任命巡抚,并置东三省总督一员。至此东三省成为正式名称,同时也称之为东省地区。尽管后来有东四省、东北九省、东北四省区等说法,但“东三省”或“东北三省”是最流行的,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契丹,女真,汉族,蒙古等中华民族同胞自古繁衍生息于此,民族团结和睦。
东北三省是我国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口,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华北是东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我国原来的东北三省是: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包括内蒙古蒙东地区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盟。
舜帝(约公元前2277-公元前2178)把中国分为十二州,闾山被封为东北幽州的镇山即北镇。
公元前11世纪,箕子在辽西建立箕子侯国(即箕子朝鲜),为周王册封。周朝典籍明确记载“肃慎吾北土也”表明中原与东北的关系即东北就是周朝的北土。
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遂亡。秦在东北地区设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公元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
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
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建乎府于龙城(今朝阳市),史称前燕。
668年,唐朝灭高句丽统一了东北全境。
698年,满族先祖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
713年,渤海国接受唐朝册封。
926年,辽国灭渤海国统一东北全境。
1287年,元朝设置辽阳行中书省,统辖东北全境
1371年,明朝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1409年,明朝在今俄罗斯境内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
1616年,后金(后改为清)政权建立。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是民族绝非地名!)
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中国。
1689年,清朝击退沙俄侵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乌苏里江以东领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906年,成立“满铁”。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刺。
1928年,东北易帜,张学良名义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柳条湖事件。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伪满洲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粉墨登场。改长春为“新京”。
1934年,溥仪即位伪满洲国皇帝
1945年,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日本投降,伪满洲国灭亡,东北光复,伪满“皇宫”的所在地被 命名为光复路。国共同时进入东北。
1946年,四平保卫战
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三省全面解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5年,苏联将旅顺海军基地归还中国。
1964年,《中朝边界条约》,长白山主峰及天池一半被划归朝鲜
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
1969年, 8月1日,原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盟(现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1969年7月,哲里木盟(通辽市)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昭乌达盟(赤峰市)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平分黑瞎子岛

3. 哈尔滨有多少年的历史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端口,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参考:http://ke..com/item/哈尔滨

4. 东北倒骑驴的历史有多久

倒,骑驴,是一种人力交通运输工具,是活跃东北地区大小城乡最便捷、最简单的交通运输工具,实际上是三轮车里的一种。多见于东北地区。
正常的三轮车,车厢在后,骑车人在前,而“倒,骑,驴”车厢在前,骑车人在后,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倒,骑,驴”,这种三轮车比普通三轮车更安全、更好操作,是东北的大街小巷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三轮车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非常流行,逐步取代了人力车的地位。三轮车状似人力车与自行车的一种结合体。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民,国4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一,战,后,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络。

5. 东北古老的建筑大多多少年以上的历史

东北的近代历史建筑比较多,清代尤其是日据伪满时期算比较普遍,以前北方都是少数民族统治地区,留下来的古建筑不多

6. 哈尔滨的历史有多久了!

有一种说法(1987年彼得洛夫.夫在美国出版的《松花江畔的城市》中谈到:“1899年5月16日,在距松花江畔8俄里的地方建起第一间铁路建设者工棚,周围很快形成一个小村,这个地方后来被称做老哈尔滨……”

地质学家阿努钦在自己的书中(1948年)写到:“……工程师什德洛夫斯基在现在的桥庄(36棚,译者着,位于道里区偏脸子,此处距离差8公里)建起第一间工棚,应把这个日子视为哈尔滨开始建城的日期”。在工棚建成方向上有很多分歧,我想,没必要理会这些。什德洛夫斯基具有旧时学校工程师责任感的特点,多半是下达了同时建设两个工棚的命令,当时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工作,但他没有想到,日后的历史学家们将会认真地寻找:第一所工棚建在哪?

另外一种说法:4月26日(他们到达后的第三周),城市(将来的)气象站的第一位站长韦谢洛夫佐洛夫•弗•恩在他的观察日记中做了第一描写,因此,可以把1898年4月26日这一天看成是哈尔滨的建城日(跟最初记在文件上的一样)。

7. 沈阳有多少年的历史

7200年前 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 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 改称“沈州”
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 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州”之名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 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1929年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31年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8年11月2日 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 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 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 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 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
[编辑本段]三,行政区划
沈阳市辖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东陵、于洪、浑南、沈北、苏家屯10个市区.以及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4个县。
1和平区:总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66万。和平区是沈阳中心城区。东北第一区。
2沈河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61万。沈河区是沈阳中心城区,沈阳市的中央商务区(CBD),正在打造沈阳第一个无居民区。
3皇姑区:总面积40.7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皇姑区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及各大省直机关驻地,是辽宁省的行政文化办公中心。
4大东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63万。沈阳东部工业区,居住区,沈阳汽车城所在地。
5铁西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人口102万。 铁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装备部。
6东陵区:总面积为913平方公里 ,人口30万。东陵区是沈阳的东部旅游度假休闲区,区内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正在被努力打造成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
7于洪区:总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于洪区是沈阳大工业区。
8浑南新区:总面积292平方千米 , 人口30万. 浑南新区是沈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沈北新区:总面积1098平方千米,人口58万。沈北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是中国唯一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未来沈阳的金融商贸开发区。
10苏家屯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3万。苏家屯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经济区的中心,是沈阳市连接沈阳经济区的一个战略门户。
11新民市:总面积3350平方公里,人口69.5万。
12辽中县: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53万。
13法库县:总面积2320平方公里,人口44.5万。
14康平县: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人口35万。

8. 东北二人转 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朋友你好:二人转在东北地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因其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独特的乡音乡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被称为东北黑土地上的“山花野草”。近些年,随着东北文艺作品的火爆,二人转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年辽宁省的各大剧场演出了18000多场二人转,观众人数达 到360多万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东北地区的不少农村,人们已经很难看到传统的民间二人转了!

9. 东北三省历史上被唐朝实际统治了多少年(我指的是被实际控制)

17世纪初,为荷兰和西班牙殖民地。(后被荷兰人赶走)1642年,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收复了台湾。)1894年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5年8月,日本战败,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收复台湾。)

10. 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沿革

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夫余高句丽、肃慎女真、商族燕人,奠定了东北的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还有东北四大民族行政区的布局,春秋时期东北西部东胡、北部秽貊、东北部肃慎、南部古燕族,逐步演变为汉晋时期东北西部鲜卑柔然、中部夫余高句丽沃沮、东北部挹娄勿吉、南部幽州辽西辽东郡,隋唐时期东北西部室韦契丹、东北部靺鞨渤海、东南部高句丽百济、南部安东都护府,以后辽金元清民国北洋奉系东北四省,东北四大民族轮流坐庄统一东北,7次入主中原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除《禹贡》,还有《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不过是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时文化人把远古时代的理想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
因 为尧舜禹三代还不具备形成国家的条件,自然也就不会有“州”的行政区划与设置。尽管如此,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 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此四州之设,并不包括今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之地,仅以方位“东北”指称今辽宁省地。
考之史,春秋以前,尚未在东北地区设制,仅以边疆民族朝贡来确认其土地与居民同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据《史记·五帝本记》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息慎即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
所 以,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称:“隶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时,肃慎继续朝贡,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山海经· 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
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东北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名奭,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时候,向东袭破东胡修筑长城,向南讨伐齐国,燕国达到极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灭韩、魏、楚后,再遣王贲攻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辽东郡和代郡。汉四郡(公元前108年~公元313年),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间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的总称,对朝鲜半岛南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立政权,创建者是夫余王子朱蒙,都城是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五女山城),后琉璃王迁都国内城和丸都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共历705年),统治最盛时一度将朝鲜半岛大半纳入版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对东北地区东部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晋时,慕容鲜卑迁到辽西地区,公元337年称燕王,建乎府于龙城(今朝阳市),史称前燕,前燕亦重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租税,非工商人口归农等等。使辽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高句丽在唐军和新罗(今天朝鲜、韩国祖先)的夹击之下灭亡,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军俘虏,高句丽人口余众绝大部被唐朝政府内迁中原融于中土,融入渤海国的人民里。
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勿吉王国七部之一的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于698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建立震国(后改称渤海国),初为唐朝的一个羁縻州,后改为唐朝的藩属国。渤海国鼎盛时,疆土方圆5000里,人口十万户,胜兵数万人,史称“海东盛国”。 辽金元时期,先后有居住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辽朝(907年~1125年);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朝(1115年~1234年)。这对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耶律阿保机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
五代十国,此为营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时,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
公元1113年,肃慎族系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南下占领辽东半岛。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建国后继续征战,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大金最盛时超过极盛时期的辽国,囊有当时的北方。大金骑兵向亚洲东北部海岸线纵横驰骋几乎拥有肃慎族系全部故地,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1287年,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统辖东北全境。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辽阳地区,明朝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吉林市是明朝设在东北的造船基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东北,负隅顽抗的故元残余势力,一方面派黄俦等人前往辽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率众归附”;另一方面派兵从山东渡海,向辽东进军,迫使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朱元璋为了向北推进,在“慎固边防,翼卫王室”的思想指导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北方和东北,如封燕王于北平、封韩王于开原、封宁王于大宁(今赤峰宁城)、封辽王于广宁, 其目的是“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当时故元太尉纳哈出占据金山(即吉林省农安县)一带,与辽东高家奴、哈喇张、也速之等故元残余势力,“彼此相 依,互为声援”,企图继续顽抗。明朝要统一东北,就必须消灭东北境内的“故元遗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傅友德率领明军进攻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其他“故元遗兵”也纷纷归降,蒙元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被肃清。
“卫 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看守地方”。“卫所” 官员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的政策。他们的官职 是世袭的,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必须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晋升官爵、更换敕书(委任状)、增加赏赐等,则要呈报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处罚。明朝授给奴儿干都司属下卫所的官印,不断有所发现,如有《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塔山左卫之印》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最好的历史物证。
由于女真和明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密切,因此东北地区的水陆交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明朝在蒙元设置驿站的基础上,大力扩建和新建驿站,延长或新辟驿站的线路,据《辽东志》记载,当时从辽东通往东北各地区共有六条交通干线,开原城是六条干线的起点。东到朝鲜,西达蒙古,东北抵达特林地区的满泾;西北通往满洲里以北,形成四通八达的驿站交通网。
特别是对黑龙江、松花江一 带,明廷为了保证辽东同奴儿干地区的交通运输,永乐十年(1412年)自松花江到黑龙江下游,就设了满泾等四十五站。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在今吉林 市的松花江畔建立了造船厂,担负“造船运粮”和运送军队的任务。正因为明朝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增设驿站,建立船厂,更加强了女真和辽东及中原地 区的联系。
然而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退,无力再维持对北方边疆的统治,1435年(明宣德十年),奴儿干都司被撤销,但下属的卫所则继续存在。随着鞑靼和女真的兴起,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区退缩到辽东地区。 16世纪末,女真再次崛起强大。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1644年李自成军队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军趁机入关,经过血腥屠杀攻伐统一全国。为了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清朝实施“首崇满洲”政策严防汉人,使得八旗迅速腐化。为了从外表上防止汉人知识分子产生华夷之辨和反清复明思想,清政府广泛实行剃发易服和文字狱,对汉民族的民族自尊心造成空前摧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封闭保守,客观上造成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倒退,形成近代积贫积弱的局面
清取得政权以后,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定盛京为“陪都”,对东北实行“特别之制”的治理办法。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之后清军与俄罗斯多次爆发冲突或战争,直到1685年雅克萨之战后,在康熙帝的授意下清军乘胜求和签约。于 1689年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在条约签订之前,清朝在东北地区疆域西括内外蒙古,尽有中、东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北滨北冰洋,东北方向直到堪察加半岛和白令海峡。1689年《尼布楚条约》后东北地区疆域逐渐退至外兴安岭、乌第河、贝加尔湖南岸一线以南地域。清末民初中国衰弱,库页岛、千岛群岛丧失,外蒙古独立,东北版图最后缩至今日模样。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东北农业生产的基本轮廓大致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沈阳、吉林、齐齐哈尔、辽阳、锦州、长春、宁安、辽源、哈尔滨等经济中心。
清军入关后,于清朝初年,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多尔衮就 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所谓的“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虽然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东北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但清初满族人倾族 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与“禁关令”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外,还有两个:“柳条边”和“闯关东”。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
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至今吉林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东北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稀薄,最终为俄国对中国东北的蚕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前引《周礼》中的幽州为辽宁北镇,管辖河北省东部及今辽宁,统称为“东北”。
辽东,关外,是在明初修成山海关及相连的长城,人们便有了内外之分的新的概念:把山海关以东的地方所称辽东,即今辽宁省境,统称〃关外〃,而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流寓关外,往往不直说省名,而泛称为〃关里人〃。在明代官方文件及官书如《明实录》中,又把关外称为〃畿东〃、〃京东〃,与〃关外〃具有同等的含义。明朝辽宁的行政区也是辽东都司,所以明朝多用辽东代指东北;秦皇岛历史上行政区和地理一直属于东北,山海关只是分割的行政区,把秦皇岛从大宁路划归京师北直隶永平府,而秦皇岛的地理文化人员民族构成仍然属于东北;
关东,关东这一称为来至清朝民国时期的闯关东,清朝废长城,却不废山海关。这座雄关,对于清朝来说,仍有重大的意义。它保留山海关,一是稽察往来商旅,抽取税收,对国家有利,二是为保护它的〃龙兴之地〃,严禁内地人通过山海关进入东北,免致破坏了它的风水〃龙脉〃。自康熙时就实行封禁,为后世的遵循,厉行封禁长达200年左右。山海关就成了清朝封禁东北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关口。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老黄河故道下游的山西、河南、皖北、山东、苏北的中原百姓开始闯入东北,大部分需要经过山海关放行,所以叫闯关东,关东这个称为才流行起来,闯关东到关外,只是闯关东的关东指代东北,而山海关以东的地理关东,并不能代表东北全境,因为蒙东和秦皇岛并不在山海关外;
1945年至1954年的东北人民政府,管辖包括原察哈尔省的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省、辽西省、辽东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龙江省7省区

阅读全文

与东北的历史有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9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6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