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什么论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什么论

发布时间:2023-02-24 05:31:05

❶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什么观点

神经病的观点

❷ 材料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是指社会的一切成员。由于各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其他社会条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异。他们的活动,或者遵循或者
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不同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要研究历史的发展,必须在承认“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根本观点出发,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些人,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这种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是反科学的。
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确认作为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正是他们的生产斗争和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各种社会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具体地说:(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者。他们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创造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并为政治、科学、文化等其他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停止了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要灭亡。必须充分估计创造物质财富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二)人民群众在精神财富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分离,剥削阶级垄断了科学文化,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聪明才智受到很大的压抑。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身于剥削阶级、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但他们的发明创造,归根到底要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仅如此,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发明、艺术创作是劳动人民亲自制作和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产生了许多发明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直接为人类创造了重要的精神财富。(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通过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对反动的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来实现。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尽管在革命斗争中有过挫折和失败,但它们始终是各自时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新兴的剥削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中,革命的主力军仍是劳动者阶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强调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意味着对杰出人物作用的否定。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伟大人物发动的重大历史运动,不仅要考虑人心的向背,而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多数;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
①经济条件的制约。广义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生产关系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
②政治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大不相同。在阶级对抗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极大地被抑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义。
③精神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

❸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 )

ABD
A---因为人是这个社会的创造者和支配者,人因为在社会上有这种关键的地位而是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B-就像我们个人在做每件事都要有目标一样,我们因为目标而产生了做事的动力,这些动力有督促我们完成了我们的事情。又因为目标的不同而产生了而产生了我们所做事的不同性质。这些我们所做的事和事得不同性质就形成了我们的历史。
C,由于历史是复杂的,我们周围的所有事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他有我们的努力,周围的环境,还有其他我们未知的因素在里面,同样历史的发展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
D--一般来说,一个单位的纪律是在人们遵守它的前提下实现的,而人们的自觉遵守则会让它的存在更加完美,因而,我们自己的历史规律也通常是在我们自己的自觉尊敬它且不违背它的前提下实现的。

❹ 材料分析题:舍英雄几无历史;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世界的历史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认为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在他看来,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英国的T.卡莱尔(1795~1881)认为:全世界的历史“实际上都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质的结果”,“这些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英雄史观在德国哲学中有着深厚的基础,19世纪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一些人把具有“批判的头脑”的个人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如鲍威尔,B.就说,“批判”是绝对精神,而他自己就是“批判”。在他们那里,“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他们认为,只要少数杰出人物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历史马上就会改观。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德国产生了尼采,F.W.的“超人”哲学。尼采认为“超人”是历史的主宰者,没有“超人”就没有历史,而人民群众则是“奴隶”和“畜群”,是“超人”用以实现其意志的工具。这种哲学后来成了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治的思想武器。

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某些客观唯心主义者的历史观也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黑格尔,G.W.F.虽然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但他又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把拿破仑(1769~1821)称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认为这些伟大人物是为了满足世界精神对于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创造历史的。他虽然看到没有人民群众,即“进行再生产的个人”,社会生活不能继续下去;但他又认为,群众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他们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而伟大人物的优越性就在于他能知道和表述绝对意志,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帜下,他就是人们的上帝。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但是他们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这样,社会的发展仍然决定于少数具有思维理性的立法者,即开明君主一类的“伟大天才”人物。

英雄史观存在的根源 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与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别人物的关系,使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英雄史观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存在主义主张少数领袖人物所体现的神秘化了的个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支配力量,认为“负责的个人是社会变化的先锋

❺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属于什么哲学倾向并说明这种支持汽车的内容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属于唯物历史主义哲学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动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它不否认每个参加历史运动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作用,但各种不同的人由于种种不同的条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❻ 如何理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论断的科学根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不能任意地创造历史.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条件即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以及归根到底由此决定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条件.人们既不能任意地选择这些条件,也不能在自己所处的条件下随意地创造历史,而只能首先适应和接受这些条件,以此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这并不是说,人们在现实条件下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适应和接受现存的条件正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自觉能动性,积极推动历史前进,表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随意的.
由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的制约,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实际结果是不同的.
历史上的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他们时代的历史创造者,他们的斗争动摇或摧毁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但由于他们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不能提出并建立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因此,他们虽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无产阶级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在本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不仅能够推翻旧世界,而且能够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世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掌握了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成为新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不能随心所欲,而仍然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进入自觉地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时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将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但从实际出发仍是人们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❼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即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是指社会的一切成员。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根本观点出发,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些人,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这种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是反科学的。

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确认作为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

正是他们的生产斗争和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各种社会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❽ 人人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人人创造历史,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正确的命题混淆起来了.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则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而“人人创造历史”没有意识到独立的个体人与人民群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理所当然的认为,每个人都创造整个社会的历史,将会形而上学和英雄史观.
并且,有些反社会发展方向而前行的人的某些行为,不仅不能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他们更不可能“创造”历史.
所以人人创造历史是错误的命题.

❾ 2014考研政治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
一、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含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下列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考研钻石卡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意识观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考研钻石卡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三、运动观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旅游管理考研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四、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五、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旅游管理考研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一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
2.实践与人的存在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大学考研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大学考研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4.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旅游管理考研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
【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变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相对性。
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题目中原子处于不同速度下其自身的时间会有不同,这是时间相对性的表现。故答案为选项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本质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本质问题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观念、意识“不外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所谓“改造过”,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了能动的加工,意识、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即意识具有主观反映性的特征,本身并不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列宁语)。因此正确选项是旅游管理考研D。选项A把意识看成“人脑中的特有的物质”,是19世纪中叶欧洲某些庸俗唯物主义者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反映性特征。选项B把人脑看成意识的“源泉”,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的“源泉”是实践和客观物质世界,人脑则是意识的思维器官,它不能凭空产生意识。选项C否认了意识和物质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本质区别。因此,A、B、C都应排除。正确答案是选项D。
二、多选题
1.【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展开来有二层含义:一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因此马克思概括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所以A、D两项是正确选项。B项忽视了意识反映事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错误选项。虚幻的观念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选项C说法错误。
2.【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
这道试题的出处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第三章,原文是:“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是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最为广泛的哲学范畴,给物质下定义,必须从与意识的关系这个角度来下,“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一个是第一性的,不可能,实质上不可能再下别的定义。”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这个范围内,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无条件的、不能改变和颠倒的,否则,就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是,一切对立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不例外。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具有相对性,是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万学海文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总之,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有同一性。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二元论或不可知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因此,正确选项是A、B。选项C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属于“凡是物质都有意识,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选项D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意识与物质从来都是并存的,否认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不了解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否认了意识同物质的原则区别,属于庸俗唯物主义思想。
3.【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题干的引文是马克思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着名科学论断。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离不开物质的,但又是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现象;所以,E项是错误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所以A项是错误的。意识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但不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主观中的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意识同物质具有同一性。所以,选项C和选项D都是正确的。

阅读全文

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什么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