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地教好历史课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第一、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第二,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我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三、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 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 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Ⅱ 如何让每一堂历史课成为优质课
怎样的历史课才算是优质课呢?我认为,一堂历史优质课必须具备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三维目标清晰。
(2)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3)课堂和谐、民主、自由,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热心本职工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我们不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极强的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那么,你所上的课一定不会成功,历史优质课就变成一句空话。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学大纲,挖掘教材,确定每一堂历史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三维目标,找出适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口胃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上好历史课。
二、大练基本功, 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熟练,做到脱稿讲课。注重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有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注重板书设计和字体端正,提高驾驭课堂和教学应变的能力,努力实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体现“以史为鉴”的特点,能让学生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人生体验。
三、必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如下特点:
1、移情和信任效应 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会爱其所教学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才能容易接受,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期待效应 师生关系好,教师对每个同学充满信任和期待,会在学生中产生一种暗含的期待效应,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
3、感染效应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崇师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而言之,历史优质课是充满爱的教学,没有师生之间的爱,就没有优质课的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正当渠道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许多内容图文并茂,直观性较强,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教学内容要新颖 实施历史优质课的前提是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而新颖奇特的东西就能达到此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筛选,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有时真是要“忍痛割爱”,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
难易适度的历史教学内容,是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原因。内容较难,会影响信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内容偏易,学生感觉没意思,没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抓住两头,照顾中间,面向全体,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起来能摘上“果子”,学有所得,增强学习的信心。
3、教学内容结构科学
内容结构科学主要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强调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把纷繁复杂的历史教学内容简约化,精要化,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另外,教学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切忌陷入题海之中。目前有些教师还在搞“题海大战”,弄得学生头昏脑胀,教学效果并非理想,事倍功半。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较多的内容,必须使教学的有效信息密度(内容的广度)增大,学生才会越学情绪越高,效果越好。
五、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教学过程
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2、讲究教育的艺术性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体说就是提倡多种教育艺术的有机配合。如语言艺术、体态艺术、文学艺术、问题艺术等。
3、注意教育情感性
首先要建立教育“情绪场”,使整个教育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其次,要浓化信息的感情色彩,学会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统一和谐优化。第三,教学教育不能只考虑认识过程结构。若把一堂课比作一曲动人的乐章,要力求“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终曲”余兴未尽。
综上所述,希望能对我们的同行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并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反复实践,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家长信任、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
Ⅲ 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
这对老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与本课知识无关的知识;在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问题通俗化,用一些幽默的需要开表达,这样的话,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对这科的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Ⅳ 如何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高中 韩丹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呈现“动”与“活”的情景,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导语要简洁明快、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英国的制度创新》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关于香港回归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多轮谈判的故事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不和英国的女王进行谈判呢?”。这样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在讲解《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课时,教材对华盛顿的介绍很少,我在课堂中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讲解后,我出了一道探究性的作业,写一篇《你眼中的华盛顿》的小论文。各组学生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从多角度地作了分析。我看了每组学生的作业后,很受感动。学生们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
历史教材注重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对高中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时空差距过大,就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以“教材式”的语言,板着面孔教学,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了。要想使课堂生动起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先生动起来:1、变“教材式”的语言为讲故事式的语言,教师可以适当渲染气氛,合理展开联想,使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历史事件让学生历历在目。2、适当拓展,补充细节,积极开展教师自身资源。在历史教材的简洁的语言表象下,蕴涵着多少明争暗斗,多少血雨腥风,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细节,积极开发自身资源,把全面、详实的史实绘声绘色的展示给学生。
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和现象,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文成公主入藏》时,我让学生朗读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径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这一剧情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让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
四、开展历史活动
要想课堂生动起来,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形式,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可以提倡开展表演历史短剧,讲历史小故事活动,让学生参与起来——参与教学设计,参与历史情景的再现,可以收到一举多的功效。
五、把三维目标的落实,变得趣味化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把三维目标做到量化和细化的同时,注重趣味化,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好、学会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思想水平。比如:在教授世界史下册:关于苏联成立的知识,最早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可以引导学生编成谐音顺口溜:白鹅(俄)的外面有黑(乌克兰)鹅。又如:讲到南昌起义一节,指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可以编为煮(朱德)粥(周恩来)喝(贺龙)。通过这样的趣味化,会收到显着的效果,使课堂生动起来。
总之,使历史课堂生动起来的方法很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关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举重若轻,使课堂充满笑声。
Ⅳ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每课三维目标,精心备好每一课。
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简言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历史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个体发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
历史的考试紧扣课标出题,所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它非常具体,内容标准详细地规定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六本书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标准共44个学习主题,分布在每一册书共有37个单元。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前必须参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来备课,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是一标多本,围绕一个课程标准,使用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有北师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书,我们都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1)教材内容分析,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结构(2)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中的地位(3)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中各子目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的课标要求以及三维目标对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知识与技能”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生成保障。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培育的凭借与途径。
备课要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作好学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2)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3)了解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年龄心理上的差异,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
写文章讲求有好的开头叫“风头”,课堂教学也是一样,需要创设新、活、美、乐、自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导入教学。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景致,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把握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历史课堂的导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以达到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的功效性,这样的导入才具有艺术性。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则性。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原则。(2)导入内容的篇幅要适中、恰当原则。(3)从新课程内容标准找导入语的突破口的原则。新课程内容标准,是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该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趋势的重要出发点,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如果能够渗透对考点的加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这一类的导入的方法一般建议是复习式的导入为主。(4)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历史学习素材,理清学习脉络为准的原则。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不应该为上历史课而上,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感化。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种教育的感化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但是,如果能够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奠定整一节课的基调的话,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多种:问题导入法、举例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图示导入法等在教学中自己的具体做法是: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就旧知识逻辑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通常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读等方式进行。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妙的兴趣。我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这样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虚心纳谏,社会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通过这一导入,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从而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我接着说,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体育的盛会,团结的盛会,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灵的距离,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心声,但是,在20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伤痛至今仍在延续,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你听听唱的是哪个地区?于是,我就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澳门,我接着说,是的,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门,那么澳门曾被哪个国家占领,又在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的呢?这一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4)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历史学科有很多影视资料可供使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摄成电视、电影作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
总之,通过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首先,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教学特色。中国有句教育古训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纪连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每个同学。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们为何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第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思维情境,将教学复习的知识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情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教学方法。
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内容,即问什么? 一是问题内容要紧扣课标和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问题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是问题要有层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课本,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以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文献资料思考题等为主要内容。五是不能过于肤浅。
2、要问的对象,即问谁?(1)多关注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 2)问题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最好问优学(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能总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应关注全班同学。3、提问的方式,即怎么问? 一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二是问题要有启发性。 三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
4、解决问题的方式(1)注重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以自主学习为主,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识记层次的问题。(2)较难的问题,可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解决,答案还不够完整或学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图、图片等材料帮助理解。(3)把历史知识的学习放在本单元、本册书或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过渡,融会贯通。(5)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做好板书设计。
四、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学习历史并不仅是单纯地知道历史事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中学历史五种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 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
3.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4.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5.谈话法: 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
Ⅵ 怎样使历史课更具有活力
一、用激情飞扬的谈吐去敲击学生的心灵。
不管是讲多尔衮时的痛心疾首,还是讲袁崇焕时的泪流满面,激情总是纪老师吸引我们的制胜法宝。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向学生们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种情感——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情感!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在讲《红军长征》这节课时,就必须饱含深情地展示长征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艰难,用我们的激情去打动他们,让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学子们懂得,什么是长征精神,以及我们在今天记住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本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消费式的,追求快乐才是根本。历史上的红色之旅都是用艰苦奋斗来书写的。硬要他们不忘前世苦,学生们难免会问:凭什么要我做出与我生活看来太无关系的设想呢?如果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则话说得严重些,长征将成为死的历史——它仅仅停留在符号记忆这一层面!
二、打造历史教学的“七种武器”。
纪连海在自己的博客中说,20年教学经历的不断摸索,让他总结出了具有其独特魅力的讲演风格。由此看来,他能在《百家讲坛》中“一举成名”,偶然中充满着必然。纪老师告诉我们,为了使他在课堂上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不仅是相声或者评书,他还会在课堂上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会用当今学生们最时髦的语言讲课,课余还会用QQ、MSN和学生、朋友们聊天,为他们答疑。
要改变因为现行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苦练“内功”,大胆创新,熟练掌握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开辟历史教学的新途径(如活动课、讨论课、多媒体课等形式)。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实是:播放一段《长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肯定比你喋喋不休的讲解更吸引人;让学生亲自动手,在Flash动画中重走长征路,肯定比你在挂图上指指戳戳更使人印象深刻;而采取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整理相关文字、图像、视频信息并集中交流,则肯定比我们的一纸教案更具实效!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万不可故步自封,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手段,才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人文精神,千方百计寻找学习历史的兴趣点。
古都北京的深厚文化积淀,使纪连海能够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琉璃厂的一砖一瓦,胡同里的名人野史,圆明园里的残垣断壁,故宫高墙里的重重宫门,随手拿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而探寻这里面包含的或喜或悲的陈年往事,则使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够寻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点。如果仍然是教师对着学生照本宣科罗列知识点,仍然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机械“记忆”历史,想必再爱学习的孩子也会有疲劳和厌烦的时候。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为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为主动、多样、开放的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当导游、绘画、表演历史情景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动手进行历史小制作、设计与现实相关的练习题、辩论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等。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以期待他们把历史学活,在学习过程中心情得到愉悦,个性得到张扬,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比如,在《红军长征》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六组,分别负责瑞金、遵义、赤水和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等地的导游任务,并写出导游词。每个组要找到相关图片以及当年红军发生的故事,现在和红军有关的遗址或和红军有关的变化,同时还要制作与导游词相配的各种电脑图片。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与碰撞,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回顾并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长征与长征精神。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四、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凝。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生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如上述对戊戌变法一些问题的质疑,由于教师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学生在讨论中灵感飞现,新意迭出。有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认为戊戌变法既不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不是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性质类似于早期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运动,主观上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的学生认为戊戌变法实际上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帝党和后党之争,维新派只是帝党向后党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些看法不一定科学,但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据报载,最近结束的一项有关中华历史文明的调查显示了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的严重匮乏。一张满分为100分的初中水平历史问卷,被试者的平均得分仅为27.69分,只有1.5%的人取得了及格的成绩。如此成绩,令人大跌眼镜,让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汗颜。青少年历史知识欠缺并非“不想学”或“认为历史知识不重要”,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的被试者对中国历史有较高兴趣,九成以上的人认为了解中华文明史极为重要,只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方法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把“活”的历史教“死”了。我们只有下大功夫研究并大胆探索实践,才能让中学历史这潭死水活起来。
Ⅶ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
一、必须做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师
⒈从师生平等做起,培养师生民主
当今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学习心理需求十分强烈,教师要积极开展民主教学,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民主亲和力,塑造平易近人、易于接近的开明教师形象。教师要走下高高的讲台,和学生打成一片。
⒉从仪表气质做起,培养师生人格
学生历来对教师外在形象格外注意,教师任何不值的谈吐、不当的装束和体态都会招致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反感。因此,教师应以得体的仪表、良好的言行塑造有个性、有气质、有吸引力的新形象。
⒊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因为孩子总是认为自己的好吗。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⒋从教学本身做起,培养师生教学个性
一个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是他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最能体现教师的个性魅力。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恰当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学生更喜欢你。
⒌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走下讲台给学生指导”;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⒍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
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二、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充分准备,优化教学方案
要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除了写教案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些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选择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案例”可以是课本上某一段内容甚至某一句话,也可以是与教材有关的史料,然后要求学生就“案例”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有位老师讲到对外开放时,先让学生仔细看书,然后问,你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很快就回答:这些开放地区与历史上的通商口岸从地域上十分相似。再让学生看这一部分内容提问。学生再次思考,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对外开放地区与历史上的通商口岸如此相似?再要求学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1)地理因素:因为这些地方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有利于吸收外资和技术;(2)历史因素:正是因为历史曾经被迫开放过,所以这些地方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3)其它因素:为此地方的人才资源、素质、观念等比较先进,等等。这样在反复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养成对课本质疑问难的习惯,并且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
实践证明,缺乏有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有将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或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才可能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成果。
1.从师生互动层面看
(1)坚持高效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教师高效讲授,是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讲授的内容要做到精、新、深。“精”即精讲,侧重重点、难点和疑点;“新”是指教师适当补充新内容(或材料),有选择地介绍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或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深”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讲授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并非无限拔高)。而对学生的自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才更有效。
(2)教师引导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就某一课而言,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这些疑问必须是学生的兴奋点,它既要概括教材的知识点,更要切中教材重点难点,能唤起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疑问要确保有梯度,适用不同水平的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了疑难时,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联想已有知识,各个击破。
(3)教师引导与学生个性相结合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认知的差异,有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理解程度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意志品质的差异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一位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明治维新时期“富国强兵”思想的影响。
有的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有利于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也有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有利于日本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有利于深化改革;还有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也推动了日本对外侵略,奴役和掠夺其他民族。学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富国强兵思想理解和认识的差异,是各自个性彰显的体现,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探寻后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识,并加以适当的方法指导,自然会得出初步的共识,即日本的富国强兵思想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引导与彰显学生个性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价值,而且也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博采众长”,掌握学习历史、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从生生互动层面看
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间合作的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的情境。着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可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课堂绩效,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四、加强检测,及时评价,巩固提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巩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鉴别历史经验和教训在现实中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对于课堂检测要及时反馈、矫正。课后练习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具有针对性,形式灵活多样。
②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③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巩固和提高。
④习题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五、养成反思习惯,不断自我完善
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课前备课要反思,课后更要反思。
首先要从教师自己本身进行教学反思。课后静心的想一想:这节课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在哪儿?等等。除此之外,单元考试后要进行单元反思,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让自己的专业快速成长。
其次,还要让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尤其是每次练习每次考试后都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让自己学会学习。
历史教学反思的内容如下:
1.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历史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具体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主干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提问设计的质量如何,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渗透和强调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是否充分挖掘;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课堂练习的质和量的控制是否合理等等。
2.学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成因,并据此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具体包括教学设计是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行为表现、语言表达及其原因分析,对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对学生练习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历史教师,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多读些专业书籍、报刊杂志、收集广播电视中的有关信息,做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地吸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七、要探究课堂上师生对话的策略
在历史课堂中,开展多向对话意义重大,不过必须在规律的寻找中落实课堂师生对话的实际效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究课堂师生对话的策略,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倾听心声:激发对话,深化目标。
2.适时追问:激深对话,拓展目标。
八、其它方面
1.要善于把握最佳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要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2.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
3.充分利用资源
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4.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
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中“主角”与“配角”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就是说要缩减教师“表演”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发挥个性,走上创造之路。同时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做到保护学生积极性与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相结合。
5.要科学提问
问题太简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
6.要优化板书
过繁的板书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对于的确需要板书且量又大的内容要提前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以节约时间。
7.要调控纪律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
8.要调节情绪。
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课堂中总是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不仅造成学生听不清,还会导致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有的虽精神十足,但语速过快,学生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教师说了也是白说。因此,教师要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教学心态,始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模范影响,高效组织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9.要劳逸结合
古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只有保持时间运筹上的弹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为了不让学生出现脑力疲劳,我们要调动学生课下充分体息,让学生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建议学生在课间到室外去活动,散散步,聊聊天,以便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基础。
Ⅷ 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改革的主要日的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摸索和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组织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抓住历史教材重点,尽可能创造出最佳课堂效果,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一、新课导入抓住教材重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导”。我讲“宋金对峙”这一课题。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引入“岳飞抗金”这一重点。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中,我先挂出邓世昌的画像,学生便可浮现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锋陷阵的场面。讲“隋唐文化”时,先复习提问有关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统一、交通发达、中外交往等内容,然后再导入新课——“灿烂的隋唐文化”。课堂教学中,复习提问是为导入新课而设的。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旧课程与新课之间的重点内容和因果关系。教师要善于“导”,就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教案,揭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且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为启迪学生思考作好准备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材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授课时,应在技巧上下功夫,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真正成为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白学能力。我在讲“王安石变法”这一课时,把重点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题目卡片,预习时发给学生,授课前卡片内容义出现在小黑板上。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卡片内容阅读课文,并随时填写卡片。具体要求是: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也就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表现为(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宋神宗)即位后,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并希望达剑(富国强兵)的目的。
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4王安石变法的成效有:增加(政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5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a(用人不当,危害百姓),b(大官僚,大地主强烈反对)。
前后不到10分钟,同学们就把卡片全部填上自己认为正确的内容,通过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教师授课启发分析教材重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了解其主要内容,解决了部分问题,接下来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一起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难,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释疑点的目的。
我讲完“辛丑条约”这一目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逐步加深这一规律的认识,进行了师生问答。
我静先问:请简要回答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同学们都能回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又问: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又是什么呢?多数学生回答: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再问: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多数同学能答出:太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我再问:今天学的《辛丑条约》的影响呢?同学们全都答对:中国完企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每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按时间先后,同学们是否能说出规律呢?这个问题很少有同学答出。这时,我边问边板书“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至此,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带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逐步加深的。
最后补充说,这一规律说明帝国主义侵略、贪婪的本性,也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的教法,联系旧知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己推理出结论,印象深刻,课堂气氛活跃。
四、师生共同参与归纳重点内容
学生通过每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和理解了一些历史概念,这时,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思考、归纳重点的内容,自觉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形成正确的结论。以世界近代史“空想社会主义”一课为例,开始是从空想社会主义的着名代表人物:圣两门、傅立叶、欧文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史宴出发,分别阐述三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主张。我采用教师提示,学生归纳概括的方法。我提示: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但都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反对阶级斗争,即主张阶级调和。学生得出的结论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不懂阶级斗争,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学生参与归纳课文重点,既提高其思维能力,又帮助其构建知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五、课堂练习时围绕重点内容
为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在把握教学大纲的胁提下,紧紧围绕绕材重点,结合“双基”编好练习题,山易到难,逐渐加深,一题多型,以少胜多。我讲“盛世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在下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
A楼车B筒车c翻车D水排E曲辕犁
1哪些是庸朝时候创造的?(BE)
2哪些是两汉时候创造的?(AD)
3哪些是灌溉工具?(Bc)
4哪些是靠水力转动的?(BD)
5哪些是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的?(BD)
这样的专题练习,不但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有关基本概念,而且掌握各主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举一反三,抓住本质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做法。实践证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