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国演义》哪个国家最后被灭亡
魏先被司马炎(就是司马懿他孙子)篡夺了政权,然后蜀国被邓艾成功突破到成都直接投降。唇亡齿寒,吴国不久也被灭了(孙皓也它妈一个龙包)。司马炎完成统一大业后改国号为晋。至此三国结束
㈡ 历史上蜀国被谁灭的
三国时期,蜀国是在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所灭。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蜀国灭亡原因: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
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㈢ 历史中的蜀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本人拙见···蜀国自关羽失荆州后,就一直没落···虽不可以偏盖全···但是这个不可忽视···不是说 关公坏话···他太戒骄戒躁了···也许是那句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集团风气决定公司成败···故······
㈣ 蜀国、吴国、魏国分别是被哪个国家灭的,顺便帮跟我说下这三国灭亡的顺序
蜀国先灭,被魏国邓艾钟会进攻蜀国,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掉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魏国次之,被司马氏夺取政权,建立西晋。
东吴最后,不战而降,三分归一统。
㈤ 古蜀国被谁所灭,走的是什么道。还有就是灭蜀的具体过程
司马错、张仪、灭古蜀国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秦惠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张仪率十万大军就是从朝天峡进入西川的。司马错、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今彭山东),冬,灭蜀。继而又灭巴、苴。秦惠王十四年陈庄杀蜀侯,后归降。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乱,甘茂诛陈庄。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平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
㈥ 四川的古蜀国被哪个诸侯国所灭
应该是秦国吧。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
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通道。秦灭蜀后,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㈦ 蜀国被哪国灭的
第—:蜀国对外的连年派兵宣战:虽然说诸葛亮当政还能竭力维护社会与国家的困乏!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的贵”。小诸走了!蜀国连年对外战争的问题就暴露在蜀国内部!社会百姓由于”连年征战“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十分困乏!百姓渴望和平。从这点就看出蜀国把人心输了又把社会搞的什么困乏!政府机构由于小诸的连年征战导致国家财政,物资困乏,很难在维护“政府”的这部机器了!
第二:诸葛亮在“政府报告”(出师表)中提出的“依法治国,人人平等”的治国方案严重导致蜀国内部贵族上层社会阶级与政府的矛盾!使政府从民心大失到上层社会民心大失!导致严重的人民与政府矛盾!
第三:拿小诸同志举列(用现在的话讲)!他生前一个人就曾经担任蜀国的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发改委等多部门部长职务!在军事方面又担任国防部长,蜀国军委主席,国家军队最高领导人等职务!在国家里又担任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导致小诸一死!蜀国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权利真空,政府人事调整方面出了严重困难!不象现在有清华北大可以为政府培养优秀接班人!(总结:政府内部职务政法体制严重漏洞,人事方面出现空洞,空洞现象导致政府调整困难,政府机器很难良好运转)
㈧ 历史上三国格局变化 蜀国最终被哪个国家所灭
蜀国最后被魏国所灭。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掉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三国之中,蜀国先天不足。
蜀国全胜时期拥有户口不过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一百万,为三国中最少。至263年蜀亡时,有二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常备军十万。
吴国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人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魏国力量最强,在籍户口有66万户、443万人(大于吴国和蜀国之和)。 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军队总数40-50万。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1、三国时期各国均是“先军政治”,目前世界上军人比例最高的是朝鲜,军人总数大约110万,相对于全国2400多万人口,军人占据人口总比例为4%;但是三国时期各国的军人总数占全国人口数都是10%,且当时生产技术和生产率远远不能与现在相比。
2、东汉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在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 ,现代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及百越等民族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 ,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但是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146.6万,人口767.3万(不包括官吏和军队)相对于东汉高峰期的6500万,人口只有原来的10%,东汉末年的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90%,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期。所以,蜀国吴国的先后灭亡、晋国的统一,对于普通百姓,对于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都是巨大的幸运。
㈨ 蜀国是怎么灭亡的
1、蜀后主刘婵宠信宦官黄浩,群臣人人只求自保,大将军姜维屯田沓中避祸,蜀国防御上下不能同心一致,被邓艾偷袭成功。
2、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邓艾的一支部队偷过阴平,攻打江油,但是蜀后主懦弱无能,朝廷臣子懦弱不能统一御敌,没什么抵抗投降了。
3、根本原因在于,蜀国地处偏远,人口不足,战争潜力不够,再加上蜀国人才后期凋零,政治腐败无能,失败是必然的。
4、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不能审时度势,贸然出击导致全军覆没,成都门户绵竹失守。
蜀汉(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9)历史上蜀国被哪个国家所灭扩展阅读:
蜀国范围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略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内)、牂牁(今贵州境内)、永昌(今云南境内)四郡之变乱。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
三国时期疆域大致稳定:魏与吴、蜀间的界线是长江与淮河之间、今大别山、湖北汉川至兴山一线、大巴山、秦岭,而吴、蜀之间以今湖北的西界、贵州务川至台江一线、广西西界和中越边界为界。
㈩ 蜀国怎么灭亡的
1.其实说得没错.经济决定一切
在关羽挂后,荆洲丢失后,以蜀一地之力已无法确保自身安全,更别提北伐了.
至于诸葛及姜维北伐,其实目的已经从逐鹿中原变成自保.利用全蜀之力来来对西北之地进行打击.让自己能多活几年.
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可以说,粮食限制了发展.而不是人口限制.当时来说,亩产200斤小麦,已经算是丰收了.
后面姜维屯田十年,所剩余的粮食还不够一次北伐,可见当时的粮食产量之低
2.三分天下,战略错误
新野时,刘备与诸葛三分天下设想,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北方让曹,南方让吴,没错,但自己取荆洲,后取西蜀则是错误的战略.应该是西北之地的凉洲.
以当时冷兵器时代,骑兵在中原/河北来说是最理想的部队.但在新野时,完全可以从上庸出兵到汉中,以当时张鲁的力量,是无法抵抗的.再依托汉中对西凉进行攻略.完全有能力西取西凉,使骑兵有马匹供应.退一步说,不取西凉,按照当时马腾和刘备的奉血诏,应该说能支援刘备的.
结果,战略错误,使北伐没有一次平原对战,无法有效消灭曹魏的力量,使得陇西地区一直无法占领,从而让自己的北伐成空.既花费了大量的储备,却无法得到回报.多次北伐,全是粮食供应不上.一次是马谡没守住街亭(属于用人不当)
3.至于彝陵之战,刘备原意是想夺回荆洲.否则,以蜀一地之力,根本就无法对抗曹操的.这点.刘备是看得很准.包括诸葛亮,但按照历史来说,那个时候法正死后,诸葛才总领蜀国的,而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诸葛总领蜀国
不幸,刘备失败了,同时,损失的还有蜀80%的兵力.最后,加上南征孟获,最后北伐的兵力只有8W,根本就无法和曹魏对抗.加上当时的蜀道艰险.所以,以8W之兵对抗,根本就无法胜利.
4.用人之道,诸葛时期,全是荆洲派.西蜀之地的官员全没有.难道西蜀之地就没有一个人才?诸葛的选人眼光确实不怎么的,仔细看下,三国里面除了早期跟随刘备的外,就是荆洲派,法正挂了后,最有名气的李严却去守白帝城.以当时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东吴的不善攻城,随便一个将都能守住,还需李严去吗?加上李严因粮食不够,不得编谎言东吴进攻.想想看.从白帝送粮食到关西.加上四川全是山区.可想当时粮食的紧张.
5.至于三国演义.那里面有很多虚幻的故事,建议LZ还是看下裴松之的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