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专要学文化课吗有哪些课呢谢谢!
有文化课。中职的文化课是跟高中的课科目是一模一样的,目前文化课总共分了15个科,分别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
中专文化课与专业课区别
所授课程的内容不同。中专文化课就是教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等,和高中的文化课没什么差别。中专专业课就是教一些技能知识,如美容美发,服装设计等等。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❷ 中专中国历史怎么讲
第一节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起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2. 原始陶器艺术,甲骨文
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图腾崇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先秦:指我国改岁自有人类居住直到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讲授新课
第一节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一. 我国的原始社会
1. 早期人类
问:什么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元谋人)
原始派歼知社会我国境内主要的人群:
元谋人(一百七八十万年前、最早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70-20万年前、最为世界闻名、头盖骨、原始石器、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使用火、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2. 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三万年前、体型、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物业、手工业;固定的房屋;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3. 神话和传说——黄帝、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
二. 夏、商、周奴隶王朝 (1600多年)
禹建夏(公元前2070年、——汤灭夏)
商(汤 BC1600年—BC1046年 迁都 武王伐纣)
周(西周、东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三.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初税亩;
四. 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1.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都江堰、郑国渠
2. 各国的变法——重点商鞅变法 3.战国七雄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在原始人群阶段的旧石器遗址这中,迄今还未发现可能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中国最早的艺术品,现有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开始创作于已经进入了氏族公社的山顶洞人时期。
一. 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1.山顶洞人的装饰艺术 —— 中国文化的起源
2、原始陶器艺术*
河姆渡陶纹,半坡彩陶,红山陶塑,卡诺陶绘等分别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3、原始玉器艺术
4、原始音乐
5、图腾崇拜
图腾:是英文Totem的译音,原为北美印弟安尘消人的语言,意为某一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图腾崇拜的原因
6. 占卜
❸ 历史课的重要性在哪里
历史重不重要?在家长眼里,是课就重要,但是在学生眼里,可能就是洞亏一节可以用来睡觉,写其他作业,听故事的课程了。在这里,我站家长了,历史很重要,但显然 历史课的重要性不顷颤裂仅仅是在于教学生铭记过去,还在于教导学生形成思想,关于如何对待国家,如何看待社会的思想,在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长时间的荣光,很多爱历史的学生们会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骄傲,这是对于国家的骄傲并且因此会对未来产生的自信。同时,我们近代有着短暂的百年屈辱史,这在许多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们的统一特点就是排外,歧视。其实历史已经是历史了,过去的,无论是荣耀还是屈辱,都不是让人放到现在来津津乐道的。我们既不能因为过去的光荣而自满,亦不能因为过去的屈辱而固步自封。过去的荣光使我们有走上复兴之路的底气,因为过去我们能,现在我们能。过去的屈辱让我们吸雀闭取教训,谦虚奋进,弥补了曾经的缺点,才能在复兴的路上更进一步,超越祖先们为我们带来的荣耀。历史课的分数可能不多,但他能带来的不仅仅是那点分数,更能帮助每一个年轻人了解中国的过去,以历史为教训,约束自己,将来努力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愿每一个新时代的新青年新同胞,都能做到读史爱史,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的正反面。人人了解历史,使天下明。
❹ 学校开设新中国史课的目的和意义
鼓舞学生斗志、明确人生方向。学校开设新中国史课的目的和意义:
1、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学生斗志、明确人生方向。
2、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苦历程坚定学生信念、凝聚自身力量。
3、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学生智慧、砥砺个人品格。
❺ 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历史这门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学习历史,主要不是记年代(当然在应试教育,就喜欢考无用的东西)、记地方,而是知道过去的人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做的,得到什么结果,在这个过程与结果当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同时,学习历史,主要还是知道文明的起源、发展、鼎盛、衰落、灭亡,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起因是什么什么。
还有,在世界文明当中,历史的文物,人类劳动的结晶,如果手工制品、建筑、艺术品、农具、武器、装备等等,这些凝聚人类智慧与汗水的产物,在学习过程,让我们后人去了解、欣赏它们,这也是开拓我们眼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学习历史,就是学习前人的智慧,让我们站在伟人们的肩膀上看世界。
历史如此精彩,我们怎么可以不爱。
❻ 设置关于学校发展的历史的课程属于什么课程
基础课程。历史课汪锋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察液意义。历史课主要是败陵物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着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❼ 与高中相比,中专是怎么上课的
很多不了解中专学校的家长,或者打算上中专的孩子,都很想知道,中专到底是怎么上课的,和高中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给大家呈现一个清晰的中专课堂情景。
中专还要学文化课,而且也有成绩要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专是学习技术的,学生都是文化课学不了才来中专的,还学什么文化课?
关于文化课,其实在2010年之前,基本很少有文化课,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后来国家考虑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尤其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求中职教育必须开设文化课,而且要开足课时量。
目前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课程基本与高中课程内容接近,只是难度降低了一些;另外还有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德育、历史课程,相关专业根据情况还会开设物理和化学。
这些课程,分布在中职的三年里完成,算是公共课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数外,这三门课程也是升学必考的学科,所以需要认真学习。针对这三门课,不同的学校设置不同,有些学校是第一年文化课为主,语数外都是一周四节,开一年结束,第二年开始纯专业课;有的为了均衡发展,语数外每周两节,贯穿始终。不论怎么排,都必须让公共课达到一定课时数,这是基本要求。
中职文化课是不太好上的,由于文化课本身就是学生厌学最严重的课程,因此,上课睡觉情况比较严重,听课率低,学生学习状态不好。曾经做过统计,最让学生厌烦的课程,第一是数码颂消学,第二是英语。
针对这样的问题,其实中职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其实跟高中差不多,只是老师讲得更慢,讲得更简单,只是为了让学生能跟得上。但是很可惜,由于学生基础太差,学习效果很不好。每个班基本也就是一小部分人能跟着老师节奏走。更多是放弃,不是老师放弃,而是学生的自我放逐。
但是如果你报的是升学班,那就另当别论了,那跟高中就没啥区别了。所以说,在中专如果你的文化课还不错,那你就占据天大的优势了,最起码可以pk掉80%的学生了。
专业课,更趋近任务和项目化操作,纯理论课程,越来越少
随着中专学校投入越来越多,中专的专业课,已经基本脱离了过去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情况。而且随着现在模拟系统,仿真系统,以及AR、VR等软件设备的盛行,很多资金量大,不易实施现场教学的课程,都采用了仿真教学来满足需求。这是科技进步在教育中的体现。
中专的专业课多数都是在机房或者实训室完成,都需要配套的设备来完成。而且基本已经脱离传统的先讲原理迟知、体系,再进行实操的过程。基本都是直接在任务中,通过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让学生体验原理的实际效用,再通过总结和理论提升,让学生明白理论樱扒知识。说白了,就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因此,中专学生普遍比较喜欢专业课,经常有新鲜的任务或者项目学习,而且现在流行以任务作品作为成绩评判。因此,直观的结果呈现也让学生们比较喜欢。
但是,这些课程到了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或者需要综合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有部分学生放弃的情况。他们喜欢新奇,但不喜欢枯燥的训练;喜欢小挑战,不喜欢大思考,且极易放弃。如果有学生能突破这样的瓶颈,一定能成为专业精英,但是由于生源质量摆在那里,再好的设备,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师资,他们不愿意学,谁也教出不来好“产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不断提高入学门槛的重要原因。
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实施实物化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授课效果要远远好于文化课。
中专上课,有问题也有创新,专业课的问题不大,文化课如何提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❽ 职高里到底有没有物理、化学、历史之类的课程啊为什么有些人说有,有些人说没有
机械,电子,建筑等方向的职高,一定会开设物理课,而且使用的物理书和普高是有区别的!一些二极管之类的知识是会在职高阶段就学的,而普高即便是理科基本也不接触。
化学亦是看专业决定开不开。
生物,历史,地理我印象是没有哪个职高会去开。
政治理论上无论如何必须开。当然也有职高确实直接PASS的。
❾ 为什么要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学历史有什么
想学好一门课,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知识在脑子里,心里,织成一个网!横竖交叉,繁而不乱。例如你所说的历史,第一部要熟读课本,较熟地掌握课本内容;第二步就要自己理出一个线索。书中的知识是掺杂在一起的,需要你来理顺,这也是所谓的“把书读薄”。例如列一张大表,以年代为线索的,把每一年发生的事细致地按时间排列。在列一张表,以国家为线索,把一个国家多少年来发生的事排列,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来。这样你就编出了一个网,竖线是时间,横线是国家。每次背时先按时间线路背一遍,再按国家线路背一遍(当然这样整个背一遍需要几天),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已能融会贯通,别人怎末问都没问题,因为在你脑子里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脉络。其实这即可谓总结归纳。我还要告诉你,想学好一门课,不要求多求难,先好好把书吃透,如果有兴趣再看其他相关书籍,因为一来课本是多少老师多年来总结出来的,就是针对学生的难度和广度;二来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太多,并且正史野史你恐怕难以辨别,即便是正史单太细的史书你不需要看。“乱投医”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其他可也一样,有些可能需要多些线索,即除了横竖线外可能还要织条斜线,但只要脉络形成了,一来你背起来更科学,二来你掌握得更全面,可以融会贯通。这是我一个过来人的箴言,
历史这门学科有什么用?我们先从古人学历史的原因来看看,在古代中国社会,学习历史是士人求学过程必经的过程,读书人学历史,最重“鉴往知来”,尤其是皇帝,读史书是小皇帝从小必修的功课,为什么?因为古代的人普遍相信,历史中提供的经验有助于统治者处理政事,也是教人做人做事的材料,从孔老夫子开始,他就用周朝的历史书‘尚书’来教他的学生,他自己也写历史书--‘春秋’,他很用心的用道德标准挑选了一些史事,根据孔夫子的想法,他认为好的史家要‘直书’,不管好或坏的事都要写下来,好事夸赞他坏事要批评他,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后世的子弟学习,也因此古代的中国人都很重视自己死后的历史评价。读书人也会为了教育的目的编写史书,着名的编年史书‘资治通鉴’就是宋代的大臣们写给皇帝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古代皇帝几乎都要读。
好,老师说了半天,或许你现在就会开始想,那我们现在的人学历史作什么?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吗?或者是从事政治吗?要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有上过公民课就可以了、况且我长大以后要做张忠谋赚大钱,我也不从政,那我们学历史干嘛?如果我们从结果论来看问题,的确是这样子。可是,这就忽略了学问的特性,思考方式也太简单。世界上所有的学问研究到高深的地方几乎都不是实用的,举个例子,我们国小毕业的数学程度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所需,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高中学的数学,甚至物理、化学甚至大学的科目不都没用了吗?那我们为何还学?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深度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曾经坐过车,坐车很容易,但是设计一辆车很难,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思维方式,大学教的就是要你设计一辆车,因此我们在高中阶段就开始用这些科目训练人的思维,目的是帮助你处理比较复杂的事物,我们需要这种学习历程,因为这是成为科学家必经的思维训练。
历史这门科目也是训练我们的思维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什么?为了应付现代人复杂的社会与生活环境,成为解决人文社会问题的专家。古代人的学历史,其实是他们认为历史这门学科可以当作是思维的训练,他们选择有关做人做事道德的题材、有关政治的题材,目的是希望训练出道德高的政治家。但是现在的人要求的更多,我们要从历史思维理训练得不止是政治家,还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等…..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的现代人,高中阶段选择的历史题材比国中更宽广、学的也更多,从古到今、学贯中西、题材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包山包海内容实在很多,老师刚刚说了半天古人为何要学习历史,其实想要说的是,古人其实是选择了历史的一小部分,用来训练古人的思维,我们现在人要选择的题材的更多,目的也是用来训练你们的思维。
还有,历史这门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功用,就是培养人的人文素养,所以历史课里面一定有文化史,尤其是要念社会组的学生,高三都要修文化史,是因为我们希望你们人文素养要比自然组的学生还要高。
好,现在我们知道高中教历史的原因了,那什么样的人可以把历史学好?答案很简单,就是具备历史思维的人。那要怎么增进历史思维呢?简而言之,是你的‘深度’要增加,当我们说思维的时候,表示你要常常思考,因为这样才会有“思维”会出现,那什么东西可以增进人的思考?孔夫子曾说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就是这五种功夫可以增进你的思考,简单的说,就是你阅读的功夫要做的好,多读书、要多问问题把问题的症结搞懂、谨慎的思考问题、分辨问题意识所在、把所学谨慎的验证实行它。或许有人还会问,老师,我当然知道要读书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读书,但是我现在上高二了,这样还来得及吗?当然来得及,读书只恨不开始,只要开始了都不嫌晚,如果要节省功夫,老师可以直接推荐你好书啊!那更快可以增进阅读的成效。在研读历史这们学问上,多读史书是第一道功夫,尤其是好的书,可以帮助我们可以知道历史知识与事件的精华部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的最好故事书就是‘史记’,‘史记’里有很多人物的故事,当你以看故事的心情去看这些古代人物的‘列传’、多读史书,慢慢的你的Data多了、如同电脑记忆库资料多了,思维就会慢慢出来了,当你看的历史事件随时间而增多,你慢慢的也会推导出因果关系来,进而有自己的想法与评价,看完人的故事,然后你可以再看历史事件的经过与影响,然后慢慢的去找出问题的核心,这样你的“历史思维”就会一点一滴的出来,你的历史自然也学的很好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学好历史?’根据近年来学测与大考中心、新课程的改革,其实他们共通点就是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性,题目强调思考的逻辑。高中生除了必须学会区分历史解释、历史事实的能力,也要具有因果关系、实证推理、记忆历史知识这几种能力。因此,学生必需具备三种武功,一、找重点:从没见过的“资料”找出符合时代背景与历史的知识;二、做整理:学到一件历史上的重要史实与事件,必须要统整史实找出脉络,或是从历史脉络里找出背后的事件;三、找因果:从史实中归纳、找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功夫培养出来了,面对任何复杂的试题,很快就会应付自如,如果再加上你认识许多的历史知识,那更是天下无敌了。
我们最后再来谈谈历史这门科目在考试准备的一些小技巧,在准备学测的考试方法上,由于学测属于社会科范围,学测考题主要是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念,不是历史知识的记忆,因此掌握观念与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十分重要。社会科要拿高标,历史掌握了关键的分数,因为地理和公民主义的题型比较固定,难度比较好掌握,历史科由于课程纲要未定,因此题目变动比较大,这在指定科目考试时尤其如此,因此在准备考试上,高二先精读高一中国史、中现的部分,世界史的上册部分,高三准备考试时最好能多看几个版本的教科书、精熟历届的“推甄”“联考”“指考”考古题,在西洋史方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范围资料要多读,以补充教材里偏重文化史的不足。另外台湾史的部分要多读,因为这是近年考试的大重点,但偏偏课本教材却讲的不够多,因此课本之外,最好一定要读一些增进知识的小文章,如‘历史月刊’、‘台湾史小事典’都是很好的补充。
❿ 中等职业教育有历史课吗
基本没有,我是职业学校毕业的,上的是对口高考班尘碰明,高中三年没学历史,高考也不考,只考派告语文,数学,英语,还有你的专业课。 不过最保险的办法是去问一下你所选的专业的老吵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