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蔡东藩写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系列丛书,有很多版本,哪个版本更好
没有注意到你所说的两个版本的问题,文字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蔡东藩先生的这部书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并无多个版本的问题。
这部丛书在网上可直接洞稿搜索到电子版纳局孝TXT格式的,内容完整、没有广告,不影响阅读,为何不考虑这种方式呢?这样更节省成本。网络文库上应该就有。
很高兴你喜欢这部书,它确实写的非常好,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前汉,正在读宋史,深深敬佩蔡东藩先生对中国历史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它的腊芹古代部分几乎是二十四史的白话简本,且编写的连贯生动,做到了信达雅的境界。民国部分虽不完整,但大量引征文献资料,可以从民国一位普通民众的眼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国史。希望你能坚持把它们读完。
㈡ 推荐下,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版本,那个最好,为什么好
中华书局的不错,不过一般都出繁体版的,如果看着没障碍,就推荐中华书局的。古籍的应该也可以
㈢ 请问大家谁知道哪一版本的中国通史最全最精确最好
上面的网友回答的除了《二十四史和中国人史纲》外,其余的都是给小孩看的。我给楼主介绍一些经典的。
看通史只能大概了解五千年的历史,其实任何一个读完初中的人对五千年历史的大概就已经很了解了。如果楼主还不甚了解的话,可以选择一本《中国通史》看看,缺点是政治倾向性强,很容易先入为主。《中国通史》有很多本,比如
白寿彝的、范文澜的、吕思勉的、钱穆的、柏杨的、剑桥的等等等等。
我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剑桥中国史》。
特点如下:
1、关于通史最好能成体系的看钱穆的<国史大纲>
2、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里面记载了太多人性的丑恶,柏杨先生对无良帝王的抨击和嘲讽,是全书最见精彩的内容之一,动人处令人会心一笑,刻薄时有大碗喝酒、放声骂娘的痛快。
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或《资治通鉴》的白话翻译,内容充实,对史实讲得具体,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缺乏总结,偏近叙述风格。
3、《剑桥中国史》
这是由西方汉学家的泰斗级人物费玉清和崔瑞德主编的一套中国通史,总共有十一册。西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要远远高于国内学者,所以,如果楼主要看这套丛书的话,可以先看《晚清史、民国史、中国史》。
4、张荫麟《中国史纲》——不错
关于书的选择,可以参考豆瓣书评。
㈣ 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哪个出版社的版本比较好
我买的是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简装本,感觉模团挺不错,首先是封面压膜了,而且很厚实,这样就提高了书的耐用程度,现在很多书封面不压膜的,挺烦人。再就是分册多,一共22册,从秦朝到民国,还送了一本西太后演义,很全,分册多,每本书也就轻薄很多,阅读起来方便。另外蚂让这版本是原汁原味的,评注都是蔡东潘的,没有烦闷码局人的注释,我个人是喜欢读没有太多注释的版本的,注释往往都是一家之言,容易带偏读者。
㈤ 哪个出版社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好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5-1
这个版本好,我买的就是这个版本。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叭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自它面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以了解中国历史。同时,这也是他喜爱阅读的一套历史读物。在他列给儿子毛岸英的书单里,本书同样位列其中。其他如着名作家二月河……都给予这部着作很高的评价。
本书虽然名为“演义”,但实际上近于事实。在着述时,蔡东藩极为严谨,故本收完全可以作为历史来读,而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野史稗话。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原名《历朝通俗演义》,作者蔡东藩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历史学家和演义作家。在着述这部历史演义时,蔡东藩在史料上一遵其“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十分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对史料选择和运用都经过一番审慎的考核。因此,这一套断代史通俗读物问世后,流传很广,成为人们阅读正史的参考读物。而且,它采用人们所喜爱的演义体着述,语言通俗畅晓,符合一般大众的阅读习惯,容易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在传播历史知识方面,起到了正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㈥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哪个出版社好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201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19年10月北运银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作者是蔡东藩。本书是一部通俗历史巨着,共一千余回,上起秦始皇,下至民旁腊宴国九年(1920年),共记述了两千多局返年的历史,六百多万字。
㈦ 蔡东藩的历史可看吗
蟹妖。
我曾购得中华书局版本的绣像本之蔡东藩先生所着《历朝通俗演义》全套,通读下来,觉得受益较多。本书值得一读,力荐。
1、作为一套严肃的通俗历史读物,这套丛书值得一看。
当然,读者诸君最好有一点古文功底。本书写作者是清末的优贡生、知县候补,文白夹杂,以民国白话为主。可以说雅俗共赏,为非历史专业的人最佳之推荐读物。
各册撰写各有千秋,初读来,开始可能略显枯燥,但是读得久了,也许能够深入其中,会心一笑。
2、这本书曾获得各界人物的好评。1937年1月,润之先生百忙之中,还嘱咐同事代购蔡东藩所着《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他获此书,十分珍爱,后携之进京;据说其卧室床侧,一直放有此书。作家萧三在1939年春亲眼看到润之先生在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宋史通俗演义》。
3、这一套着作的历史价值远远地高于文学价值。蔡先生着作绝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
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
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当然他的这部演义小说如果从伟大的文学小说角度上来研究,则艺术性也许要逊色很多。
该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如纤,"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
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也用了一些野史和传说,都作了说明。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从不敢任意编造。
4、写作过程: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700万字以上的历史演义。他从《前汉通俗演义》之秦始皇写起,一直写到1920年《民国通俗演义》(含了许廑父先生续的40回);共写了2166年的事情。全书共11部、1040回。
这11部书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版的,蔡先生也不是顺着朝代次序写的。
最先写的是《清史演义》,出版于1916年。成书的次序是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民国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两晋一○、前汉一一、后汉写完最后一部《后汉演义》,已经到了1926年9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印行这十一部演义,都是有光纸石印插图本。
到1935年,会文堂新记书局又把它全部改为铅印本,加上许廑父续带橡凯的《民国演义》四集40回,总的书名称《历朝通俗演义》,分装四十四册。另刊《历朝通俗演义改版印行缘起》一册,把全书的序文和每部书的回目搜集在一起。2、蔡先生一生博学、淡泊,生活清苦,着述为生。
5、蔡先生的生平历程: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浙江萧山临浦镇人,生于1877年7月(清光绪三年),卒于1945年3月。蔡先生14岁中秀才,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愿涉足官场称病归家。曾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为生。 他在着作中常自称作于临江书舍,临江即萧山浦阳江在临浦一带的别名。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着有《留青别集》、《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中等新论说文范》、《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蠢唤《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
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蔡东藩的家乡临浦镇沦陷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避难。1945年春,蔡先生与世长辞,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
㈧ 大家认为蔡东藩历史演义系列的哪个写的最精彩
我觉得蔡东藩的演义的缺点是引出人物没有规律,往往一下子出现一大堆不认册激识的人,如果没有一定历史基础的还真御春是看不懂。不过我觉得还是五代的写的最好。镇姿耐
㈨ 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不知哪个出版社的版本较好
我也看了好几版,觉得华夏出版社2004年的最好,正文、作者批注、章节小结都有,而且分不同字体,字也挺小的。价格也最便宜。升运以《两晋演义》为例:
作者:蔡东藩着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版次:1
页数:741
印刷时吵者梁间:2007-12-29
十三位ISBN:9787508033037
十位书嫌码号:7508033035
图书编号:10089958
定价:贰拾壹元整
㈩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史代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全书共11部、45册、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在撰编《民国通俗演义》中,对清廷之腐败,予以抨击,其间曾收到恐吓信及子弹,迫其修改,蔡不变初衷。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着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者升虚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对语文教学提倡“学以致用”,力主革新。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1945,年3月病死于所前。
本书共一百回,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
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远在赵宋年代,金邦被灭后,还有来死的女真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取“长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爱新觉罗氏”,并建满洲国;于是举旗改称“满族”。
经过几百年,相传了几代人,族中帮出了一个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人物,于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历史。 清朝一统中原,总道是千秋万岁、绵延不绝,可以与天同体了。
谁知异族船坚炮利,屡犯国门,泱泱大国今天割地、明天赔款,累得清朝君臣顾此失彼,国势也渐渐衰退下去。不料,外患未了,内忧又起,武昌发难,各省响应,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后人多说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骂,好像清朝的皇帝无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无一非卑鄙龌龊。其实细考清朝史事有坏处也有好处,有淫暴处,也有仁德处,不过转到泰代,主弱臣庸,朝政浊乱,且世界形势早已大变,所以民军一起全局瓦解。
这也不足为怪了。民国着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材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 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
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
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清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
《清史演义》凡一百回,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总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谈身世 述前朝细叙源流第二回 丧二祖誓师复仇 合九部因骄致败第三回 祭天坛雄主告七恨 战辽阳庸帅覆全军第四回 熊廷弼守辽树绩 王化贞弃塞入关第五回 猛参政用炮击敌 慈喇嘛偕使传书第六回 下朝鲜贝勒旋师 守甯远抚军奏捷第七回 为敌作伥满主入边 因间信谗明帝中计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第九回 朝鲜主称臣乞降 卢督师忠君殉节第十回 失辎重全军败溃 迷美色大帅投诚第十一回 清太宗宾天传幼主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第十二回 失爱姬乞援外族 追流贼忍死双亲第十三回 闯王西走合浦还珠 清帝东来神京定鼎第十四回 抗首燃清廷丹忱报国 屠扬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弃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遗臣死义第笑隐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国 西征奏凯清将蒙诬第十七回 立宗支粤西存残局 殉偏疆岩下表双忠第十八回 创新仪太后联婚 报宿怨中宫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国竭忠扈驾 郑成功仗义兴师第二十回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 水流花谢撒手尘寰第二十一回 弑故主悍师徼功 除大憝冲人定计第二十二回 蓄逆谋滇中生变 撤藩镇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驰伪檄四方响应 失勇将三桂回军第二十四回 两亲王因败为功 诸藩镇束手听命第二十五回 僭帝号遘疾伏冥诛 集军威破城歼叛孽第二十六回 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屈俄臣第二十七回 三部内哄祸起萧墙 数次亲征荡平朔漠第二十八回 争储位冢嗣被黜 罹文网名士沉冤第二十九回 闻寇警发兵平藏卫 苦苛政倡乱据台湾第三十回 畅春园圣祖宾天 乾清宫世宗立嗣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驱除叛酋 颁朱谕惨戮同胞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骄戮 鸿罹鱼网族姓株连第三十三回 畏虎将准部乞修和 望龙髯苗疆留遗恨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进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华龄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两帅受严刑 降蛮酋二公膺懋赏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跸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第三十七回 灭准部余孽就歼 荡回疆贞妃殉节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第三十九回 傅经略暂平南服 阿将军再定金川第四十回 平海岛一将含冤 定外藩两邦慑服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禅承帝统 白莲教倡乱酿兵灾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着芳名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第四十四回 布德扬威连番下诏 擒渠献馘逐载报功第四十五回 抚叛兵良将蒙冤 剿海寇统帅奏捷第四十六回 两军门复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乱闹皇城第四十七回 闻警回銮下诏罪己 护护丧嗣统边报惊心第四十八回 愚庆祥败死回疆 智杨芳诱擒首逆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师再出 剿叛傜钦使报功第五十回 饮鸩毒姑妇成疑案 焚鸦片中外起兵端第五十一回 林制军慷慨视师 琦中堂昏庸误国第五十二回 关提督粤中殉难 奕将军城下乞盟第五十三回 效尸谏宰相轻生 失重镇将帅殉节第五十四回 弈统帅因间致败 陈军门中炮归仁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第五十六回 怡制军巧结台湾狱 徐总督力捍广州城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
没有注意到你所说的两个版本的问题,文字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蔡东藩先生的这部书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并无多个版本的问题。
这部丛书在网上可直接搜索到电子版TXT格式的,内容完整、没有广告,不影响阅读,为何不考虑这种方式呢?这样更节省成本。网络文库上应该就有。
很高兴你喜欢这部书,它确实写的非常好,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前汉,正在读宋史,深深敬佩蔡东藩先生对中国历史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它的古代部分几乎是二十四史的白话简本,且编写的连贯生动,做到了信达雅的境界。民国部分虽不完整,但大量引征文献资料,可以从民国一位普通民众的眼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国史。希望你能坚持把它们读完。
众所周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秉承着一条“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写作方法。他尊重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能把很多野史糅合融化进去,巧于剪裁,因此把人物与故事情节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然而蔡东藩却相反,他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拒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然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的演义小说在艺术上大为逊色,使它不能成为一部文学的演义小说而只能是一部历史的演义小说。这也许正是这部小说被冷落的原因。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因此,他的书,可以当作历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