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讨论一下,东汉王朝是在什么时候走向衰败的
一、东汉后期宦官的擅权
东汉的历史,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算起,到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枝森丕代汉截止,总共196年.实际上,从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开始,东汉皇帝便陷于军阀的漏缺挟制之中,全国一统的局面也随着瓦解,所以我们说东汉王朝的寿命实际只有165年.
在封建时代,无论哪一个王朝,由于剥削阶级的贪婪性和腐朽性,统治集团内部总是矛盾百出,顾此失彼.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秦始皇认为这样,就可以把皇位传至子孙万代.因之骄纵淫侈之心大炽,对人民的役使和榨取无所不用其极,诸如造宫室、修坟墓、求仙药、盛巡游,闹得民不聊生,海内愁怨.很快就招致了陈胜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王朝便短命夭折了.刘邦及其子孙吸取了秦速亡的教训,在地方上不断分封同姓王;在朝廷内部经常将政柄交给母后和外戚,结果,外戚王莽篡夺了政权.刘秀统一中国以后,吸收了王莽篡位的教训,采取了一些加强皇帝专制的措施.可是,东汉的皇帝只有刘秀和明、章二帝能够做到政由已出;其余各帝由于宫廷生活过于荒淫腐化等原因,差不多都短命而亡,继位的皇帝年纪都很幼小,因此政权便落在母后及其父兄(即外戚)手里.等到皇帝长大以后,想要收回政权,只有和自己身边的宦官商量,于是皇帝在宦官的协助下,打倒了外戚.宦官因为扫倒外戚有功,并且又能包围和愚弄皇帝,所以实权便落在宦宫手里,不久,这个皇帝又短命死了.于是再来一套外戚专权以至宦官擅势的过程.东汉中后期一百余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外戚和宦官争夺统治权的历史.从外戚和宦宫斗争的事实看,宦官越来越占上风.东汉时宦宫曾经六次打倒外戚(和帝时,郑众捕杀窦氏;安帝时,李闰等谋害邓氏;顺帝时,孙程等捕杀阎氏;桓帝时,单超等诛杀梁氏,灵帝时,曹节等诛杀窦氏;少帝时,张让等诛杀何氏).宦官为什么这样嚣张?这是因为:
(1)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皇帝既和外戚有矛盾,又害怕同姓诸王和大臣篡夺政权,同时也不愿让他们同士人过多地接近,所以容易信任宦官,因宦宫大都出身子门第低的家庭;本人又是刑余之人,没有声望和什么社会地位,使皇帝感到他们没有篡夺政权的危险,所以对宦官的猜疑最轻猛搜亩.
(2)宦官常在皇帝身边,他们对皇帝察言观色,包围之、愚弄之、迷惑之,使皇帝容易把他们当作最可信任的人.
(3)宦官多自幼生长宫禁,对宫中朝中之事颇为熟悉.特别是在宫中,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耳目众多,外戚、大臣同太后有什么预谋,往往被他们事先侦知,因而能随机应变,先发制人.
(4)由于东汉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内侍一般由宦官担当.而且还不断增加宦官的人数、扩大其职权.当皇帝年幼或腐化无能、执掌不起政柄时,宦官便乘机盗窃权柄.
(5)外戚虽然同宦官有矛盾,但东汉母后临朝者多,不能不让宦者传达政令,因之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井能利用皇帝同太后的矛盾,从中窃取权力.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宦宫势力逐渐膨胀,形成了“群辈相党”的政治集团,特别是诛除外戚梁冀以后,“权势专归宦官”.单超等五个宦宫因诛梁冀有功,同日被封为侯.当时人称之为“五侯”,并用“回天”、“雨坠”等字眼形容宦官势力的强大和猖狂.五侯的“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宦官侯览,“前后掠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宦宫苏康和管霸“用事于内,遂固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民庶穷困,州郡累气”.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死,灵帝立,外戚大将军窦武与官僚士大夫领袖人物陈蕃欲尽诛宦宫当权者,但事机不密,反而被宦官所杀.这时灵帝才十三岁,完全是宦宫曹节、王甫、张让、赵忠等手中的傀儡.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范晔在《后汉书》卷78《宦者列传》中叙述宦宫的权势与为虐情况时说:
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件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子弟支附,过半于州郡……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构害明贤,专树党类……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
由上可知东汉后期宦官之害政祸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二、士人阶层的壮大及其与宦官的斗争
东汉后期宦官的害政祸民,不仅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并且也严重堵塞了士人阶层的仕进之路,因而引起了他们的抗争.
中国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士”这一阶层已经壮大起来,他们凭借其文化知识积极参预政治,到处游说.各国诸侯对之多加宾礼,或予以重用.有些士人出将入相,纵横捭合,诸子百家,变法争鸣.所谓“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充分说明了士人在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士人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建功立业的机会,经常“朝秦暮楚”,只顾个人功名利禄,谈不上忠于哪个政权.秦统一以后,早已成为显学的儒家虽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力量,但秦王朝所重用的只是狱吏,对儒家不但不重用,而且还用“焚书坑儒”的办法加以打击.秦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但实际上却削弱了支持自己的社会基础,扩大了对立面.所以当陈胜领导农民进行反秦斗争时,有的儒生也跟着造反.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吸收了秦王朝这个教训,对儒生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到汉武帝时,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西汉时期,只是加强了儒生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并没有成功地给他们灌输忠于刘氏的思想.到王莽把持政权时,给王莽歌功颂德,甚至劝王莽做皇帝的儒生也不少,致使王莽轻而易举地篡夺了政权.刘秀及明、章二帝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特别注意表彰士节,对不肯在王莽驾下做官和隐居山野的士人加以表扬和优待,或者给以高官厚禄.这样做,是为了让士人知道要想做官和求得名誉,不一定专门去投靠权贵,只要一个人的行为清白,照样可以出人头地.所谓“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就是指此而言.这对已往士风的矫正,无疑起很大的作用.
东汉统治者除了积极表彰士节以外,还大力提倡学习儒家经典,给士人开辟广阔的利禄之途,从而扩大忠于王朝的依靠力量.刘秀时已经恢复太学.明帝崇尚儒学,命令皇太子及王侯大臣子弟都读经书,连卫士都要读《孝经》.其他如掌朝政多年的和帝邓后、顺帝梁后,也有类似的劝学措施.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太学迅速扩充,太学生多至三万余人,那时攻读儒家经典更成为士人做宫发迹的敲门砖.读儒家的书,自然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到东汉后期,忠、孝、节、义等封建道德更进一步浸透于士人的头脑.
东汉时期,由于太学弟子员日益增多,公私讲学之风大开,以及进入太学、郡国学能够得到免除摇役等特权,因而使属于中小地主阶层的士人队伍日益扩大,他们的经济力量和社会政治地位也与日俱增.例如陈寔和郭泰原来都出身寒素,后来都享有很高的名望,当郭泰从京师洛阳返回故里时,“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陈寔老死于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说明到东汉后期,士人阶层已不只是达官贵人的攀附者,而俨然成为一支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政治力量了.
如上所述,士人力量壮大之时,恰好也是宦宫权势猖獗之日.顺帝初年,李固已反映“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势振天下,子弟禄位,曾无限极……谄伪之徒,望风进举”.桓帝时,宦官势盛,“州郡牧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举愚.”这样,士人的仕进便受到阻塞.再者,由于宦官专权等因素所引起的政治腐化,使农民起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士人为了挽救垂危的东汉政权和保护自身的利益,便不能不与宦官进行斗争.
在士人和宦官两个敌对力量中,前一集团除了一般地主阶级出身的士人和太学生以外,还包括许多中央和地方大小官吏.因为这些官吏原来也是士人,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东汉所崇尚的名节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忠和义.那时的忠义行为已不只是忠于皇帝,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士人求得仕进,殊非容易,所以士人对选用自己的官吏,常怀知遇之感,因而有报恩和尽忠的道德上的义务.例如名士荀爽被司空袁逢举为有道,他虽然并未应召,但袁逢死后,荀爽仍为他服丧三年.而州郡长官察举孝廉,也多取年少能够报恩的人.至于僚属与长官的关系,自然更是如此.这样,便增添了士人与官僚在政治上结合的因素.太学生与朝中大官往来,既然是为了求仕,而大官亦愿诸生为他效力,乐于和太学生交结,如外戚窦武把两宫赏赐全部分赐给太学生.当时太学生标榜的士人领袖,最高的是“三君”,即以大官僚窦武、陈蕃、刘淑当之.说明有些官僚已经和士人结合起来了,在东汉尚名节和激浊扬清的风气影响下,太学生、名士和有声望的官吏的言论,常常能够影响和指导各地士人的行动,使他们向往并参加这一结合,形成了广阔的士大夫集团,而与宦官相敌对,于是招致了所谓“党锢之祸”.
所谓“党锢”,就是操纵政柄的宦官把对他们进行抗争的士大夫指为党人而剥夺其政治权利.在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政权,可是士人反对外戚的时候少,而对宦官则无时不反对,这是因为东汉的外戚多出身于高级世族,他们与士人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宦官多出身于非读书仕宦的家庭,与士人一向缺乏联系;在外戚里面还有一些比较谨饬的.而宦官有势者则多肆无忌惮.众所周知,梁冀是外戚中最坏的,在他被杀以前,士人对外戚、宦官均有斗争,梁冀被杀以后,权力专归宦官,士人一直与宦官进行斗争.士大夫和太学生不仅在舆论上抨击宦官,许多做地方宫的士人还用实际行动惩治作恶多端的宦官及其党羽.由于昏庸的皇帝经常袒护宦官,所以许多士人遭到打击报复,但他们仍不畏缩,为了激励士气,他们把孚众望的官僚士大夫加上各种名号,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名目.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灵帝立,窦太后临朝,窦太后父窦武与陈蕃共同辅政,于是重新起用遭受禁锢的李膺、杜密等,共同筹谋诛除宦官,但措置不力,遭到失败.宦官杀死窦武、陈蕃,还制造了一个“钩党”之狱,捕杀李膺、范滂等一百多人,并把“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义者”都指为党人,“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罹祸毒,其死、徒、废、禁者又六、七百人”.
在党锢之祸中,被宦官杀害的正是作风比较耿直的士人.实际上,他们还是比较忠于汉朝皇帝的.士大夫看到他们的同伴不断惨遭杀戮之后,对东汉的腐朽统治逐渐产生厌恶,甚至不复希望其继续存在.例如当时名士郭泰即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汉室灭矣,但未知瞻鸟爰止,于谁之屋耳”.从此,名士桥玄公开宣讲:“天下将乱”、“汉家将亡”.士人或转而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阴交结豪杰”,准备到天下大乱时,建立一番改朝换代的事业;有的士人更劝说有实力的将领发动兵变,以取代汉室.只是由于土人阶级立场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直接以武装行动推倒东汉王朝,只有当农民革命发生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使皇帝不能行使权力时,他们才出来从事武装角逐,以重新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 西汉为什么到东汉
问题一:西汉是怎么变成东汉的啊? 西汉被王莽篡政后在建立新朝,后来刘秀和他的哥哥以及,刘氏宗族联合反抗,加上赤眉军的帮助,推举更始帝刘玄为帝,推翻了王莽的腐败氏改统治此时的刘秀受到刘玄的排挤打压,刘秀卧薪尝胆,最后当上了东汉东汉开国皇帝。
问题二:汉朝为什么先是西汉在是东汉 汉朝(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文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着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 *** ”,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歼扒判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210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此历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问题三:为什么西汉会在东汉的前面? 虽然,以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西汉和东汉都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但是,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是西汉皇族的一个分支舂陵候家族.刘秀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创立的是一个新的朝代,而是光复了汉朝,并自认为是汉宣帝的继承人,继位后,追尊汉宣帝为中宗.当时的官方也不认为东汉和西汉是两个朝代.
刘秀在建立东汉初期,鉴于长安在战争中已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无法继续作为首都.而洛阳当时受到战争的破坏较小,也接近刘秀在河北和南阳的根据地,所以就以洛阳为都.洛阳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一直很重要.早在西周初期,就是作为陪都建立的,东周时期更是作为首都.
后来的史学家为了区分汉朝的这两段时期,根据都城的位置,分为东汉和西汉:以长安为都的是西汉,以洛阳为都的是东汉.
不过,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前汉和后汉的说法.如诸葛亮的>.但是虽有这种说法,但说话者并无意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朝代,而是同一朝代的两个时期.
西汉时间为:公元206年―公元24年,其中公元8年―公元23年为王莽政权。公元23―公元25年为汉更始帝政权,刘玄在位三年,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攻陷长安,更始帝刘玄下台,赤眉军拥立刘盆子,同年刘秀在河北称帝,改更始三年为建武元年。
问题四:西汉到东汉是怎么回事?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被当时的大司马王莽毒死。在立了个傀儡皇帝后,王莽于公元2年篡位夺权,改国号“新”,至此,从汉高祖称畅开始,统治了二百多年的西汉王朝,结束了。之后,在经过了赤眉、绿林起义,更始政权建立,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东汉王朝建立。十二年后,统一全国。此事史称“光武中兴”。
问题五:为什么汉朝要分为东汉和西汉? 因为中间被王莽篡了几年叫“新朝”,远方n代亲戚刘秀以汉朝的名义夺回后又迁了个都,就按首都的东西命名了
问题六:历史上的汉朝为什么会有东汉和西汉的划分 东汉乃建都洛阳,而西汉则建都长安。洛阳偏东所以被称为东汉,长安偏西所以被称为西汉。
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秦末各地起义,烽火不断,后来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而西汉末期,王莽乱政,篡建新朝,大力革新,推行新政,政不合时,民不聊生,义军四起,绿林赤眉,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忌杀刘t,t第刘秀,忍辱负重,出抚河北,大展拳脚,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得陇望蜀,一统天下,光武中兴,是谓东汉。
问题七:为什么汉朝要分为东汉和西汉? 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长安与刘秀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洛阳,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前汉,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后汉。两者统称为汉朝。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安)。
刘秀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洛阳。
问题八:为什么说东汉是西汉的继承 西汉与东汉在公元前及公元后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王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交趾反叛,有马援平定。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各部降者20万人,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班超筹划“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他由中土率领出塞的不过志愿军千多人,后来接济他的也不过兵士八百人,他竟能“以夷制夷”。攻莎车时发兵25000。公元94年更合西域八国兵7万人讨焉耆。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是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有时 *** 也欺凌他们,引起双方的仇杀,战事经常发生,每次双方的死伤各逾数千。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即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这种部队,只有他能指挥,旁人无法管驭。
可是事虽如此,在当时人看来,纵算西汉都长安,承土运,所以一切都以黄色为尚,东汉都洛阳,交火运,所以巾旗衣饰概以红色为主,实际上只有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元帝仍属父辈,成帝则为兄弟,哀帝已属侄辈,平帝更算是侄孙,都不在太庙奉祀之内。光武更因吕后不遵高祖遗嘱,引起诸吕之患,虽然事隔两百年,仍将她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于是刘秀在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这些碑画,内向对棺椁,好像专供死者欣赏,其中有的引用历史故事,例如荆轲刺秦王,汉武汾上得宝鼎,有的则镌刻车马宫室,庭院厨厩,农田作业,市廛买卖,甚至方伎杂耍。其广泛真切可以给研究历史的人一开眼界。 从这些资料看来,再加历史的证明,我们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很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着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 *** 既竭力培植小自耕农,而冶铁公卖,则西汉全国统筹,东汉各地作主,也使标准农具普遍的及于一般农户。
而且地方官员经常兴水利,论穑稼,有如《汉书》及《后汉书》循吏传之所叙。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但是这问题仍可倒转来看:要是两汉确是一脉相传,何以两个时期的历史学会有这样大的差异?今日我们展读西汉的历史,不期而然的会感觉到内中有很多令人兴奋,令人竦惧,令人嗟叹,令人惊讶的地方。这种特点,很难在东汉史里看到。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即是文景之治,武帝之用董仲舒的思想管制,霍光的专权,宣帝的称杂霸,都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所以能勾动读者的好奇心。东汉的君主,就没有这种创作的机会。其中主要的原......>>
问题九:历史上东汉和西汉怎么回事 西汉是刘邦建立的,以长安为首都,开创了大汉系统,汉平帝之后被王莽篡位而终结。
东汉时刘秀建立的,以洛阳为首都,是从王莽手里抢回的江山,延续了大汉系统。
问题十:东汉为什么远不如西汉出名 西汉发生的历史时间和人物都非常出名,楚汉之争,七国之乱、北征匈奴、文景之治、丝绸之路等等,人物更多,刘邦、汉初三杰、汉景帝、汉武帝、卫青、霍去病、董仲舒等
③ 中国的朝代是怎么变更的呢
中国的朝代变更原因基本上分为以下几方面:
1、农民起义推翻前政权,例如隋朝、明朝;
2、地方政权推翻中央政权,例如商朝;
3、权臣夺权,例如东汉;
4、前政权被外族所灭,例如西周 。
中国古代社会因出于适尘腔应自然条件需要而采用的中央集权直接征税的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频繁的重要原因。
(3)中国历史时期怎么在东汉变了扩展阅读: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隐源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
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派携衫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④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东汉-东汉是怎么灭亡的(下)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东汉宣布渗慎灭亡。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4)中国历史时期怎么在东汉变了扩展阅读:
天下平定之后,刘秀重视生产与人丛纳敬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开始着力发展生产、提高民生、恢复国力,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
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茄散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东汉经“光武中兴”,社会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文化进一步发展,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东汉时期,各地豪强控制大量土地及耕作的农民,建立大型田庄,发展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甚至拥有私人武装力量,这一切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⑤ 从东汉到隋朝的历史变化是什么 跪求答案!
先是三国,然后是曹魏,然后是司马氏的晋,然后五胡十六国的五胡乱华时期(期间晋朝南窜),然后是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比较乱,先鲜卑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
然后就是杨坚统一全国,建立隋朝。
我党会说,历史变化有,1,民族大融合(其实尼玛是被融合,被蹂躏,被强奸,匈奴鲜卑羯氐羌都是尼玛干女人吃女人的民族,汉人男人都尼玛被干残了,当然还是因弊斗源为三国两晋内战太狠,然后有些名人比如冉闵,陈庆之,祖逖,乞活军,张轨,英雄辈出)。2,如楼下所说,销亩平民崛起了,以前平民可以读书,也叫寒门,庶族,当官不行。因为当官考推荐,评比,叫九品中正制,就是说一帮租态人可以评价你人品(跟我党一样,艹),杨坚改革为科举制(从此我国就是尼玛的官僚社会了,操蛋)3,还有很多,比如说汉人还比较个人英雄,后来就慢慢全成服从了(RTM)4 科技进步
⑥ 中国历史是怎样从东汉王朝逐步踏入到三国时代的
出师表中,诸葛亮这样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可见东汉的衰亡和桓灵二帝有很大的关系
东汉自汉光武帝刘秀而立,于混乱之中中兴,刘秀之后有着比较有名的“明章之治”,但盯禅是祸缘也是在汉章帝这里埋下的,汉章帝是一位明君,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班超出西域也是出自他之手。可以说是将东汉的统治推到了顶端。但外戚势力此时也开始滋长
终于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朝廷无奈征讨,下令各郡守自行征兵讨伐,直接给了正当的拥兵权。到189年,少帝即位,何太后和兄长何进欲杀宦官,无奈何进被先杀死,之后,董卓进洛阳,之后的时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时至乱世,英雄豪杰辈出,进入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
⑦ 西汉到东汉是怎么回事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西汉到东汉期间有一个朝代,叫做新朝,由王莽建立。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地皇四年(23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今叶县)爆发了一次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决定着未来历史进程的战役——昆阳大战。
刘秀在昆阳(今叶县)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主力;九月,更始帝派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以求天救。秋天,更始军攻入长安,键局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杀死于未央宫的渐台,从而结束明扒了新莽政权的统治。
(7)中国历史时期怎么在东汉变了扩展阅读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
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稿槐让》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