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系统学习中国历史,看什么书好
先看几本通史吧,有个大概了解。
《中国通史》《中国大历史》这些书都不错。
看白话版的中国24史,对你全面理清楚中国历史很大的帮助,我高中历史不好,就看的这,不知道你们那能买到这24本书不
先读通史,我建议从当代比较好的里面选一本读,或者两三本对照读也很有意思,比如吕思勉/钱穆/柏杨,读到感兴趣的朝代,再找断代史来看;我觉得,入门首要是保持兴趣,挑你喜欢的风格或者作者来读,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谈得上史观/方法等等。
当然,仅作为文学欣赏,左传加前四史都是很好的作品。读史书同时,我喜欢穿插看一些笔记小说/野史,看着玩,很有趣味。
外国历史旁中大约也就这样的套路吧,没怎么看过。
正史你可以看《二十四史全译》,还有清朝的《清史稿》、民国的《新元史》,如果两书归入正史,也就是“二十六史”,另外还有《南明史》。《二十四史全译》虽然有原文附带白话文翻译,但内容取材枯燥,难以下咽,不推荐扰兆,我推荐你看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书从秦汉写到民国,通俗易懂。历史方面交流可以去煮酒论史网。
如果只是粗略了解一下的话,我把我看过的几本历史书推荐给你。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从巨集观的角度把中国历史写得简明、扼要。同时他的另一本《万历十五年》用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讲明万历年间的历史,写得稍深一些,需要多读。同时张传玺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是我老爸上大学时的历史教材,我看了一些,觉得也不错,适合入门者读。同时我小时猴最爱看学生版《资治通鉴》,从那之后我便对历史很感兴趣,可见好的书籍真的能激发人的兴趣。当然《史记》是必须要有所了解的。历史其实很有趣,但愿你能喜运李山欢它,做个博古通今的人。
《史记》《左转》《资治通鉴》中国上下五千年
《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非常有特色 ,可以看看。但是如果研究政治经济方面的话,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中国史比较好,或者以某一个方面为主线,进行展开联络,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推荐《中国经济史》和《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两本书,网上都能查到。政治经济的研究最后还是对人的研究,因此研究历史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工程很浩大,需要细致,坚持,洞察等等的品质,希望你能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祝你好运!
西汉以前《史记》
三国《三国志》
后面 《二十五史》
如果只是系统学习,不深究的话,买本历史通论就可以了,价格也不贵
先看看范文澜版的《中国通史》吧,看看自己会对哪个朝代特别感兴趣,再去找有针对性的史书来看。 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着,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该书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它通过记叙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阐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全书观点鲜明、体例严谨、内容丰宫、文笔流杨,是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的优秀通史着作之一。 范文澜是当代公认的史学大家、史学权威。上世纪四十年代,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作为准绳。这部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出的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着作——《中国通史简编》,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
主要看你想学什么层次的:
1.初级的: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国历史》(插图本)等;
2.中级的:《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大历史》等;
3.高阶的:《中国古代史纲》(张传玺)、《中国近代史纲》(龚书铎;方攸翰)、《中国现代史纲》(虞宝棠 林炯如)等;
4.专业研究的:《剑桥中国史》、《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二十五史》、《新元史》、《资政通鉴》(司马光)、《续通鉴》等。
B. 全面了解中国历史读哪些书比较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现在的中国。而在此期间,更是发生过许多许多的重大事件,被流传至今,为中国的历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对于想要学习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下面这几本书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1、《上下五千年》
从黄帝至今,众多历史事例,人物都有详细记载。对于里边的文章,对于读者来说也是更多的回忆和深思。严格按照时间线的顺序来记载,对于历史初学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直学习,而不是止步于课本,更多的历史读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C.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着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着《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5、《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D. 我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该先看哪几本书
1、《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2、《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着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4、《万历十五年》:本书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国通史》: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兵制、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E. 想要了解国家历史,有哪些书籍推荐呢
引言:人们在生活当中可以多去了解一些文化知识,这样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
有了兴趣就能很快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历史的成绩自然会提高,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做题是非常重要的,在答题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材料去凭空遐想,一切答案都应以材料为准,而且想要学好历史 在生活当中就一定要多翻阅有关于历史的书籍,了解好古中外发生的大事的时间和影响,并且也要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最重要的还是要用脑子去记。
F. 想了解民国历史,要看些什么书
想了解民国历史,我推荐以下四本书。
一、 通史类
《国史大纲》直排正体字本,全2册,钱穆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书籍简介: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伸。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推荐理由:民国史只是漫长的国史中的短暂一瞬,本书能够让读者找到研究出发点。
二、 断代史类
《中华民国史》12卷本,李新总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2002年版;
书籍简介:本书是大陆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亦是国内民国史学科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着作;目前已出版下列各卷:
第一编第一卷(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1981年,李新主编;
第二编第一卷(袁世凯统治时期),1987年,李宗一等着;
第二卷(北洋军阀皖系统治时期),1987年,彭明、周天度主编;
第五卷(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1996年,杨天石主编;
第三编第二卷(从淞沪抗战到卢沟桥事变),2002年,周天度等着;
第五卷(从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前后),2000年,汪朝光着;
第六卷(国民党政权的总崩溃与中华民国时期的结束),2000年,朱宗震、陶文钊着。
已经完成并即将出版的各卷为:
第二编第三卷(北洋军阀直系统治时期);
第四卷(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三编第一卷(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第三卷(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四卷(抗战相持阶段的继续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推荐理由:本书为我国社科院近史所进行了30余年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这套着作“奠定了中国大陆民国史学科的研究基础,代表了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的水准”,也就是说,这套书是今后大陆民国史研究的典范、标准、基础和规定,也是北京官方对于1911-1950年历史的最终认定。
三、 党史类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奎松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书籍简介: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国民党史的角度研究国共关系的着作,从而将国共关系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用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包括档案馆档案)和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多方查证重大史实,全面论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
推荐理由:书中对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各派系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剿”共决策过程;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态度;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在这些问题上,作者吸收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开拓性;
《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全3册,崔之清编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书籍简介:本书以纵向的时序分期为骨架,横向的结构形态为肌体,考察了国民党(1905~1949)的历史。研究重心在国民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兼及政治理念、权力斗争、派系冲突与整合、党务活动、党务经费等相关领域。尤其重视结构分析和数量分析,探究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征与规律,求证国民党结构形态变化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以及对国民党政权造成的复杂影响,分析导致其结构变动的多元因素,从深隐层次探讨和揭示国民党及其政权结构性失败的根源,从而对国民党革命和执政的兴衰历程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解释。
推荐理由:中国大陆的另一个民国史研究重镇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本书即是该中心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果。
G. 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话,我想初高中历史课本就够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这虽然是儿童读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一部好书。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点,那就读一读通史吧。不需要大部头的,想范文澜或白寿彝版的《中国通史》,无疑是部头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难下决心通览一遍。在这个层次上,我推荐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可惜只写到东汉建立就太监了)、钱穆的《国史大纲》、张传玺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或者哪个大学本科的中国古代史的课本。
当然,如果想继续深入,那就得读断代史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朝代,可以找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浅显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华丽血时代》等一类的通俗读物,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历史读物,对于详细了解某一朝代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题主如果还不满足于此,想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读研究专着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战国,那杨宽的《战国史》、童书业的《春秋史》这样的经典那是必须要读的。说到断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国断代史系列》是很不错的,都是名家名着,推荐阅读。
如果题主有兴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阅读,《二十四史》太过庞大,一般人恐怕没有办法通读(传说只有吕思勉曾经读过7遍半),但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是应该读一读的,尤其是《史记》。《资治通鉴》有兴趣就读吧,或者说是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通读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历史方面的书有很多种,不是太好推荐,主要是看你喜欢什么类型的。
你想知道比较细致而正统的历史直接看二四十史(不懂可以网络二十四史)。
喜欢野史方面的话可以读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不懂可以网络),例如唐史演义,宋史演义,五代史演义等等。
先读哪个朝代看个人爱好。看你喜欢哪个朝代的风格。当然可以按朝代顺序读。
例如秦朝风格就是暴政。
汉朝(古丝绸文化,对匈奴的和与战,这个时代政治主要特点是外戚,宦官,士族作为汉朝的三个大支柱)。
三国(这个时代本质上是由外戚,宦官,士族三个大支柱逐渐转变成宦官,外戚倒下,士族一家独大的过程)
南北朝(是士族的天下,士族狂妄到通常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一个士人狂放不羁的时代。)
其他朝代的风格就先不说了。不懂再问。
最好看 24史,现发送给你,但愿对你有用。
黎东方《细说民国》
二十四史挺不错的,了解古代史!
《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从三皇五帝到辛亥革命,全部中国的历史都在里面了。
先看大学历史教科书然后看
《史记》
《资治通鉴》
《三国志》
《二十四史》
你的历史知识有相当不错了。
系统的学最好按时间来顺,毕竟历史就是按时间来发展的,先好好熟悉历史年表,把每年的大事记好了,那么你的历史就会有系统。
然后再分别学习每个重大历史事件
推介你看一些通史的书,比如《全球通史》等等。
二十四史好处是相对客观,臆造成分小,并且由于作者的观点很明确,易于排除主观成分。缺点是有点太长,不适合一般人看,并且拘泥于事实叙述,缺乏史学思维。
有一个中华五千年或例如柏杨的史纲等书,优点是通俗易懂,适合于无学历无基础的人。缺点是个人价值的诱导性太强,缺乏史学思维,史实太粗糙(这么短的书就不要指望详细了)。
还有一个剑桥史,史学思维相对最强,但同样优点太长。详细的没看过不好评价内容。
野史有一本从古至今的野史汇编,但缺点是不容易找到,反正我知道复旦图书馆有。
当然最最理想的情况是综合着看,外加一些基本史学理论作补充,但考虑到时间还是请你根据个人情况和目的适当选择吧
H. 想要了解中国真正的历史,该看什么书呢
最基础的就是《史记》。
史记讲述了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而且作为通史名着,史记里面的很多历史事件记录十分完整具体,可以很好的了解历史。
之后就可以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讲述汉朝以及之后的历史,后续的历史书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历史上有总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较公认的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