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静宁县的着名人物
静宁县着名人物有:李白、李世民、李广、曲珍、李暠、吴玠、刘锜、吴璘、慕天颜、李世军等。
B. 有关静宁古今名人事迹,请帮帮我啊,网上找不到啊
静宁,是羲皇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灿烂的历史,给静宁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留下了独有的文化遗产。这里有秦汉时期的古成纪遗址、庙儿坪古文化遗址、靳寺汉墓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存146处,有明代建筑群静宁文庙、清真寺,有气势宏伟、古朴典雅、规模宏大的成纪文化城,有风景秀丽的西岩寺山、九龙山,有奇峰错列、幽谷盈香的仙人峡,有红军胜利会师地界石铺长征纪念馆……绚丽多彩的静宁文化孕育了名扬中外的静宁名人,在这一片华夏沃土上传颂着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故事。
李白(701-762)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广(?年-前119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曲珍(生卒年不详)
字君玉,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望族。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屡犯边境,他与诸父组织族人抵御,夏人不敢犯境。郭逵南征,珍为第一将,进兵至右江,剿抚并用,一举得广源等三州十二县,迁为西染院使。元祐初(1086年),拜为环庆路副总管,夏人进犯泾源,曲珍率兵击退。
李暠(351年-417年)
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静宁西南)人。十六国时西凉创建者。400年—417年在位。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孙。李暠少年的时候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后凉吕光末年,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有惠政。会沙州(今敦煌)刺史盂敏卒,他被州人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封宁朔将军。北凉段业时,仍为敦煌太守,安西将军,领护西胡校尉。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乃自立为王,建元庚子,建都敦煌,置官封将,西凉政权自此开始。
吴玠(1093年-1139年)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玠少时沉毅,有志节,工于书,善骑射,北宋末年从军。靖康初,西夏犯边,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因功累迁泾原路副总管。吴玠与金将对垒近十年,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蜀。吴玠喜读史书,通晓孙吴兵法,深谋善断,智勇兼备,遇敌不图小利,善于避敌之优势而扬已之所长,灵活运用战术,在战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
刘锜(1098年-1162年)
字信叔,宋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是沪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英俊威武,仪表不凡,善骑射,声如洪钟。宣和年间,命为阁门祗候。高宗继位,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为陇右都护。绍兴三年(1133年)刘锜复职,受命为川陕宣抚司统制。后被命为江东路副总管。长期率兵与金军作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刘锜被任命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呕血而亡。
吴璘(1102年-1167年)
字唐卿。玠弟,少好骑射,喜读兵书,常随兄作战,英勇果敢,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绍兴三年(1133年),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节制阶、文。绍兴六年(1136年),为行营左右护军统制;绍兴九年(1139年)初,升为都统制,是年,加授神龙卫士厢都指挥使。乾道三年,赠太师,追封信王,谥武顺。吴璘忠勇刚直,一生戎马倥偬,从卒伍到大将,代兄守蜀20余年,深得兵民信赖。
慕天颜(1623年-1696年)
字拱极,一字鹤鸣。清静宁州人。顺治三年(1146年)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1655年)成进士。顺治十三年(1656年)初,任浙江钱塘知县,历任广西南宁府同知,后又任福建兴化府知府。康熙九年(1670年),授为江苏布政使。康熙十五年(1676年)擢任江宁巡抚,后加授兵部侍郎。
李世军(1901年-1990年)
字汉三,静宁双岘人。1924年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任北京市党部分区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受孙中山之命,赴甘肃宣传《北上宣言》。1932年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简任一级监察委员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政治设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南京市委员会常委等职。1984年9月受任国务院参事之职地界石铺长征纪念馆……
C. 静宁县历史上的文学家,师人,军事家,还有其他名人有哪些
李广(?年-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D. 我想了解静宁县的历史,人文,地理,经济,人口,商贸,教育,等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东界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东距平凉110公里,西至兰州220公里,312国道横穿腹地,古为关陇要冲,称咽喉之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静宁”一词,取“宁静安谧”之意。静宁县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社会事业同样发展迅猛,民俗文化丰富。静宁县人杰地灵,出现过过众多知名历史人物。
该县域自汉置成纪县、阿阳县,宋置德顺军、陇干县以来,境内多处置县,自元代后,始改德顺州为静宁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力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 静宁即古之成纪。据专家考证,历史上的成纪曾经三迁,而最早的成纪故城就在静宁,遗址位于现在静宁县南部治平乡和李店乡交界处的刘家河与五方河二村之间(兰州大学教授冯绳武《甘肃地理概论》),后经历两汉、三国、西晋、十六国至北魏时废,至北周宇文化时复置成纪县,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成纪县治移到秦安显亲川,北宋初年,又由显亲川迁徙至天水,这才是秦州天水成纪。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相传始画八卦,肇启文明的伏羲氏和“炼石补天”的女娲氏就诞生于此。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伐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秦国势力达到县境,秦长城经过县境西北,这里被正式纳入秦朝版图。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置陇西郡,县境属之。成纪县设置时间未见于记载,但据古城内出土文物考证,建城时间不晚于战国,作为县,始见于西汉初。 西汉时,在今静宁县域置成纪、阿阳二县。成纪在南,治所在今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东南约半公里处;阿阳在北,治所在今静宁县城南附近。此后成纪县历东汉、三国和西晋、十六国时期,北魏时一度被废,到北周复置,中经隋代和唐初,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秦州地震,秦州州治由上邽(今天水)移至敬亲川(今秦安县北),成纪县治也由静宁县移徙敬亲川,与州治同城。汉唐时期,地处边境的静宁(即当时的阿阳、成纪二县)的兴衰盛败,同整个西北地区的形势浑为 静宁县城
一体。一方面民族纷争,战火频仍,西汉有匈奴,东汉有羌人,十六国有“五胡”,隋唐有吐蕃,先后在西北地区与中原王朝逐鹿争雄,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另一方面,随着中原王朝国力的强大,边境各族人民的和睦往来和中西陆路交通的畅达,经济文化又有过相对发展的时期。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中线由长安西行,经甘肃的泾川、平凉、定西,过兰州,沿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南线由长安向西南经甘肃临洮、临夏地区到青海,再由青海扁都口进入河西到敦煌。静宁县地处“丝绸之路”东段之中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丝绸之路商旅往来的影响很大。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举兵北伐,灭了远在太原的北汉政权,统一了北方。但是雄踞于陕甘北部边境的西夏政权却与宋王朝南北对峙,始终是宋朝在北方的劲敌。地处边境的静宁,其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渭州知州曹玮在陇山外之笼干川修筑陇干城(今隆德县城),作为抵御西夏的军事要塞。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于南市城(即唐南使城)置静边寨。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泾原路安抚使王尧臣奏准,以山外(指今六盘山)通边、静边、隆德、得胜四寨建为德顺军,以陇干城为军治。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置陇干县于外底堡(今静宁县城),并将德顺军治移陇干县,军、县同治一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庄浪为县,和隆德县同隶静宁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隆德县直隶平凉府,静宁州唯领庄浪一县。清顺治五年(1648年),庄浪县直隶平凉府,此后静宁无领县。康熙三年(1664年),裁撤前明苑马寺,将安定监六营之地并入静宁州。雍正六年(1728年),因通渭地震,县治移安定监,遂割安定监属地隶通渭县。其时,静宁州下设二坊十二里。二坊即阜民坊、养民坊;十二里为泰安、乐土、遵教、仁和、义和、通化、广城、勤农、务本、从政、治安、更名里。 民国二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全县分为5区,辖123村,隶书属泾原道。民国十五年(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推行保甲制度,全县划为6区、294保。1940年撤区,改为18个乡镇、164个保。1942年,静宁南8镇(通野、章麻、良邑、水洛、焦韩店,朱家店、宁阳和计都)划归庄浪县,将庄浪县广盈乡、云翠乡部分地区划归静宁。当时静宁有城关镇和威戎、仁和、新民、仁当、治平、甘沟、红寺、高界、单硙、云翠、殷平等12个乡镇、105个保。 1935年9、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后途经静宁,毛泽东和一方面军总部在静宁界石铺曾作短暂停留。次年10月,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静宁,在界石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部分部队会师,进入陕甘根据地。1949年8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大军,解放了静宁,属定西专员公署。1950年5月25日划归平凉专区。1958年11月撤庄浪县并于静宁县。1961年12月与庄浪县分设,隶属平凉专员公署至今。2002年平凉专员公署撤地设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
E. 静宁县有哪些历史名人,遗迹,传奇故事
李广(?年-前119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曲珍(生卒年不详) 字君玉,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望族。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屡犯边境,他与诸父组织族人抵御,夏人不敢犯境。郭逵南征,珍为第一将,进兵至右江,剿抚并用,一举得广源等三州十二县,迁为西染院使。元佑初(1086年),拜为环庆路副总管,夏人进犯泾源,曲珍率兵击退。
F. 甘肃静宁
甘肃的静宁是一个拥有50万人口的大县,人文素质都很高,是历史人物李世民的家乡。伏羲的故里。全国有名的静宁红富士就产在这里。还有静宁烧鸡大饼很有名!
G. 古代最美静宁人的故事
种是恶意的,具有欺骗性的,是通过欺骗别人来使自己得到某种利益或弥补某种损失的;而另一种,是善意的,虽然它也同样具有欺骗性,但是,它不会让受骗者蒙受损失,相反,还会使其得到某种东西,可是物质上的,也可是精神上的。
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人物的名字我已经淡忘了,只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医院做体检时发现已经得了白血病,然而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医生和他的家人们一起商量,为了不让这朵刚刚绽开生命之花受到伤害,最终决定还是不告诉他,只说,是一点儿小病,需要住院治疗。还算幸运,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到了与年轻人骨髓相匹配的人。在骨髓移植手术后,那位小伙子积极治疗,身体一天天康复,终于在两个月后走出了医院。
如果当时将病情如实的告诉那个小伙子的话,后果会怎样?他也许会因情绪低落,病情得不到好转而放弃治疗;他也许会受不了严重病情的打击而拒绝治疗;也许……太多太多的
H. 甘肃有哪些着名历史人物
1、秦非子
秦国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在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2、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政,秦始皇是甘肃陇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3、贾诩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着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4、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5、李广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
I. 甘肃静宁人
甘肃静宁人与甘肃文化风貌上南北各有不同。南部甘肃历史上概称“陇西”,长期以来属于大关中区域,是秦文化的源泉,自文明肇始即属于华夏。甘肃人总体上比较诚实、善良、直率,具有西北人的朴实和憨厚、南方人的精明、北方人的大度和爽快。
J. 静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李白(701-762)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2,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3,李广(?年-前119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
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3,曲珍(生卒年不详)
字君玉,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望族。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屡犯边境,他与诸父组织族人抵御,夏人不敢犯境。郭逵南征,珍为第一将,进兵至右江,剿抚并用,一举得广源等三州十二县,迁为西染院使。元佑初(1086年),拜为环庆路副总管,夏人进犯泾源,曲珍率兵击退。
4,李暠(351年-417年)
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静宁西南)人。十六国时西凉创建者。400年-417年在位。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孙。李暠少年的时候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
后凉吕光末年,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有惠政。会沙州(今敦煌)刺史盂敏卒,他被州人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封宁朔将军。北凉段业时,仍为敦煌太守,安西将军,领护西胡校尉。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乃自立为王,建元庚子,建都敦煌,置官封将,西凉政权自此开始。
5,吴玠(1093年-1139年)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玠少时沉毅,有志节,工于书,善骑射,北宋末年从军。
靖康初,西夏犯边,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因功累迁泾原路副总管。吴玠与金将对垒近十年,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蜀。吴玠喜读史书,通晓孙吴兵法,深谋善断,智勇兼备,遇敌不图小利,善于避敌之优势而扬已之所长,灵活运用战术,在战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
6,刘锜(1098年-1162年)
字信叔,宋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是沪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英俊威武,仪表不凡,善骑射,声如洪钟。宣和年间,命为阁门祗候。高宗继位,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为陇右都护。
绍兴三年(1133年)刘锜复职,受命为川陕宣抚司统制。后被命为江东路副总管。长期率兵与金军作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刘锜被任命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呕血而亡。
7,吴璘(1102年-1167年)
字唐卿。玠弟,少好骑射,喜读兵书,常随兄作战,英勇果敢,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绍兴三年(1133年),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节制阶、文。
绍兴六年(1136年),为行营左右护军统制;绍兴九年(1139年)初,升为都统制,是年,加授神龙卫士厢都指挥使。乾道三年,赠太师,追封信王,谥武顺。吴璘忠勇刚直,一生戎马倥偬,从卒伍到大将,代兄守蜀20余年,深得兵民信赖。
8,慕天颜(1623年-1696年)
字拱极,一字鹤鸣。清静宁州人。顺治三年(1146年)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1655年)成进士。顺治十三年(1656年)初,任浙江钱塘知县,历任广西南宁府同知,后又任福建兴化府知府。康熙九年(1670年),授为江苏布政使。康熙十五年(1676年)擢任江宁巡抚,后加授兵部侍郎。
9,李世军(1901年-1990年)
字汉三,静宁双岘人。1924年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任北京市党部分区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受孙中山之命,赴甘肃宣传《北上宣言》。1932年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简任一级监察委员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政治设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南京市委员会常委等职。1984年9月受任国务院参事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