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早团核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陆掘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或罩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❷ 战国时期的历史概括
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着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蚂誉403),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并六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着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着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着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田和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激此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闷铅段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❸ 如何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历史其实也是非常精彩的,诸侯之间的争霸角逐,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在战国时期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当时很多国家之间都是由联姻的,我们知道,联姻一般都是意味着政治,相互之间真感情并不多,都是为了政治关系,大家比较熟悉的芈月,历史上的秦国宣太后,就是政治联姻从楚国嫁入秦国。但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战争中,宣太后却要帮着秦国一起对付自己的国家呢?
此外,太后之所以能专权,她的权力来源是自己的儿子,慈禧为什么能擅权近半个世纪,就是他把持了亲儿子同治,紧接着又等于领养了光绪这个养子,靠着小皇帝的名分,才能专权。一旦她们帮助母国,甚至母国有可能实力强大起来灭了夫国,比如楚国有机会灭了秦国,那楚王会放过秦王吗?恐怕占领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秦王。
❹ 战国时期的历史
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战国时期的历史,希望能够帮到你!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的齐国。
初夏某晚,苏秦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从窗口闪进一个黑影,还没等苏秦叫出声来,一个蒙面人就已跃到眼前,扬起利剑直刺胸膛。苏秦惨叫一声“救命啊——”就跌倒在椅子上。顿时,苏秦的卫士从四面围了上来,刺客来不及补上一剑,慌忙返身跃出窗口腊坦。
苏秦遇刺,立即惊动了齐王。他闻报后,当即去看望苏秦。
要知道,苏秦是威震天下的着名人物。在战国时代,秦、齐、楚、燕、赵、韩、魏等七国称雄,而以秦国最为强大。洛阳学者苏秦曾到秦以外的六国去游说,倡议他们联合抗秦,于是六国共同封他为宰相。他在燕国住了较长一段时期,出了很多好的计谋,很受燕王的重用。后来到了齐国,齐王又很信任他。齐国的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最后竟派人去刺杀他。
齐王见苏秦身负重伤,痛恨交加地说:“我一定要捉到刺客,为先生报仇!”苏秦喘着气说:“大王,请您不要乱杀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你看清刺客的特征吗?”
“他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
“光凭这一点怎么通缉刺客呢?”齐王很焦急。苏秦说:“臣有一计……”如此这般地说完,就与世长辞了。
再说齐王回到宫中,一些平时与苏秦争宠的大夫纷纷来到他面前,看他对苏秦之死抱什么态度。
齐王却恨恨地说:“我方才明白,苏秦是燕国派来颠覆我国的奸细。现在要将他五马分尸,方解心头之恨!”齐王当即命令把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一声令下,五辆马车向五个方向奔跑,顿时,苏秦的尸体分为五个部分。齐王刚要回宫,只见观看分尸的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自称是杀死奸细苏秦的刺客。齐王见他身材高大,就说:“你把行刺的过程说说看。假如真是你杀的,寡人将重重赏你。”
那人锋局迟叙说了一遍,跟齐王了解到的现场情况一致。齐王知道那人确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说:“寡人若不照苏秦先生临终献的计谋行事,你这亡命之徒怎会自投罗网啊!”
刺客方知上当,拔剑要刺齐王,周围的卫士们一跃而上,早把他剁成肉酱。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王及宫廷贵族们押赌赛马。
每次比赛都押下黄金百两的赌注。尽管他在战场上如何叱咤风云,战功显赫,但是在赌场上他却屡遭失败。
一天傍晚,田忌家来了位风尘尘仆仆的客人,此人虽着一身布衣,但气度不凡。他名叫孙膑(《孙膑兵法》的作者),刚从魏国逃到此地。酒席上,两人谈起关于两军交战的战略战术。一谈到打仗,田忌就神采飞扬,特别是孙膑那睿智的谈吐和惊人的韬略,更使他兴致勃勃。不觉酒过三巡,田忌不由自主地想起赛马的事,脸上愁云密布。孙膑觉得纳闷,赶忙问道:“老兄,可有什么烦恼之事?”
田忌沉吟了半天,最后不好意思地吐露了一直郁积在心头的苦恼。孙膑听他说完后,沉思片刻道:“此事并不难,下次你不妨把赌注下大三倍,我保证你能赢!”
田忌半信半疑地问:“老兄有什么妙计?”
孙膑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是的,到时候你自会明白,老兄你就不必多虑啦!”
到了那天,田忌当众押了1000两黄金。齐王和那些王公贵族们以为他输急了,有点胡来了。他们笑道:“这次他会输得更惨,看着吧!”
当时的赛马方法是:参赛者都要将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后依次轮赛,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比赛完毕,只要你的马能两次名银李列前茅,你就算赢了。
话说那天田忌虽然干脆爽快地押上了赌,但心里仍不免犯嘀咕:“这次要是再输,那可……”
这时,孙膑走近田忌,悄声道:“老兄,别担心了,来吧。先把你的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再用你的上等马对他们的中等马,你的中等马最后才用,这样,他们只剩下等马了。明白了吗?”
“哎呀!”田忌一听,连连拍着大腿:“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这一着呢?”连忙吩咐手下的人,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比赛结果,不出所料,田忌胜了两场,顿时满面红光,稳稳地从齐王手中拿走了1000两黄金。
不久,田忌禁不住把他赛马上取胜的秘密告诉了国王。齐王赶忙叫他召来孙膑。从此,孙膑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在战场上屡屡挫败对手,声名显赫,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后,一晃13年过去了。魏国这次伙同赵国去攻打韩国,韩国频频向齐国告急求援。齐威王又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令他们前去救韩。
田忌有了“围魏救赵”的经验,胸有成竹,准备把计策再用一次,上千辆兵车驰出齐国国境时,田忌要指挥齐军急速直指魏都大梁,孙膑却让田忌叫大军早早安营扎塞。
田忌问:“军师,兵贵神速,怎么可以早早休息?”
孙膑说:“现在魏国刚刚向韩国发动进攻,如果我们急忙出兵相助,实际上就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军最初的打击,不是我们指挥调度韩军,反而是听任韩军的指挥调度,所以说马上去奔袭魏都大梁是不合适的。只有当魏韩这两虎争斗一番以后,我们再发兵袭击大梁,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挽救危难之中的韩国,这样对我们才更有利。”于是齐军在路上磨蹭了一个多月,才向大梁发起攻击。
魏王见齐军打来,急忙命令庞涓从韩国回兵救魏,又派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合兵10万,抵抗齐军。孙膑知道庞涓的部队将到,向田忌献上“减灶诱敌”的妙计。
当魏齐两军刚刚遭遇,还没交锋,孙膑就下令部队撤退。庞涓追到齐军驻地,只见地上满是挖掘煮饭用的灶头,连忙叫士兵去清点,根据灶头的个数庞涓估计齐军有10万之众。齐军一连三天急急退却,庞涓仍派人去数灶,第二天发现齐军留下的灶头数目,只够5 万人煮饭了;第三天,减少到只够3 万人煮饭了。庞涓得意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兵士就逃走了大半。”于是他抛下步兵辎重,只带轻装健儿,昼夜兼程,紧紧追赶齐军。
这一天,齐军退到马陵道(今山东莘县境内)。孙膑见这里路狭道窄,两旁又多险阻,很适宜设兵埋伏,计算庞涓的行程,估计他将在黄昏时可以赶到这里,就命令士兵砍下一些树木堵塞去路,又选了一棵大树,将那大树面对路的树干,砍去一大块皮,让它露出一大片光滑洁白的树身,然后在上面写上一行黑字。接着,孙膑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夹道埋伏,对他们说:“等到魏军来到,大树底下有人点火,就万箭齐发。”
天刚黑,庞涓真的领兵追到马陵道。在士兵们搬拦路的树木时,有人发现路旁大树上的字,忙向庞涓报告。庞涓叫士兵点燃火把一看,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不由得大惊。此时,齐军伏兵对准火光处万弩齐发,箭如雨下,魏军死伤无数,庞涓也身中几箭,倒在血泊之中。他自知中计,绝难脱身,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魏太子申,彻底打败了魏军。
❺ 如何理清春秋战国的历史
春秋战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最早的就是诸侯国的划分:
诸侯们根据自己的血缘和功劳分到了不同位置的土地。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梁租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燕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等。
接着,就到了齐桓公(小白)称霸:
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史称“春秋首霸”)。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
然后就是齐桓公死后,因为齐国的内乱,宋襄公接手了中原领袖的位置: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亏渣陆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
往后,因为晋献公的昏庸,晋文公夺权,在他的治理下,晋国成为了新的霸主: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再往后,楚庄王的改革使楚国国力大增,一战销顷功成,问鼎中原:
楚庄王任用孙叔敖,整顿内政,悉心改革后,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包围郑国国都,晋国闻讯支援,双方大战于邲。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一战功成,问鼎中原(即“楚王问鼎”)。
紧接着,秦国的崛起也随之而来,秦穆公成为了一代霸主:
秦穆公继位后马上任百里奚(即五羖大夫)、蹇叔、公孙枝为重臣,扶持晋惠公(姬夷吾)登基,还在晋国闹灾时接济晋国。可晋惠公登基后不但未送五座城池给秦国(晋惠公许诺:若成功夺位,必赠秦五城),反而恩将仇报,在秦国同样闹灾时,一颗粮食也不卖给秦国。秦穆公大怒,亲率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等人讨伐,并生擒晋惠公,成功获得五座城池,把疆域扩展到黄河西岸。
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晋怀公),在秦国放走晋惠公之后如约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为了继续掌控晋国,将女儿怀嬴许配给太子圉;可太子圉回到晋国登基之后变卦,与秦国交恶。秦穆公之后又将怀嬴改嫁给姬重耳,并辅助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着名的:怀嬴改嫁,晋文公在任期间与秦国和睦、时常结盟。由于秦国与晋国的多次联姻,被后世多称为:秦晋之好。
后来晋国发生了着名的事变:三家分晋。自此,春秋时期结束,进入战国时代。
三家分晋的事件如下:
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战国初期除了三家分晋外,着名的事件还有: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接着,就是各国的变法,第一个变法的国家是魏国,这使魏国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强国,这次变法就是:李悝变法。
然后各国相继改革,最着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成为最强国的道路,可与魏国的李悝变法并称战国时期最成功的两大变法。
其他还有: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韩国申不害的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燕国燕昭王“千金买马骨”。当然,论效果比起上述两大变法差太远了。
注意:这里一并提及,并不是说各国都是这一时期改革的。
然而,天时地利,最强两国:秦国和齐国争霸,接下来,就是那着名的“合纵连横”的时代了: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这时,出现了两个着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连横(分化六国)和合纵(联合抗秦)。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纵横(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最终的结果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苏秦持六国相印。
然后,因为楚国王室的自身原因,楚国开始衰弱。
周赧王八年(前307),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传统的车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 。秦昭王为了打击赵国,派穰侯魏冉到齐,约齐愍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联合五国攻赵。
游说家苏秦识破了秦的阴谋,劝告齐愍王放弃帝号,发动合纵,会合燕、韩、魏、赵等五国军队,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给魏、赵以求和。此后,赵将赵奢、廉颇,赵相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军事进攻和外交重压,捍卫了赵的尊严和国土。
然而,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燕国联合秦、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昭王自继位以来,奋发图强,卑身事贤,以图雪耻复仇。周人苏秦和魏人乐毅受到重用。乐毅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使燕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秦则作为间谍出使齐国,劝说齐愍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齐的力量。二人并与赵、魏、楚等国约定,联合伐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将乐毅率燕、赵、秦、魏、楚五国之兵,联合攻齐,一直攻破齐都临淄,夺其大部分疆土。齐国只剩下两座大城,几近灭亡。
但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不过,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反观秦国,秦自孝公时商鞅变法,中经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一百余年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注重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军功,军队装备优良,又充分利用客卿为秦谋划作战,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终于打败了东方各个强大的敌手,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国。
在秦国多年的休生养息后,终于展现了他的“獠牙”,“长平之战”是秦国与他在中原最后一个强手的决战,也是战国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至此,东方六国都已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长平之战前,东方出现了着名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食客三千),关心国事,谋取权势,采取各种手段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该国的灭亡。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赵都邯郸。秦军的残杀,激起了赵人的义愤和别国的恐惧,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大败秦军,秦国因在长平之战损失严重亦自感力量不足遂撤兵。
最后,就是秦始皇帝一统天下了:
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赵;前221年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此,春秋战国时代结束,进入秦朝。
❻ 战国时期有怎样的历史
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期。困孙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但前人也把春秋、战国合称东周,还有称战国为列国或六国者。战国始于汪中链何年,过去有不同的培颤划分法。《史记》的《六国表》定在周元王元年(前475),而《资治通鉴》则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战国开端。前403年似失之稍晚,故现在已很少有人采用这一划分标准。
❼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有哪些
1、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2、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
3、七国的疆土地理:地理位置可以用一幅对联来说明东南西北上中下。
4、齐楚秦燕赵魏韩。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和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5、战国时期,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着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
6、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孙粗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着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着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7、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灶凯运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着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隐梁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8、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