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贵溪有多少历史
贵溪市城区三面环水,信江呈U字型抱城市而过。
依江而建的城市独享庆旦着天然的风景,历来受人推崇。
你看,贵溪的夜晚,两岸灯火璀璨,誉陆扰映红江面,那份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夏夜,江风轻拂,倍觉舒爽。
)b,s-D+M3{-b7l不过正因为是三面环江,桥就显得特别重要。
1980年,贵溪竣工建设了贵溪信江大桥,依照当时标准和发展要求,设有两车道和人行道,那是符合需要的。
这些年来,这座桥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负重老者,不仅联系着江南江北,更承受着贵溪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重。
:v+G&E0F J-P贵溪|贵溪论坛|贵溪网站|江西贵溪|贵溪人|贵溪一中|江铜|铜都我爱贵溪&P:x,? l*V,W5s/g9q,w3_
时光流转,到现在这座桥老了,真的老了。
这座桥不仅病悉巧害丛生,在近三年之中就维修过两次,而且新的大桥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但是贵溪人民对这座功劳不小的老桥,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为他装饰了漂亮的霓虹灯,每当夜暮降临,华灯初上,大桥静卧,河水自流。
潺潺的向人们讲述他见证的贵溪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⑵ 贵溪是哪个省哪个市
贵溪是江西省鹰潭市。
贵溪,江西省鹰潭市县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弋阳县、铅山县相连,东南与福建省光泽县交界,南与资溪启迟县相邻,西与鹰潭市月湖区、余江区和金溪县接壤,北与万年县毗邻。
全市面积2480平方千米,18个乡(镇)、3个街道、7个林(垦殖、园艺)场。2021年末,贵溪市有常住人口54.03万人。
贵溪的历史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为番县地,属九江郡。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属九江郡馀汗县。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属豫宽岁章郡余汗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分属葛阳县西境及余汗县之南境。
隋开皇十二慎旁睁年(592年),改葛阳为弋阳,贵溪分属饶州弋阳、余干2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割饶、建、衢、抚四州地置信州,贵溪地分属信州弋阳县和饶州余干县。永泰元年(765年),以弋阳西境及余干东南境置贵溪县,为信州所辖。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信州为信州路,属江浙行省。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部胡大海取信州,改信州为广信府。
清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占广信,贵溪属江西省广信府。
⑶ 贵溪有多少历史
贵溪的历史典故
雄石镇,是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贵溪市市政府所在地,是贵溪市经济文化发展中心,雄石镇名从何而来呢?
在贵溪城东,信江北岸,有一红砂巨石半浸水中。信江东来,直撞石壁,水流受阻,稍折而南,复又西去,于是为贵溪留下了一块大致三面环水的城关宝地。故而旧志称此石“雄踞流水;为邑左障。”因此被称做"雄石";更有清人琚廷焕更作诗赞叹:“一石溪头似虎蹲,巍然独自障东门。千村绿树连云锁,万里洪涛向日吞。”据传历年洪水从未浸没此石,故称浮石。意谓此石若浮水中然。民间流传“浮石浮不得”一语,当指石若浮,则“水漫金山”,贵溪县城一变而为汪洋了。
雄石又叫浮石,座落在老县城东门外的信江边。据说它会随信江水位的升降而浮沉,如中流砥柱,护卫着县城免遭洪水浸害。人们为了颂扬它的功绩,便将县城称为雄石镇。
雄石为什么会浮?相传有一个端午节发洪水,大水涌进了城,情况十分险恶。可是,一帮划船的好手,照旧在信江里举行龙舟竞赛。城里、城外的老百姓也不惧浪高流急,壮着胆子,登上城墙观看助兴。
江边有座青莲寺,寺内的菩萨见老百姓战洪水,斗恶浪,赛龙舟十分热烈,盛状大大超过历年庙会,心里很不痛快。当一艘十八舱的新龙船划到寺门前的雄石附近,便挥动佛帚,在信江上掀起一排巨浪,朝这艘龙船扑来,只听“哗啦”一声,这艘龙船连人带船一齐被卷进了雄石的底部岩洞里。其中,打鼓手却很机灵,趁恶浪卷船之际,便抱起大鼓跳进浪中,摆脱了困难。
被卷入雄石底部岩洞的三十六名水手一个也没被淹死,但由于缺了打鼓手,而无法浮上水面再划船了。第二年端午节划龙船的时候,青莲寺的菩萨又施法术卷进一个打鼓手,使配搭齐全的龙船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自此之后,雄石这块巨石就有了灵气,它能随洪水的涨落而升降,巨石本身也没有被洪水淹没过。正是由于不沉的巨石浮在江面挡住奔腾四流的信江水对贵溪县城的浸害,人们始称它为雄石,贵溪市也由此而得名。
在贵溪城东,信江北岸,有一红砂巨石半浸水中。信江东来,直撞石壁,水流受阻,稍折而南,复又西去,于是为贵溪留下了一块大致三面环水的城关宝地。故而旧志称此石“雄踞流水;为邑左障。”因此被称做"雄石";更有清人琚廷焕更作诗赞叹:“一石溪头似虎蹲,巍然独自障东门。千村绿树连云锁,万里洪涛向日吞。”据传历年洪水从未浸没此石,故称浮石。意谓此石若浮水中然。民间流传“浮石浮不得”一语,当指石若浮,则“水漫金山”,贵溪县城一变而为汪洋了。
雄石又叫浮石,座落在老县城东门外的信江边。据说它会随信江水位的升降而浮沉,如中流砥柱,护卫着县城免遭洪水浸害。人们为了颂扬它的功绩,便将县城称为雄石镇。
雄石为什么会浮?相传有一个端午节发洪水,大水涌进了城,情况十分险恶。可是,一帮划船的好手,照旧在信江里举行龙舟竞赛。城里、城外的老百姓也不惧浪高流急,壮着胆子,登上城墙观看助兴。
江边有座青莲寺,寺内的菩萨见老百姓战洪水,斗恶浪,赛龙舟十分热烈,盛状大大超过历年庙会,心里很不痛快。当一艘十八舱的新龙船划到寺门前的雄石附近,便挥动佛帚,在信江上掀起一排巨浪,朝这艘龙船扑来,只听“哗啦”一声,这艘龙船连人带船一齐被卷进了雄石的底部岩洞里。其中,打鼓手却很机灵,趁恶浪卷船之际,便抱起大鼓跳进浪中,摆脱了困难。
被卷入雄石底部岩洞的三十六名水手一个也没被淹死,但由于缺了打鼓手,而无法浮上水面再划船了。第二年端午节划龙船的时候,青莲寺的菩萨又施法术卷进一个打鼓手,使配搭齐全的龙船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自此之后,雄石这块巨石就有了灵气,它能随洪水的涨落而升降,巨石本身也没有被洪水淹没过。正是由于不沉的巨石浮在江面挡住奔腾四流的信江水对贵溪县城的浸害,人们始称它为雄石,贵溪市也由此而得名。
信江流经贵溪市境长约六十公里,称芗溪,以城南白芒洲古产郁金香草而得名(芗同香)。这一段江岸山石诡异,风光奇特,向为攀登浏览的胜地。民间流传的“贵溪十不得”便是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巧妙概括。
(一)“挂榜山挂不得”
挂榜山,又名五面峰,地处市城西南五里。《贵溪县志》记此山“鸟道纡盘,奇石卓诡。攀箩结挂,多见淹留。下瞰平壤,城堞参差,渺在林际。”明代李梦阳诗云:“东华山北五面石,削成四面何嶙峋。”清人郑日奎赞道:“溪南多奇胜,首数五面石。”现仍可见巍峰屹立,陡峭如劈,形同悬榜半空,人不可攀,是以有“挂榜山挂不得”之谓。明代旅游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绕道山之东南,始得达其峰巅。据《徐霞客游记》载,五面峰之巅为佛宇峰,时山腰有僧寺,霞客曾于此避雨小憩。如今庙宇倾颓,仅存瓦砾了。倘循霞客足迹登高鸟瞰,可见信水横流,江桥雄踞,上下十数里间,竟有四桥依次,十分壮观。移目江北,则层楼错落,人行如蚁,城池街道尽收眼底。游人至此,如身处去端,清风迎面,松涛在耳,真不失为工余之一乐了。
(二)“一线天现不得”
自五面峰拾级南下,于峡谷中穿行百步许,即到一线洞天。此处山裂为二,其间不过十米宽,而直壁双耸,高近百米。真可谓人物于其内,隔天日于其外,实在是个展现不得的奇异所在,故而有“现不得”一说。据史载,唐吴面力出仕前曾于此建斋读书,人称潜谷先生,因而一线天又名潜谷洞。元朝赵孟兆页有诗云:“洞中即仙境,洞口是桃源。何殊五陵路,鸡犬自成村。”明人江如瑾《游一线天》有诗句曰:“石炼天能补,何余一线天。”《贵溪县志》对此洞也称颂备至:“洞壑奇峭,类神施鬼设。入其中,阝危塞幽琼。久之出坎,仰视寥廓,未尝不叹其虚诡自然也。”今人游洞,四季皆宜,但以春雨初晴为最佳。是时山水渗珠,飘然飞阵,触石一溅,细沫万千,映睛光而现七彩,化雨露而聚甘泉。明代乡人汪俅以“碎滴天浆声不断”以喻此景此情此声,也算得上是佳句了。而徐霞客则更用“可以冠平生者”之叹以誉之,可见洞天之奇实不在江南名胜之下。
(三)“金银仓开不得”
贵溪市雄石镇西南山脚,一石嵌壁间,严然洞门,此即为金银仓。相传某石匠偶经洞口,见洞内流出金银,大喜过望。手拿袋装,始嫌量少,于是将金银扫回洞中,并搬一石堵洞口,以防他人得见。旋即飞跑回家,挑空箩一担反至洞口,意欲满载而归。不料所堵之石竟推搬不动,有如着地生根一般。石匠气急,以铁钎凿石。忽闻雷声大作,石块化为石门,永封洞口,至今不得开启,因而民间有“金银仓开不得”之说,大概也是对世人勿贪财过份的规劝。
(四)“仙人桥过不得”
贵溪市城东南三里,信江南岸群山中,有巨石如虹,天然而成独拱石桥,名仙人桥。一名月桥岩。于桥下仰视,桥拱高穹园整,梁柱方棱直立,拔地而起二、三十米,竟如人工砌造而成。自桥东循崖登其上,桥面修广、平直,长达五、六十米,足可昂首阔步而行。然行至西端,则悬崖陡壁,无阶可下。距此十米处,一石如人坐守桥头,似向行人告警。游人不得己只好转身沿原路而返,是以民间有“仙人桥过不得”之传。桥身石壁曾有多处石刻,那“此处神仙迹,神仙到此么?山花常带笑,野鸟自来歌。”的阴刻,虽然有所剥落,但仍依稀可辨。元朝赵汉诗曰:“万山萦合处,窈窕洞门开。”明人高宾《咏仙桥》诗曰:“奇石自雄跨,仙桥谁侈石”。清人朱彝尊《贵溪》一诗也提及此景,有“连山奇复釜,独石忽成桥”之句。旧志载:“自山麓中仰眺,生态远出。”是以当年徐霞客行至山下,见一桥高架山间,大异之,遂以勃勃之兴往游,其称道之句记于《江右游日记》中。
(五)“大肚罗汉戏不得”
仙桥西端之石人,挺胸凸肚,盘脚打坐,人称大肚罗汉。或因其有佛门之尊,不得戏谑;或因其为庞照大物,无法把玩,故而民间流传有“大肚罗汉戏不得”一语。是敬之若鬼神,还是谏人以风范,不可考。但事实上若非架楼攀梯,确也很难爬到这位罗汉身上去。
(六)“浮石浮不得”
贵溪城东,信江北岸,有一红砂巨石半浸水中。信江东来,直撞石壁,水流受阻,稍折而南,复又西去,于是为贵溪留下了一块大致三面环水的城关宝地。故而旧志称此石“雄踞流水;为邑左障。”清人琚廷焕更作诗赞叹:“一石溪头似虎蹲,巍然独自障东门。千村绿树连云锁,万里洪涛向日吞。”据传历年洪水从未浸没此石,故称浮石。意谓此石若浮水中然。民间流传“浮石浮不得”一语,当指石若浮,则“水漫金山”,贵溪县城一变而为汪洋了。
⑷ 江西鹰潭的贵溪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归鹰潭市管辖。它有着上千年的 历史 ,县域面积为2480平方公里,人口破60万,在 历史 上名人也是很多的,这里就仅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吧!
张留孙
元朝时期人氏。他是元代龙虎宗支派玄教创始人,是张宗演弟子,当时的道教领袖。他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备受宠遇,被加封为玄教大宗师。
刘祥兴
清朝时期光绪年间人氏。曾多年传教,组成斋教,教徒已有三千余人,其致力于反抗洋人,曾缔造了震惊中外的古田华山教案。
黄维
民国时期,国军着名高级将领。他是黄埔一期学生,是方志敏、陈庚等人的同学,曾参加过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
彭程万
清末民初时期人物。他曾担任民国时期江西都督,江西民政长等官职。他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功勋卓越,晚年于故乡养老。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江西省人大特邀代表。
除了这几个典型代表人物外,贵溪还有众多革命烈士,贵溪曾有5540名志士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朱德、方志敏等中共高级领导人都在此留下过战斗足迹。
贵溪,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具活力三角区的黄金接点,拥有着四省通衢的美称。贵溪不仅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 历史 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 历史 。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贵溪曾涌现出了许多的 历史 名人出来。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贵溪(今江西省贵溪市)人。他是明朝中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历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上柱国等官位。夏言在担任期间,豪迈强直,纵横辩博,敢于直言劝谏,因而深受当时皇帝的信任。但有一次,夏言支持收复河套地区,严嵩趁机诬陷,最终被皇帝下令处死,终年六十七岁,可怜一代名臣就这么没了。等到明穆宗的时候才恢复他的官,被追谥为文愍。夏言不仅是位有名的政治家,而且其文学也十分出彩,他所作的《桂洲集》及《南宫奏稿》等作品流传于世。
徐贞明(约1530年—1590年),字孺东,江西贵溪人。徐贞明在隆庆五年(1571年)考中了进士,从而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徐贞明曾历任了浙江山阴知县,工科给事中等职。在任职期间,徐贞明勤勤恳恳,注重农田水利建设,但并未受重视,反而被贬了官。可他并未放弃,依旧注重兴修水利,并且完成了着作《潞水客谈》。万历十三年(1585年),他重新任命为尚宝司少卿,负责兴修水利。但在兴修水利时触动了豪强贵族的利益,经过他们的阻挠,工程不得不停止,最终徐贞明抱着遗憾病逝在家中,终年六十岁。徐贞明是明代万历年间倡导海河水利的代表人物,作品《潞前哪茄水客谈》也被清人评为:”终明代良策,无以逾此“。
黄维(1904年—1989年),字悟我,江西贵溪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是中华民国的陆军中将,抗日战争名将。他曾参加了淞沪战争、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解放争中,黄维被俘,直至1975年才被赦。被特赦以后,黄维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专门研究军史。1989年,黄维病逝于北京,终年85年。
江西贵溪 历史 上名人辈出,为了表示对江西老表的敬重,我抽空略写几个代表人物作答,首推抗日名将黄维,第二位少将刘亨云,3位是夏言,(内阁首辅)丞相,4位是邵元节,总领天下道教,5位是徐九思,明臣,一生官职不算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6位是明朝水利学家徐贞明。7位是元代画家方从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请诸君谅解为予,谢谢!
江西贵溪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龙虎山、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象山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 历史 名人也层出不穷。
一、吴武陵(784一835)
唐慧察朝时期人物,与柳宗元交好,着作有书一卷 《新唐书志》 ,诗一卷 《全唐诗》 ,流传后世。《柳宗元集》中,涉及缓誉 吴武陵 的诗文就有《贞符并序》、《复吴子松说》、《同吴武陵送杜留后诗序》、《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小石潭记》、《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初秋夜坐赠吴武陵》、《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等八篇。
二、陆九渊,(1139—1193)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明朝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 “陆王学派” ,对后世影响极大。着有《象山先生全集》。因为在 “象山书院” 授课,后人又称他为陆象山。
三、张留孙(1248 1321)
又名张宗师,幼时学道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是张宗演弟子。元朝道教领袖之一。忽必烈时期全真教和佛教争斗辩论,因偏袒佛教,道教受挫。张留孙积极活动,道教在元朝时期重新获得重视。他出自正一道,地位提高后,自立门户,称为 玄教 ,得到元朝统治者的承认。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里面有张留孙的塑像。
四、夏言(1482-1548)
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嘉靖皇帝时期,为内阁首辅,被严嵩构陷致死。着作有:《桂洲集》及《南宫奏稿》传世。
五、邵元节(1459—1539)
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道士。因拒绝宁王(反叛被抓)招募而成名于当时,嘉靖三年(1524)征入京,以“立教主静”之说得到明世宗认可。在嘉靖身边15年,直到去世。
六、徐贞明(1530—1590)
万历十三年(1585年),徐贞明被任为尚宝司少卿,受命兴修水利。遍历诸河,穷流溯源,准备推广垦田。因触动豪强权贵利益,受到阻挠及言官弹劾,工程被迫停止。着作有《潞水客谈》,徐贞明在治水问题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 “治水先治源” 。是治本原则,至今仍有着重要的价值。
七、徐九思(1495--1580年) ,
为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他的爱民三字经说: “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 流传比较广。
八、桂永清(1900-1954)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历任师长、军长、 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 , 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 ,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1954年病逝于台湾。
抗日战争初期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参与松湖战役和南京保卫战,在南京教导总队奉令据守紫金山、天堡城、光华门等处,给日军以重创。
九、黄维(1904-1989)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曾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1975年特赦,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史研究。
十、刘亨云(1913-1992)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29年参加红军,曾在红21师当过连长,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时,他做粟裕的参谋。历任浙东游击纵队参谋长,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师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江西贵溪龙虎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是道教第十五洞天三十二福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张天师曾经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
历代张天师都是由张道陵的子孙担任,而张道陵是西汉张良的的八世孙。天师都是张良的后人。也除了很多着名的道教人物。
介绍几位江西贵溪籍名人,他们是:
黄维(1904年-1989年),江西贵溪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又称“黄维兵团”,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在抗战中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战役,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战功。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经过战犯改造,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后来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任文史专员,曾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桂永清(1900年-1954年),江西省贵溪县鹰潭镇(今鹰潭市)人,国民党海军总司令、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是蒋介石十三太保之一。历任国民党师长、军长、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务。
刘亨云(1913年一1992年4月)。江西省贵溪县人,解放军少将。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南征北战,战功卓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海军后勤副司令员、东北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顾问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贵溪还有其他名人,欢迎大家补充。
给人民带来福址就是名人。
确切的说他们应该是上饶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鹰潭设市,而这时的他们早已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