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中国鸽子的历史是什么
在中国鸽子的历史是:
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关于喂养鸽子而食肉和观赏的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周礼注疏》就记载着:“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郑司农注:“六禽:雁、鹑、凫、雉、鸠、鸽”。这说明在西周之前,鸽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占有了重要的地位。1984年8月,在四川省芦阳镇西江村的一座汉墓中,发现了“陶房楼”,在该房的山墙上有一个鸽舍,舍内有两只鸽子。经文物部门专家鉴定,这是民间饲养信鸽的宝贵史料,时间约为公元105年。《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宰相“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让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无不惊讶”。在《南唐史补》一书中记载:“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
‘贰’ 关于和平鸽有哪些故事
鸽子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和平的象征,当功于毕加索。1940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雀昌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凳岁渗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他平时招引鸽子经常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为信号。当他得知父亲牺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时,他幼小的心灵被仇恨的怒火燃起。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绝人寰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推到楼下摔死,还用刺刀挑死了所有的鸽子。
老人讲完后请求毕加索画一只鸽子纪念他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和平鸽”的雏形也就由此而生。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智利的着名诗人聂鲁达把毕加索大会上挥笔画的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在现代,鸽子也是战争英雄,它们曾多次在战争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们在船只上面都带有鸽子,当遭到德国潜艇攻击之后,就放出鸽子告知沉船的具体位置,这样幸存的人员就可能获救。在一战期间,一名鸽子曾携带重要信息穿过激战的阵地,它飞行过程中被击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几乎失掉了带有信息的那个腿,它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飞行了大概25分钟把信息带到法国营地,拯救了许多枣脊法国士兵的生命。这只绝对称得上是战地英雄的鸽子被法国政府授予战争十字勋章。
在二战期间又出现了另一只英雄的鸽子。当时一千名英军在意大利的小城集结驻扎,然而德军却计划对这个部队进行轰炸。当时的通讯设备都不能使用,惟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信鸽身上。这只鸽子在英军遭轰炸的5分钟前,成功地把信息送抵二十英里之外,使得警报及时被拉响。后来这只鸽子被授予动物界的最高军事奖章——迪肯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