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描写金山和历史怎么写

描写金山和历史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4-19 19:57:10

A. 金山寺的历史文化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帝王迅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

西游记中唐僧的出家之地

在国内叫“金山寺”的地方很多,但是据资料推断,《西游记》中唐僧的出家之地应为镇江的金山寺。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多次游览镇江金山寺,并留下诗文。

这是有史料记载吴承恩到过的唯一一个“金山寺”。

《西游记》中金山寺在“江州”,而镇江就在长江边,金山在当时也是长江入海口的小岛,故唐僧的小木板可以飘到金山寺,故在第十一回中有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的诗文。

此外,在文中第八回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里面提到了亩知”焦山寺“,这也和镇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故可推断《西游记》中的”江州“便是现在的镇江,”金山寺“便是现在的“镇江金山寺”。

水漫金山

塔西侧有个法海洞。

传说法海确有其人,他所住的洞原被白蟒所盘踞,于是法海和白蟒斗法,取得胜利,占有了此洞。

明朝人把这一神话故事和杭州西湖的神话相联系,形成了完整而优美的民间故事《白蛇传》。

许仙被囚和《水漫金山》故事的流传,使金山寺名播四海。

擂鼓战金山

提起梁红玉这位巾帼英雄,人们便会想到迅毕消她击鼓战金山的历史故事。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乘数百艘战船,朝镇江杀来,浙西制置使南宋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他率八千水师,负责阻击金兵,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订下了,利用有利地势,将敌诱黄天荡,然后围而歼之的方略,为了鼓舞士气,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为将士们击鼓助威,这一仗韩世忠大破金兵金兀术损失惨重,败北而去,“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妙高台赏月

相传妙高峰平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山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离地约有30米,上面有阁,它的有名是由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陪友人来此赏月。

苏东坡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

元丰八年(1085)中秋,东坡携友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东坡歌咏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写作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数渗》。

B. 描写金山的词语大全

1.形容“金山”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金山”的成语如下:

1、堆金迭玉 [ ī jīn dié yù ]

释义:形容财富极多。

出处: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迭玉光青荧。”

2、积玉堆金 [ jī yù ī jīn ]

释义: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 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出处: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3、鼎铛玉石 [ dǐng chēng yù shí ]

释义: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富甲一方 [ fù jiǎ yī fāng ]

释义:拥有的财物在某地方上居第一位。比喻十分富有。

例句: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拥有这项专利,亏歼眼前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

5、闪闪发光 [shǎn shǎn fā guāng]

释义:形容一些东西很漂亮很闪亮,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

例句: 珍宝馆里各种珠宝闪闪发光,看得我眼花缭乱。

2.形容“金山”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金山”的成语如下: 1、堆金迭玉 [ ī jīn dié yù ] 释义:形容财富极多。

出处: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迭玉光青荧。” 2、积玉堆金 [ jī yù ī jīn ] 释义: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

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出处: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3、鼎铛玉石 [ dǐng chēng yù shí ] 释义: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富甲一方 [ fù jiǎ yī fāng ] 释义:拥有的财物在某地方上居第一位。

比喻十分富有。 例句: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拥有这项专利,眼前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

5、闪闪发光 [shǎn shǎn fā guāng] 释义:形容一些东西很漂亮很闪亮,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 例句: 珍宝馆里各种珠宝闪闪发光,看得我眼花缭乱。

3.关于金山的诗句

登镇江金山 潮平水阔两岸齐,雄风雾列远山迷。

登临金山添豪气,江天尽揽入画题。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留玉阁 文 / 曲槐 好个八风吹不动, 禅师一纸寺中来。

秃头无坐锋芒露, 留玉阁前步步回。题润州金山寺 (唐)张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说明]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一生未做过官,人称张处士。

他初离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所贬抑,逐至淮南。

最后隐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卒于宣宗大中年间。杜牧曾赠诗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首五律描写了独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归山和游览借宿的生活,清新洒脱,流畅自然。特别是五、六两句明白如话而又十分工切。

题金山寺 (唐)孙 鲂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说明] 孙鲂,字伯鱼,唐南昌人。

《题金山寺》有意识地与张祜同题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写了金山寺的销谨冲雄伟景象,末两句显示了作者的自负。

送识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岩 (宋)范仲淹 空半簇楼晌或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望蓬莱。 [说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名臣,文学家。这首诗气派阔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两句,气势雄浑。

上人为和尚的尊称。识是僧名中的一个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说明] 秦观(1049—1100),北宋文学家,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

这首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 瓜洲夜泊 (清)郑 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说明]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镇江金、焦二山读书作画。此诗写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诗情画意,历历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 [说明] 王湾,唐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

作者客游在外,经过北固山下时作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新春思乡之情,此诗在当时很有名。 采桑子--润洲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说明] 这首词是作者写多景楼宴会遇友的情景。

写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上阕连用四个“多”字,语如贯珠;下阕听琵琶助兴,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张玉书 古桧祠堂久寂寥,净名遗筑倚山椒。槛前碑版留三国,树杪江声咽六朝。

草复大堤春试马,雨余多景暮归樵。可怜万井炊烟里,鹅鹳军声响丽谯。

[说明] 张玉书(1642—1711),江苏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镇江市南门大街张家巷内。顺治进士。

康熙时为相二十多年,世称京江相国。诗中写北固山的荒凉景象,遗迹模糊,寒潮呜咽,万户炊烟,五夜更声都足以引人遐思。

题鹤林寺壁 (唐)李 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明] 李涉,字清溪,洛阳人。唐宪宗时,曾贬官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太和中,任太学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这首诗写作者为官不得志,终日如醉如梦,忽觉春光已尽,勉强登山游览,可惜花事阑珊,无春可寻。偶然经过竹院,与山僧闲谈,感到在纷扰社会中,暂得半日清闲,心情也很娱悦。

梦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郑湖,花如覆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萦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

[说明] 戴守梧,字桐荪,清同治时人,丹徒县廪生。资敏学博,年少即成《禹贡注》。

二十多岁即去世,有《陈箧集》。此诗是其《京口竹枝词》中的一首。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写得情景并佳,恰到好处。

4.用四字词语描绘一下什么样的金山

峰峦雄伟 峰峦叠嶂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千峰万仞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

披发入山、气涌如山、气壮河山、千水万山、刃树剑山

日薄西山、日落西山、涉海登山、剩水残山、使蚊负山

誓海盟山、寿比南山、水满金山、水漫金山、死重泰山

耸膊成山、铁案如山、铁壁铜山、铁桶江山、铁证如山

万水千山、稳如泰山、啸傲湖山、秀水明山、学如登山

一叶迷山、义海恩山、堙谷堑山、渔海樵山、愚公移山

猿穴坏山、云雨巫山、执法如山、众喣漂山、众喣飘山

重于泰山、拄笏看山、拄笏西山、拄颊看山

5.用四字词语描绘一下什么样的金山

峰峦雄伟 峰峦叠嶂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千峰万仞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 披发入山、气涌如山、气壮河山、千水万山、刃树剑山日薄西山、日落西山、涉海登山、剩水残山、使蚊负山誓海盟山、寿比南山、水满金山、水漫金山、死重泰山耸膊成山、铁案如山、铁壁铜山、铁桶江山、铁证如山万水千山、稳如泰山、啸傲湖山、秀水明山、学如登山一叶迷山、义海恩山、堙谷堑山、渔海樵山、愚公移山猿穴坏山、云雨巫山、执法如山、众喣漂山、众喣飘山重于泰山、拄笏看山、拄笏西山、拄颊看山。

C. 我家乡大金山的名胜古迹作文400字

  1.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缺扮扮树木茂盛,屋前屋后都是树。一条小溪从村庄中间穿过,弹着琴奔向东方。

    清晨,天空万里无云,天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可称谓“自然大氧吧”。

    家乡不紧地方美,还有美味的水果和烘牛肉干。那牛肉干可好吃啦,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当菜吃。听家乡的老人说那是以前的战士必备的干粮,有着800多年历史,后来据说为了纪念战士们就把这道菜流传了下来变成了现在的特产。

    我的家乡不紧缺姿有美味的特产还有四季如春的美丽风景;春天花草翩地,山清水秀;夏天瀑布飞泄,小孩们都去河里游泳(都有大人看着);秋天落叶满地,就像走到了黄金国似的;冬天雪花漫天飞舞,田里的水都结成了冰,比较大的孩子都去那玩伏灶。还有高高的山,我们都喜欢爬上山去玩,走到半山腰,有一座美丽的泉。这座泉偶尔会断流,周围的茶座都用泉水去泡茶,茶的味道更香、更浓了。上又好吃的水果还可以从高处看见山下的村庄,看见下面的人们都像蚂蚁一样,看见高速公路上的车就像玩具车一样小,真好玩。

    我爱我的家乡,风景美还有美味的特产,真是风景好看、群山好玩特产又好吃啊!

D. 金山文化,历史,名人,发展,形成,起源 等

一、自然地理:区位独特,交通便捷
金山区地处杭州湾畔,位于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区域中心,是上海市的西南门户 ,丰富的土地资源、23.3公里的海岸线和建深水港的天然条件,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经济辐射优势。全区陆地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4个镇及1个街道,为上海市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全国着名的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座落于境内。金山交通便捷。沪杭铁路、金山铁路支线和亭卫公路、新卫公路横贯南北,320国道穿越东西。上海金山车客渡码头的建立,开辟了上海至宁波等地的海上蓝色通道。随着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至2005年,金山境内将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两横”指莘奉金高速公路和亭枫高速公路,“三纵”指沪杭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和嘉金高速公路),金山的交通条件将产生质的飞跃。
二、 历史沿革:历史悠久,发展迅速
金山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已有村镇,从明代成为江南海运丛拦如和军事重镇,至公元1726年建县,金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度辉煌。
春秋时,越拓土至今金山境(清嘉庆《松江府志·建置沿革表》)。金山地处吴、越交会,战国时吴、越交战频繁,县境隶属屡变。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前后,吴王夫差败越,金山地区一度归吴;周元王三十年(前490年),勾践被释返国,县境复入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兴兵败越,金山地区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金山隶会稽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海盐县(明天启《海盐图经》作二十五年),金山隶会稽郡海盐县。海盐县治在今金山县东南境,秦末或西汉时,陷为湖(柘湖),徒治武原乡(今浙江平湖县境内)。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刘贾为荆王,海盐县随会稽郡归荆国管辖。十一年,刘贾为英布所杀,荆国废(《汉书·地理志》)。英布之乱平定后,立刘濞为吴王,建吴国,海盐隶吴国会稽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刘濞叛汉,吴国被除,海盐仍隶会稽郡(嘉庆《松江府志·建置沿革表》)。王莽代汉(9—23年),改海盐县为展武县。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复海盐县名(《海盐县志·沿革考》)。永建四年(129年),以浙江(今钱塘江)为界,浙东为会稽郡,浙西为吴郡,海盐县隶吴郡(《嘉兴府志》)。梁天监六年(507年),析海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嘉庆《松江府志》作“太清三年”),隶信义郡,旋改隶吴郡。今张泾河以东地区属前京县,县治在金山北麓,其城梁天监七年筑(《舆地记胜》)。大通六年(疑为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又析海盐东北境置胥浦县,其地东至张泾,西抵长泖,北达横潦泾,东南至海(干隆《金山县志·历代建置图》),县治在胥浦里(今干巷附近)。梁太清三年(549年),分吴郡海盐、胥浦为武原郡。寻胥浦县并入前京县。陈永定二年(558年),置海宁郡。前京、海盐、盐官县同属海宁郡(《陈书》)。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海宁郡,前京与海盐并入盐官县,隶杭州(《元和郡县志》)。金山地属盐官。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海盐县,隶吴郡。武德七年海盐县并入嘉兴县,隶苏州。武德八年复海盐,隶润州(今镇江)。贞观元年(627年)海盐复入嘉兴县。景云二年(711年),复置海盐县,隶苏州(《新唐书·地理志》)。先天元年(712年),海盐县复入嘉兴县,隶苏州(《海盐县志·沿革考》)。开元五年(717年),复置海盐县(《海盐图经·卷一》),金山属海盐。
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准,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隶吴郡(明万历《海盐县志》)。自此,金山地属华亭县。乾元二年(759年),改吴郡为苏州,华亭属苏州(嘉庆《松江府志》)。
五代,吴越钱镠宝大元年(924年),在嘉兴设衡哪开元府(《十国春秋》),华亭隶开元。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钱元瓘废开元,华亭隶吴郡。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在嘉兴置秀州,华亭县属秀州(《十国春秋·吴越王穆王世家》、嘉庆《嘉兴府志》)。宋代沿袭旧制,金山仍属华亭。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浙西道嘉兴路。翌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领华亭县(至元《嘉禾志》)。
明洪武十渗启九年(1386年),于华亭县南境小官镇(篠馆镇)筑城置卫,以海中金山命名为金山卫。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风泾、胥浦两乡及仙山、华亭、集贤、修竹等乡之半建娄县,隶松江府。金山地属娄县。
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额赋繁多,一官难以治理,奏请分县。同年户部议复核准(《世宗皇帝实录·卷二十四》)。雍正四年,析娄县胥浦1乡,并风泾、集贤、修竹、仙山4乡一部建金山县,设县治于金山卫城,隶松江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娄县西南的胥浦乡全部和风泾、仙山、集贤、修竹4乡的一部置金山县,东至米市渡、乡界泾、高家泾、青龙港故道与华亭接壤,东南至杭州湾,西南至界泾、横泖、山塘、放港、界河,与平湖县交界,西至丁泾、徐泾、陈泾浦;茹塘、斜塘,北至三星港、吕冈泾,与娄县相邻。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31.5公里。
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国统治期间,县名改为金珊县,隶苏福(江苏)省松江郡。同治三年,太平军败,恢复旧建置。
民国元年(1912年),金山成立军政分府,隶江苏省。民国3年设沪海道于上海,金山县隶沪海道。民国16年废沪海道,隶江苏省。民国22年,金山县属江苏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松江)管辖。民国25年,改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6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县城沦陷。金山县政府流亡于江浙边境,隶江苏省江南行署。同时,日军组织“金山县维持会”。民国29年,成立伪县政府,隶汪伪国民政府辖下江苏省。民国31~32年,日伪“清乡”,伪金山县政府改为金山特区公署,由驻嘉兴日军控制。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金山县仍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13日,金山县解放。5月15日,成立金山县人民政府,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
1949年冬,苏南行署命令将横潦泾以北、竖潦泾以西的原泖港区潦北乡,划归松江县城西区;原属松江县潘泾以西的后岗乡和湾楼乡及亭林镇和张泽乡的部分地域,划归金山县的张泾区。1951年春,原松江县叶榭区山房乡的金马、杨柳、何浦3个村,划归金山县泖港区米市乡。 1957年,原松江县亭林区胥浦乡一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入金山县张堰乡。
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销,金山县改隶江苏省苏州专区。11月,金山县划归上海市。
1966年1O月,松江县亭林、枫泾两镇及朱行、山阳、漕泾、亭新、枫围5个人民公社,及张泽公社的金明、津星2个大队,划归金山县;金山县的泖港公社划入松江县。金山县境面积从380.82平方公里,扩大到586.05平方公里。
199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金山县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县建区,金山的历史再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为实现新的跨越,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撤县建区后,“拼搏二十年,把金山建设成城乡一体的现代化的上海南翼滨海新城”成为55万金山人民为之团结奋斗的新理想、新目标。撤县建区三年多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了“认清形势知难而上、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排难而上,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加快发展”的拼搏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使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1997年相比,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5%;工业总产值增长44.2%;农业总产值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9.1%;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85.7%;固定资产投资增63.9%。
三、 基础设施:重点突出,日臻完善
建区三年多来,新建和改造公路47.8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94公里;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11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4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城市化率达到35.78%。在全国率先建立了IP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并实现了“城镇光纤楼楼通”。
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力增强
发展工业是金山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金山工业已有化工、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电子、医药、汽车配件、暖通设备、建材、食品等行业,工业企业1300余家,已形12个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15家年产值超亿元或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2000年,工业在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49.1%,
以商业、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也有较快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每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00年,第三产业在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占41.7%,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商贸业继续在第三产业中占重要地位,全区已有大型综合性商场10余家,商业网点7900余个。
金山的农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现有耕地面积52万亩,是上海粮、油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粮食、油菜籽总产量分别占全市总产量的12.84%和25.93%,年提供食油2.69万吨,居市郊首位。金山还是上海副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猪、蛋、奶、水产品的产量历居市郊前三位。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生猪、肉禽、优质米、蔬菜等已形成了产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其中各类肉制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0%左右。
五、旅游资源:山海相拥,文化渊源
金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块极具开发价值的处女地。境内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岛是沪上仅存的一块净土,岛上保存着上海陆上及其他地区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有猕猴等珍贵动物,大金山上的寒穴泉,更为一绝,因其水质甘冽,极得王安石、梅尧臣等古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被誉之为“神泉”。“三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最近,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已列入适度开发的规划。金山历史悠久,朱泾东林寺、松隐华严塔、戚家墩春秋及西汉古文化遗址、亭林良渚文化遗址等将辟为古文化旅游观光的新景点;正在进入产业化、系列化新阶段的金山农民画、黑陶艺术将创作、生产出更多的精品向世人展示金山社会文化风情。
六、对外开放:优势明显,商机无限
面向新世纪,金山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显现。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将在“十五”期间逐步形成,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设即将启动,金山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的联系将大大加强。二是产业发展的机遇。上海石化四期建设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为金山依托大化工,发展化工延伸产业和配套服务产业创造了良机。三是潜在的地域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金山作为上海西南门户以及地处杭州湾的海湾优势将逐渐显露,为金山发展物流业、仓储业、运输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七、金山文化
上海西南部的金山区,可能是以金山石化而出名的。大概六七千年前,长江、钱塘江冲击形成大致相当于今天上海全境的陆地。金山在很长一段时间归属江苏松江府管辖。金山的地下差不多全是肥沃的黑土地,又因离上海市区较远,小桥流水人家或多或少得以保存下来。江南乡土风情的文化形式也得了发展。
从上海市区出发,沿320国道行驶,经过闵行、松江,首先来到金山的亭林镇。它是金山全境北通上海市区,东到浦东最近便的交通中转站。亭林镇历史悠久,保留有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存。镇上还有些七零八落的老房子,挤挤挨挨地连在一起。街道没什么规矩,近些年市河淤塞,有些小水道干脆给填平了作小路行走。所以这么一个古镇流露出些许衰败的迹象。所幸的是,亭林镇中心弯弯曲曲一条老街,名曰复兴街,三合土夯成路面。两旁青砖房、板壁屋一家连一家。有些墙壁用竹篱编成,再糊上泥土,刷上白灰。各家朝街的门脸约有一半作了店铺,生意还过得去。街上有一株650年的罗汉松,树干苍虬古朴,下半截被火烧得只剩很少的一部分。人们于是在树下修建了一座假山,用来承托树冠的大部分重力。尽管如此,罗汉松还是枝繁叶茂,傲立于古松园中。旁边还长有一棵厚毂树,也有些年头了。这株古松相传是元代文学家杨铁崖手植,所以又叫铁崖松。园子里聚集了不少老人打麻将,自得其乐。
亭林以西十几公里,要跨过一条宽阔、平直、清澈的河流----掘石港。它直通黄浦江,是金山境内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然后住有五万人口的朱泾就出现在面前。它是金山区北部的工商贸重镇,尽管金山区政府远在南部的山阳,人们还是习惯上称它为金山。朱泾镇上建设得不错,街道整齐,绿树成荫,显出一座县城的味道。它与临海的金山卫、石化街道南北呼应,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被誉为现代展间艺术奇葩的金山农民画,在此得到挖掘和发展,深得中外友人的青睐。我去金山的时候,总爱在金山农民画院遛一圈。画院里展出的金山农民画,大多采用鲜明的红、黄、蓝色,俯视角度。内容不外乎耕田、捕鱼、放鸭,勾勒出一幅幅颇具江南沿海农民生活特色的场景。其中有一组用不同色调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愣是把江南画得活灵活现。展览馆里还搬来一个老虎灶。灶台被刷得雪白,在灶壁、烟囱、搁台上分别绘有不同内容的图画,大意是祈求五谷丰登、农庭和睦。金山农民画,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至于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应该是枫泾。枫泾镇上许多别致的单元楼,外墙被整个地作了画纸。巨幅的金山农民画几里之外都可以看见。其中的一副画了许多房屋、院落。巧妙地将墙上的窗户利用起来,作为画中的门窗,融合得天衣无缝。
在艺术的领域里,金山人推陈出新。80年代创制的“金山黑陶”现今在国内已小有名气。看过金山农民画的色彩斑斓,再看黑陶,又别具另一番滋味了。展览室里光线较暗,着装朴素的工作人员开了灯,我一个人慢慢地欣赏起来。这些黑陶都是采用金山地下肥沃而有粘性的黑土烧制而成。香炉、花瓶、瓦罐,每一件的线条都柔美流畅,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手工刻出的图案精细耐看,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任何挑剔眼光的审视,在灯光下反射出金属般的光泽。展览架上的黑陶,根据大小差异及手工繁简程度的不同,标价在300-900之间。工作人员告诉我,如果诚心要买的话,价格还可以降一些的。
画院的外面,有几株巨大的古枫杨,在满街的香樟中格外显眼。为了避开大树,区委党校的围墙很有意思地绕了几个小弯。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压力,朱泾市河已经严重污染。好在政府已经开始了对河道的治理工作。春天一到,白色的玉兰花开了满城,空气里散布着梅花、玉兰的芳香。朱泾老街上还座落着一座古寺--东林禅寺。来这里祈祷的人已经不多。烧香拜佛,那是祈求来生来世的幸福。可是,在金山,这一切似乎没有多大必要了。物产丰富,生活富裕的江南,才有滋养文化的土壤。金山,让人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希望。
八、金山历史名人
顾野王 丁公着 船子和尚 陈舜俞 娄机 杨维祯 唯庵 沈度 侯端
沈粲 包节 吴梁 徐石麒 吴嘉允 吴钦章 侯承祖 侯世禄 王顼龄
王鸿绪 焦袁熹 焦以敬 姚培谦 顾观光 钱熙泰 钟天纬 丁月心
叶漱润 蔡叆裳 黄继曾 张新 高旭 高燮 陈陶遗 周士桢 陶芑生
蔡模 高平子 徐乐同 孙雪泥 顾水如 华吟梅 姚光 陆定华 李海霞
陆愚青 金愚云 程夷谷 沈世骐 李一谔 蔡振 陈寅生 李新民
袁世钊 徐书生 吴汉文 叶雪安 陆龙飞 吴绍澍 黄八妹 沈其睿
白蕉 张君定 莫翠宝 屠龙根 李全英 贺宜 方正之 朱守忠 沈德镛 冯琪生 马蕙斌 汤发良 汤校明 石龙生 周秉元 金德方

E. 上海市金山区历史资料

金山地区在6000年前即已成陆,东晋时期海岸线远在今岸线以南的王盘山一带,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金山地处滨海平原,古东江、青龙江贯穿南北,既有渔盐之利,又有航运、灌溉之便,经济开发较早。春秋时期,不但已有聚落,且有城堡建立。相传西周康携轿王在金山北麓筑金山城,亦名康城或东京城。秦置海盐县。南北朝时先后分海盐东北境置前京、胥浦两县,县治都设在今金山南境。隋代一度并入盐官县。几经分合,到唐天宝十年分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金山属华亭。清顺治十三年为松江府娄县地。清雍正四年始置金山县,县治设于金山卫城。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金山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杭州湾的形成,金山海岸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千余年间海岸后退近20公里,大片平原沃野被吞噬入海,大小金山成为海中岛屿。杭州湾的形成,又使金山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海运港口和军事要冲。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经常在此泊船贸易;五代吴越时,曾在古金山港口筑城堡戍守;南宋驻金山水军,拱卫京都临安。南宋时,金山沦海以后,海港移至小官镇旁青龙港,更显繁荣。明洪武年间在小官镇置金山卫,统领7个干户所,辖境东起宝山,西达乍浦,左右策应,绵亘几百里的沿海地带,堡墩林立,防务整肃,并有巡海船40艘驻卫,屹然为太湖流域东南之屏障。明成化年间,堵塞青龙港口,加固海塘,增强了对海潮灾害和外敌入侵的防御力量,然太湖东南出海口从此完全封闭,水流北出黄浦,境内河道流速减低,钉螺革生,成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海思虽有减轻,而南旱北涝则加剧,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金山卫也因失去海港条件而日趋衰落,县城遂于清干隆二十四年移治朱泾镇。
地处海防前哨和苏、浙、沪边境的金山人民,在备受封建压迫和自然灾害的同时,又饱经辩宽肆兵燹之苦,明代倭寇的多次骚扰,明末清军南下时对金山卫的争夺,清代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民国初年直皖军阀混战,都使金山人民遭受惨重损失。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金山沿海登陆,直下沪宁,沿途烧杀掳掠,更使金山生灵涂炭,许多村镇化为废墟。晚清以来,旧中国政治腐败,苏浙地区土匪公然出没,加之官吏横征暴敛,地主残酷剥削,广大人民处于水深巧消火热之中。
长期的内忧外患,贫困饥馑,激励起金山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清宣统元年(1909年),高旭等一批进步文人发起组织南社,本县有40余人参加。他们以文学为武器,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李一谔、袁世钊等共产党人,在本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组织——中共浦南特别支部(即金山独支)和枫径独立支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山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民协会和盐民协会几乎遍及全县,声援北伐的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江苏省委巡视员陈云领导下,组织了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农民军和赤卫队,发动了枫泾暴动和新街暴动,打击土豪劣绅,震撼了松(江)、金(山)、奉(贤)和平湖等地统治当局。,抗日战争时期,本县沦陷区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袭击敌伪据点,伏击小股敌人,摧毁敌人封锁线。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策反分化国民党军警,拦截辎重船只,收缴枪枝弹药,组织工人、学生护厂护校。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迎来了1949年5月13日金山的解放。
解放后,金山开始了历史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剿匪肃特,建立基层政权,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保障了社会和生产秩序;开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开始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初步形成农副工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城郊型综合经济。 1966年,县境扩大后(松江县有200余平方公里面积、13万人口划入本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64亿元。l988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达18.77亿元,比1966年增长10.4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19.7%,上升到87.5%。社会总产值28.83亿元。人均国民收入2177元。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机盎然。
1997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29号):金山县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以原金山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卫镇。

F. 镇江金山导游词作文400字

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

金山位于市区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间,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曾盛行一时。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自古为我国优美游览胜地之一。

金山自古名称很多,古人把扬子江比作香水海,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而宋代王存着的《九域志》中则有另一说法:唐代高僧法海云游来此,为子修复寺庙,每日在山间披荆斩棘,一日挖到黄金。地方官李奇上反皇帝,皇帝敕令将黄金交法海作修复寺庙之用,并名山为金山。此外,金山还曾叫过泽心山、浮玉山、获茯山、龙游山、紫金山等。而金山的名则与金山寺有关,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宋休以来,京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清代皇帝康熙、干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碰吵尘“御制”文物,有关干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孟、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题咏。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却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骚客和游人。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金山游览路线
江天禅寺——夕阳阁——观音阁——楞伽台——佛印山房——金山四宝——慈寺塔——古法海洞——留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朝阳洞——古仙人洞——玉带桥——御码头——郭噗墓——天下第一泉

江天禅寺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

金山寺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一次是在唐朝,曾把金山寺改为龙游观,将近二百年。又一次是宋朝政和四年,因徽宗赵佶奉道教,又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道士观),为天下神霄第一。后复名为龙游寺。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这里自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据传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门也是坐从朝南,而金山寺屡遭火焚,山门口也经常会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的当家和尚深感不安,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便请来一位云游和尚卜算。云游和尚在山寺前后转了一圈,对方丈说:“师傅,您这山门朝南直对天碰尘上的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须改向。”方丈听后,连连合掌曰:“罪过!”于是命人将山门改成现朝西的门向。
传说毕竟是传说,金山寺山门朝西是有其真原因的。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这正可谓建筑师的独具匠心笑禅所在吧。
由山门入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人称笑佛。两旁塑的四大金刚,形象高大逼真,意在看守山门。四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故称天王殿。左侧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右侧是北方广目天王,西方多闻天王。弥勒佛旁有联,曰: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在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狮一对。
天王殿向后便是大雄宝殿。历来寺庙多损于火灾,原大雄宝殿是1948年毁于火灾,共烧毁二百六十多间亭、台、楼、阁、房屋等。
夕照阁
夕照阁存有清代干隆帝南巡驻跸金山留下的七块御碑,保存完善。这些石碑引来许多文人识士、专家、历史研究者、书法家的拜谈赞吧。石碑记载的内容大多是干隆帝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对金山风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干隆不仅留下了许多有迹可寻的“御制”,还留下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传闻。按理干隆的父亲是雍正,而这里却广为流传着雍正皇帝“偷龙换凤”得干隆,干隆六次来金山寺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新的传说。

观音阁
从夕阳阁登山而上,南面正中有观音阁,又叫士阁,因阁中供奉观音,故名。此建筑与楞伽台、妙高台,西与慈寿塔、法海洞丹辉碧映,椽摩栋接,连成一气,足以壮此名山胜概。
椤伽台
“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楞伽台在金山的东南,傍山驳石而建造。相传苏东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写《楞伽佛经》,故又称书经楼。登台顶长廊远眺,碧空万里,磅礴江流,尽收眼底,江天一色,气势十分壮观。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经三重楼阁,每进一层,疑无上处,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往往令游客迷其所在。最高一层有清王文台撰写的一副对联:
窗前沧海凭开眼,
台上楞伽可印心。

佛印山房
宋代着名的金山、焦山寺庙的主持佛印法师住宅。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败赌无奈入空门。由于学识高超,终成为金、焦二山寺的大方丈,东坡则成宋有名学士,两人经常在金山吟诗作画。

慈寿塔
又名金山塔,创建于一千四百余年前的齐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登游金山,曾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双塔后毁于火,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五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游人登临塔顶。凭栏远眺:东望长江中的焦山和形势险固的北固山,南望城市风光行重重叠叠的山峦峻峰,西望波光粼粼的鱼池和浩浩荡荡的大江激流,北望烟波缥缈的古镇瓜州和古城扬州,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有宋代着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看我能活多大?”刘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古法海洞。”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法海是一个阻挠破坏青年男女美满婚姻的恶僧,可历史上他却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法海姓裴,人称裴陀头,河东闻喜人。他父亲裴休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感到“伴君如伴虎”,一旦得罪了皇帝是没有好下场的。他十分信仰佛教,认为富贵荣华不如出家好,因而决心送子出家为僧。裴陀头出家到江西庐山,取名法海,他在庐山学道参禅,一心修炼。后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他就找到山上西北角的这个岩洞,住在洞里参禅打坐,白蟒就避走了。法海来金山后,最大愿望是要修复金山寺,他曾燃指一节,以表决心。一天也僧众披荆斩棘,到江边挖土,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就报告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和金山寺。
相传法海死后,他的徒子法孙把他的肉体装金供在洞中,以便瞻仰。后来肉身坏了,又塑了一个石像,留作纪念。宋朝张商英来此游览,做了一首裴公洞的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寺僧将这首诗做成楹联,挂在洞门两边。
留云亭
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康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诚雄观也。遂历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同治十年(1871)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
据传康熙在执笔就书时,“江天一”前三个字一气呵成,而第四个字“览”字笔划多,一时竟想不起来。却又不肯“不耻下问”,只是嘴中念着“江天一览”四字,无从落笔。周围大臣侍从一见此情,知道皇上遇一难题,但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提示,虽则一字好提,却怕招来欺君杀头之罪。正在为难之际,有一大臣计上心来,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康熙一听“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的繁体字正是“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由于康熙愣了许久才勉强写了“览”字,所以这一字显得特别细小,云云。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佑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1948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仅存台址。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此外,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这个历史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英风千载,流芳百世。

七峰亭
七峰亭在山西侧金鳌岭上。古代因有七座小山突起,名七峰岭。后削山建阁,故以七峰阁而名。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抗金名将岳飞在北方指挥抗金战争,正在乘胜前进之时,奸臣秦桧要挟高宗连续发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都城临安(今杭州)。岳飞路过镇江时,拜访金山道月禅师,告诉道月和尚:“昨夜梦见两犬抱头而言,未知此行吉凶如何?”道月答道:“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必须谨慎。”岳飞致谢登舟,临行时道月赠诗曰:“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备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岳飞到杭州,果遭秦桧陷害于风波亭下,他在临死前说了一句“悔不听道月之言”。这句话传到秦桧耳中,秦桧大怒,就命何立往镇江金山拘捕道月。何立到金山,道月正在堂上说法。只见道月整衣拈香,合掌说偈:“吾年四十九,是非终日有,不为自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罢,坐在法座上怡然逝去。何立只得将情况回禀秦桧,并说金山有七峰,风水好,因而每代能出高僧。秦桧盛怒之下,立即命人到金山削平七峰。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和金山寺道月长老,便兴建了七峰阁,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时战火,后改修为七峰亭。

白龙洞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
现在洞内塑有白娘娘、小青青两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许。据民间传说,此洞与《白蛇传》“水漫金山寺”密切相关。白娘子、小青青呼东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法海相争,救自已的丈夫许仙。许仙被关在寺内,闻外面战鼓震响,看到女娘子带身孕力战,心急如焚。看守庙门的小僧十分同情,放许仙从白龙洞跑到杭州与妻子在西湖断桥相会。
这个洞有一条石缝,一人可进去达数丈深,再往前进洞即变小,人不能进去,恐怕只能白蛇可进了,不然为何称白龙洞呢?
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音洞。在金山东北山腰间,洞上是一片悬崖,上有“日照岩”三个字。当金山还在江心的时候,每当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向南一带石壁上,金碧辉煌,水天皆赤,可称奇景。所以朝阳原是观日出的最佳之处。至今留在岩上的“朝阳洞”三个石刻大字,是明代滕谧所书。

古仙人洞
古仙人洞位于金北侧金鳌岭下,深六点六米,依山洞筑有半亭一座。这里道教遗存。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在这里面而窥视江面,故名“仙人洞”。明代程敏政诗云:
鬼斧穿山骨,明明透一窗。
仙人时举步,竖立一窥江。

玉带桥
金山白龙洞前有座玉带桥,传说是苏东城与金山方丈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经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弄坏,于是就命人仿照玉带的式样建造了一座桥。谁要再看玉带,去看桥就行了。玉带桥长十六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见底,令人心爽神怡。

金山四宝
在慈寿塔下的屋内陈列着金山寺的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其中苏东坡的玉带、周鼎、金山图、铜鼓为金山四宝。
玉带:宋神宗年间,大学士苏东城与金山和尚佛印交往甚密,称为“忘形交”。有一次两人以禅语对句,用东坡玉带作赌,东城一时迟钝而输,玉带便成寺院镇山之门宝。
苏东城的玉带存在金山已有九百多年了,这件珍品被人称为国宝。玉带环宽约二寸、长约二尺,带上缀着二十四块米色白玉,有长方形、圆形、心形。清初被火焚毁四块,干隆皇帝金山时,命玉工补齐,上面刻有干隆的诗句。但是后补的四块玉色和原有的玉色不同,一看就可以辩别。周鼎: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铜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当时周宣王北伐成功后,铸造铜鼎酬劳北伐统帅遂启祺的,所以此鼎又称遂启祺鼎。
金山图:这幅图是我国明朝着名画家文征明所绘,画中江水茫茫,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飘浮在波涛之上,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栋栋画檐朱宇,展现了当时金山和金山寺屹立扬子江心秀美雄姿。画后有他写的《金山寺追赋》诗一首:
白发金山续旧游,依然绀宇压中流;
沙痕灭没潮侵登,帆影参差日映楼。
江汉东西千古逝,干坤高下一身浮;
谪仙故自多愁绪,更上留云望帝州。
字大数寸,潇洒可爱。
铜鼓:是一种鼓状铜器,高八寸分,径一尺五寸,重二十三斤八两。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行军时可做煮饭的炊具,战斗时可作战鼓敲打,所以又叫诸葛鼓。
御码头
在山北有十三级台级,原作伴月式,两边护有石栏,左右有钟鼓楼(清咸丰年间被毁)。清康熙、干隆两帝南巡时,先后几次来金山都由这码头上岸,故称“御码头”。
现护栏上刻有“御码头”三个大字。

郭璞墓
郭璞墓在金山之西的石簿山上,又称云根岛。岛上葬有东晋着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遗物,俗称郭璞墓。郭璞(公元276—324),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据记载,他博学多才,人称其词赋为东晋之冠。他曾注释过《尔雅》、《山海经》、《楚辞》等古代重要着作。又精于风水相命。东晋初为着作佐郎,后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王敦想造反,不知吉凶,时人皆说大吉,问郭璞,璞独自不言,触王敦怒,被杀于武昌的南岗。明万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黄吉士为他树碑立传,墓碑上刻着“晋赠弘农太守郭璞之墓”。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称“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后曾一度迷失,后来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并拓地四十亩,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柳荷相映,十分秀丽。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唐朝以来,中泠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

G. 金山镇的历史沿革

金山历史悠久,以有金山寺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一是因附近山头光秃,秋草枯黄如金色,二是盐业生产产生的煤渣火红似金色,故名金历辩雹山。金山在宋朝建有十三层中空白塔,塔可以内上,塔前有庙,塔下有井,1958年拆塔时发现塔下有一块金砖。隋初为大牢县,唐改为应灵县,明末清初为清流乡、金灶袭山乡。1962年建立金山镇和金山乡,1987年撤销乡建制,金山乡并入金山镇,1992年撤乡建镇,盐林乡、金燕乡并入金山肢帆镇,成五通桥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阅读全文

与描写金山和历史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