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把握时代历史主题班会

如何把握时代历史主题班会

发布时间:2023-04-22 11:04:21

❶ 青年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

❷ 深刻把握什么这一时代主题

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

1、深刻把握新时代,必须具有宽广的历史眼光。

2、深刻把察圆运握新时代,必须以充分清醒的头脑把握当下。

3、深刻把握新时代,还必须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4、时代主题是时代基本特征、本质规律的集中呈现。败梁

❸ 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

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首先要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不断刷新。尽管历史是曲折的,但历史发展呈现了一定内在机理,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有着巨大的能动空间。争取能动空间并实现作为的基本前提是能洞悉天下大势,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常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推进,社会结构、价值体系、信息传递、生产和消费方式不断变迁,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紧跟时代大潮,胸怀“两个大局”,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强化历史思维,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取得新业绩、创造新辉煌。

❹ 牢记历史 立志振兴的主题班会怎么讲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实小在少先队活动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主线,深切缅怀抗战英烈的光辉业绩,传承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自开学以来,实小各班级纷纷举行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抗战历史的教育。
班会课上,中队长向队员们讲述了“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一段段屈辱的历史,接着队员们交流自己的体会,并让队员们宣讲革命烈士故事,共同缅怀抗日先烈。活动中,队员们踊跃参与,深切地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更加了解了抗日的历史,立志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发愤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❺ 大学生如何担当时代的历史重任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 的伟大志向。 1、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兄棚落伍了,而且竟然沦为落后的挨打者。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弯旦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圳去。 2、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历史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羡闹则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项具体表现。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3、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❻ 如何准确把握历史课程主旨 刘琼敏

一、背景
在历史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与关键。一课课文的内容主旨也可称作教学立意,简而言之,就是统摄、贯通该课,而且能与之前和以后的学习相通的核心概念。因此,只有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才能合理地剪裁教学内容、选取各类史料、设计教学结构、进行问题设置,得出历史结论。精准聚焦内容主旨的历史课才是有灵魂、有核心的历史课,才能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品质和思维品质。下面就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的第一课《统一的隋唐时代》为例,介绍如何通过确立好内容主旨,有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案例呈现
1、巧妙运用“破题法”寻找内容主旨
看着课题——《统一的隋唐时代》,首先跳入脑海的问题就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可以被称为一个“时代”?通读第四单元,把《统一的隋唐时代》一课放在整体单元内容里思考,思路豁然开朗。隋唐走出了魏晋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割据的历史,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频繁,隋唐文明以其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辐射性,形成了一个“唐文化圈”屹立于东方,的确无愧于“隋唐时代”的美誉。
那么,隋唐是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仅仅是因为统一吗?仔细“破题”后不难发现,政治的统一仅是一个前提,隋唐的繁荣昌盛更源于统一后的一系列举措:三省六部制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科举制为统治集团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保障了政府机构的健康运行;李世民时期的贤君良臣、合理政策成为盛世局面的助推器。这些举措指向了本课的核心主旨——制度的创新。创新消除了隋唐立国、治国的隐忧,创新让制度既有传承又富有时代内涵,创新是本课的灵魂,它串起了本课所有的内容,让书上的三目“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不再是孤立的三个知识点。
2、大胆剪裁教学内容聚焦内容主旨
为了聚焦核心概念,隋唐的朝代更替仅通过教师的一段生动叙事勾勒即可:
公元579年,北周建德八年,一个婴孩呱呱坠地,这就是日后的一代名相房玄龄。房玄龄三岁时,公元581年,外戚杨坚篡权,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灭陈,再度统一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历史,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走向强盛。房玄龄十八岁,进入仕途被授予羽骑尉。然而隋朝二世而亡,房玄龄真是生不逢时,然而他却又正逢其时:隋末,房玄龄毅然投奔秦王李世民,成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玄龄四十岁,618年,唐朝建立。随着唐高宗李渊的即位,一场血淋淋的家庭悲剧正在酝酿。李世民在征战中屡建功勋威望日增严重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企图除掉李世民,李世民获悉后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和齐王。在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因帮助李世民赢得了这场宫廷政变的最终胜利脱颖而出。两个月后,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教学中打破了教材编排顺序,从三省六部制进入,推进至科举制,最后进入唐初的明君贤相、政策合理。这样使得制度创新的概念环环相扣,不断深化。同时,在探讨每一项制度创新时都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不断强化内容主旨。在进入“三省六部制”教学内容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三省六部制要从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讲起。杨坚曾任北周的大丞相,总理军国大事,最终从年幼的周静帝手中夺得帝位。因此,隋朝建立后,对丞相权力过重深有体会的杨坚在建构官制的时候最迫切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削弱丞相的权力
而在完成“三省六部制”教学,转入“科举制”时,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
师:制度建设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然而一切就都万事大吉了吗?非也!数百年来,统治集团被世家大族垄断,而真正有治国之才的人无法进入仕途,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是无法维系国家的统一的。所以,统治集团的重组迫在眉睫。那么,如何选拔出真正的社会精英、优秀人才,重组统治集团呢?
生:改变人才选拨制度
师:对了,隋唐统治者用科举制替代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深化内容主旨
如何做到深入浅出,更好地帮助初一学生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创新之处?教师选择了简讲三省六部制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依托学生自己体验三省六部制运作流程的方式展开教学:
师:我们了解了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
情景设置:贞观年间,黄河发生了洪灾,威胁到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皇帝准备治洪防灾。这时,温彦博任中书令,魏征任门下省侍中,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接下来,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根据刚才教师对三省职能分工的简介梳理出运作程序。
师:同学们发现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有什么特点?
生:三省各司其职,可以防止宰相独大。
师:对,分散相权,加强中央集权;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还有呢?
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继续分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整个政令下达的过程中,集思广益,谨言慎行,下达诏令十分谨慎,避免决策失误。
教师出示《旧唐书·房玄龄传》材料“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并解释: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后长期担任尚书省左仆射一职。在三省六部制的体制之下,他的宰相生涯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变成了中央决策机构的核心成员之一。这就是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的:“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的真实写照。
而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了科举制较之前朝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优点后,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本教学内容,而是向学生抛出了新的问题: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科举考试仍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
生:临场发挥不一定好。
师:所以,唐朝的学子们考试前,要将自己的诗文给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看以求得到赏识,这叫“行卷”。“行卷”一次还不行,只怕贵人多忘事,临考前夕还要再送一次,这叫“温卷”。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对某位士子表示赞赏了,就向主考官推荐,这叫“公荐”。主考官根据推荐,结合试卷反复斟酌,最后发榜。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分科考试之初,还留有什么味道?
生:推荐
师:所以说,科举制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毕竟是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脱颖而出,不免还是有些察举遗风!
教师趁机点出:由此可见,科举制不是简单否定过去,而是在传承与创新有机整合中的新突破。
三、案例分析
七年级的《统一的隋唐时代》一课共有隋唐朝代更迭、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四块内容组成,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这四大内容的教学,没有一个核心主旨贯穿其中,势必会陷入或顾此失彼、或面面俱到的教学困境。只有准确把握内容主旨,才能去枝强干,有中心、有核心地推进教学。本案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旨,形成“国家统一→制度创新→繁荣昌盛”的教学理路,切中要领、简洁新颖。因为聚焦了核心主旨,本案例的教学设计就呈现出结构合理(见右图)、取舍得当、问题思考度、难易度务实的优点。
在围绕核心主旨的教学设计中,最值得肯定的是以下两点:一、在制度创新的重头戏——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初一学生理解制度创新上动足了脑筋。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央行政运作体制的优点,通过拓展科举制知识的方式告诉学生,任何一项制度的创新都不是简单地否定过去,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突破与提高。二、房玄龄的人物线索设计环环相扣,不虚构、不戏说、不摆花架子,他的身影出现在隋唐朝的诸多大事件中,给予学生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何为时代见证者、辅助者。

Cr: lqm

❼ 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怎么办主题班会

历史的风,吹翻起七十年前的那一页。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在那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
35万人,如果他们手拉手连起来,其长度当于从南京到上海的一个来回。可是这么多人,在南京沦陷后的短短40天内,竟被侵华日军全部属杀!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刀砍、焚烧、刺戮、活埋、水溺等残酷手段,对待无辜的市民和被卸去武装的国民党军人。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这座在清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吧!圆明园集合中外各地名胜,要是在院里走一趟,可谓是赏心悦目。就在1860年,英法两国狼狈为奸,一举侵入圆明园,因为我们的武器比较落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将我们的雄伟建筑和瑰宝毁掉。可是他们还不满足,1860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定《展扩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九十九年。漫漫修远的长路,并没有使东方巨人从此消亡的缘故,正是因为在你们,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正是你们这些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组成浴血奋战洪流,吹响起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的纪元。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
同学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同学们,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生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同学们,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辱的,将会成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握时代历史主题班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