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闽南语历史有多久

闽南语历史有多久

发布时间:2023-04-30 12:01:39

❶ 闽方言的历史

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福建昔日属百越的七闽地,“闽”字本意是“蛇”或“虎”。福建在春秋时期属越国地界。战国后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王族退到现今的福建境内建立闽越国,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为闽越族,形成了闽越语。后来汉武帝灭闽越,将大量闽越族迁往江淮一带居住。福建之地空虚,只有汉朝的驻军驻守在此。这些驻军将他们的母培纳语——上古汉语带入了福建地区,融入了闽越语元素,最后形成了原始闽语。正因为如此,今日的闽语各分支中都保留有大量上古汉语汉代音系的成分。
闽语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闽语是从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中分化而来的,这与四川境内已经灭亡的巴蜀语的形成非常相似。至于闽语何时开始分化为各种互不相通的语言,今日的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
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的汉人迁入福建避祸,晋安郡的人口激增,史称八姓入闽。这些移民带来了大量中原汉语的音素。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自河南固始迁入福建,割据漳州自立。唐朝时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切韵的音系被引入福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固始的王审潮、王审知率军攻入福建,后来又在福州建立闽国割据福建达四十余年,这些事件都对闽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没中正响。
明清时期,大量闽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广东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将闽南语传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现今的格局。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东南亚等地枯悔,因此东南亚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说各种闽语的族群。

❷ 闽南话历史资料

闽南语的支系皆源于泉州漳州音系,但依分化时间的早晚、地理隔阂、漳泉音演变等因素,出现了不等的差异和变化。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

第一次: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河南一带)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中原语言(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

但这次数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 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

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

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开放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

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

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数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福建人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着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2)闽南语历史有多久扩展阅读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在国民党执政早期的台湾,由于国民党政府强制推广普通话,使得闽南语在台湾曾经几十年时间比较没落,讲闽南语的人会被称为“台客”等,民进党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本土文化及爱乡、台湾人讲台湾话等活动,讲闽南语由“土”变成一种潮流时尚、Local Man,诸多外省人、客家人(如胡瓜)也在努力学习闽南语并会使用部分或流利使用闽南语。

现台湾的诸多电视台也以闽南语为主要语言,如民视、三立、台视等,各大电视台也有制作各种类型的闽南语电视剧及综艺节目,闽南语也被列入台湾学生学习的课程之一,很多台湾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省的80%。

除了台湾省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超过4000万,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东南亚的闽南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后代共计人数达1000余万人,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❸ 闽南话的历史有多久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东山岛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另外在海外华人中,大多也用闽南话与粤语相交流,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唐人街,使用语言就是闽南话与粤语。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山迹作用。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话的来源和历史: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逗州并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分布地区: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东山岛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 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迹塌、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玉环等县市,约有15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三清乡、南山乡(既三清山下闽南人)约有4万人说闽南话;上饶的其他地方的闽南方言岛已经接近消失,论为了老人语,已经被地方语言给基本同化了;上饶市一共说闽南话的不会超过10万。广西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香港、澳门地区约几十万。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而当地英语年纪大的则不太会用。中文也是当地重要的辅助语言。

❹ 闽南话的 发展史

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❺ 闽南语的由来

闽南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由于为了躲避战乱,中原的汉人分别在西晋时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至福建闽南,这样也就把河洛语带到福建,闽南以外的闽南语则是后来闽南人向外迁徙形成的结果。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着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I];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着(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使用闽南语的区域,主要以福建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区域以及闽西龙岩地区为主。另外,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通行着近乎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其中,通行有于台中、台北的闽南语,稍偏于泉州腔;流行于台南、高雄的闽南语,则稍偏于漳州腔。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新加坡、菲律宾、马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区也使用的语言也属于闽南方言。知道闽南语是唐朝和北宋官方语言的人很多,但知道闽南语还是商朝官话的人就不多了。汉民族的文化是三千年前,即商代(B.C.1765~B.C.1122)时发展出来的,商朝是甲骨文的开始,也是汉字的开始,更是汉文化的开始,换句话说是中国历史的开始。今日的闽南语,即是河洛话所延伸发展出来的,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周武王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原籍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

❻ 闽南语的起源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我们平时耳闻目睹都是普通话的语音与词汇,闽南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对闽话语的一些常识进行简要介绍,希望闽南人能够保护好闽南语,因为闽南语不仅是闽南人的语言,也是整个汉民族上古汉语的活化石。


1、闽南人是南迁汉人
汉族,原名华夏族,汉族一直血统传承加文明认同,中国汉王朝时期以前,位于中国北方的匈奴汗国一直对中国构成威胁,经常侵犯中国,使中国饱受凌辱。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国衰弱的情势得到了改善,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汉朝名将陈汤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带领大军一直打到位于现在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匈奴汗国在强大的汉帝国面前不得不认输,从此远走他乡,据说后来迁居到了欧洲,从此,汉朝境内的百姓对外都称自己是汉人,华夏人从此就多了一个小名汉人,汉人一词由此产生。


而西晋五胡乱华开始,北方的汉人大举南迁,其中最主要的移居地区就是现在的福建省境内,北方山东河北地区的汉人,迁移到了现在的闽北闽东,闽北语和闽东语其实就是战国时期燕赵地区和齐鲁地区的方言,(说句真心话,如果现在山东人和河北人想寻找自己的古方言的话,那就应该在闽北和闽东地区,而现在的河北省和山东省所说的北方官话基本上属于胡化了的汉语,因为现在的山东话河北话是在蒙元殖民中国时期形成的,它的语言成分里面有大量的蒙古语,契丹语,女真语等胡人的语言成分)
而中原地区的汉人则大量迁到了闽南地区,由于在晋朝以前的普通话是以中原雅言为基础的,所以大量说着中原雅言的中原百姓百了闽南地区,也就把当时的普通话中原雅言(他们称为河洛话,意为黄河南岸的洛阳首都地区的正统普通话汉语)带到了闽南地区,由于历史和时代变迁的原因,原本的普通话(中原雅言)逐渐失去了原来在全中国占据主要语言的正统地位。
经过六朝隋唐宋明的更迭,逐渐沦为了闽南的地方方言,这就是闽南语的由来,确切的说,闽南语其实就是上古汉语。(同样,现在的所谓河南话,河南话也属于北方方言体系,也是胡化了的汉语,河南人如果想追寻自己语言的正统,也应该到闽南地区去,确切的说,那里的闽南语才是真正河南话的源头)
2、闽南语是正宗的上古汉语普

❼ 闽南话的起源于何时何地

闽南话的起源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
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由曰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曰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曰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话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话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
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
把闽南话作为汉语的参照系。
语言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介绍,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这方面,有关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比如“鼎”,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铁锅,闽南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词义是一致的。但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起来就没有闽南人这么方便。
李教授说,从古汉语演变、进化而来的现代工业汉语,与闽南话也有深刻的关系,如果能抓住闽南话的特点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加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早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从正音入手,然后从普通话联系方言的角度理解字义、词义。现在这种方法被淡忘甚至抛弃了。很多人以为方言会干扰汉语的学习,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比如你不懂或不讲闽南话,但你的普通话也未必就很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老师善于进行方言与汉语之间的对比教学,拒绝了方言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李教授说,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汉语为表达主体的,但同时也包含着以不同方言表示的地域优秀文化特征。他认为,掌握闽南话不仅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了解和理解闽南文化。

阅读全文

与闽南语历史有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