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①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
②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胡李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④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矛盾的发展,决定裤渣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扰咐.
‘贰’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因。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新城市兴起、生产率不断增长、薪酬稳定攀升、就业率普遍较高。所有或几乎所有社会成员毕生的前景得到改善。
局限性: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规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是在竞争、无政府状态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在劳动者经受贫困与劳动的折磨中实现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必要特征以法规制度来确立和保护私人的财产,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私人财产权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便已存在。
例如古罗马,但对于这些权利的保护则较为困难,因为当时罗马便没有警察存在。罗马和一些早期的制度经常逼迫弱者付费给有权势的庇护人或贵族以换取保护。码谨衡
(2)如何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扩展阅读:
在资本主义下,由于其基本矛盾,在资本家扩大生产的同时,人民的购买力却在下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商品来说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资本家为了对抗这种趋势从而获得更多利润,就会采取提高劳迟做动剥削程度和降低工资等措施,而这使得人民购买力下降。
因此,占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劳动者的收入买不回其生产的全部产品,商品在市场经济下无法实现惊险的跳跃而出现生产相对过剩最终爆发经济危机。
在危机末期,为了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重新平晌橘衡,一方面需要摧毁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产生大量贫困(失业),随后开始新的周期循环。
‘叁’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危机的认识维度:系统性危机
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这场危机究竟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性危机还是局部危机?西方左翼学者普遍认为, 这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而不是资本主义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某个环节或某个行业的危机。
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伯奇·伯贝罗格鲁 (Berch Berberoglu) 就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一场资本孙绝历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而且是“持久和不可逆的”, “世界体系的划时代转型”将在所难免。资本主义除非进行彻底转型, 否则将无力扭转坍塌的局面, 那种认为资本主义总是在危机-复苏-繁荣中穿梭的理念在今天已然失效。威廉·I.罗宾逊 (William I.Robinson) 甚至认为此次危机可能导致资本主义体制 (system) 的终结, “21世纪资本主义则搜危机在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 是世界范围的, 生态退化、社会退化问题格外突出。”着名的世界体系分析理论创始人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 (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 也认为此次危机的爆发并不单纯意味着资本积累方式需要进行变化, 而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行将终结。这是因为“新的积累方式并不足以解决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的三个结构性矛盾: (1) 增加工资, (2) 高成本的物质投入, (3) 增加税收。毫无疑问, 这些内容将削减利润率, 同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相矛盾。”克里斯·蔡斯-邓恩 (Chris Chase-Dunn) 和安东尼·罗伯茨 (Anthony Roberts) 对本轮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经济危机进行比对, 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危机爆发的时候, 利润不断下滑的体制矛盾和社会动荡是通过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而得以缓解的, 资本主义体系不断地将新的地区、新的人员纳入到该体系中来, 并且确立了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的资本积累机制。然而, 对于今天发生资本主义危机而言, 上述解决方案已经变得十分有限, 因而这预示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型的时刻已然到来。”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 (Niall Ferguson) 的研究更为深入, 他在新着《大衰退:制度的衰退与经济衰败》中, 不仅认为资本主义危机是一场系统性的全面的危机, 而且从制度角度解读了资本主义危机发生的原因。他认为, 如果不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宏仔, 而单纯从现象层面去研究经济危机并找寻解决办法, 那终究只能开出一剂治标而不治本的药方。他坚信, “只有当我们的视角转向对制度的关注时, 才能触碰到衰退的本质”。因此, 他提出在分析资本主义危机时应更多关注制度的衰退, 而非经济的衰退。弗格森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持较为消极的态度, 认为西方现在已经陷入“静止性社会” (亚当·斯密语) , 引领经济的牵引力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变。在他看来, 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资本主义法律和制度出现了问题, 当前出现的大萧条不过是大衰退的前奏。为了证明这一点, 弗格森分析了构成今天所说文明社会的四点核心性内容, 即“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 他形象地将它们比作“四个黑匣子”。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只有在协调运转的基础上才可能构建动态性的社会、良性的社会, 实现制度的有机运行, 相应的, 当出现问题时, 单纯驻足于表现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弗格森认为, 导致危机发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 同时也是根本性的, 因而摆脱危机的举措也必然是大动干戈, 而非伤其肌肤即可轻松过关, 有必要在制度层面探讨原因、寻找对策。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学者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审视虽然不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中进行的, 却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变革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型的“良方妙药”。
‘肆’ 如何辩证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三个要点:
一、在坚持中发展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首先,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在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中找出那些规定着资本主义实质和发展趋势的没有变的东西
其次,要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资本存在和运动的意义就是寻求最大限度的价值增殖,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的手段
二、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再次,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的几对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过去是同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后出现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因为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尖锐—缓和—尖锐交替出现的情况
三、把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仍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必将呼唤出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必须把握的根本方法
‘伍’ 如何以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使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关于哗皮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次革命。不过,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在他们学说形成的时候,无产阶级刚刚作为独立孝芦余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着作主要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他们学说巧滚的目的是指导无产阶级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内在的联系。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虽然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存在的,但这并不排除二者的历史继承性。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一种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有价值东西的基础上的否定。
‘陆’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革命作埋族亩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一次大飞跃。它全面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适穗团应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弯森度,是产生自己一切反面的根源。
‘柒’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一样,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有两个特点,一是伴随汪轮纤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但通常滞后于经济发展,另一是进程中有危机也有发展,通常是危机过后带来更大的发展.这也就很自然地引出这样的问题:资本主桐毁义这种发展态势是否符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命运的判断?马克思的研究结论是不是过时了? 我们首先应当搞清楚的是,对历史命运的判断反映的是一种历史趋向,而不是对现实社会的判决.事实上,马克思没有给出资本主义灭亡的时间表,而是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作为近代以来公认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马克思基于当时的现实而展开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和分析是严密的、深刻的,而且许多预言也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所验证是正确的.譬如,马克思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所验证. 如果我们对经济大危机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资本主义本身有其发展规律,而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完全被动地为规律所左右,恰恰相反,经济大危机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寻找对策以避免经济大危机的再次来临,从而延缓或改变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也帮助了资本主义国家认识自身的痼疾和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事实上,在经济大危机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经济,而且对其他各个领域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克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根据马克困仿思的观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由资本主义的内在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转化为社会矛盾,并使不断增长的无产者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所以,要延缓资本主义灭亡,除了对经济发展实行国家的宏观控制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发展来缓解或消弭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并通过资本积累而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要缓和这种社会矛盾,就必须缩小社会差距,避免两极分化.从制度上看,经济大危机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19世纪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建立和完善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上. 1、收入分配制度.从劳动工资决定上看,和19世纪不同的是,工人的劳动工资由单一的雇主决定转变为由雇主、工会和 *** 三个方面共同决定,这样也就避免了劳资矛盾的激化.工会组织的合法化和自由谈判决定工资的法律承认是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事情,而 *** 制定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及工资支付立法, *** 仲裁、协调和调解工资争端更是后来的事.在19世纪,工资形式只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及其改进形式如泰罗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资形式趋于多元化,而且企业的经营者也改变了激励方式,在工资支付上,不再是单一的劳动报酬,还给予必要的假期,给予 *** 规定以外的各种福利,如医疗保险、人寿保险、供职年限奖励和旅游等,工资激励由外部激励转变为内部激励,甚至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这样大大缓解了劳资矛盾,改善了劳资关系. 2、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失业者和赤贫阶层的形成,而失业者赤贫阶层的队伍壮大,将最终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所以,经济大危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进行“社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现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宣称自己是“福利国家”,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补贴.这种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了最底层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缓解了因失业、贫困等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实际上也维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资本主义摆脱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陷阱,并不断得到发展.这里,应当特别指出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事实上,正是社会科学家对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使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痼疾和弊端,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弥补.譬如,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贝弗里奇的“社会福利”理论被公认对20世纪的资本主义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还应当指出的是,20世纪资本主义通过“改革”得到发展,还得益于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此外,19世纪快速人口增长形成的过剩人口压力,因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而大大减轻.相反地,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和教育的普及引起的人口素质提高,又满足了技术进步条件下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因为这些变化使资本主义重新获得了活力,并得到了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捌’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罩神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神铅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游闷好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玖’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始终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既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有机孝纯发展过程。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并担负着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历史使命,因此它必然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过渡性册首这两重性质。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州慎数作为一个经常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机体,是一种处于不断变革中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与之相适应得社会生产关系的经常变革是这种生产方式区别于以往的生产方式的突出特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经济制度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奴隶制、农奴制是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同样如此。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既具有以往奴隶制、封建制所不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又具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因此,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考察,应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着手。
‘拾’ 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社会主义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的必然结果,离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便无从谈起。如果说早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只能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正确认识,那么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只能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
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由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国际循环的形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较过去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存生产关系”与“物质生产力”的矛盾还没有达到“社会革命的时代”就要到来的程度,它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肯定要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过去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时间要长得多。这也证实了马克思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论断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需有充分的认识。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所说,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
其次,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在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的东西并没有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它的种种新变化中找出那些规定着资本主义实质和发展趋势的没有变的东西。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有制的多样化和股权的分散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雇佣地位,他们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并没有扭转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势头;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变,而且在向世界范围扩展,马克思揭示的资本运动必然带来财富在一端积累,而贫困在另一端积累的规律,在世界南北贫富分化的严酷现实中继续得到充分显示;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等等。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后限度,就是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因而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尽管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重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在当代经过局部调整有所缓和,然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资本主义趋于灭亡的必然性仍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作用。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论经历多么长久和多么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必然性终究会变成现实。
最后,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内部进一步成熟,资本主义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扬弃,就使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这个过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的形式”和完备的物质基础。当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般规律与具体过渡形式的统一。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不容怀疑的,但是,资本主义究竟何时过渡和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根据资本主义新变化,不懈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未竟课题。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增强了它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又给它带来了更多、更强烈的自我否定因素。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