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课如何上更生动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兴趣动机,二是责任动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如此看来,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动机占首要位置。所以历史课上得是否生动有趣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更生动有趣呢?作为七年级的历史教师,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案中体现趣味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也一样,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教师,要上好课,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在编写教案时,一是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和最大的一部丛书,为加深学生印象,在备课时,可搜集“解缙巧答皇帝问”的故事和“纪晓岚巧讽和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本来很难记、也很枯燥的东西。二是要用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手法,即编顺口溜、游戏活动等表现所讲内容。例如:在讲“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枝。”类似的,如讲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也和同学一起编了顺口溜:“废丞相,权力归六部。置厂卫,镇压与监视。用八股,束缚读书人。废行省,地方设三司。”这样课文重点内容通过编顺口溜很轻松的记住了。三是要精心设计板书。课文内容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过目成诵。彩色粉笔标明重点引人注目,强化记忆。所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认真准备、设计好,上课时才能做到挥洒自如,顺手拈来。 二、教法中贯穿趣味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1、讲故事、师生议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东汉边疆各族”这一节课时,可先讲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又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同学们对三国的故事听得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得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2、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 “杯酒释兵权”这一内容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回答: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就把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师生编顺口溜的方法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为:“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前面提到,略)”那么整节课学生学得既有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学法中充满趣味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讲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好历史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顺口溜;教会学生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时间、历史人名、历史事件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将繁杂的内容精简成简要的内容来记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学起历史来,就再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上历史课成为了一种享受。 以上三方面,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学法是目的。总之,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② 如何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式课堂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地营造一个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良好环境,促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我认为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教学内容情境化,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一定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而教学情境化,不仅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设计好开课前的导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个课前导言就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导言要具备诙谐幽默以及新颖别致的特点,又要突出重点,或者是富有哲理,这样就可以在上课之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好该节课。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利用课件形象逼真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枯燥式说教,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参与其中,从而大大激发了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将历史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学的历史只是一些梗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可以把历史知识穿插到故事情节当中去,把历史变成故事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到故事中去,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来让学生更加深刻。这能让学生更加有兴致和比较容易地去接受这个故事,从而达到对教材的深入化理解。
(1)用故事开头。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周幽王戏诸侯的故事将这篇课文导入,在学习“大变革时代”这个课文时,我用成语故事“立木为信”开头,让整个课堂一开始就充满兴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故事代替讲述。例如,我在讲春秋五霸时我用一剑之仇、退避三舍、卧薪尝胆三个成语故事将整课贯穿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既了解了故事内容,又记住了史实。
(3)用故事喻理。比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爆发”时,我讲完了绥靖政策的实质之后,为了让学生把道理理解得更透彻,给其讲了饿狼与农夫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绥靖政策的实质便不言而喻了。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3.将个别情节活动化,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尊重学生的需要,不断搭建学生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学中适当穿插历史活动可以使课堂更有活力。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足以证明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是多么重要。
4.将教学评价激励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课堂学习出现差错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只有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做努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而如何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上不仅要全面还要有针对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散思维;或是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
5.将教学氛围民主化,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他们感知、记忆、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自己,努力依托历史课堂这一主战场,不断改革、探索,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义堂中学)
③ 怎样使历史课更具有活力
一、用激情飞扬的谈吐去敲击学生的心灵。
不管是讲多尔衮时的痛心疾首,还是讲袁崇焕时的泪流满面,激情总是纪老师吸引我们的制胜法宝。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向学生们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种情感——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情感!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在讲《红军长征》这节课时,就必须饱含深情地展示长征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艰难,用我们的激情去打动他们,让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学子们懂得,什么是长征精神,以及我们在今天记住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本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消费式的,追求快乐才是根本。历史上的红色之旅都是用艰苦奋斗来书写的。硬要他们不忘前世苦,学生们难免会问:凭什么要我做出与我生活看来太无关系的设想呢?如果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则话说得严重些,长征将成为死的历史——它仅仅停留在符号记忆这一层面!
二、打造历史教学的“七种武器”。
纪连海在自己的博客中说,20年教学经历的不断摸索,让他总结出了具有其独特魅力的讲演风格。由此看来,他能在《百家讲坛》中“一举成名”,偶然中充满着必然。纪老师告诉我们,为了使他在课堂上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不仅是相声或者评书,他还会在课堂上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会用当今学生们最时髦的语言讲课,课余还会用QQ、MSN和学生、朋友们聊天,为他们答疑。
要改变因为现行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苦练“内功”,大胆创新,熟练掌握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开辟历史教学的新途径(如活动课、讨论课、多媒体课等形式)。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实是:播放一段《长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肯定比你喋喋不休的讲解更吸引人;让学生亲自动手,在Flash动画中重走长征路,肯定比你在挂图上指指戳戳更使人印象深刻;而采取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整理相关文字、图像、视频信息并集中交流,则肯定比我们的一纸教案更具实效!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万不可故步自封,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手段,才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人文精神,千方百计寻找学习历史的兴趣点。
古都北京的深厚文化积淀,使纪连海能够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琉璃厂的一砖一瓦,胡同里的名人野史,圆明园里的残垣断壁,故宫高墙里的重重宫门,随手拿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而探寻这里面包含的或喜或悲的陈年往事,则使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够寻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点。如果仍然是教师对着学生照本宣科罗列知识点,仍然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机械“记忆”历史,想必再爱学习的孩子也会有疲劳和厌烦的时候。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为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为主动、多样、开放的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当导游、绘画、表演历史情景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动手进行历史小制作、设计与现实相关的练习题、辩论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等。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以期待他们把历史学活,在学习过程中心情得到愉悦,个性得到张扬,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比如,在《红军长征》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六组,分别负责瑞金、遵义、赤水和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等地的导游任务,并写出导游词。每个组要找到相关图片以及当年红军发生的故事,现在和红军有关的遗址或和红军有关的变化,同时还要制作与导游词相配的各种电脑图片。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与碰撞,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回顾并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长征与长征精神。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四、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凝。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生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如上述对戊戌变法一些问题的质疑,由于教师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学生在讨论中灵感飞现,新意迭出。有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认为戊戌变法既不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不是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性质类似于早期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运动,主观上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的学生认为戊戌变法实际上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帝党和后党之争,维新派只是帝党向后党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些看法不一定科学,但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据报载,最近结束的一项有关中华历史文明的调查显示了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的严重匮乏。一张满分为100分的初中水平历史问卷,被试者的平均得分仅为27.69分,只有1.5%的人取得了及格的成绩。如此成绩,令人大跌眼镜,让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汗颜。青少年历史知识欠缺并非“不想学”或“认为历史知识不重要”,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的被试者对中国历史有较高兴趣,九成以上的人认为了解中华文明史极为重要,只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方法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把“活”的历史教“死”了。我们只有下大功夫研究并大胆探索实践,才能让中学历史这潭死水活起来。
④ 自己是一名初中老师,怎样给学生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
我是理科生,但我十分喜欢历史。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对学这门科目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对于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慢慢热爱这门学科。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历史课老师很少给我们讲课本上的知识,因为那些说白了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他总是用二十分钟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加之我们老师很有表演天赋,他的课堂总是伴随着笑声,平时爱睡觉的学生上他的课都是充满了激情,然后剩下的二十分钟给我们自己看历史书上面的知识点,每次考试我们班历史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最好能够以故事的形式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去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们越喜欢,自然课程也就越好上,而不至于一上课,先讲不了课堂内容,就要和学生们斗智斗勇。有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说起来的讲故事,你自己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只有自己积累的多了才能带给学生们更多,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
最好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告诉指导学生们如何正确地去认识历史,去寻找真正的历史。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这才是学习历史。
⑤ 如何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高中 韩丹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呈现“动”与“活”的情景,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导语要简洁明快、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英国的制度创新》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关于香港回归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多轮谈判的故事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不和英国的女王进行谈判呢?”。这样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在讲解《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课时,教材对华盛顿的介绍很少,我在课堂中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讲解后,我出了一道探究性的作业,写一篇《你眼中的华盛顿》的小论文。各组学生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从多角度地作了分析。我看了每组学生的作业后,很受感动。学生们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
历史教材注重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对高中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时空差距过大,就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以“教材式”的语言,板着面孔教学,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了。要想使课堂生动起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先生动起来:1、变“教材式”的语言为讲故事式的语言,教师可以适当渲染气氛,合理展开联想,使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历史事件让学生历历在目。2、适当拓展,补充细节,积极开展教师自身资源。在历史教材的简洁的语言表象下,蕴涵着多少明争暗斗,多少血雨腥风,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细节,积极开发自身资源,把全面、详实的史实绘声绘色的展示给学生。
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和现象,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文成公主入藏》时,我让学生朗读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径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这一剧情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让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
四、开展历史活动
要想课堂生动起来,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形式,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可以提倡开展表演历史短剧,讲历史小故事活动,让学生参与起来——参与教学设计,参与历史情景的再现,可以收到一举多的功效。
五、把三维目标的落实,变得趣味化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把三维目标做到量化和细化的同时,注重趣味化,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好、学会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思想水平。比如:在教授世界史下册:关于苏联成立的知识,最早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可以引导学生编成谐音顺口溜:白鹅(俄)的外面有黑(乌克兰)鹅。又如:讲到南昌起义一节,指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可以编为煮(朱德)粥(周恩来)喝(贺龙)。通过这样的趣味化,会收到显着的效果,使课堂生动起来。
总之,使历史课堂生动起来的方法很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关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举重若轻,使课堂充满笑声。
⑥ 怎样激活历史课的课堂活跃气氛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老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教学这个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发展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能把历史课变为开心课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性?
一、故事导入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而通过寓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法,则更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情境,丛一开始就紧紧的吸引住学生。比如在讲授春秋五霸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军攻打山戎,中了孤竹国大将黄花的诡计,在一个叫做迷谷的地方迷了路。当时正值冬天,北风凛冽,且迷谷里遍布黄沙,没有水源,将士们饥渴交迫,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时管仲想出了一个主意,挑选几匹当地的老马为大家领路。果然,老马认识道路,引导大家走出了迷谷。“老马识途”的成语也由此而来。学生听到此处,顿时对出此计谋的管仲大感兴趣,急于知道他的其它事情。这时,我就适时的引出春秋五霸的历史知识,学生们自会听的津津有味。
二、内容串联法
在授课时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前后相承的。历史教学必须紧扣这一历史的客观存在,根据历史发展线索,讲明历史的来龙去脉。比如我在讲授儒家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讲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修定了《诗》、《书》,《礼》、《乐》、《春秋》等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然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再往后是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建立起新儒学。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宋代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明清时代至到今天都有不同的杰出人士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儒学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甚至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701年,日本开始祀孔。这一切历史知识都有纵横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既有本国史的纵向联系,又有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有因有果有发展,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不枯燥,不单调。
三、多媒体教学法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在讲授大唐盛世时,为了体现长安城里“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我从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安》中摘取了与之相关的片断:来自西域的商人,日本、朝鲜的留学生以及学问僧来往于中华大地,而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文化因此而多元、交融、创新。精美的纪录片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紧紧的吸引住了每个人。
四、集体讨论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开展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实感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善于质疑以及求新、求变、求实等心理特征,因此,他们不会满足于灌输的教学形式和现成的教条答案。讨论法正是适应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要。比如在讲授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好皇帝吗?理由是什么?问题一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查课本的,有记录的,很快就形成了答案。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掌握了唐朝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五、组织历史知识小竞赛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历史知识小竞赛。初中历史对学生运用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不高,但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需要学生花功夫进行识记。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的这一特点,有效地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为了赢得竞赛,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课下学生积极备战,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取得竞赛胜利的学生,受到极大鼓励,对历史学习更有兴趣;在竞赛中没有取得胜利的学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竞赛中得胜。通过历史竞赛,不仅调动了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巧用分层教学法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学生的历史基础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初中学生之所以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质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历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对于历史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着手,慢慢积累,逐步提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具有不同历史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历史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越好,越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⑦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
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人们习惯上把“过去的故事”当成历史。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谓的“历史无用论”,即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往往认为历史课没有意思,感到无聊。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更增加了史学工作者的难度。笔者认为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历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过程,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某些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温故而知新。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内所能扭转的。我觉得有重点的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这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材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⑧ 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
这对老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与本课知识无关的知识;在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问题通俗化,用一些幽默的需要开表达,这样的话,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对这科的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⑨ 如何使历史课堂变得更有趣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呈现“动”与“活”的情景,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导语要简洁明快、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英国的制度创新》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关于香港回归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多轮谈判的故事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不和英国的女王进行谈判呢?”.这样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在讲解《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课时,教材对华盛顿的介绍很少,我在课堂中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讲解后,我出了一道探究性的作业,写一篇《你眼中的华盛顿》的小论文.各组学生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从多角度地作了分析.我看了每组学生的作业后,很受感动.学生们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
历史教材注重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对高中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时空差距过大,就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以“教材式”的语言,板着面孔教学,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了.要想使课堂生动起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先生动起来:1、变“教材式”的语言为讲故事式的语言,教师可以适当渲染气氛,合理展开联想,使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历史事件让学生历历在目.2、适当拓展,补充细节,积极开展教师自身资源.在历史教材的简洁的语言表象下,蕴涵着多少明争暗斗,多少血雨腥风,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细节,积极开发自身资源,把全面、详实的史实绘声绘色的展示给学生.
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和现象,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文成公主入藏》时,我让学生朗读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径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这一剧情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让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段缓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
四、开展历史活动
要想课堂生动起来祥颤,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形式,学生参与谨燃败程度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可以提倡开展表演历史短剧,讲历史小故事活动,让学生参与起来——参与教学设计,参与历史情景的再现,可以收到一举多的功效.
五、把三维目标的落实,变得趣味化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把三维目标做到量化和细化的同时,注重趣味化,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好、学会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思想水平.比如:在教授世界史下册:关于苏联成立的知识,最早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可以引导学生编成谐音顺口溜:白鹅(俄)的外面有黑(乌克兰)鹅.又如:讲到南昌起义一节,指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可以编为煮(朱德)粥(周恩来)喝(贺龙).通过这样的趣味化,会收到显着的效果,使课堂生动起来.
总之,使历史课堂生动起来的方法很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关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举重若轻,使课堂充满笑声.
⑩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每课三维目标,精心备好每一课。
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简言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历史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个体发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
历史的考试紧扣课标出题,所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它非常具体,内容标准详细地规定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六本书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标准共44个学习主题,分布在每一册书共有37个单元。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前必须参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来备课,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是一标多本,围绕一个课程标准,使用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有北师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书,我们都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1)教材内容分析,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结构(2)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中的地位(3)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中各子目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的课标要求以及三维目标对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知识与技能”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生成保障。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培育的凭借与途径。
备课要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作好学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2)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3)了解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年龄心理上的差异,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
写文章讲求有好的开头叫“风头”,课堂教学也是一样,需要创设新、活、美、乐、自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导入教学。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景致,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把握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历史课堂的导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以达到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的功效性,这样的导入才具有艺术性。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则性。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原则。(2)导入内容的篇幅要适中、恰当原则。(3)从新课程内容标准找导入语的突破口的原则。新课程内容标准,是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该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趋势的重要出发点,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如果能够渗透对考点的加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这一类的导入的方法一般建议是复习式的导入为主。(4)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历史学习素材,理清学习脉络为准的原则。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不应该为上历史课而上,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感化。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种教育的感化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但是,如果能够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奠定整一节课的基调的话,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多种:问题导入法、举例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图示导入法等在教学中自己的具体做法是: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就旧知识逻辑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通常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读等方式进行。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妙的兴趣。我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这样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虚心纳谏,社会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通过这一导入,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从而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我接着说,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体育的盛会,团结的盛会,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灵的距离,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心声,但是,在20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伤痛至今仍在延续,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你听听唱的是哪个地区?于是,我就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澳门,我接着说,是的,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门,那么澳门曾被哪个国家占领,又在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的呢?这一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4)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历史学科有很多影视资料可供使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摄成电视、电影作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
总之,通过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首先,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教学特色。中国有句教育古训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纪连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每个同学。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们为何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第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思维情境,将教学复习的知识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情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教学方法。
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内容,即问什么? 一是问题内容要紧扣课标和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问题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是问题要有层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课本,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以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文献资料思考题等为主要内容。五是不能过于肤浅。
2、要问的对象,即问谁?(1)多关注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 2)问题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最好问优学(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能总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应关注全班同学。3、提问的方式,即怎么问? 一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二是问题要有启发性。 三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
4、解决问题的方式(1)注重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以自主学习为主,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识记层次的问题。(2)较难的问题,可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解决,答案还不够完整或学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图、图片等材料帮助理解。(3)把历史知识的学习放在本单元、本册书或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过渡,融会贯通。(5)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做好板书设计。
四、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学习历史并不仅是单纯地知道历史事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中学历史五种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 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
3.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4.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5.谈话法: 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