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怎么写观点

历史怎么写观点

发布时间:2023-05-05 11:40:16

① 历史评论怎么写

历史评论的写法:

1、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作出应有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

5、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历史评价的差异性:

由于人的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的影响,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所做评价有可能出现差异,封建史家可能视某些帝王为绝代明君,但人民大众却有可能视其为剥削者、压榨者的总头目、总代表。

在不涉及政治态度、阶级观点等等,都从科学、客观的立场出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同的历史评价,如有人认为明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如同西方文艺复兴以及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伴生物;有人则坚决反对“启蒙说”。再如有人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有人则不认为是,即持前说者中亦有分歧意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历史评价

② 初中历史观点

1.初二历史小论文(急需解决)观点新颖,字数1000字左右

我了解了,有几篇供参考。

1。 李 鸿 章( 1823 ~ 1901 ) 晚 清 军 政 重 臣, 淮 军 创 始 人 和 统 帅, 洋 务 运 动 的 主 要 倡 导 者。

字 子 黻、渐 甫, 号 少 荃、仪 叟。 安 徽 合 肥 人。

道 光 二 十 七 年 (1847) 中 进 士。 同 时, 受 业 曾 国 藩 门 下, 讲 求 经 世 之 学。

咸 丰 三 年 (1853) 受 命 回 籍 办 团 练, 多 次 领 兵 与 太 平 军 作 战。 1858 年 冬, 入 曾 国 藩 幕 府 襄 办 营 务。

1860 年, 统 带 淮 扬 水 师。 湘 军 占 领 安 庆 后, 被 曾 国 藩 奏 荐 “才 可 大 用”, 命 回 合 肥 一 带 募 勇。

同 治 元 年 (1862), 编 成 淮 勇 五 营, 曾 国 藩 以 上 海 系 “筹 饷 膏 腴 之 地”, 命 淮 勇 乘 英 国 轮 船 抵 沪, 自 成 一 军, 是 为 淮 军。 旋 经 曾 国 藩 推 荐 任 江 苏 巡 抚。

地 方 实 权 既 握, 又 于 江 苏 大 力 扩 军, 采 用 西 方 新 式 枪 炮, 使 淮 军 在 两 年 内 由 6000 多 人 增 至 六、七 万 人, 成 为 清 军 中 装 备 精 良、战 斗 力 较 强 的 一 支 地 方 武 装。 后 淮 系 军 阀 集 团 在 此 基 础 上 逐 渐 形 成。

李 鸿 章 到态则 上 海 后, 同 外 国 雇 佣 军 (后 组 建 为 常 胜 军) 出 犯 太 平 军。 1863 年 和 1864 年 他 率 淮 军 攻 陷 苏 州、常 州 等 地, 和 湘 军 一 起 镇 压 了 太 平 天 国。

从 60 年 代 起, 李 鸿 章 积 极 筹 建 新 式 军 事 工 业, 仿 造 外 国 船、炮, 开 始 从 事 标 榜“ 自 强” 的 洋 务 事 业。 1865 年 分 别 在 上海 和 江 宁 (今 江 苏 南 京) 创 立 江 南 机 器 制 造 总 局 和 金 陵 机 器 制 造 局。

同 年, 署 理 两 江 总 督, 调 集 淮 军 数 万 人 赴 中 原 对 捻 军 作 战。 1866 年, 继 曾 国 藩 署 钦 差 大 臣, 专 办 镇 压 捻 军 事 务。

次 年, 授 湖 广 总 督。 其 后, 采 取 “就 地 圈 围”、“ 坚 壁 清 野” 等 战 略, 相 继 在 山 东、江 苏 间 和 直 隶 (约 今 河 北)、山 东 间 剿 灭 东、西 捻 军。

1870 年, 继 曾 国 藩 任 直 隶 总 督 兼 北 洋 通 商 大 臣, 从 此 控 制 北 洋 达 25 年 之 久, 并 参 与 掌 管 清 政 府 外 交、军 事、经 济 大 权, 成 为 清 末 权 势 最 为 显 赫 的 封 疆 大 吏。 李 鸿友坦 章 从 19 世 纪 70 年 代 起, 进 一 步 扩 大 洋 务 事 业, 因 标 榜 “自 强” 进 而 “求 富”, 主 要 以 “官 督 商 办” 的 形 式 创 办 了 一 系 列 民 用 企 业。

同 时, 又 着 手 筹 办 北 洋 海 防, 以 外 购 为 主, 自 造 为 辅, 于 光 绪 十 四 年 (1888) 建 成 北 洋 海 军。 为 培 养“ 自 强” “求 富” 所 需 人 才, 还 创 办 各 类 新 式 学 堂, 并 派 人 赴 欧 美 留 学。

所 有 这 些 洋 务 事 业, 对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的 发 展 产 生 深 远 的 影 响。 中 外 力 量 对 比 悬 殊 的 格 局, 使 李 鸿 章 产帆告棚 生 了 严 重 的“惧 外” 思 想, 在 对 外 交 涉 中 始 终 坚 持 “委 曲 求 全” 的 方 针。

1901 年 11 月 去 世。 谥 文 忠, 晋 封 一 等 侯。

着 有 《李 文 忠 公 全 集》。 2。

西安事变:时局转换的枢纽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顾日寇大兵压境,反而逼迫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围剿”陕北红军。

出于民族大义,张、杨二将军在多次劝蒋团结抗日均无效下,毅然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张、杨以极大的信任请来中共代表参与决策。

中共党人高瞻远瞩地制定了和平解决方针。西安事变终于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由此实现了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

建立西北抗日联盟三位一体赤诚合作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之所以果断发动西安事变,以促成全民族统一抗战,并非出于一时之勇,而是来自对国难日益深重、民心向往抗日的把握。 张学良同日本帝国主义有杀父之仇及失士之恨。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曾积极支持蒋介石用武力统一中国,并在中原大战中给蒋以关键性的支援。然而正是这个蒋介石,在日寇大兵压境下,严令他对日不准抵抗,先失去东北三省,后又丢掉热河,还代蒋受过,被迫“下野”出国“考察”。

1934年回国后,蒋又命他率东北军先到鄂豫皖“剿共”,后又到陕甘“围剿”红军。 两次“剿共”使张学良损失了几个师,蒋不仅不体恤,反而顺势取消了东北军两个师的编制。

蒋用打内战来消灭异已使他愤恨不已。 在“剿共”中,张学良对共产党与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在鄂豫皖,他慨叹红军作战勇敢非凡,人民群众又不顾性命支援红军;“围剿”陕甘,东北军被红军一下子消灭了两个半师,被俘虏的就有几千人。 然而使他感动的是,他的被俘官兵吃住比红军还好。

红军给他们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道理后,全部释放回来。被俘的619团团长高福源还自愿作中共和东北军沟通关系的信使。

雄辩的事实说明,中共和红军是真心抗日的;要抗日,必须联合红军。 张学良随即派高福源再去陕北向中共表示愿意联合红军抗日。

杨虎城也有着同张学良类似的经历。杨虎城早年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是同盟会会员。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就对高风亮节的中共党人有所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他拒绝执行蒋介石的“清党”命令,安排共产党人在他的部队中担任要职。

蒋介石发现后,逼他下野去日本“考察”。 1935年,杨虎城被蒋逼迫先后派出4个旅与陕南红军交战。

2.初中历史的重要概念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第一次鸦片战争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点: 中国 。

结果: 英国胜利 。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胜利以后的要求: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赔款2100万银元。

3.割让香港岛。

4.与英国协商关税

影响: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姓名 符彦政 单位 海南省三亚市第二中学 邮编 572000 【关键词】历史人物 阶级论 生产力 历史人物可以说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活动史,离开了历史人物也可以说历史教学就无从谈起。

历史人物虽然在历史发展中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对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起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历史课本中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有好有坏,贡献各不相同,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她们进行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和公正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的对历史人物的体会,谈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阶级论的观点 人类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即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条主线发展下去。因此历史人物在活动中就不可能超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性,和所代表的阶级。

只有用阶级论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人物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如评价拿破仑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拿破仑前期颁布了《法典》。

《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拿破仑曾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并且拿破仑前期的对外战争主要是为了打退反法同盟对法国革命的干涉,属于自卫的正义战争,它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可是拿破仑后期为了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欧洲,屡屡对外用兵,占领了欧洲很多地区,拿破仑已经转变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侵略者,他的侵略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灭亡。

从这里可以看出拿破仑战争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之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而资产阶级本身就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掠夺性)。而我们也不能据此认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我们就对其持否定态度。

因为不能苛求拿破仑超越自身的阶级,希望他在对外战争中完全充当解放者的角色。 二、坚持分方面评价的观点 分方面评价就是对历史人物根据其一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这一评价有利于防止以偏概全,全面而正确的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如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加强了思想控制; 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教材。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打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巩固了北部边防,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在他统治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三、坚持时代的观点 坚持时代的观点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例如:李鸿章和左宗棠同是清朝中兴名臣,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可是两个人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李鸿章在创办洋务运动时,还代表着清朝政府跟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中国主权,完全是一个卖国贼。李鸿章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左宗棠则不然,虽然他身上也沾着太平天国将士的鲜血,但是在清政府西北边疆新疆出现危机时,义无反顾地抬着棺材出征。最后经过浴血奋战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导完整。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左宗棠理所应当地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称赞。

四、坚持以生产力为标准 以生产力为标准就是历史人物在活动中,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活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则肯定。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否定。

这一标准常用于对历史人物改革活动的评价。例如对商鞅的评价。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纺织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还编写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经过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日益增强,为秦灭六国,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虽然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也惨遭车裂而死。

可是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秦国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对商鞅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五、坚持客观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应实事求是,重视确凿证据,坚持唯物史观,不能感情用事,人云亦云。

4.初中历史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 历史非常悠久,例如,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族等,在汉族形成的同时就出现了。

今天满族的祖先西周的肃慎 ,蒙古族的祖先商代的东胡,曾经十分强盛,并且建立过政权。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族十分强盛,隔着长城 与秦汉帝国对峙。

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则更多,而且不少国家还进入到中原地区。宋朝时,契 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夏,就统治了大半个中国。

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管辖的范围更广,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满族建立的清朝,疆 域广大,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由于各民族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过程中,作出了 重大的贡献。在我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民族,就是一直受到华夏族歧视的犬戎族,在 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商鞅变法,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任务,推动了我 国历史的向前发展。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逐步强盛起来,促进 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到后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 朝,不但入主了中原,而且统一了全国。

我国今天的行省制度就是从元朝开始的,我国今天的版图,基本上是 清朝前期确定的。 从经济上看,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东夷族开发了沿海地区,苗、瑶族开 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藏族开发了青藏高原,彝族和西南各族开发了西南地区,东胡族开发了东北地区 ,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族等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回纥及西北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高山族开发了台湾岛 。正是边疆各族人民对边疆经济的开发,并与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交往,才使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统一的 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

至于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方面,各民族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例如清朝时期,东北各族 人民反抗沙俄入侵我国东北的斗争,西北各族人民支持清军反击大小和卓兄弟分裂祖国的斗争。到了近代,各 族人民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事例就更多了。

当然,各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他们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其中人数较多而又发展迅速的民族,对我们祖国历史的发展起的作用就大些,例如,汉族不论在政治经济上 ,还是在思想文化上,都起过巨大的作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部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汉族的发展史。中国这个统一的国家,不是由某一个民族缔造的,而是所有的民族, 包括历史上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民族。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必须包括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没有 少数民族的历史,就不能称之为中华民族史。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历史 上的地位,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而是要实事求是地讲述。

二、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具体的 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统一时期,也有各民族互相对立、彼此争战的分裂时期 ;既有汉族建立的政权,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既有汉族内部的战争,也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各 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既有外族的入侵,也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等等。

历史上,多民族的中国存在着统一和 分裂的情况。 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的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便不难看出,在我国这 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在各民族之间,当矛盾的同一性占主要地位时,彼此就友好相处,互相往来,和平发展, 国家就表现为统一状态,例如,秦汉的统一,隋唐的统一,元明清的统一等。

当矛盾的斗争性占主要地位时, 民族之间就相互对抗,甚至爆发战争,国家就处于战争或分裂状态,例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朝的分 裂,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等。同时,矛盾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宋与西夏、辽、金的战争,双方统治阶级 几乎动员了各自一方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但在战争之后,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各族人民之间,又出现了和平相 处的局面。

民族战争固然使各族人民遭到浩劫,千百万人死于非命,经济文化受到破坏,然而,战争也是各民 族之间相互接近的一种重要方式。历史上每一次战争之后,总有大批被征服民族的人民被强迫迁徙到另一个民 族的聚居地,各民族杂居错处,相互融合。

东晋十六国时,民族战争经常发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次民 族大融合的 *** 。蒙古族、满族如果不入主中原,他们就不会有较多的成分融合到汉族之中。

至于战争引起的 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这在客观上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了促进作 用。

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仇视、屠杀和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历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处 ,他们在生产和。

5.对初中历史课的建议

丰富你的生活,把你生活中所想到的,还有历史中曾经可能发生的,都穿插到你的课堂里。

孩子们的视野,是你要关注的,一个年龄段总会有特别的喜好!尽量的饱满,尽量的风趣,要幽默,学习幽默,多看书,其他方面的也一定要关注。 不可误人子弟! 看到你这样的问题,真的很开心,我想起曾经的老师们,真的是千差万别,为了年轻的一代人,努力去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使自己的青春,印记在别人的青春中,这才是最骄傲的,最值得骄傲的! 要学会感动苍生,老师是个辛酸的行业,需要大爱,大大的爱,就是博爱。

没有一定思想的人,不配做老师。

6.求人教版初中全历史复习提纲

1首先要把历史学科学好(基点)复习的过程即梳理知识的过程,把已学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的过程;3+X考察的是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原理、事实)和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在此基础上,认真复习一些专题性的讲座2自己要认真的处理好,掌握好各种关系:①科内综合与科间综合的关系,以科内综合为主,科间综合为辅;②双基与能力的关系,双基是前提,能力是归宿,应立足基础,切实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③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的关系,实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着重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复习时还应要抓好三个联系:①注意学科内的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②历史科与地理科、政治科的联系;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3历史科必须复习三轮: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扎扎实实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从新的角度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4第一轮应进行单元复习,视野更开阔,仍要扎扎实实打基础,但要适当加快速度,突出主干,适当关照非重点。

5第二轮要强化专题复习,一定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专题复习,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又不要把知识点搞得过细。6前两轮的复习都以历史学科为基点;7自己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始终抓好"三个着力点"着力点(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①准确记忆基本史实:要明确记忆目标;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网络化。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③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④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主干(突出重点,适当关照非重点)。

例如:附录:具体来说:中国古代史: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的"大逆转"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基本历程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三个体系、两次大战为主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中外历史的比较与联系着力点(2)学好基本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初步理解和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应包括: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

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

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一要"贴近史实,接近科学";二要"实事求是,不囿于某些非科学的结论";三要"具体分析,避免绝对化"。

③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微观"主要指具体史实,分析、评价历史现象时只会"就事论事"仍属微观;"宏观"主要指一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主要矛盾、主要特征和根本的发展趋势。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一方面"宏观认识必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没有宏观认识,仅仅是就事论事,决难做出正确的结论",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④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

首先要认识到"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其次要认识到"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与文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仍然是"微小"的。⑤阶级和阶级斗争。

⑥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应包括:①原因和结果;②共性和个性;③现象和本质;④偶然性与必然性;⑤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⑥继承和发展等。

着力点(3)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8在平时复习,练习做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抓住一些解题技巧。

③ 历史论题怎么写

历史论题的写法如下:

1、论题要符合要求。

论述题主要分为论题型和论点型两类。要求写论题的,都可以写成论点,反之绝不可以。论点需要判耐链断,论题只需要把主题具体化即可。例如百家争鸣的出猛和现是时代综合因素推动的结果是论点,该例题只需要把主题“制度构想与实践”具体化即可。

4、要注意史论结合,语言上下连贯,注重过渡。

5、结论要回应主题,体现正确的史观。推荐热门史观:唯物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枝亩盯史观。

④ 历史最后一题论述题观点怎么写

论述题相当于一篇小论文,如康熙政绩这论述题,论点是康熙是一位伟大的君主,论据:一,平三藩,铲除内患;二,诛噶尔丹,平定新疆;三,收复台湾,实现统一;四,摊丁入亩,减轻民负;五,重用汉人,四海归心。
通过充分的论据,完美地阐明观点。

⑤ 谈谈你对历史的看法

写作思路:围绕读史可以明智,把你对于历史的看法写下来。

读史可以明智,正是可以以史为鉴,所以我们才能避免一些弯路。事实上,一个懂历史的人气心胸、格局、智慧等方面都会比不懂历史的人优秀,所以学习历史的确可以让我们更具智慧。

我可以从统治者的一些政策知道那时候的人民会不会幸福,那时候的国家强不强大,那时候的人才看不看得到未来。其实我们都可以明白,历史是值得借鉴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未来,否则只会止步不前或者衰亡。

永远不要相信现在的自己就是最好的,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大的人消失的总是太快,就像秦始皇,太过相信自己,幻想千秋万代,却只过了两代。历史还告诉我们,统治者往往先想到的是自己,无论是繁华还是衰败,苦的永远只是人民。

人民其实从古到今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有口饭吃,简单的愿望却如此难以实现,只是我一直难过的原因。在其位应谋其政。古人说的很多句话都很值得践行,比如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告诉我们你有怎样的能力就应该干怎样的事。

现在的社会真的让人失望,就是因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历史的长河中,有人过得很灿烂,有人却郁郁不得志,也许它告诉我们人该怎样活得好。读史使人明智,我坚信这一点。

⑥ 历史的观点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谈卖。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神侍档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游乱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⑦ 历史论文要怎么写

历史小论文写作要领

一、立论。

立论就是确定历史小论文的中心论点。

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

什么,批判什么。

或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考虑中心论

点时应注意:

1.立论的科学性

所谓立论的科学性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搜集的资料信息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

即作

者的观点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有利于社

会主义事业,讲述的史实要有依据或明确的出处,不可以想当然,更不应该凭空臆造。

只有这样的立论才有价值。

2.立论的前卫性

立论的前卫性就是超前意识。

立论要新,就是要写没有人写过或很少有人写过的题材。

这就要求学生对近几年的学术动态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车,还有人云亦云之嫌。

3.立论的指导性

立论的指导性又称立论的实用性。

论文出来是给别人看的,作品要能给读者以启迪,

对读者有所帮助、有所鼓舞、有所收获。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这就是论文的价值。

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颂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或者为反

面人物歌功颂德,这类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题论文的中心论点决定以后,给论文定一个新颖、明确、有吸引力的题目,用

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十分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命题比论文写作更难。

1.题目要新

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2.题目要奇

命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

自己的论文命题,以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

3.题目要小

历史论文题,宜小不宜大。

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

目的结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乱。

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开头、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论文开头十分重要,第一段应该力求开门见山,直接接触

主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最好还要有点悬念,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追求。

结尾要提纲挈领,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所以有些有经验的作者在论文的

开头和结尾上是很下功夫的。

2.编写提纲

论文写作提纲是文章的设计方案。

首先提出论点(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然后提出

论据。

论据包括历史史实、名人名家论述。

最后是明确的结论。

至于有几个分论点,引

用哪些论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般视作者自身习惯而定。

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

幅较长,也可以加上小标题,以求取得一目了然的效果。

四、定稿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个步骤。

起草就是写初稿,要深思熟虑,一气呵成。

修改时,要对史料、观点、语言一一检查,

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还可以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文章加以补充,最后定稿。

⑧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怎么提炼观点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实事求是”,就想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既要分析其积极作用,也要分析其消极影响。既要分析其内部情况,也要分析其外部环境。

⑨ 中国古代简史中的历史观点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历史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观点的主要流派,但这并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流派。

⑩ 历史考试历史论点怎么写

首先,先写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开始论证,结合时代背景,哪个朝代,朝代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是什么,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最后重申自己的结论。

阅读全文

与历史怎么写观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