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妙趣横生讲历史
历史从来都是有趣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可以说是用现代的语法带领大家走向明朝,共同了解那段三百年历史的兴衰。
其实历史并不想史书记载的那样古板,只是史书记载的东西甚少,都是总结性的,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呆板的老教授,难免让我们望而却步,但是如果我们有代入感的去了解历史,去讲历史,我们就是会发现历史只是在不断的重演,好像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看客,而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另外一个讲好历史的关键就是了解这段的历史,了解就是吃透这段历史,就像当年明月一样,他为了写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的历史,野史,人物传记都有涉及到,而且信手捏来,对那一年那些事儿都非常清楚,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去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而不是像史书记载那样描述,只要读透历史,才能做到妙趣横生。
Ⅱ 应该怎么讲历史故事
说到历史故事,似乎枯燥乏味是它的代名词,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故纸堆里刻板冰冷的文字。
精彩的故事还是很多很多的,几千年中外历史真实的故事,往往比虚构的故事更好看。
怎么把精彩又蕴含丰富哲理的历史故事变得更受大众喜欢?那样电视剧的编剧可以直接从史书找素材,即使剔除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可以作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素材还是很多。
以前的尝试是直接转发资料,这样的表述方式,简单生硬,没有多少人爱看。要是本来就比较冷门的历史,比如十六国,五代十国,读者更不会有兴趣阅读直接照搬的资料。
要讲历史故事,就得多看一些原版的资料,二手、三手资料在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错误,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先看资料,再把想转述的故事发展理清楚,简单地复述一遍,然后再细读,找出其中吸引人的点,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让人明白什么道理,围绕着这个有吸引力的点去叙述故事。
历史故事可以写成严肃正经的纪实文学,也可以往人性化的方向写成心灵鸡汤故事,让读者看到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去掉光环后,也会有和一般人一样的喜怒哀乐,这样会更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或写成短小精悍的哲理小故事,以简短的文字表述深刻的道理,引发读者好奇,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简单说,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变换几个角度去看,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
Ⅲ 百家讲坛中关于历史的讲解都有哪些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 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
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李连英》《千古中医人物之张仲景》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千古中医人物之李时珍》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品读武则天》 《太好伍平公主》《唐玄宗》(即将播出)
乔 良:《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出书时与上一讲座合编为《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
隋丽娟:《慈禧》《孝庄》(即将播出)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举团:《二战人物》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
姚淦铭:《老子》
方尔加:《孔子》正袜橘、《汉代国策风云》
李 蕾:《红旗渠的故事》
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
赵晓岚:《李煜》、《辛弃疾》
喻大华: 《道光与鸦片战争》《嘉庆皇帝》《咸丰皇帝》(即将播出)
段怀清: 《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白娘子传奇)
周岭:《曹雪芹》
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
袁腾飞:《两宋风云》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为什么韩国专家会说韩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却只有四千年
韩国史学家慎镛厦说了这样一个言论,就是中国只有3700年的历史,而古朝鲜文明比这3700年要早多了,亚洲大地上最开始的文明应该是古朝鲜文明。言论发表后,韩国和中国的网友一片哗然。
中国人都知道“华夏历史,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这是历史书上从小就教导我们的常识。为啥韩国却说中国只有上下3700年的历史,还有1300年去哪儿了呢?
而韩国讥讽我国没有5000年历史,显然是一种夜郎自大的行为。他们甚至口出狂言,说古朝鲜文明发轫于公元前30世纪,早在1.2万年前就已经孕育出粒稻和豆子,创下世界先河。此外,朝鲜语也是亚洲很古老的语言,甚至比汉语时间还要久远。
而朝鲜史学家慎镛厦得出的这些完全是谬论,他是基于朝鲜境内出土的史前文明下的定论,而史前文明和历史文明完全不能混为一谈,这是历史界公认的事实。就像北京周口店遗址里的山顶洞人,他们距今1万多年,但能作为中国历史文明的开端吗?显然不能。但在韩国人眼里,这是可以的。
此外,朝鲜语是在1446年,由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创造,在此一段时间,朝鲜半岛一直用的是汉字,就连他们的很多史书也都是汉字书写的,何来朝鲜语比汉字更早之说。只不过,二战之后,朝鲜半岛彻底废除了汉字的应用,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已完全不认识汉字,只能被这帮欺名盗世的“史学家”牵着鼻子走罢了。
所以,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更长久的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我国5000年的历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板上钉钉,尘埃落定。
Ⅳ 历史应该怎么教
教历史事实,即通常所说的历史知识,是指客观存在过的的真实情况,包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
一、为什么讲历史事实
1、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是用事实说话的人文学科,原原本本告诉学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历史教学本真性的要求。
2、? 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
3、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对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加强过程性,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讲历史事实的意义
二、历史事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淡化史实:在教学中,只重视历史结论的教学,忽视史实教学。如就教材讲教材,不能提供丰富的史实;简单罗列史实,不注重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纵向、横向联系)。
(二)跨越史实: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提供史实材料,跨越史实。在一些特殊的地区,由于师资水平和硬件条件的局限,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简单地让学生在教材上划结论的现象。
(三)割裂史实与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只注重史实的讲述,不太注重学生历史思维习惯和历史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式不恰当: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有些教师认为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了,这是对新课程理解的误区
三、怎样讲历史事实
讲授历史事实遵循的原则:
(一)事实的选取要依据课标,体现三维目标,围绕重、难点
(二) 要理清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 史实的选材要具体、丰富、生动,注重历史细节
(四)史实的呈现方式上要多样化
四、历史事实的教学类型
(一)关于历史事件的教学
(二)关于历史人物的教学
(三)关于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遗迹图片的教学。
Ⅵ 喜欢听历史故事的人,一定要听听这6个讲历史的播客
高中的时候最喜欢历史课了,每次都巨期待历史老师能讲点八卦野史啥的,感觉特别有意思。比起数学地理来说,更有人文气息,也更好玩。
最近收拾家翻到了高中时候老师送的一本《明朝那些事》,突然又重燃兴趣翻了翻。但是发现工作之后阅读能力直线下降,于是就找了几个讲历史的播客听了听,感觉也挺有意思的。
第一个,专家大腕说历史
主播以“导游”的身份带你穿越到宋朝逛夜市、穿越到明朝看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军队...节目时长很短,大概在7-9分钟,让你的耳朵带着身心穿越到中国古代,见证古代的重要时刻与节点,让了解历史成为一种享受。
第二个,大力史
大力讲历史,闹戚灶简称“大力史”。这个节目已经有700多期了,主播大力是个十分液扮幽默且有魅力的男生。节目侧重于通过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播音腔配上复古的bgm,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听大力为你讲述“大力史”。
第三个,民俗历史趣闻录
中国古代的奇闻逸事可真是不少,但是想把奇闻逸事整合起来,你就需要这个播客。你知道古代十大吝啬官员是谁吗?你知道古代皇帝是怎么过年的吗?你知道古代也有方便食品吗?每天收集一个关于历史的冷知识,千万别错过这个播客。
第四个,战史概观 · 太平洋战争
中国古代的历史听完了,我们来盘点一下国外历史。去年的电影《决战中途岛》让我对二战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便听到了这个播客。这个播客是全网最全的盘点太平洋战争的播客,光“偷袭珍珠港”就讲了三期,从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进行分析。推荐想要获取专业历史知识的同学们收听。
第五个,俄罗斯历史
高中的时候老师讲到赫鲁晓夫的“玉米政治”,让我笑了一节课。偶然间碰到了这个盘点俄罗斯历史的播客,才让我顿悟:原来戈尔巴乔夫也是迫不得已让苏联解体。这个播客更侧重的是俄罗斯历史的政治角度,会讨论一些话题,如:俄罗斯为什么不被西方接受等。节目时长很短,在8分钟左右,日常科普听它就够了!仔昌
第六个,历史下酒菜
这是一个中国历史和国外历史穿插的播客,在podcast上热度很高。讲述的内容更偏向于文化方面。会从古代书籍《兽谱》入手介绍古代的动物,这里面除了一些平常我们可以看到的动物,还有一些“瑞兽”,如:麒麟、九尾狐等。在每期的最后还会和听众有一些互动。
Ⅶ 历史故事怎么讲
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时,你的故事实际在讲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并由此形成一个中心论点,来说明事情是按某种特殊路径而不是其他方式发展的。考虑到其他的可能,即如果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发生,又或者什么都没发生,事情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解释了事件实际上的展开方式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学家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想知道事件背后的意义,它们的发生为何对后续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还在讨论这些问题。就像记者们一样,他们会问是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间以及为什么。谁对这个事件负责?发生了什么事?它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并以何种时间顺序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通常历史学家会问更多的问题,比如:其他历史学家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他们犯的哪些错误是我们现在可以纠正的?历史学家是好奇且不懈的提问者,无论多少史料都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几乎所有历史学家的书写都始于想要回答关于起源、发展和结果的问题。历史学家们找到一个谜题,并试着去解答它。当你为一个历史课程撰写文章时,你也要这么做——找到一个引起你好奇心的问题,并且尝试去解决它。如果没有问题,就不能写出一篇历史文章!
Ⅷ 百家讲坛有什么人讲的历史是比较靠谱的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
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
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
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
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
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
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
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
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着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
近年撰写出版指孙配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着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
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
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
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
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已出版专着、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
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 *** 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凯渣—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北京满学会会长。
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
在《百唯指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着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着)、《中国明代军事史》(合着);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
最新出版着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着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
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
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Ⅸ 历史跟传说有什么区别请专家为我解答,谢谢!
历史跟传说的区别是有相同的和互补的。历史又分正史和野史之分。方志和家谱之分。传说又分口头传述和笔述以艺术传述。但是它们都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传说不一定真实。但是它有真实的影子存在。作为史学爱好者的我列举两例解答一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