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评价历史改革是否成功

如何评价历史改革是否成功

发布时间:2023-05-08 06:12:32

㈠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㈡ 评价历史变法(攻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主要看这个国家在变法后有没有获得综合国力上和国际地位上的增强,没拆历史上商鞅被车裂了,但秦国富强了,所以被公认成功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最终也没有使国家强大起来,终于是失败的,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中道崩殂,被甲午海战终结掉了,国力的话你要说在甲午之前一点没提升也不确切,而厅差且上方的命令策略也很重要, 并不是200斤力气的人就一定能打败180斤力气的人的,但是,在甲午海战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再次下降,因此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枯伏枣的,实际上搞不搞洋务运动日本都会打过来,然后丧权辱国,和洋务运动并不相干,只不过洋务运动没达成它的目的,所以被评价失败,实际上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还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最终还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如果改革后,没来得及发展就被打死了,当然就是失败的

㈢ 评价历史上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1、评价变法成功与否主要方法一般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罩核:它的积极作用,以及它的局限性。
①以制度或方法得到贯彻实施,并且促进了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得到进步,这就是变法(改革)的成功。比如,秦朝的商鞅变法就是成功的,而王莽新政就是失败的。
②对社会有桥伏没有促进作用或者说对当前统治有没有起到维护作用,平民的生活质量有没有提高。历史是进步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就是成功的,倒退的就是失败的。
2、概念简析
变法,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变法事件敏闷携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邹忌的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

㈣ 关于高中历史科目的问题。如何评价一场改革

通过变法的内容,目的,改消以及影响到的阶级层,对当时社会影响比如商鞅变法,继核扮知承李悝变法,对当时社会是进步的较之儒家,统治阶级的帮助,等等缺坦。

㈤ 求问如何评价改革的成败

用刚性的法规规范改革创新,确保持续改革创新的动力
,这在国内还是首创。
看起来真是个“改革理念”进步的大手笔,宽容的改革制度蕴含着无穷的创新期待,创新智慧的充分涌流,在宽容———这个政治善意的撩拨下,仿佛指日可待!一切真的会如此吗? 在笔者看来,这只是制度设计者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宽容幻觉”罢了:一来,基于改革事业独特的属性,宽容根本起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另一方面,政府明文宽容失败,是对公众“改革评价丛孝权”的僭越。改革成败的评价,更多还是应该留给“公道人心”。 对于改革事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判断:一个有着改革公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害怕承担改革责任的,只有心存种种私心杂念的人,才会在“官帽得失”面前畏首畏尾,才会在行动之前考虑“免责”,“免责”设定只能纵容这种改革私心,从而在起点上降低了改革的道德高度;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常常是奖励和惩罚均衡的调节效果,奖励是动力,惩罚是约束,免责只能是一种非常例外的情况,而在“宽容失败”上开了很大一个口子则可能使免责普遍化,从而在“例外爆炸”中破坏制度对改革的约束。 只要程序符合规定!———这是一个靠得住的“制度前提”吗,换句话说,我们在程序安排上是完美的吗?我们具备许多发达国家那种类似“超市敬伍收银机”式的严格程序制度吗?把“失败免责条款”系于一个不很完善的程序制度之上,会生长出多少恶之花啊!这个制度如果付诸实践,将不是“改革君子”的动力机制,而是“改革小人”的寄生机制,以“免责制度”的名义为诸种损失开脱。 更重要的是,这个宽容制度是对公众“改革评价权”的僭越,本属于“公道人心”衡量的改革绩效,通过“宽容”的安排,被政府独断地“接收”:政府说“我赦免你”,于是,所有对公共财政的损失都是白损失了———纳税人的权利哪里去了? 改革创新,大多是改革者以公共财政为经济基础对公共利益的一种安排(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财政源于纳税人,公共利益是分散的公众整体利益,那么,公众是最大的利益相关者,那么,改革的评价,以及是否追究改革者的责任,应该是一种公众决策———而显然,只要“程序符合规定,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云云就“可予免责”的约束,是对公众权利的“统一没收”。有了这种独断的“政府对改革评价的接收”,公众的评价、媒体的监督就没了意义,改革者也无须顾忌民意。 改革失败了,就必然会有巨大的公共损失———政府能独断地“宽容”这种损失,能让公亮郑或共财政随意为改革失败埋单吗?这不符合公共财政精神和公共决策理念。 事实上,政府根本没有必要独揽这种“宽容”,如果一项失败的改革确实是符合程序且出于公心,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从个人到舆论,“公道人心”是能够感觉和品味出来,自然也会原谅这样的改革者,宽容这样的改革和创新。

㈥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革者

一,要把改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
其次,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最后,通过对改革的分拿行析得出中肯的评价。
二,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第一,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二,改革是否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又称卫鞅、公孙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自卫国入秦后,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中州、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消培哗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㈦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要评价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变化,那么就要从它的一个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的一个创新程度这样去看待

㈧ 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看改革者的目的是否达成。评价历史上重大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要把喊锋谈变法、基闷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郑碰环境中。

㈨ 如何评价改革的成败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的成败主要可以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和改革的措芦枯竖施是否得当,以及国际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例如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双方都是摆脱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在其他方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先看社会背景,当时的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已经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也越来越不满,幕败简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反观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力量强大。再看领导力量,日本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用武力推翻了幕府守旧势力,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中国的守旧派力量强大,握有实权;维新派又不敢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导致改革措施无法实施。最后看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时,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未到。欧美各国也正忙于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另外,列强集中兵力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改革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国际环境对中国改革不利。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了造成了一成陪大一败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主观上表现为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上的局限和无产阶级的经验局限等;客观上主要是这一时期内部的封建势力和外部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相互勾结、破坏和它们力量过于强大导致的最终失败。例如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既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又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给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提供了有利条件。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抵制和破坏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在平常的学习中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找出规律,掌握相关各类题型的解题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加快你的解题速度,还能让你在轻松愉快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㈩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应该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和是非得失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脊指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意义:“三个有利亏帆于”的判断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销野雹力标准,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立场,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历史改革是否成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