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高中历史第一课如何吸引学生

高中历史第一课如何吸引学生

发布时间:2023-05-09 22:47:12

① 怎样上好一节历史课

怎样上好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第一、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谨蠢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第二,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我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三、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轮凯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祥桐陪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 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 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网吧,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么,什么是‘WWW’呢?”

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上好一堂历史课,首先要把握好历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调动学生的广度;其次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密度;最后,要把握好教学艺术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编者意图。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其次掌握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材撑握的深度应有分寸。否则是对牛弹琴。显然这里所说的挖掘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不要做夹生饭。应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

二、要把握好调动学生的广度

抓好调动学生的广度是区别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试教育只注意调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实好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的好坏关键要看调动学生的广度,要使每个学生都处在积极的学习之中。从目前情况看,课堂上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现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教师仍觉束手无策,在课堂上仍看几个尖子。教师提问,学生发言的,老是那么几个人,对大多数学生从不过问。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活动脱节。有些学生即使想主动学习,也因教学目标过高和方法不对胃口,只是腾云驾雾,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收获甚微。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三、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密度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抓好课堂训练的密度是落实知识体现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课就做到训练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大,这样效果就会必然好。从当前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完全没有课堂训练的课很少发现。主要是课堂训练的密度不足,主导和主体一头重一头轻。在多数情况下,仍然存在着讲的多,练的少,重灌输,轻引导,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器。

一堂课应该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大。讲、想、练三者不可偏废,教师讲给学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导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吸收,消化,让学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学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学艺术的力度这里是就教学艺术给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学艺术的度就是捉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差,效果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和我们看电视剧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现,就会给人终身难忘的深刻的印象。

总之,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度,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完整的评价标准,也不失为课堂教学所必须考虑的四个方面。它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你若能达到这一点,你的历史课堂教学更会锦上添花。
如何上好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1、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去钻研新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备好课和备好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
什么是一节好的历史课
一节好的历史课是什么样的?

我们能见到的评价标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从课前预习到课后检测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标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强调自主学习,或者强调研究学习,或者强调情境学习……。众说纷纭,很难有统一的完美方案。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让老师来回答,去问问学生,一个学校那么多历史老师,你喜欢哪个?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就能总结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如何去做。据调查,学生喜欢历史课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师人很幽默,长得帅;能学会思考,增长认识;能解决学习的困难等等。这些话看起来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学生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引起学生兴趣;赢得学生喜欢;提高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做到了这几点,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不在话下了。

一、引起学生兴趣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距离学生年代比较远,按照课本讲出来往往变得很枯燥。不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引不起学生兴趣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因。历史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合理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历史场景的体验,实现历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积极的学习情感,进而达到落实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目标。

我校宿春娣老师在《鸦片战争》一课就运用了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贸易状况》时,她是这样说的:

英国欲将大机器生产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当面对着新奇的洋货,一个中国家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儿子:爹爹,街上卖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亲:好看管什么用?结实才行。

儿子:那洋布又细又结实。

父亲:光结实管什么用,便宜才行。

儿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亲:再便宜也要花钱,妈妈给你织,咱一文钱都不用花。

宿老师通过创设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关于英国输入洋布的对话场景,生动再现了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体验,仿佛就是他们自己家庭每天都会发生的关于社会问题讨论的再现,一下就拉近了距离。通过这段简短的对话,把“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 *** ,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不得不通过罪恶的鸦片走私来扭转贸易逆差”的历史结论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地接受了,避免了传统教学纠缠于“自然经济”、“出超”、“入超”、“贸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学。

我校栾艳老师在《太平天国》一课的讲述时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她是这么讲的:

李富贵是个广西桂平的农民,今年18岁。前几年,他和同村的几个伙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随太平军参加起义。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李富贵和伙伴们十分高兴。

李富贵家里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12岁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规定,他们家里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获的季节到了,不用交租给东家了,全家都很兴奋,但又听说除了留足吃的粮食,其余的通通要交到天国的国库去。娘发愁了,大姐年底该出嫁了,拿什么去办嫁妆呢?卒长说不用愁,这些费用都由国库统一开支。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没多久,大伙的高兴劲儿过了,很多人开始懒散,你说这是怎么了?

看完“研习材料”和“情景再现”后,想一想,怎么理解李富贵一家“高兴、兴奋、发愁、高兴劲儿过了”这些心情?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传统讲法就是引用《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资料,从太平天国的土地分配制度和产品分配制度来说明太平天国这个改造国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进而证明这个方案行不通。这种教法对于难点的突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
如何上好历史课
多讲讲闻人趣事,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或者说是小说杜撰

在讲课的时候多穿插一些这样的小故事我想会吸引很多同学的

在讲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让学生“穿越附身”到某个历史人物身上,让学生可以思考揣摩这一事件人物心理啊什么的

甚至可以自己愤青一些,发表自己的言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些看法。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高中历史千万不要给学生念书,学生不是第一天上学,而且辨别观念开始成熟,时间一长上课效率会大打折扣(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老师,高一历史自学的)误人子弟啊!!!

作为第一堂课,可以和学生随便探讨一些历史问题(不要无聊的讲些未解之谜——学生大都看过吧,某个人某件事或者现代生活折射的历史等等)稍微跨学科没关系,别扯太远就行,切记和某一个人畅谈或一个人夸夸其谈,注意调动学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历史内容悄悄串进去,忌多。一谈话形式的课堂氛围会给你以后的教学带来结实的基础。

上面纯属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我受过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学生痛苦的“抉择”,貌似严重了,O(∩_∩)O哈哈~!!放松没那么严重!

② 如何让历史课成为学生的最爱

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一、活用、巧用历史新教材
历史教材是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最直接的工具。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认为新教材版面活泼,图片清晰,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且不再讲究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善于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了适宜的教学素材和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益于教师打开思路、选择方法,追求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但毋庸讳言,许多一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仍是照本宣科,认为只要把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理念与新课改是格格不入的,长此以往,我们的课改将流于形式,甚至夭折。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只是一种工具和中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同时,教师使用新教材要有创造意识,把握好教材的弹性,能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组、取舍、再创造,使教材更适合自己及学生。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使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每一个学生,爱生如子,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把学生看成和你一样的需要人格尊严,需要维护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平等对待学生,与他们民主相处,即使他们犯有错误,进行教育,也必须尊重他们,创设一个比较宽裕、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坐着与你谈话;课堂上每天送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依赖带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打造和谐课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学生,在我的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株株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渐渐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教学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提高。身为新世纪的历史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努力探索最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见解、有个性的人才。
三、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学教师教育不需要“成品”,未来社会更不需要只会念经的“和尚”,封闭、正统、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早已成为过去。更新教学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历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以学生的无知和被动来建立自己的权威,而要把学生当作具有无穷潜能的资源来开发,敢于把学习工具交给学生,将探究知识的心理历史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做一个简单的带路人,而应融入其中,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客观事实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要求,才可能在教育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和发展。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史是一门与自然、社会、人类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历史老师肩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责任,因此他的人格和行为都要力求做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他们向着“完整型”的标准努力。
四、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教师要会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时候,我让学生扮演罗马商人,然后问他:“你要经丝绸之路到中国长安,沿途该怎么走?”“为了能购买更多的丝绸,你要带些什么东西到中国出售?”通过让学生融进角色,体验历史,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古代史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史部分的教学,教师都可以借助虚拟的历史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活用诗歌,活跃历史课
诗歌,是传递情感中风情万种的使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魂丽的奇葩。历来就有“文史不分家”之说。没有诗的史是沉寂的,没有史的诗是苍白的;史赋予诗以内容,诗赋予史以活力。诗与史之间由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彼此有血有肉,内涵丰富。既然史与诗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我们作为传授历史或者重现历史过程中重要的一员——历史教师,更应该做到史中有诗,并且让诗注入历史,使得历史课增加耀眼的人文光环。
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东北军一员,你是否主张杀掉蒋介石?为什么?把学生引入问题,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抒发自己的看法。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有效地培养了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使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了培养。其次,要逐步放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且要使学法渗透到教法之中,在引导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的同时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拨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
总之,历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对历史的不重视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学历史老师要努力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③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历史是小学科,很多同学不够重视,但中考还是占有一定分值的.如果教师总是枯燥无味地讲,学生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

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喜欢自己上的历史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课要讲的重难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教师也要有亲和力,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二,上课讲题不要就课论课,要多一些联系,历史本来就是可以谈古论今的。

只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课堂自然变得生气勃勃,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会兴致盎然.

三,上课要幽默。

教师平时可以看看笑话,积累一些幽默素材,那么根据平时上课的一些突发事件,用一些幽默语句或者笑话及时处理问题,可以减少学生上课开小差的几率,同时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因为有了多样的选择,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封闭式”学习环境下的消极等待转为主动进取。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设问、互动 *** 流等措施,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及每个学习个体的自我适应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五、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评价激励。

适时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学有进步的、及时完成作业的、解题思维独特的同学给予表扬。

每一个老师必须明白: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人尽其才。

总之,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历史课并非易事,但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不让每一个学生在历史课上掉队.

④ 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三年,每年接触刚刚跨进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时,发现他们对历史课的印象是“副科”、“听故事”,没什么好重视的。“学习历史还有用吗?”“不如把学习历史的时间用来学习有用的东西如计算机等,甚至休息也好!”“我本不想学的,是老师要我学;”等等受急功近利社会思潮影响的言论,在同学们的头脑中颇有市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扭转刚进入高中大门的高一新生的错误观念,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不宜讲新课,而要上一节导言课,课上不仅要充分“推销”自己,更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课程设置、主干知识、考试方式和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能否上好第一节历史课将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历史”兴趣与情结的重要一环。一、端正学生学史的思想认识,突出学史的重要性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也是应付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甚至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了。因此,在正式学习历史前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日常行为上重视历史科的学习。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学习做人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历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而言,历史对地理、语文、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史记》就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英文的学习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办事能力。“学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学好历史知识还能帮助人们提高娱乐和审美的水平,帮助我们理解其它学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们在观看外国优秀影片,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宁在十月革命》等时,如果不学习世界历史,就无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无法真正看懂这些片子,也就无从分析、理解了,更谈不上欣赏。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学历史,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历史课,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无从谈起。二、让学生了解历史教材的结构和编辑特点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采用通史编年体裁,较容易掌握,新教材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为若干个历史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因此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识基础。同时新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容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预习,将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下来,这样课前就有了疑难问题,带着这些疑点上课,便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导言课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识、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以后的历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要学好历史科,必须让学生了解这四要素内涵和外延,掌握它们、运用它们。初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措施来认识。这些习惯主要有: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天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在作业和试卷上的有关位置工整书写班级、姓名和学号的习惯、在教材或其它阅读材料上做记号或批注的习惯、带着问题看书的习惯等。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成为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导言课对学生在整个学年以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历史导言课的讲述,使学生对本科的知识概况、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史的兴趣。对本学期教师的教学计划、其它安排有所了解,对历史学科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精心设计好和上好导言课就成为每位教师新学期开学初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都影响很大。

⑤ 作为高一的历史老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的种类很多,从教师的经验来讲,有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从学生学樱知习的时间上来看,有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有每次期中考试后的第一堂课;从学科知识来看,有起始学科的第一堂课;从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上来看,有各学科的第一堂复习课。

另外,教师的工作需要中途新接班也会有第一堂要上的课,从课型上看,有公开课面对陌生学生时的一堂等。

教师们一致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要求我们认真地备好课,并且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为上好一堂课做好预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还要本着先进教学理念,注意以学生为本,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备好一堂课。

第一堂课如何上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课,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愿。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第一堂课呢?

现就常见的几种第一堂课如何上分述如下:

一、如何上好“新教师”的第一堂课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刚离开大学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相互听课评课过程中感到,除少数新教师可以做到初出茅庐,一鸣惊人外,多数新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怯课”现象。

有的人即使在课前对该课作了精心准备,但到临场时,仍然难按原定教学计划加以实施,出现“砸锅”。

这从心理角度讲,是因为由学生突然变成教师,角色的突然转变,常会使人出现紧张和急躁心理,这样教学语言速度过快,表述过于呆板,讲授缺乏条理性,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不能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环节、程序缺乏应有的顺序和章法握皮等等;有的新教师会有自大心理,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在教学上具备合格教师的技能,导致对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够,从而影响自己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的新教师会有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教脊皮消师,担心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对所讲的内容没有把握,怕讲不好让学生取笑等等。

因此课堂教学中,为了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敢正确地面对教学对象,不敢大胆地和学生进行目光和语言交流;讲课墨守陈规,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方法简单,不能正确地选择参照系;有的新教师有紧张心理,上讲台时紧张,眼睛不知往哪儿看、手脚不知如何放、头脑思维不清、讲话语无伦次等。

除以上四种心理因素外,由于新教师年轻,缺乏教学经验,对能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按要求上好课,心里没底。

这种担心与与心理失衡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怯课”现象。

新教师要上好第一堂课,必须注意克服以上急躁、自大、自卑、紧张等影响教学的心理,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去精心备好第一堂课,并且注意作好课后小结,以利于以后的教学。

新教师要上好第一堂刘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新教师要上好第一堂课,就要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从心理、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承受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作为新教师,上课前要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认真地回忆、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已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设想在第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补救措施;主动深入班级,了解所任年级、班级学生的班风、学风、知识基础等,与学生建立感情。

2. 精心备好第一堂课

大家知道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

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相应就越好,因此,新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精心备好课。

从教学过程来说,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写教案,第一课教学内容不要贪图太多太杂,最好在每个环节下标注所需时间。

从教学语言来说,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逻辑性强,通俗易懂;从教学形式来说,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启发得当,教学步骤严密紧凑。

进行默背试讲,在上课前一天(睡前或闭目)对将要上的课先“过电影”,把整个一节课完整的过一遍,对每一句话、每个环节的设计进行“实况录像”,这既是一次有效地自我过关测试,又是一次“课堂教学”的熟练过程,不妨一试,或有良效。

3. 注意作好课后小结

新教师在上完第一堂课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即上完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有什么不足;哪些没有实现或实现不好,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哪些方法比较成功,哪个环节存在问题等。

将分析的结论、教学反思和感悟记录在教案后的“教学反思”栏,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教学反思录》,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作为今后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记录。

二、如何上好“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无论新、老教师,在新学期都会面临并思考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新学期”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教师们在总结中是各抒已见。

1. 精神饱满登讲台

要上好第一节,我们不仅在内容上、形式上有所思考,还要在老师自己的情绪上调节好。

假期我们从繁重的家务、琐碎的生活、自由松散中走来,更应该梳理好自己的心情,焕发精神,抛弃烦恼。

同时,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上学期教学成绩如何?经验知多少、教训找不找?现在的我是一位新手,打算如何步入经验型教师的行列?现在的我是一位教学能手,看一看教学成绩能否说明这一点?打算向一个怎样的新目标迈进?等等,这一切都应该在我们上第一堂课前作出认真的考虑,并体现在第一学堂课上。

让学生从老师的脸上感受到“快乐”,从老师的语气里揣摸到“信心”,从老师的关爱中得到温暖,从老师的耐心中激起感激,从精湛的教学中受到启迪……。

2. 精心设计开场白

一个语文教师是这样记录自己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同学们,欢迎你们升入九年级!从今天起,你们又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九年级是一个美好的年级。

在这里,我们将跟着许许多多的作者走进一个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很多文章写得十分优美,我最喜欢这一段话…… 你想知道这段优美的语言出自哪篇课文吗?那就到书中去寻找吧!”学生们听了这样一番语言描述,怎们能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怎么能不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向往?

这虽是一位语文老师的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其它学科也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地理教师的开场白让学生对祖国河山有美的赞叹,生物教师让学生体会到了解自身的兴趣,化学教师使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的绚丽多彩。

教师如何设计开场的妙语,它关乎着教师给学生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关乎着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兴趣,关乎着这一学科教学的成败。

3.增添自信讲评课

第一节课是讲授新课好?还是讲评课好?很多教师认为每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赶紧上新授课吧!可有的教师在总结中这样写:“我新学期的第一堂上的是讲评课,讲评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个假期,大多数的学生都玩疯了,对上学期自己学得怎样基本上忘干净了,而新学期如何避免上学期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他人的良策,还没来得及思考,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这些的习惯。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能学好什么知识?能把握好自己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之舵吗?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了一道别具匠心的寒假作业:仔细分析自己这次期末考试的试卷,先就地纠错,再好好思考思考自己一个学期来的在学习上的得与失,开学第一天咱们要交流交流,每个人都必须发言。

课堂上由于划分了学习小组,每一个学生都发了言,且情绪相当高涨。

经验谈出来啦,学生的自信又增强了三分;教训找到啦,学生心底明亮了起来。

一次,两次,三次,每个学期、每次考试之后、每次作业之后如果都能安排类似的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越来越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会养成。”

三、如何上好“新接班”的第一堂课

教师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有的新学期一开始就接了某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有的中途接某个班的某学科教学,无论是那种情况,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师,这样的第一堂课如何上,也显得非常重要。

大家在研讨过程中一致认为:新学期开学时,教师们面临着怎样上好第一节课,为今后教学的成功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给学生留美好印象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次见一个人,他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绪以及师生关系。

“第一印象”好比演员登台亮相,“第一炮”打响了,可能博得满堂彩,所以,第一堂课的好坏往往就与之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有关联。

因此,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就要注意自己与学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一个美好的印象。

为此,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应设计好自已的仪表,要给学生以和蔼可亲之感,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关心、体贴,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知心朋友”的印象,从而为自己的后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2. 给学生作自我介绍

上课时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一定要做自我介绍,忌讳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受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上第一堂课,要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及简历,让学生认识自己,只有认识才能更好的尊重,才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和亲近感。

让自己的求学经历,成为吸引学生、激发学习、了解老师和建立师生友谊的催化剂。

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

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3. 让学生自我介绍

为体现师生平等和相互尊重,教师还应当主动认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做简要的自我介绍同样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让教师从一开始就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这对于今后的教育和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学生人数较多,一堂课时间未必够用,也可以采用课堂简单介绍,课后书面详细介绍的形式,但这一环节不可缺少。

因为只有教师记住了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记住他的老师。

让学生记住老师比老师记住学生意义更加重大。

3. 给学生以恰当语言

教师应具有点幽默的特质,平静无波澜的语气,呆板无趣的语言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的,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要求有和谐的节奏。

评课时一位专家曾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

讲到主要的地方可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应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应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应变得很低沉。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幽默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激活课堂,调节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发现、建构、理解新知识、新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不要让你的第一堂课就使学生失去对你的(学科)兴趣。

四、如何上好“新学科”的第一堂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中学和小学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科门类多,新的学科在学生面前如何展现,教师首先设法让学生感受该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对本学科的疑虑甚至恐惧,并对未来的课程和活动有一个美好的期待,为本学期在学习该学科时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教师的第一堂课,应该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爱好,学生的爱好有了,就意味着你的第一堂课成功了。

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首先应使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学习些什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本课程。

具体说,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学科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学科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和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

2. 树立学生必胜信心

第一堂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期望。

任何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是一个人的自尊心所决定的,学生们也想在第一节课给老师一个好印象,他们也会积极发言提问来表现他们自己。

因此,在上第一堂课时,学生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绩或进步,你都应该真诚地赞美他们,鼓励他们。

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你的课。

3. 介绍学科学习方法

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可以结合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与老师配合,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学生明白今后应该怎么样做,如何学好这一科目,平时的课堂要求,作业要求,考试要求等等。

让学生在今后能按你的要求学习,遵守纪律,按时交作业等。

这些必须让学生明白,可以为以后上课节省一些组织教学的时间。

五、如何上好“新学年”第一堂课

初中三年,每一年学生的情况不同,学习的内容(科目)不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新学年第一节课要给学生一个新起点的感觉,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学习(成长)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生时代是人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奠定基础和前进提高的重要阶段,必须勤奋学习好好珍惜。

1.七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除上述内容及方法以外,还应给学生指明如何做好小学升初中的过渡,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学生提出指导建议和合理要求,使他们尽快进入中学生角色,适应中学生学习生活。

2.八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应着重指导学生,总结学习生活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成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防止两极分化。

实践证明,英语和数学是八年级学习分化的转折点。

让学生认识到八年级是初中三年最关键的一年。

3.九年级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升学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中招是人生第一次学习考验,对人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高中的学习和升入大学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都要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途。

总之,第一堂课对教师而言是平常的一课,而对学生来讲确实不寻常的一节课。

所以,如何把第一堂课上得精彩,上得有意义,让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难以忘怀,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上好第一堂课有多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都会因主观和客观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上好第一堂课。

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让我们的第一堂课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获得发展良好开端。

⑥ 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指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兴趣。”诸多迹象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就所教学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认真备课
(一)树立学生为上的信念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处于一种不公正的学科地位,历史教学也因收到歧视而被人忽略,很多教师都把历史当成一门“背诵”学科,上课照本宣读、吹牛,让学生勾勾划划,课后死记硬背,从而使广大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大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只会养成学生读“死书”的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丧失了历史的学科价值。
作为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上的教学信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目的,本着树人、育人、发展人的宗旨,将历史学科的知识、趣味、审美、思想等内涵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理。为此,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爱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对业务的钻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历史老师应以教学为事业,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其历史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使他们充满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认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学生的认真,言行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充实课堂教学的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多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材料。
1、 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
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学历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秦灭六国时可插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教学“三国鼎立”时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讲东北抗战时可让学生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等等。故事具有亲和力,它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时一两个故事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这是充实课堂教学材料的又一方法。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倡导下,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摆脱不了一元论思维的影响,进而使学生也深受其害。在这个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里,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教学,用最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对于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人、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向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在讲评秦始皇、蒋介石这些时代豪雄的是非功过时可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进行归纳;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联系当前的社会与生活
历史是事物发展的反映,初中历史主要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阐发的人类发展史,与现代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历史课堂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各个时期的历史其内在联系的紧密性、一致性和连贯性,提高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同时,人们趋向于对与自身距离较近的事物感兴趣,从当代生活中攫取材料,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如讲述原始社会的“氏族”时,可联系“家庭”这一概念,尤其是农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氏族”中找出中国传统的“家”的许多特征。又如通过日军侵华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高层的种种作为和我国国民强烈的反日情绪的现状。
二、 巧用语言
首先,组织上要做到形象有序。形象即通俗生动,有序指富有逻辑。一个好的老师应是一个语言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所述之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话语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语意上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小故事,教师在讲述时就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为此教师要提高语言的修养,通过阅读、说话、写作等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于课文中的历史事件,教师都要将它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讲清楚,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便要讲到传教士和义和团,课文所述很简略,教师要辅之以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课堂教学结构中去,还学生一个详尽、丰满、生动的史实。
其次,情感上要做到动人心弦。一个出色的教师必须要有演说家一样丰富细腻的情感,要善于控制场面,掌握情感流露的火候与分寸,既能煽人以情,又能启人心扉。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数十个情绪状态不同的学生,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音量、语速、语调、停顿等因素驾驭语言,控制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无论说明、论理,还是叙事,都要渗透进教师的情感,从中表明教师的立场或态度。如讲述“火烧圆明园”时,教师可用满怀愤怒和深情的语气向学生描述英法联军残暴的场景,阅读近代史中签订的条约的内容时可用果断的语气表现侵略者的蛮横,或用沉重的语气反映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最后,思想上要做到发人深省。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事物有明晰的洞见,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能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明察秋毫、熟稔于心,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教育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人生历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持续不怠的精神追求,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学生也往往对一个有思想而善于教导的老师怀有崇敬和依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从思想上影响学生。如中国历史上屈原、司马迁、谭嗣同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师可通过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感染学生。又如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兴亡原因的归纳,进而让学生深思振兴中国的“良方”。
三、 各种教法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少数的几种教法也极易让学生摸透教师的脾性,教师要使课堂保持吸引力,就要使出层出不穷的招数、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教法教学历史。如原始社会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用讨论法,列举黄帝时人们的发明用抢答法,对夏商周青铜器等手工艺品的欣赏用讲述引导和情感熏陶法,春秋战国的纷争用开故事会法,戊戌变法用自学答题法,其中康有为驳斥荣禄用表演法,还有课外阅读材料辅助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使历史教学永远保持新鲜和活力。
四、 师生互动
真正的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师生不断交流促进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竭力创设使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的宽松民主的和谐的气氛,在此,教师须注意两点:
(一)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
《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课堂,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里面聚集着形形色色、性情各异的学生,一个咳嗽、一句发言就能引起他们间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们的言行举止、神情衣着的细微变化中敏锐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他们的内心话语,并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段去暗示他们、启迪他们、关爱他们。如对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加以婉言规劝,看到学生自己购买了历史课外书,对其加以肯定和赞赏等,学生往往能在教师的关注中找到自信。
(二)鼓励学生适时反馈
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课上,什么环节需要追加深入,什么知识需要反复分析,什么内容可以省略跳过,都要针对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前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情况,课堂上一味地演“独角戏”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忽略自己的存在,进而对其“表演”渐生倦怠,直至充耳不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坦白和表现,同时耐心细致地倾听,用年轻的心态去跟学生对话,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
五、 及时作业
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都忽视作业这一环节。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及时作业对于学生及时掌握当天知识、有效学习日后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言:“温故而知新。”通过作业,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有时能从中悟出新的涵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兴趣,极大程度上与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相关。因而,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布置适量作业,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养成其严谨治学的态度。
总之,教师要本着“爱人、育人”的职业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历史教学中优化教材、语言、教法、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挖掘自身潜力,重塑历史课形象,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去学、去研、去思。[好研网]

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享受历史课

一、用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到商朝的“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二、让学生表演历史剧,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先让五名学生扮演历史剧中不同的角色,来表演“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图示说明:中国共六党成立的条件和历史意义。这样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引入恰当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四、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破解彩陶之谜”这个内容。先由图片引出话题,再结合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彩陶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彩陶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彩陶盆上人们手拉手的图案,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五、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采用典型历史故事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里所说的历史故事并不是随便选取一个故事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而且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运用相关理论,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例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问学生就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即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中体现。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将是书本上所做不到的。当然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书本没否则那就是凭空捏造了。如讲述西周分封制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来重现当时的情景,虽然表演有一点难度,但只要教师事先指导还是可行的。学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师讲,大伙基本上都明白了什么是分封制。相反让学生看两遍书,然后提问什么是分封制,好一点的学生把整段课文读了下来,对不对呢?当然对,要不然教材就有问题,然而过后你要再问他什么是分封制,他保证回答不上来。而学生表演参与之后相当长时间内,他都不会忘记。这里对学生参与后得出的结论,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对于教新颖的观点,应及时表扬,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真正地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六、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多种形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

⑧ 历史课怎么上最吸引学生,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多讲点课外的历史,比如国民党抗日这事,历史书上一带而过,有时候穿插点有趣的小故事,比如林彪平型关战役后因为穿日本服装而被国民党军队误认为是日本人,枪击了他,所以身体不是太好,就去苏联养病了。讲历史要说真话,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兴趣。偶尔贯穿点小野史之类的。用ppT到网络上截取一些历史图片,比较给力的网站就是铁血网。
语言要生动幽默,而不是刻板。给学生讲题和讲课时候是两个概念,讲题的时候语言要铿锵有力,着重讲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讲课一定要多讲有趣的历史。

⑨ 对高中生讲一堂关于历史的课,什么内容最能吸引人

如果要吸引学生,可乱信野哗喊以讲讲“宇宙大将军”、“何不食肉糜”、“狱吏之贵”、“欲反地下”、“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水太凉坦扮,头皮痒”。

⑩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建议你弄一本历史的参考书,看看学生需要考什么内容,因为考的比书上难,你平时讲不到,他们考就很吃力,重点和答题的方法,思路最好给学生讲明白,不要说的不清不楚,弄一些常考的题作为例子,教给学生怎么分析,这是为了应试。

对于课堂讲课,建议你先把一节课大题内容分成几个板块,重点的非重点的,重点的要详细,你的板书一定要清楚,分出一二三,几点,一个历史事件的起因背景经过结果意义,附带一些自己搜集的历史人物趣事,三两句的吸引学生兴趣。

另外你说的很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方面不懂,你怎么讲的?学生是对内容深不懂,还是做题不懂?

唉,实话说,做老师,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要强,同样的话不要重复,说话有前后关联词,不要带口头语,讲话有条理,听的人就不会糊涂,如果同一个问题反反复复的说,学生肯定是听不进去的。

阅读全文

与高中历史第一课如何吸引学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