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佟轩“信息社会”观点之八——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几百年前,资本工业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阶级矛盾,带来了建立在这种阶级矛盾基础上的各种社会思潮,譬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等理论与观点.各种理论观点,强烈、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人们.当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北美诸国,妄想用资本主义的“民主社会”改造这个世界的时候,前苏联、东欧诸国及中国等,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断言,世界上的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尔后便是全世界一起步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对人类社会史的性质的认识及阶段的划分,非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同的,西方国家以古代、近代、现代或古世纪、中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等等划分社会史,而社会主义者则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内容,见于恩格斯的《私有制、家庭、国家》一书,资本社会的完整理论见于马克思的巨着《资吵唯本论》,尔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创造了资本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主义理论.
然而,客观世界的发展,却往往跟人们当初认识所形成的理论大相径庭.就象二十世纪互为矛盾着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样,资本主义的“民主”,没有改变其它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赤化资本主义.原因是客观生产条件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和已经习惯了的一切,当资本剥削的本质被揭露,资本生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对立势力斗得难解难分之时,“信息”跑出来解围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信息”代替“资本”占据了生产的统治地位,决定社会生产性质与形式的不再是资本家手中的资本,而是技术生产者处理信息的能力.生产技术既决定社会生产,又影响社会分配的二重性,使资本剥削的力度大大削弱;私人生产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把握,适时调节生产,使社会不易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个资本生产时期的双胞胎,共同度完了人类社会的资本时代,双双进入到了伟大的信息时代.
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是如何表现于社会历史的呢?前述已知,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在资本时代还是信息时代,都有其主动、自觉改造客观社会的行为内容与制度,能弥补客观社会的各种缺陷与瑕疵,使无情的客观社会更加人性化.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社会模式,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运动,一种依据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主动改造客观社会的公众行为.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姿碰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的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既有的前提产生的.”(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版第三卷第40页).共产主义运动不是以消除异端为手段,而是各种文化、各种社会制度、各个宗教团体、各个国家民族的相互承认、相互包容的统一与共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类每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要找出一种对该社会性质起主要作用的社会物质,这种社会物质相应地代表着这一社会形态,谓之社会表征物.如奴隶社会最突出的社会表征物是私人庄园,私人庄园及与庄园同性质、同形式的私人牧场、猎场、渔场等,无论是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形成,还是二者相互依存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庄园及庄园性质的社会现实物而存在和发展,换句话说,庄园是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产生与存在的基础与条件.人类的“庄园时代”过后,是“地租时代”,“地租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占有者通过地租统治与控制广大的农民,这就是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地租比庄园更具抽象性、更具社会性.千百年的“地租时代”过后,走上人类社会生产统治舞台的是资本.资本是比地租更具抽象性质的现实事物,它不仅包含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之类的硬型物体,还包括货币这种软型概念.“资本时代”的意义,就是社会生产的性质、形式、规模一概由投资者手中的资本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资本持有者说了算.
那么,人类社会历史自古到今的发展顺序应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然后是信息社会.以上各社会阶段的社会表征物分别是:自然食迹毕物,庄园,地租,资本,信息.我们看以上这四个社会表征物的排列顺序,其性征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递进过程,这表明人类由动物般的低级状态向文明的高级状态进步、上升的过程.由此规律可推导出比信息更加抽象的社会表征物,应是法律制度之类,比法律制度更加抽象的社会表征物,应是道德、风格、文化等.我们用公式表示:
社会表征物顺序:
自然食物→庄园→地租→资本→信息→法律→道德
于此相对应的社会形态顺序: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信息社会(初级共产主义)→法律社会(中级共产主义)→道德社会(高级共产主义)
我们今天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过后是法律制度时代与道德时代.每一社会表征物并非只有它在表征的社会阶段才存在,而是存在于各个社会历史阶段中,在其它社会历史阶段只是不起主要作用罢了.正如奴隶社会有信息、有法律一样,资本社会、信息社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庄园、地租或法律、道德.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法律、法治词语及与此概念相应的活动,虽然表现为十分普遍与广泛,但是,体现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仍然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真正的人人平等的法治时代还没有到来.
从以上表述的人类社会运行规律来看,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是一种自然运行法则,人类从自然作起点,不断升华、进步,本意是逃离大自然,但是这种逃离大自然的轨迹本身就属于自然现象.越是进步的社会形态,人类改造社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越强,诸如“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越显重要.从人类信息时代、法律时代到道德时代,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初级、中级到高级的不同表现状态.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人类社会运行规律是顺从人们的良好愿望的,体现人类不断进步、文明的精神.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大有希望的.
若你对本文感兴趣,可继续寻看下文,可发言讨论,也可与佟轩联系.
作者:佟文福,网名:佟轩
2.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历史的哪些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蠢弯济基础键蚂(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带亮闷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3. 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的五千年历史
马克思的第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能否正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在没有马克思主义之前,人们习惯于从主观去认识社会历史,缺少客观的分析,更多的是从一些卓越任务的思想、神的意志甚至一些神秘的事物方面进行分析,善于结合精神因素来探究历史,这样不仅容易去接社会发展的历史,还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解释了我国历史社会发展中的规律和一些思想路线,更是阐明了引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社会主义实践的进程中,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不仅可以正确处理和分析问题,还能客观、科学地接近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尤其在我国社会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积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我国的发展规律和社会运动进行了系统、具体的分析,为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指导世界提炼出了正确的方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无数个胜利。
4.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有: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4)唯物史观如何探究历史规律扩展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启蒙运动时期在哲学中流行的历史进步观念的基础上,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从狩猎和采集,到畜牧和种植,再到商业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其中物质被认为是主要的,思想,思想和意识是次要的,即关于宇宙的意识和人类观念是由物质条件而不是反之亦然。
历史唯物主义源于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的潜在现实:为了使后代人类能够生存,它们必须产生和再现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
马克思然后通过断言这样一个事实的重要性,即为了进行生产和交换,人们必须进入非常明确的社会关系,或者更具体地说,“生产关系”。然而,生产不是抽象地进行,也不是随意选择任意或随意的关系,而是由现有生产力的发展决定。
如何完成生产取决于社会的特征生产力,指生产资料,如工具,仪器,技术,土地,原材料,以及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人类知识和能力。
生产关系取决于历史上任何特定时期出现的这些生产力的水平和特征。在所有社会中,人类共同致力于自然,但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做同样的工作。
在这样的社会中,存在分工人们不仅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动而且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最重要的这种划分是手工和智力劳动之间的关系,即一个阶级产生一个特定社会的财富,而另一个阶层能够垄断控制生产资料,因此它们统治着社会并依靠劳动阶级所产生的财富生活。
5. 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方法论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5)唯物史观如何探究历史规律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学习,重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得出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6. 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尘则橘,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派团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盯祥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7.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7)唯物史观如何探究历史规律扩展阅读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棚大亮者仿神
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链宽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社会发展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人民群众
8.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有: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索历史创造者问题。
2.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唯物史观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8)唯物史观如何探究历史规律扩展阅读:
唯物史观的意义
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
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
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9. 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脊尺,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樱搜高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漏闹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