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壮族有多久的历史

壮族有多久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1-21 14:37:01

⑴ 壮族的简介

壮族(壮文:Bouxcuengh ,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总人口数为16926381人。

(1)壮族有多久的历史扩展阅读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 ,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古代壮族曾流行过文身、凿齿等习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提到柳州峒民(壮族古称之一)尽是文身人。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今贵港市一带的妇女出嫁时要凿去一颗牙齿,古称“凿齿”。现在,这些风俗只在偏远的局部地区有零星流传。

⑵ 壮族的历史背景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译音“俚”字,实是壮语中对“蛇”的称呼)、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⑶ 壮族的起源

族名

“壮”为该民族的自称。自称因地而异,有“布壮”、“布越”、“布依”、“布土”、“布沙”、“布曼”、“布傣”等。“布”,意为人。音译原来的汉字是“僮”、“撞”,含义不清,1965年在周恩来建议下改为“壮”。

人口及分布

截止1990年人口为1548.963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占该族总人口的90%以上),主要聚居区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云南、广东、贵州、湖南亦有分布。

历史由来

壮族是中国岭南的土着民族。1958年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可见早在5 万年前,壮族先民就广泛分布在广西一带。他们与布依、傣、侗、水、毛南等族同源于古代越人中的瓯越、骆越,后被称为乌浒、俚、僚、土。宋代时称憧人、撞丁。

语言文字

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区,但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基本相同。唐、宋时,曾借用汉字记壮音而使用过的“土俗字”。1955年政府为壮族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壮文,并出版过书籍,1982年又对壮文作了修订,出版过壮文报纸、课本等。现在也使用汉字。

⑷ 壮族的历史有多久(有多少年)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着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 壮族聚居地区
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由此可见 壮族从先秦时期就有了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就是这样啦

⑸ 壮族历史什么时候有文字记录

古壮字也叫土俗字,产生于唐代,是由壮族一些受汉文化教育的文人(也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的。古壮字民间普遍使用的有4800多个字,另外,还有音同义同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8000多个。古壮字的构造方式,是借、仿、创三者结合。借,是借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仿,是模仿汉字六书中的方法。创,是再创造文字。古壮字的构字方式,大体有如下4种:1、形声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符组合而成的字。2、会意字,是利用汉字本体的意义,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以两个以上的汉字合并而成的字。3、借汉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有借音和借义两种。借音是借用汉字的正者或谐音来记录壮语字。一经借用,其原来汉义不复存在,而是表示壮义了。另一种是借音借义字。是既借音又借义的字。4、象形字。是依物赋形,依事描样,以简单而富有概括力的笔画,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象。

古壮字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时期。壮族民间普遍用它来记录或书写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剧本、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家族、契约、讼诉、经文、记财等,为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至风土人情,提供了可资的文字材料。

⑹ 壮族的起源是什么,又有哪些历史文化

壮族世居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东省、贵州省和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区以及越南北部边陲;现代部分壮族因工作、婚姻等原因迁移至广东省以及中国各地。壮族是岭南的原住民。自公元前214年始,岭南进入中原政权的管辖。1965年把旧称“僮族”改为“壮族”。壮族拥有古老、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古代持续发展延续至今,并且融入一定的汉族文化。壮族约90%民众的沟通语言是壮语,现代壮族青年已经兼备了汉语、壮语的表达听力能力。壮族与贵州布依族和越南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文化大致相近,壮语与泰语、老挝语的部分古词汇有相似之处。

⑺ 谁给我普及一下,壮族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壮族”中华民族族群之一。原作“僮族”、“僮人”,亦称“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称“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沙”(沙人),“布曼”(意为“村人”)等。

歌圩是青年男女进行文化娱乐与社交活动的传统场所。传统的民族节日有三月三歌节、牛王节、吃立节、更将节等。解放后逐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⑻ 壮族有何历史由来

古时候,有一个时期,瓢泼般的大雨下得不停,山洪横流,最高的山顶也被洪水淹没,数丈高的浪潮涌到南天门,天上的仙人大惊,眼看人间凡人快要灭亡了。玉帝急忙吩咐一个掌管人间的臣子,把内装六六三十六粒仙丹的葫芦拿到一座即将被淹没的高山上,将一对男女婴儿装进葫芦里。大地被淹没了,高山也被淹没了,那葫芦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上漂浮。年复一年,那对婴儿在葫芦中得到仙丹的滋养,也渐渐地长大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世界一片金光耀眼,水位渐渐下退,又露出高山平地来。水流到江河里,那葫芦随着水流漂进大江,在江中颠簸漂荡了十八年,那三十六粒仙丹也吃完了。一天,这葫芦转了七七四十九道弯,在最后这道江弯里,暗礁林立,一层巨浪将这葫芦高高托起,抛到岸边,漆黑的景象变成金灿灿的大地。大地上一个人也没有了,于是他俩结为夫妻,在水边定居,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养育了无数的沙族(壮族)儿女,沙族(壮族)的名称就是因在水边沙滩生活而得来的。据覃圣敏等学者的研究,壮族来自百越族中的西瓯与骆越,与泰国泰族有着共同起源。泰族与壮族在语言、建筑、宗教风俗等多方面都存在相似性。比如研究发现,壮、泰语的元音、辅音基本相同;在1000个较古老的基本词汇中相同或相近的占75%以上,在语法结构上,壮、泰语则完全相同。壮泰民族建筑、服装、食物等也都接近。

⑼ 壮族的起源以及历史文化有哪些

壮族:旧称僮族
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壮族主要居于岭南。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先秦时代,壮族就属于百越的骆越、西瓯等,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这些古人类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据此部分专家推测壮族为这些古人类的后代。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着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民族区域自治。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阅读全文

与壮族有多久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