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按摩是用渗透的指力治疗疾病的方式,穴位按摩好处在于既可以用从来诊断疾病同时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中医上来说,穴位按摩主要就是针、灸、推拿等。
用恰当的按摩手法能取得非常显着的治疗效果,而按摩的关键就在于掌握不同穴位的位置以及作用,今天就为大家分享6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建议收藏起来,或许哪天就能用到。
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一:合谷穴
合谷穴在右手拇指内侧,对应左手的虎口,拇指向下按压时,拇指指关节处就是合谷穴。
经常按压合谷穴,可以消除疲劳,去除黑眼圈,同时对失眠也有很好的缓喊则解作用。
穴位二:太冲穴
太冲穴是位于人们的足背部位,靠近第一根和第二根脚趾骨之间的位置。
平时适当按摩太冲穴,能起到降压和缓解情绪急躁的作用,对于一些肝脏郁结导致心情比较暴躁的人们也有很好的缓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感冒初期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适当按摩太冲穴来帮助缓解感冒的症状。
穴位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便是角孙穴的所在。
具有疏风活络,清热消肿,散风止痛,吸湿降浊,清利头目的功效,对痴心肿痛,耳肿痛,目罩哗赤肿痛,目翳,耳肿痛,面颊肿痛,以及现代医学的腮腺炎,视神经炎,偏头痛,牙龈炎,视网膜出血等头面五官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四:太渊穴
太渊穴的准确位置在腕前区,并处于舟状骨与桡骨郑闷棚茎突之间,在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具有理血通脉的功效,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常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血瘀等状况,也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对咳嗽、气喘等状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还具有清泄胃热的功效,有益于身体 健康 ,人体在按摩太渊穴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防止用力过大使局部肌肉发生损伤。
穴位五:太阳穴
太阳穴是经外奇穴、临床常用穴,位于外眼角与眉稍连线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
在太阳穴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疲劳,同时也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太阳穴属于眼部保健操较好的穴位,具有改善眼睛视力、改善眼部疲劳的作用。
穴位六: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在头部非常重要的腧穴,这个穴位于后颈部,如果是男士,当他低头的时候因为后面的头发比较短,就能看到后颈部在颅骨的下方有一个凹陷。
这个凹陷是胸锁乳突肌,就是前方的肌肉跟后边的大脖筋,也就是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这个穴入后发际上一寸的位置,这就是风池穴。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止痛、祛风通络、对于风寒感冒有着治疗作用,对于面瘫和中风的患者有着功效,对耳鸣、耳聋有着缓解作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适度揉,只要有酸胀感就行,每次按摩35分钟。
❷ 太渊简介
tài yuān
Tàiyuān LU9 [中国针灸学词典]
tàiyu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9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9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太渊 汉语拼音 Taiyuan 罗马拼音 Taiyuan 美国英译名 Great Gulf 各
太渊为经穴名(Tàiyuān LU9)[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代号LU9[2]。别名大泉、太泉、鬼心[2]。属手太阴肺经[1]。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中的脉会[1]。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渊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渊,脉气旺盛,故名太渊[1]。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肿痛,胸痹,胸闷,胸痛,胸搏伏背痛,心痛,心悸,噫气上逆,腹胀,噫气,呕吐,呕血,心绞痛,无脉症,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腕痛,手腕无力,半身不遂,肋间痛,掌中热,目生翳膜,咽干,聋哑,无脉症,经闭,痛经等。
鬼心、太泉(《备急千金要方》)、大泉[2]。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
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渊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渊,脉气旺盛,故名太渊[1]。
太,古作大,同大而有加甚之义。《说文解字》段注:“后世凡言大,而以其义形容未尽则作太”。渊有深义,又指口中之津。太渊为神话传说中的天池。口之津与肺之脉内外相应,亦天地合气水津四布之象,为本经原穴。“原”意为“源”,乃生命之源之意,故原穴闹坦为本经脉气之源,指脉气深聚之处,因而称为太渊也。[3]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腕[4]
标准定位: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5][6]。
太渊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2]。
太渊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1][7]。
太渊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
太渊的位置
上肢内侧部经穴——太渊的位置
太渊的位置(手太阴肺经)
太渊的位置(肌肉)
太渊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仰掌取穴,在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1]。
仰掌,在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取穴[7]。
快速取穴: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即是[8]。
太渊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液银桐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1]。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6]。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动、静脉干经过,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后神经(桡神经分支)分布[6]。
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动、静脉[2]。
太渊穴有止咳化痰,通调血脉的作用。
太渊穴有宣肺止咳,宽胸利气作用[1]。
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为肺脏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又为五输穴之输穴,配五行属土,为肺金之母,故擅治肺气虚诸证[7]。
太渊穴为脉之会穴,故可治血脉闭阻之无脉症[7]。
手太阴经筋“下结胸里……抵季肋”,故太渊穴治疗肋间痛[7]。
“还循胃口……从肺系横出腋下”,故太渊穴能治胃肠病、咽喉病[7]。
太渊穴有顺气平喘、化痰止咳之用,治肺胀、喘满、狂言、嗌干、妒乳等症,以清凉退热之功为多,凡诸郁热之宜以清凉者,皆可取此穴[3]。
太渊穴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肿痛,胸痹,胸闷,胸痛,胸背痛,心痛,心悸,噫气上逆,腹胀,噫气,呕吐,呕血,心绞痛,无脉症,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腕痛,手腕无力,半身不遂,肋间痛,掌中热,目生翳膜,咽干,聋哑,无脉症,经闭,痛经等。
太渊穴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6]。
太渊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心胸疾患等。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结核、胸闷、心痛、心悸、噫气上逆、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掌中热、无脉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1]。
太渊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2]。
肺胸病:外感,咳嗽,气喘,心痛,胸背痛[7]。
胃肠病:腹胀,噫气,呕吐,呕血[7]。
妇科病:经闭,痛经[7]。
五官病:咽喉肿痛,目生翳膜,咽干,聋哑[7]。
经脉病:手腕无力、疼痛,半身不遂,肋间痛[7]。
其他病:无脉症[7]。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
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太渊配列缺治咳嗽风痰[1]。
太渊配内关、神门治胸痛,心悸,心痛[1]。治失眠[7]。
太渊配人迎治无脉症[1]。
太渊配内关、四缝,治百日咳[7]。
太渊配鱼际、肺俞、列缺,治咳嗽、气喘[7]。
太渊配丰隆、天突,治风痰咳嗽[7]。
太渊配内关、人迎,治无脉症[7]。
太渊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7]。
太渊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7]。
一般直刺0.3~0.5寸,避开桡动脉[1][2][6]。
直刺0.2~0.3寸,局部有酸胀感[7]。
注意:穴下有桡动脉,针刺时应避开动脉。
可灸[6][7]。
禁直接灸[1]。
艾条灸3~5分钟[2]。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注意:不宜瘢痕灸[7]。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3分钟,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能很快缓解咳喘[8]。
用拇指及指甲尖掐按太渊,每次1~3分钟,可预防心肺疾病[8]。
《备急千金要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医宗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针灸甲乙经》:病温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渊,留针一时取之。若未满五日,禁不可刺也。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臂厥,肩膺胸满痛,目中白翳眼青,转筋,掌中热,乍寒乍热,缺盆中相引痛,数咳,喘不得息,臂内廉痛,上膈,饮已烦满,太渊主之。狂言,太渊主之。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口僻,刺太渊,引而下之。
《针灸大成》: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食,咳嗽,烦闷不得眠,肺胀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热,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脉涩,咯血呕血,振寒,咽干,狂言,口僻,溺色变,卒遗矢无度。
对肺功能有明显调整作用: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针刺太渊后肺通气功能障碍者的肺功能,结果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的比值及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数值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太渊有改善肺通气量的作用,可使肺呼吸功能加强。[7]
针刺太渊穴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量,使肺的呼吸机能加强[3]。
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对咯血及脑出血均有显着效应[7]。
对血压有较好的调整作用: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对3期高血压有降压作用[7]。
❸ 太渊定位的准确位置 太渊的功效和作用
1太渊属手太阴肺经,其位置位于手腕前区冲唯悄,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从解剖学来看,就是在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也就是说,只要将手仰掌,然后在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触摸,感到有脉搏跳动的地方就是太渊。
2
太阴穴布有桡动脉、静脉,以及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因此刺激此处,可以起到理血通脉、宣肺平喘、清泄胃热等功效,在临床上对咳嗽、气喘等肺系病证,以及无脉症、腕臂痛等疾病,都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而且经现代研究,太渊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对咯血、脑出血及调整血压也都具有显着效应。
只不过需注意的是,穴位治疗对病症起到的效果较慢,因此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是应散渣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专业药物治疗,才能起到好的疗效。
3可以经常按。
穴位只有在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才可以起到效果,因此太渊是可以经常按摩的,只不过需注意的是,穴位刺激过度反而会引起疼痛,而且太渊是肺经原穴,储存的是肾的先天之气,要是过度刺激,还有可能会泄露气机,引起气虚困乏、肺弱等不适情况,所以太渊按摩的时间和力度需注意。
4可以艾灸。
艾灸是一种利用艾条或艾柱产生热量,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人体经气活动调整紊乱的生理生化山卜功能的理疗方式,而太渊是人体的穴位之一,并且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因此是可以艾灸的。
只不过艾灸本身属于一种刺激性很强的理疗方式,而太渊也不宜过度刺激,因此艾灸相对于按摩来说,其频率和时间,更需要控制。
❹ 尺泽与太渊在什么位置
前臂内誉碧侧称尺;泽,指沼泽,低洼水聚之处。本歼铅穴是手太阴经之合穴,属水,位在肘窝,手太阴脉气至此,象水之归聚处,故名。 定位取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仰掌,微屈肘取穴。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取法】伸臂仰掌,于尺泽氏虚好与太渊的连线上,距太渊穴7寸处取穴。
【功用】清热止血,润肺理气。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咯血,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运动系统疾病:肘臂痛,手关节痛。 具体还可以参照 http://www.21nx.com/c/am/pic/
❺ 太渊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太渊穴可以治疗咳嗽、降压、气喘、感冒、咽喉肿痛、无脉症、腕臂疼痛等。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防病保健。在针刺操作时要避开桡动芦野脉,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太渊穴配伍列缺、尺泽,对治疗感冒疗效显着;配伍太冲,陪中喊可以治疗咯血;配伍神门,可以治疗呕血。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点压对侧合谷穴各1分钟;再用一手的拇指与中指弹扣对侧少商穴十余下,然后换手依法操作另一侧;接着双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轻按揉培散喉结旁1.5寸处人迎穴1分钟;最后按压太渊穴30次。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摩太渊穴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脉博微弱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此穴为肺经之输穴,五行属性属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阴肺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加上又是肺经之原穴,为肺经之原气流注之处,故此穴擅长补肺虚,即可补肺气之亏损,又可滋肺阴之亏耗,可治疗久病体弱,肺虚诸证。
肺主气,以助心脉行营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脉,此穴又是八会穴之脉会,是脏腑脉气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之功,故可用于心脉瘀阻的心痛心悸、无脉症。因此穴位于腕部,可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故可治疗手腕疼痛无力。
❻ 太渊穴的准确位置在哪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大补肺气的要穴,当肺部有不适时,太渊穴便会现实出肺脏的异常,通过太渊穴就可推知肺脏的盛衰,颈椎病是由于是肺气虚而造成的,在两侧太渊穴贴白参片,把肺气补足就可以达到治疗脊椎的目的。
太渊穴归属手太阴肺经穴,有缓解治疗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作用,太渊穴的位置:桡动脉搏动处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太渊穴位于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手掌心朝上,腕横纹的桡侧,大拇指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就是这处穴位。
坐位,伸臂侧掌,在腕横纹桡侧轻触桡动脉,从感觉到搏动处稍往桡侧移动,至凹陷处。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没肆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
【主治病症】咳嗽、感冒、支气管炎、气喘、胸痛、咽喉肿痛、失眠、无脉症,脉管炎,肺炎,心动过速,隔肌痉挛等
【功效】止咳化痰,通调血脉,通经活络,顺气粗哪平喘。
【穴位配伍】咽喉肿痛配伍穴位:合谷穴、少商穴、人迎穴、太渊穴
疾病概述:咽喉肿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又称“喉痹”。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点压对侧合谷穴各1分钟;再用一手的拇指与中指弹扣对侧少商穴十余枯凳轿下,然后换手依法操作另一侧;接着双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轻按揉喉结旁1.5寸处人迎穴1分钟;最后按压太渊穴30次。
❼ 太渊怎么找最简单 太渊什么意思
1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太渊穴位于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2太渊穴,经穴名。属手太阴肺经。出《灵枢。本输》。
别名:大泉、太泉、鬼心。
1.“太渊”:“太”,大并达到了极至的意思;“渊”,深涧、深洞的意思,此处是指穴位的形态。故名“太渊穴”。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飞落而下,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与神相对,神处为天,鬼处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内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流向地之地部。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土者,生金之物,因本穴为肺经天部之气的主要输供之处,表现出土的生金之性,故其属土。7)本穴为脉会。脉,脉搏也,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本穴形如深渊,上接天部,下通地部,天、人、地三部之气皆会于此,故为脉会。
3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
2.按摩太渊穴的功效:通调血脉、止咳化痰
41.配迟戚神门治唾血振寒,呕血上气,配经渠治臂内廉痛 (《千金要方》);
2.配列缺治咳嗽风痰 (《玉龙赋》);
3.配鱼际治咽干 (《针灸大成》);
4.配神门、行间、太冲、鱼际治呕血 (《针灸资生经》);
5.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告旦亮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6.配内关、冲阳、三阴交,袜宽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❽ 太渊穴———无脉症的特效穴
我们一直所说的无脉症临床上主要是指手部桡动脉无搏动或搏动减弱,不能触及,手掌部有动脉供血不足,一般来说无缺血坏野唤缺死,严重的有皮肤发凉、指端发绀及坏死。这个问题我们中医可以用太渊穴来进颂辩行治疗。
我们来看看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个太渊穴的:
1、太渊穴是八会穴,什么是八会穴呢,中医把人体的一些重要的部分分成八个部分,分别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那八个部分在人体分别有八个穴位来体现经气聚集的地方,而这个太渊穴刚好就是全身脉络汇集的地方,也就是或太渊穴是脉络的精气体现的地方,所以无脉症刚好对应的就是这个穴位。我们可以在这穴位进行针刺,避开桡动脉,直刺0.3到0.5刺,可以行烧山火手法,进行温补。
2、太渊穴有是肺经的输血,也是肺经的原穴。链培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而中医认为肺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肺朝百脉,肺朝百脉的意思是肺的功能,通过人体的各条经脉、各个穴位而发生作用,肺的功能好坏,通过各条经脉、各个穴位而表现;其二,人体的各条经脉、各个穴位,其功能作用的好坏,最终表现在肺。而恰恰太渊穴是肺的原穴,原穴又能直接体现脏腑的功能,所以太渊穴能够治疗无脉症。
太渊穴除了能治疗无脉症以为,还能治疗一些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痛,腕臂痛等问题,太渊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在针刺的一定要避开桡动脉,这样子才不会出现设么危险。
临床上有太渊穴治疗早搏的报道,在做太渊穴向上斜刺0.3寸,捻转30秒,使患者有酸胀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
太渊穴的定位: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进针演示请看扩展链接:
❾ 太渊穴 在什么位置
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主治病症: 此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太渊穴,对于腕部疾病有疗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大陵穴两手腕关节横纹的正中两筋之间的大陵穴
阳池穴【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间使穴腕横纹上3寸 即你除拇指外余四指拼拢放入腕横纹上方中间是穴
郗门穴,位于手腕第一横纹与肘关节弯曲处之间中间点
❿ 六阴原穴之太渊穴
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穴名称,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提出了五脏原穴,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晋代《针灸甲乙经》将心之原 大陵改为神门 ,确定了十二原穴的名称与部位,流传至今。
十二原穴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为后世医家发展和完善,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是十二经之本,十二经各有一原穴,阴经的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相同,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灵枢经校释》谓原穴是“处于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真气之所过”的部位。
十二经的原穴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腕、踝关节附近,为原气所出止之所,并以其与脏腑紧密联系,临床疗效显着,适用病症多样,临证配伍应用广泛,被历代医家和针灸工作者所重视。
《难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有疾者, 皆取其原。”赵文麟等医家认为治疗五脏之疾首选五脏原穴,次选背俞穴,最后选用合穴。
五脏原穴与五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确实反映五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以治疗相应五脏疾患, 今天和大家交流六阴经 原穴手太阴肺经之太渊穴。
太渊穴
太渊
手太阴肺经原穴
手太阴肺经 五输穴 的 输穴 、, 五行 属土; 八会穴 中的 脉会;
位置: 太渊在腕掌侧 横纹桡侧 , 桡动脉 搏动处。
功效: 宣利肺气、活血通脉
主治: 咳嗽、气喘、腕臂痛、无脉症等。
太即大,寓意旺盛,渊即深潭, 脉气 旺盛如渊,故名太渊;
曾用名:太泉、大泉、天泉、大渊
《针灸甲乙经》云:“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太渊主之。”
主治
1、主治肺病
太渊穴的定位首见于《灵枢·本输》:“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针灸大成》记载:“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可见,太渊穴的位置即为“寸口”(气口)的位置,而根据中医脉学理论,右寸之脉候肺与胸中。由此可见右寸的位置与右太渊穴几乎重合,故太渊穴在定位上与肺脏密切相关。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太渊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其下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等神经分布。
神经生物学认为,穴位对内脏的调节是以节段性的、节段问的和全身性(脊髓上)作用为基础的,穴位的传入可以通过脊髓上下节段问的投射联系,对内脏的传入和运动起调节作用,以扩大穴位在节段间的联络效应。
综上,无论是从中医学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太渊穴在定位上都与肺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文献亦有很多记载,如《针灸甲乙经》记载“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太渊主之”。《脉经》和《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迟,季夏刺太渊”。
近代研究太渊治疗胸肺疾病,多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等。
2、 失眠
《难经》记载:“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如情志过极,悲恸伤魄,肺气虚耗,肺脏不安,人不得寝。对于这种失眠,针灸太渊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当肺魄得藏,则睡眠恢复正常。
3、 无脉症
太渊穴为脉 会 ,可用于治疗血脉闭阻之无脉症;
4、 痹症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肺主气,气能够推动血液运行,抗御外邪,且太渊为五输穴中的输穴,可治疗关节疼痛,且为肺经原穴,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故针刺太渊可治疗痹证。
5、 血证
太渊为八会穴之脉会,全身气血汇聚之处,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故可治疗血证。《普济方·唾血》:“治唾血,振寒,嗌干,穴太渊。”
现代有研究显示针刺太渊对咯血有显着效应。
6、 其他
也有研究发现太渊对血压有调整作用,针刺太渊穴对3期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配伍应用
频率最高的为鱼际、列缺
太渊、鱼际和列缺均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若治疗肺系相关病证,可优先考虑太渊配伍鱼际、太渊配伍列缺,再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加减。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中,为手太阴肺经荥穴,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病证,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属肺络大肠,肺朝百脉,主一身气血,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太渊为八会穴中的脉会,具有通调周身气血的功效,配合使用增强了临床治疗范围及效果。
一般 直刺 0.3 0.5寸, 避开桡动脉!
可灸,不宜 瘢痕!
保健按摩:可用 拇指 指腹点揉太渊3-5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对缓解 咳嗽有一定作用。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