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惠州有多少年历史
惠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端。惠州市东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汕尾市交界,南部与南海大亚湾相邻,与香港隔海相望,西部与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接壤,北部与广东省韶关市毗邻。惠州市总面积为10,922平方公里;2003年全市人口327万(其中户籍人口286.3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590.97亿元,进出口总额131.31亿美元;行政驻地为惠城区。
惠州在广东的位置
市政府驻地 惠城区
面积
- 总面积
- 占全省面积%
- 全省面积排名
10,922平方公里
6%
第8位
人口
- 总人口
- 占全省人口%
- 人口密度
286.36万人(2003)
3.9%
450人/平方公里
行政级别 地级市
行政区划 5个县级行政区
邮政编码 516000
电话区号 0752
车牌代码 粤L
历史沿革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在惠州设立循州总管府,始有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宋朝天禧四年(1020年)由祯州改为惠州,始有“惠州”之称。
1963年始设立惠阳专区、惠阳地区。1988年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市升为地级市。
气候
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为19.5℃-22.5℃。南临南海大亚湾,有海岸线223.6公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宜人。
行政区划
惠州市行政区划图惠州原为1区4县(市),2003年3月6日开始所辖县级“惠阳市”撤销,成立市辖“惠阳区”,至此全市行政区划为2区3县:
2区:惠城区和惠阳区
3县: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
民族和语言
惠州市居民主要是汉族,除汉族外还有少量的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惠州汉族人中,大多数是客家人,此外还有鹤佬人和广府人。客家人分布于全市各县、区,鹤佬人分布于博罗、惠阳、惠东,广府人分布于龙门、博罗。 惠州本地的语言也以客家方言为主,在部分地区亦流行粤方言和闽方言,此外在惠东平海等地,有军声等较有特色的方言。
在惠州的惠城、博罗、龙门等地,有一系列称为“本地话”的语言(东江本地话),它们在语言学上依具体情况分属于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但它们与一般的客家话或粤语又颇为不同。惠城话正是东江本地话的代表。
经济
2004年惠州市国民生产总值(GDP)为685.14亿元。其中,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2.1%,57.1%,30.8%,以工业所占的比重最主。人均GDP为23642元。
在农业方面,以水稻、梅菜、甜玉米、马铃薯、韭黄、荔枝和年桔等种植业为主,是一个有众多三高农业基地的市。其中梅菜是惠州最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因此惠州被誉为“中国梅菜之乡”。
在工业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最高,为59.5%,成为惠州的第一大工业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品所占的比重为11.2%,是第二大工业产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业等产业紧跟其后。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是惠州市最大的三个工业企业。
旅游
惠州临山靠海,自然景色悠美,旅游资源丰富,着名的景点有:有罗浮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海海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古田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平海古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龙门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温泉汤泉和风光旖旎的海滩。
文化
惠州市最有特色的文化是客家文化和东坡文化。客家文化是指惠州市内众多客家人从中原迁居过来时形成的文化,包括客家习俗、客家美食、客家建筑等。而东坡文化是指宋朝苏东坡1094年来惠州后所创作的诗词而构成的文化。
交通
深惠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一起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网络。市内还惠州机场和惠州港,陆、水、空交通都非常方便。
2. 广东省惠州市有着怎样的历史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惠州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先秦时期属百粤(越)范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在今博罗“缚娄”族居地置傅罗县后,今市境为南海郡傅罗县(后称博罗县)的一部分。西汉前期近百年间,处于赵氏南越国治理之下。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汉武帝统一岭南,结束南越国统治。东晋析南海郡置东官郡,博罗县先后析置海丰、欣乐、安怀3县,博罗、欣乐两县隶南海郡,而安怀县隶东官郡。南宋,安怀、欣乐两县隶东官郡,博罗县隶南海郡。至南齐,安怀县改名怀安县,博罗县析置罗阳县隶南海郡。至503年(梁天监二年),南海郡析置梁化郡,设郡治于梁化屯。怀安县并入欣乐县,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博罗县与欣乐县同隶梁化郡。588年(陈祯明二年),欣乐县改名归善县。
惠州589年(隋开皇九年),废梁化郡,在今市境置循州。607年(隋大业三年),循州改称龙川郡。622年(唐武德五年)复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乡郡、海丰郡。917年(南汉乾亨元年)改置祯州。1020年(宋天禧四年)改称惠州。1279年(元至元16年)改为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1496年(明弘治九年),设立龙门县,隶广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归善县改名惠阳县。1914年6月,惠阳、博罗两县属潮循道,龙门县属粤海道。1920年废道后,先后隶东区善后督办处或绥靖处(临时政区)。1925年7月,隶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区。1932年1月,隶属东绥靖区。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1949年(民国38年)2月后,惠阳、博罗两县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龙门县隶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惠州新中国成立后,市境行政区划及其隶属多次调整。1975年3月龙门县划归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