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着名的皇帝,他一生都有哪些丰功伟绩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着名皇帝,也是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家公认的明君。他一生的丰功伟绩,有平定三藩、挫败沙皇俄国,同时还有三征葛尔丹。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为后世子孙开辟盛世局面,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封建王朝历史上,拥有众多帝王,这些帝王中,既有昏庸无能皇帝,也有精明能干,将国家治理很好皇帝。康熙皇帝就是清朝一位厉害帝王,他的丰功伟绩,直到今天一直为人们称颂。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于民生上也有很大发展;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一步步走向强盛,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
Ⅱ 历史上康熙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康熙帝,满族, 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开始亲政。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戚坦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种种措施初步恢复了满清开国大屠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破坏,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神简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游仔裤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出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治国理念,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先后实行海禁,但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Ⅲ 如何评价康熙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蚂旦穗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闷卜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迟斗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Ⅳ 康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康熙如果真的能再活500年,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不会由他改写,而是他会改写自己创造的历史。如果康熙继续执政,最大可能是,大清的衰败起点不会延缓到咸丰,而是由康熙起始导致大清的速朽。
康熙再活500年的话,照样被列强欺辱,历史不会改变,以康熙晚年看,甭说活500年,就是活到80岁时,清朝会不会被推翻都难说。原因在于一个人活着不可能脱离自己存在的历史背景。一个朝代的兴衰是:替换前朝——平灭内外政权生存威胁——和平时期的吏治——动乱时期。
总体来说,康熙确实是一位明君,但却不能将其神话为一心一意的为国为民,特别是大多数人福祉而艰苦卓绝地进行着战斗的勇士。在清朝所有皇帝、掌游差权的统治者中,他们首先维护的都是自身、本民族特别是本民族中的皇族、贵族的利益,其次才是所谓的天下百姓。
康熙朝最大的问题是吏治。康熙幼年登基,亲政前后中央有鳌拜,地方有三藩,两方都是可夺爱新觉罗家族天下的势力。,吏治的重点在于重才,谁能帮助爱新觉罗家保住天下,谁就是忠臣良将。对于品行如何,则不是真正的重点。由此,在这一阶段,斗磨咐康熙对吏治抓得并不严,大多属于光说不练的地步。在康熙为政的五十一年内,一二品高官(不包括索尔图、明珠等政治斗争过于明显的案子)发生的贪污案共有20起33人。除了一个被罢了官的总兵外,没有一人被杀。
康熙朝对于贪污的处决限额,开始为60两,其后改为100两到200两空纯,甚至到最后不公开的潜规则是千两死罪。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四十五年共解职、降级总督、巡抚48人,其中6人因贪污致罪。
但是这种好的形势到了晚年产生了变化,到了康熙老年时期,由于国库充盈以及年龄对贪官的消极态度日益严重。康熙五十年二月(1711年3月)说:“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驭下宜宽,宽则得众。为大吏者若偏执己见,过于苛求,则下属何以克当。”
在此情况下,贪官的胆子越来越大,比如百姓交税粮1两,有的贪官竟然加派到十两十几两。向山西巡抚苏克济贪污四百多万两,按照千两者死,够死4000次了,但康熙却“暂免其司”。表面是暂,只不过因为危害太大,康熙不过是照顾情绪而已。
Ⅳ 对康熙皇帝的评价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樱察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迟兆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
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日本人对康熙帝极为尊重和推崇,翻译了《圣谕十六条》,并且称呼康熙帝为“上国圣人”。
二战时期日本人研究异族征服中国的历史,对康熙更加钦佩,认为:“清朝三百年的政绩,也是靠它拥有像康熙帝那样以卫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范帝王的地位,成为鞠躬尽瘁的贤能天子,才争取到那样难治民族(指汉族)的全面信任和拥护。
康旭皇帝后世纪念:
康熙帝死后葬于景陵。景陵位于清孝陵东侧一公里处,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筑规制以孝陵为蓝本,局部脊旦茄又有创新,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景陵的建筑风格和丧葬形式为后世所效仿。
景陵内葬康熙皇帝、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共6人。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爱新觉罗·玄烨
Ⅵ 我们知道《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那么历史上的康熙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康熙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第二位帝王。我们看过《康熙王朝》,康熙帝在位期间,他平定三藩和西北之乱,平定西藏、青海、外蒙葛尔丹之乱,收服外蒙全境各部落,奠定清帝国的最大疆域。甚至在位期间七次下江南,体察民情,巩固各民族间关系等等,印象中他是一位好皇帝。那么在历史上,康熙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第三,好学博闻,志向远大。康熙帝一生苦研儒学,诸子百家、吕律、数理、医学、自然学、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涉猎,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告仿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不仅如此,康熙对西方传播过来的文化也十分感兴趣,并且好奇心特别重,也愿意去学习,比如系和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他都有涉及。康熙还曾聘任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白晋和张诚力科学顾问,为他讲解自然科学、在清廷从事科学活动。
Ⅶ 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皇帝,中国古代最深远想产物之一,他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在那个年代,以个人的意志能够决定一群人的意志,那这一个人的意志里面又包含着多少超越一群人的智慧,皇帝到底是难做还是好做,最后一任盛世的开创者康熙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亲情方面十分缺失,是一个可怜的孤儿,所幸没有失去祖母的爱。
作为一个国家的天子,是很难处理好自己子嗣之间的关系的,因为他们既是父子又是君臣,一方面皇帝希望自己的儿子快快成长好继承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又害怕他们会篡权夺位。 康熙后期诸位皇子成年之后就构成了这个局面,亲情在他们眼中已经荡然无存,更多的是为了皇位的你死我活,康熙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总的来说康熙不失去为一个好皇帝,但是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汉文化的完全继承者,对汉族百姓的残暴政策使得国家政权动荡不安,反清复明也是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