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国历史假期从哪个朝代变少的

中国历史假期从哪个朝代变少的

发布时间:2023-05-16 22:33:35

❶ 古人当官也放假,古人多久可以回一趟家

其实不中余仅是现代的公务员有假期,古代的官员也是有规定休假的。早在大约秦汉年卖判滚间,我国就有了官员之间的休假制度。

而古代的官员,比如唐朝,他们大约每五天就可以回家休息一次。这似乎和我们现代的休假制度有些类似,一周七天五天工作两天休息。像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比如需要长期侍奉宫中贵族的太医们,太医院是要轮班值守的,所以可能对于这些官员来讲,他们并不能保证没五天就能回家探亲一次。

❷ 古代官员过年时会有年假吗他们一般放多少天呢

在中国古代,官员没有固定枯庆嫌的年假或休假制度。然而,他们有权在宗教和文化节日(如春节)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

春节,又称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庆祝15天。在此期间,官员们被允许回家与家人一起庆祝节日,并被给予休假。春节期间的休假天数会因政府当时的具体规定而有所不同,但很可能会给他们几天假。

值得注意的是,在帝制时期,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可能会被转移到不同的地方或改变他们的职位,因此他们将没有特定的家可返回。此外,对于那没手些远离家乡的官员来说,他们在新年期间很难成行差桐。

总之,古代官员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年假制度,但他们在宗教和文化节日(如春节)时可以休假,但休假天数会有所不同。

❸ 五一假期太短,中国古代假期最多的是哪个朝代

最幸福的宋人:全年三分之一时间可休假
毫无疑问,这个答案属于宋代。
宋代假期多到什么程度呢?全年100来天假,在宋代,宋人的假期接近全年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宋代的公职人员,全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休息。
宋朝人庞元英所着的《文昌杂录》中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除了这68天例牌假期外,宋代还有一项超级福利,每到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官员就“封印”回家度假了,然后到次年正月二十,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春节历时一个月的长假,是不是让现在只有7天春节假期的亲们,感觉很泪奔呢?
不仅如此,碰到皇帝或皇后崩逝的忌日还有大假,大忌15天,小忌4天,这又是额外的福利啊,满打满算,一年接近100天的长假啊。
假期多,福利好,所以,宋人很会吃喝玩乐,北宋人孟元老就在记载北宋开封城的《东京梦华录》中说:“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旦洞,侈奢则长人精神。”
大意就是说,像元宵节、中秋节等等各种节假日的时候,大家各种游玩,甚至通宵达旦让人很是兴奋,有的玩乐方式甚至你听都没听说过。
恨不生在宋代啊。
唐朝:年假期80多天也很潇洒
当然,唐代也很不错
在唐代,加上正常的月休息3天,唐朝的公务员们,每年至少有80多天的假期。
这80多天的假期怎么来的?
首先,除了每月例休3天每年共36天的例牌公假,唐朝人还有3个黄金周:春节、清明、冬至:三个节日各放假7天,我的天,一共21天假哦。其模唤枯次:夏至、中秋、腊日各放假3天,共9天假。还有: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各个节日以及各个节气都休假一天,24节气,又有20多天的假期哦。
另外:皇帝的生日(名叫千秋节)、老子生日(老子名叫李聃,唐朝皇帝姓李,自诩是老子后人)、佛祖生日等也有放假,儿子行冠礼可以放假3天,子女结婚可以放假9天,亲戚结婚也可以放假,祖父母和父母忌日也可以放假,泪奔,请问我们现代人也可以这么放假吗?
所以唐朝的公务员,至少80多天假期,就是这么来的。
笔者小的时候在农村,上下学期每到夏季和秋季水稻成熟的时候,学校就会各放一个星期的“农忙假”,殊不知,“农忙假”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
在唐朝,每年农历五月北方麦子成熟的时候,学校就会放为期约一个月的“田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忙农活收割麦子,这也有点类似于暑假的味道。
唐朝人假期多,官员也多休闲,所以孟浩然会在诗中写道:“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宴包二融宅》);
这“休沐”,便是古代的公务员们每逢工作几天,就会休息一天去洗头洗澡沐浴更衣、回家看望妻儿或是走亲访友、外出游玩。因为古人留长发束发,又没有现代的自来水和热水器,公务员住在衙门里,天天洗头也不方便,所以休息的那一天,从汉代开始就称为“休沐”。
白居易在放假前则经常跟朋友们先打好招呼,到时一起吃饭喝酒:“闷发每吟诗引兴,兴来兼酌酒开颜。欲逢假日先招客,正对衙时亦望山。”(《自咏》)
假期最少的苦逼朝代:秦始皇最坑老百姓
说起假期最少的朝代,短短14年的秦朝当属最苦逼的。
生活在秦朝那是非常辛苦的。
秦国驾驭国民的方式非常酷烈,老百姓的徭役负担特别重,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直道(秦代版高速公路)、击匈奴、征南越,各种工程和战争几乎没消停,老百姓不要说放假,就是想歇会都难,因此也难怪秦代仅仅经历14年,便被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所击溃。
那时候,秦代全国仅仅2000万左右的人口,即使是老弱病残也要上阵干各种苦役,老百姓受不了,所以待始皇帝一呜呼,起义的硝烟便四起了。
秦朝苦逼,隋代的人也好不到哪去。
隋朝末年,老百姓也几乎没法放假,甚至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为了营建东都洛阳,隋王朝每月征调的民夫就达200万人,这还不计算其他相关人员;三次征讨高丽,不计算后勤供应人员,光发动军队士兵就达130多万人。要知道,当时全国的人口也就才两三千万人。
为了逼迫工人加紧建造战船,督工们日夜鞭笞,工人们被逼日夜不停泡在水中,以致很多船工腰部以下的身体都长满了蛆虫。
这时候,不敢奢求放假,活着就是一种奢望了。
假期最天真烂漫的时代:先秦时期
有幸福的时代也有苦逼的朝代,那么,最天真烂漫的时代又是什么时链并候呢?
这自然要追溯到先秦时期。
那时候,公务人员极少,除却奴隶,普通国民普遍依靠耕作为生,除了大部分时间忙于耕作,其他时间也能自主支配。在先秦时期,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立春、冬至、上巳等节日已基本确立,每逢这些节日,老百姓都会自发放假出去游玩。
《礼记》中就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次参加腊日节,孔子问他玩得开不开心,子贡对此回答说,“一国之人皆若狂”,意思就是说国都(鲁国)里的人跟玩疯了一样。那倒也是,难得节庆,大家都是玩得很开心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腊日等公共节日,先秦时期郑国的老百姓在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节那天,青年男女们也会集体选择放假休息,相约到水边一起戏耍互赠芍药,对此《诗经·郑风·溱洧》也进行了记载:“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用俗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帅哥美女们喜欢在这一天去水边玩耍,顺带看看能不能泡个妞、追个靓仔啥的。注意,那时候民风淳朴,女孩子追男孩子也很正常哦,并不像后世的明清时期那样死板。

图片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自发放假过上巳节,男女有互赠芍药习俗
最苦中作乐的朝代:乱世也要有消遣
当然,幸福总是短暂的,很多时候天下并不天平,假期也非常少,那么身处乱世,苦中作乐就很有必要了。
汉末天下大乱后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400多年的乱世,无论是时代还是个人,身处其中的痛苦和迷茫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在放假的闲暇时候,去佛寺祭拜、宽慰心灵,是哪个时代很多人的共同选择。
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的官员杨炫之在他所着的《洛阳伽蓝记》中,就记载了当时北魏的首都洛阳的士子们,在周末休息的“休沐”日中,一起游玩洛阳佛寺的情况:“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征友命朋,来游此寺(宝光寺)。”

图片说明: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不上班来玩乐
同样是乱世,身处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重臣韩熙载,也选择了用放荡不羁来娱乐自己。
那时,北宋对南唐已是虎视眈眈,偏居江南的南唐政权风雨飘摇,韩熙载为避免猜忌,便经常假装生病给自己请假不去上朝,纵情在家娱乐狂欢,韩熙载的老大,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大词人、南唐皇帝南唐后主李煜,这李煜心想,这韩熙载整天不上朝不上班,都躲在家里干嘛呢?所以就偷偷派了个画家顾闳中,假装宾客潜入韩熙载家,看看他自己给自己放假,都在干些什么,这就是后世流传的《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了。

❹ 在中国古代有没有双休日这一说

中国古代没有双休日的概念,但是也有假期。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古代西汉时期就确立了休假制度,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所谓“休芹或沐”就是沐浴和休息,即官员每五日当中可以放假一日。除了常规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各放5天假。至于官员的丧假和探亲假,要根据远近定天数,遇到特殊假日也就是皇帝诞辰放假3天,这样算起来一年总共能休假73天。假期里嫌握伍大家可以擦洗、打扫卫生、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这样的假期一直延续到隋唐。
到唐朝永徽三年,国事繁忙,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也称为旬休,那时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分为上中下旬各一天,又称作“浣”,从此假期又有了“浣”的称谓。在唐朝除了这样的常规假,每年还有3个“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别休皮卖3天假,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几乎每逢节气都要休假一天。
在唐代,婚假、丧假、探亲假已十分完备。探亲假,父母在3000里以外者,每年有35天假(旅程除外),父母在500里以外者,每年有15天假。儿子行冠礼3天假,子女婚事有9天假,其他近亲的婚假为5天、3天、1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备制寒衣假,病假最长不能超过100天,父母丧假,文官强行退职3年,武官为100天,授业老师去世有3天假。遇到特殊的日子也放假,比如皇帝的诞辰放假3天。这样算起来,假日超过了百天。
宋代假期在唐代假期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据史学研究者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不但开创了“天棋节”这样的新节日,而且是逢节必休,依然有“黄金周”如元旦、寒食、冬至各7天假,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月各三天假,合计每年假期有一百二十多天。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个工作狂,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五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朱元璋过世后,增加了月假3天,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天。
再说到清朝,假期就更少了,除夕封印,初六开印办公,总共假期只有5天,据记载,慈禧太后颁发新政后与西方接轨,公职人员星期天可以休息。

❺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假期最长

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休假制度起源于汉朝。汉朝以下,各朝各代都规定有长短不一的假期。有意思的是,这些长短不一的假期,几乎与各个朝代的经济繁荣程度、民生幸福指数成正比。

1、汉朝

在汉朝,官员休假被称为“休沐”或“洗沐”,《汉书》称:“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说:“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这里的“洗沐”是休假的意思。

汉朝官员一般要连续工作五天,第六天是洗沐日,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妻儿,沐浴休息。《汉律》的这一规定,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休假制度的明文规定。

汉朝官员五日得一沐,算下来一年可以常规休假60天左右。此外,汉朝官员在夏至或冬至的时候,有一天休假。所以,汉朝公务员一年的休假时间大约在61-62天。

2、唐朝

汉朝工作五天休假一天的惯例一直沿袭到隋朝。南北朝时,梁国开始把工作五天休假一天的惯例改为每工作十天休假一天,这就是历史上的“旬休”制度。唐朝以后一直到元朝,各个朝代都延续了这一“旬休伏拍”制度。也就是说,在唐朝,官员们一年大约只有36天的常规休假时间。

不过较之汉朝,唐朝特殊节假日开始增多,一年之中大约有53个节庆假日。唐朝不仅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中秋、寒食等有假期,就是连释迦牟尼、老子诞辰,皇帝、皇后的生辰、忌日也有假期。据《唐会要》记载:“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干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着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文中的“是日”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在李隆基生日这天,普天同庆,全民休假。

加起来,唐朝人一年的休假时间大约有89天,还不错。

3、宋朝

宋朝的休假制度大体上继承了唐制,也有“旬休”。但宋朝的特殊假日比唐朝又有所增加:传统的正月初一、寒食、冬至、天庆、上元节各有7天长假;夏至、先天、中元、下元、降圣等节也有3天小长假;立春、立夏、七夕、端午、中秋等节再各休1天假。算下来全年特殊假日约有76天。

此外,宋朝人在帝后薨逝的忌日还有假期,大忌有15天,小忌有4天, 加上“旬休”36天,宋朝人一年大约有116-127天假期,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历史上假期最长的朝代,宋朝当之无愧。

4、元朝

在元朝,“旬休”制度得以保留,但特殊假日却大幅度减少,原来的大长假、小长假被缩减至1天或2天,各类法定节庆假日总共只有16个。算下来,元朝人全年假期大概只有52天。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明清两代。

5、明朝

明朝对官员的休假制度作出了调整,由原来的“旬休”即十天一休变成了一月一休。也就是说,到明朝,官员们的休假日一年只剩下了12天。此外,明朝还将大部分的传统假期取消掉,只保留了元旦、冬至、元宵三节休假。元宵放10天,元旦放5天,冬至放3天,共18天。

总之,在明朝,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的18天休假期加上常规的12天休假,总共也只有30天。看到这里,节假日需要加班的苦逼们是不是心理平衡了一点呢?

6、清朝

若单从休假来说,清朝人其实比明朝人更苦逼,因为清朝人平常都不能休假,他们把常规休假和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的假日合并在一起,发明了一个叫“封印”的休假制度。

清缺锋羡朝人的“封印”期为期一个月,每年年末的十二月十九日到二十二日至次年的正月十九到二十二日为假期,至于是十九日到二十二日之间哪一天开始放假,哪一天开始上班,则由钦天监推算,不同年份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不再设其他假基弯期。

在中国历史上,休假时间最长的是宋朝,次之为唐朝。而两个朝代,刚好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较繁荣,民生福祉较高的朝代。相反,在元明清时期,假期较短,商业经济凋敝,民众幸福指数也普遍不高。

❻ 新中国节假日变迁史:六七十年代春节居然不放假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节假日休几天、怎么休,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休闲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按照这种说法,其实我国休假制度变迁的背后,也是国人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革命人”慢慢成为独立“个人”的过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春节不放假

我国的假期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度性假日,例如周末、国庆节、劳动节;一种是节日性假日,如春节。回忆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休假方式,一位退休老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只记得周末都是“义务劳动日”,哪有什么休闲。

以1967年初的政治风气,“革春节的命”是很自然发生的。1月25日,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读者来信”和“倡议书”,发表春节不回家的倡议。《人民日报》也刊登了“五十七个革命组织联合发出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开展群众性夺权斗争”的倡议书。仅仅4天之后的1月29日,中央便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何谓“革命化的春节”,简单说来有三点,一是要“抓革命促生产”,春节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变冬闲为冬忙;二是禁止春节里的一切所谓的“封建习俗”,如放鞭炮、烧香拜佛、舞龙舞狮、磕头拜年等;三是不准大吃大喝,更不准打牌。人们熟悉的春节习俗唯有贴春联一项被保留,但内容却大为不同,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

那时候最典型的过春节场面是:一家人围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饭。饭前,要召开一次斗私批修的家庭会,做父母的会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儿女也可以向父母“开炮”,最后全家人把思想统一在“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光辉教导上。人们春节见面问好,也不说“恭喜发财”之类的传统吉祥话,改说“祝你今年能够见到毛主席”。

过年的气氛,吃是重要一环。当时除了在家里不准大吃大喝外,城里的单位食堂、农村的公社食堂,还会组织人们吃“忆苦思甜饭”——用野菜、树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类的东西煮成粥,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牢记“万恶的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但拆虚并没有立即恢复春节放假。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以题为《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的两篇读者来信为信号,表明了 *** 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回归态度。来信的读者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信中朴实地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化、战斗化春节”的疲倦:

“林区第一线的工人不休星期日,一年中仅有这么几天假日,应该让他们好好地度过这个节日。”“农民一年到头,春节是放假休息的时候。说实在的,春节不放假,搞疲劳战术,群众过不好年,心里不痛快,干活也使不上劲。”

几天之后,部分省份开始宣布恢复春节休假。到1980年,我国全面恢复了春节休假制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忙碌的单休时代

“春节不放假”,惹得天怒人怨,终于在“四人帮”倒台后结束了。这时的中国人,每年有两个长假,即春节、国庆各放三天,平时为每周日放假。中国人从此进入了单休时代,单休制一直延续到1994年才结束。

其实,“礼拜天”这个宗教用语在清初就开始进入中国,并被接受。辛亥革命后,7天一次的“礼拜天”休假日沿袭了下来,奠定了后来的基本休假格局。

由于一周只有星期侍闷天才能休息,那时的上班族到了周末,大多是在家里打扫卫生、修理电器和家具、看望老人等等,也没办法好好休息。

家住广州的施静美如今已经退休了,她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单休假日”——自己在家旅谈燃处理家务,丈夫带儿子去附近公园玩耍,如果自己做完家务还有时间,就看看电视或报纸休息一下。

像施女士这样的情况是普遍现象。因此,单休时代,还流行这样一个说法:“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由于周末只能休息一天,上班族很难离开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到外地去,某种程度上,人们其实是被“固定”在了土地上。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使得介绍外面世界的央视《正大综艺》成了当时最红火的节目。

没有假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度存在的“票证制度”也阻挡了中国人在大地上自由行动的步伐。没有票,有钱也买不着东西。普通人出门不仅要自备粮票,还得让单位出具出差证明,没有介绍信、没有粮票,可谓是寸步难行。即便出了门,乘坐交通工具也分三六九等,普通人只能坐汽车或者火车硬座、硬卧,乘软卧、飞机都得有介绍信。对那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旅游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1995年:双休日正式来临

1995年3月6日,纽约。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科技参赞孔德涌和往常一样,翻看着当天的中国报纸。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一条不足400字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篇题为《大陆将逐步实现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报道提到,劳动部的官员透露,将缩短工时至五天,但具体实施日期未定。

数日后的3月25日,他从《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上读到,时任国务院总理 *** 签发国务院令,从当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五天工作制。

“当年烧开的一壶水,如今终于可以拿出来沏茶了!”孔德涌心中感慨。

来联合国前,孔德涌曾任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烧这壶水”,这个研究中心正是始作俑者。他的前任 *** 点了第一把火,他接任后点了第二把火。

巧合的是,也正是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所在的大楼里,1979年,来这里出席国际会议的 *** 最早萌生了在中国实施五天工作制的想法。

当时, *** 每天马不停蹄地参加会议。但星期五下午,却无会议安排。出国参会时,他总是十分留心其他国家的工时制度,常假装不经意地向人打探:“你们周末打算做什么?”他渐渐发现,五天工作制是时代潮流。

1986年5月,“缩短工时课题组”成立。在缩短工时民意调查中,80%以上的人选择了“增加一天休息”。到了1994年3月,单休制度终于松动,我国开始实行“大小礼拜”,大礼拜每周休息两天,小礼拜休一天。

这时的中国人,才开始有了“度周末”的意识,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趁着大礼拜的空隙完成的。

在“大小礼拜”推出后一年,1995年3月25日,我国开始全面施行双休日制。短途游需求爆发,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导游一下子供不应求。

1999年:“黄金周”来了

休假可以休息、享受,也可以拉动内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 *** 消费,拉动国内经济,法定节假制度在建国后迎来了又一次重大调整。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1999年春节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 *** 到湖北灾区看望慰问灾民。吃年夜饭时,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向朱总理提出了关于增加节假日的建议。

“我对总理说,现在这个形势恐怕涨工资不现实,是否可以增加节假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休息机会,这也是提高福利的一种方式。”张国宝说。

春节假期结束后, *** 回到北京就把是否增加节假日的事交代给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王忠禹研究。

到了当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长假,从当年国庆起开始执行。2000年6月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全国放假7天时,有些人还没准备好。到了第二年,国内的旅游景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出境游也同样火爆,中国人开始“包围”全世界的着名景点。近到东南亚,远到欧美,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哪里都有中国人!”是人们“黄金周”出境游的普遍感受。

2008年:传统节日变成小长假

“黄金周”带动经济、释放人们出游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路上堵、景点闹、吃饭难……有人还把“黄金周”戏称为“黄金粥”。另一方面,民间要求重视中国传统节庆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2007年12月7日,中国的休假制度又一次发生变革。

国务院通过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从以往的3个7天长假模式变成“2+5”模式,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具体来说,即保留国庆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全年有5个3天的小长假,全年节日总放假天数由原来的10天增至11天,加上双休日,人们全年的假日时间达115天,一年中有近1/3的休假期。

推动这个转变的第一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从2004年的全国“两会”开始,他连续四年提交“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的议案,促使这一建议于2007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采纳实施。

与此同时,由于“带薪年假”开始得到重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出游模式也渐渐被人们抛弃。人们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元,反映出近年来“慢生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更多的人开始把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当作人生理念。

❼ 古代哪个朝代放假时间最多

中国古代放假可不比现在少啊,而且名目稀奇古怪甚至有洗澡假,这芦手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吧。但是中国有那么多朝代,哪一个朝代放假时间最长呢?根据历史学家的相关研究,唐代是最舍得放长假的年代,不仅动不动就7天小长假,每年的累计放假时间会超过50天。

到了唐代,休假制度又有了新的面貌,官员10日一休息的制度已经明确确定,到了庆族休假无论是从朝廷到下面的县衙,全部停止办公,而不是在以前的轮流休息。即使部分官员休息而行政体系照样运转。

唐朝休息的时候虽然不对外办公,但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也有对应的人值班。但这些值班的人都是新来的同事。唐宋时期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最多,唐朝随着传统时令还进行更改,公休之外的节假日也大幅度增加。

❽ 中国古代有没有休假制度

在秦朝及以前,社会没有法定的节假日,也没有具体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员每天都猜嫌要按时上班。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那需要提前请假,经皇帝或歼枯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能离开。秦时的官员请假称“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
发展到汉朝,休假制度初具雏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例假,另一类是节令假。汉制规定,凡政府官员,每五日可以休假一天,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洗浴。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洗澡更衣,回家团圆,走亲访友。《汉书·霍光传》载:“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宝光寺》载:“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征友命朋,来游此寺。”《初学记》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了明文的规定。
同时汉朝的官员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处,遇到特别的事情,官员还可以告假,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可带职休假,但不得归家。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假,汉制规定,凡请假三个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若遇丧事,则依丧服制度,长者3年,短者36天。
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更人性化、具体会。唐制规定,凡各级官员每十天可休假一天,称这“荀假”。此外,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放假七天,定省节(相当于现在的探亲假,每三年一次)放假35天,结婚放假九天,丧假(视与死者的关系而定假期长短),病假(最长不能超百天)。到了唐朝末期,还建立了退休制度,凡官员年逾七旬者,可以退休,称为“致仕”,享受半俸。
宋朝是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各种法定假和节令节共计达68天。《文昌杂录》载:“官吏休穗改手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还有一个省亲假,每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次年正月二十日,各级官署停止办公,回家过年。因此,宋朝实际享有的假日应该是98天。
明朝的休假制度与宋朝相比,休假的天数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假仍为每月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共放假18天,每年休假则只有50多天,比宋朝少了将近一半。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但到了清末,休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假日制度的影响,例假由原来的3天月假,变为了周日休假,这种制度一直沿袭至今。

❾ 春节在哪个朝代被废止过

“春节”只有102岁
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春节可算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了。但与西方的宗教节日不同,春节是农耕文明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岁时节日。关于其起源,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虞舜即位时,带领部下祭拜天地。历史上对春节的叫法不同,秦时称上日、元日,两汉时有岁旦、正旦之说,魏晋南北朝时称岁朝、元首,唐宋称岁日、新元,清朝则开始称元旦、元日。民国之后,这一节日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从腊八节起到元宵节止的全民性大节。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的并存格局。”所以说,现在我们过的春节,其实只有102岁。
民国初期,政府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移到阳历元旦,但是民间强烈的传统意识,还是将这些习俗保留在了春节。
三位主讲人将研究材料缩小到了新中国以后的《人民日报》,以“春节”为关键词检索,共得370篇报道,虽有局限,但亦是从一个切面反映春节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是如何变迁的。
1949—1956年:与宣传相结合的春节
“吃”,历来是春节的重要元素,中国人节前积食的习惯在本就物资不充裕的背景下,让“春节物价上涨”成为了一条铁律,不过,1951年的北京似乎打破了这一惯例,度过了一个“物价稳定如常”的春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年的北京市工商局在年前就号召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以及有关私营商业到各地采办年货,提前做好准备;二是贸易部特别规定,要稳定春节期间的物价。可见,此时政府已开始针对过节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出应对。
不过,这一时期关于春节最大的特点是,文娱节目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工农联欢和军民联欢是这一时期的两种重要形式。各地工人和农民在春节期间都会展开盛大的联欢活动,邓剑指出,这种参与性而非当下观看性的文娱活动,让人更能切身地感受到年味儿。而军民联欢几乎是从解放以来唯一不曾间断的联欢形式。
这一时期,局念李几乎每年的春节文艺活动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无一例外这个主题都关乎政治宣传:1953年的《婚姻法》宣传,1954年总路线的宣传。这种宣传要求虽未诉诸法律文书,但不达标者还是会受到批评,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的春节演出,由于其节目没有配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受到了批评,戏剧学院不得不做出检讨。
1956-1966年:打破常规过春节
现在人们常说“春运难”,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春运就已经难了。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做好春运工作发出指示, 要求企业、学校动员职工、学生体谅铁路运输困难,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
解决春运难题在1958年与“大跃进”运动相结合,成就了“打破常规过春节”的号召。“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为普遍的共识和宣传口号,煤矿、水利工程、机关部门是贯彻得最为彻底的行业。1959年的一篇报道就这样写道,今年除夕,最热闹的要算十三陵水库工地。两万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
1960年代,铺张浪费、摇钱赌博的一些旧风气在社会上卷土重来,此时“以革命的精神过春节”的号召也相应而来,反对敬神祭祖、大吃大喝,以健康、节俭的态度过节遂成风尚。
1966-1976年:革命化的春节
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1967年,国务院发出了“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中国自此进入“革命化的春节”。
所谓“革命化的春节”,简单说来有三点:一是要“抓革命促生产”,春节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变冬闲为冬忙;二是禁止春节里的一切所谓的“封建习俗”,如放鞭炮、烧香拜佛、舞龙舞狮、磕头拜年等;三是不准大吃大桐迟喝,更不准打牌。
人们熟悉的春节习俗唯有“贴春联”一项被保留,但内容与原来辞旧迎新的祝语大相径庭,最有特色的当属“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
那时候最典型的过春节场面是:一家人围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饭。饭前,要召开一次斗私批修的家庭会,做父母的会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儿女也可以向父母“开炮”。
吃依然是过年重要的一环,但在这一时期高凯流行的不是“吃好”而是“吃差”,城里的单位食堂、农村的公社食堂会组织人们吃“忆苦思甜饭”——因地制宜,什么难吃弄什么,用野菜、树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类的东西煮成粥,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牢记“万恶的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1979-1989年:平安回家、欢乐过年
1979年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春节为什么不放假》,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1980年,春节放假制度全面回归,随之而来的首要大难题又是春运。
1981年年初,前2个月的客运就达到1.21人次;1982年春运,仅北京站的旅客量就达到532万人次。为何会有这么大流动量,人们常常会将此归因于一个群体——“盲流”,意指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做工、经商、办企业。在1980年代,形成了四大迁入圈:东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因矿产丰富和对外贸易便利、地理位置绝佳的新疆地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春节集中回乡过年,就常常出现买了票也未必上得了车回得了家的情况,人们常常提着大包小包在车站飞奔,甚至在火车发车前还有不少人从窗口爬进车厢。据统计,1988年有88万人是在火车上站着回乡的。安全过节、平安回家也在这个背景下提出。
这一时期,春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全面展开。电视节目不仅明显增多,且题材丰富,不再局限于革命教育,更多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开始被搬上银屏。不过1980年代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不论人们怀着欣赏还是吐槽的心情,这道年夜大餐也已经陪伴了我们整整31年。
经济形势大好,让人们置办年货不再捉襟见肘。1985年北京举办了首届春节商品展销会。
不过,物资和娱乐的丰富却未让人们满足太久,1989年2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上海出现春节冷、圣诞热的现象》,传统的节日亟待在新时代找到新形式和新内容。
1990至今:外出与归家
新形式的关键词是“外”:外出吃年夜饭,外出旅游。
1990年代,“下馆子”吃年夜饭成为流行。1996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百家饭店迎家宴、百家商场挂彩灯、百家宾馆过大年”的口号。
而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黄金周”。黄金周旅游季就此催生。
1999年的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响了很多人的心声,春节回家看看老人与家人团聚重新成为社会的呼吁,2013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将“常回家看看”入法。但是这些年回家却渐渐变了味,过年的红包礼品、亲戚朋友的问候攀比,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恐归族”一词应运而生,当“情”逐渐变成“债”,冲淡了春节原有的味道。
作为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节日,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始终可以找到尽情狂欢的位置,但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春节却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背景下被揉捏、重塑。
文革之前,春节是国家革命和生产大潮下的一场文化仪式,无论工人、农民、军人,所有人都共同参与,是一场“大春节”,虽然物资贫乏,但大家都为浓郁的过年氛围所感动。而从1970年代后期至今,消费市场让年过得越来越充实的同时,也在使其变味。这个时期的“小春节”强调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但回家却也渐渐成为人们“又爱又恨”的尴尬话题。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假期从哪个朝代变少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