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制作历史大年表

如何制作历史大年表

发布时间:2023-05-17 07:07:57

① 求知各位大神历史年表应该怎样做,怎样的格

一、如图:
先输入部分空格,再输入“项目”,按“Alt”键+“Enter”,再输入部分空格后输入“成绩”,按“Alt”键+“Enter”,输入“姓名”;
二、再点进行划线,效果如图:

② 怎样做大事记年表啊,《史记》做大事记年表的格式是什么,急,谢了

1.《三代世表》

此表起黄帝、迄共和。《自序》曰:“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司马贞《索隐》:“其实叙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长远,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叙三代要从五帝而起也。”后人大都肯定这一解释。本表明显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帝王世国号”为经,以颛顼、俈、尧、舜、夏、殷、周的世属为纬,归结到周武王代殷。从黄帝至武王十九世,明三代皆黄帝之后,表明了黄帝乃百世之本、各属皆为黄帝子孙的大一统思想。后半部分从周成王开始,以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共和的帝王世号为经,以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燕各诸侯为纬,表明在周王朝大一统的局面下开始分封诸侯。诸侯不列于《十二诸侯年表》前而列于《三代世表》之末,“明诸侯亦皆黄帝后也。”【4】概而言之,此表展示的是从黄帝到三代天下一统时代的历史。汪越认为“读《三代世表》以黄帝为主”【5】,是有一定道理的。

2.《十二诸侯年表》

《自序》:“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记;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此表起共和迄孔子卒。表分十四栏,以周的正朔为经,其余十三栏为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国。《索隐》云:“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大多数学者则以为鲁象征以《春秋》当一王之法,不在十二数内【6】。此表所要展现的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的春秋时代历史,社会如何由大一统而走向分裂。表序也明确指出:“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作《春秋》,“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此表序言非凡强调《春秋》之义,以显天下一统之旨。因此,尽管周天子名存实亡,但本表仍以之为天下共主,这是继续《春秋》的大一统思想。故汪越说读此表“以周为主”。

3.《六国年表》

《自序》:“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此表起周元王,迄秦二世。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八栏,第一栏周,尊天下共主;第二栏秦,实际上是天下的主宰者,且此表依《秦记》而作,故秦不计在“六国”之内。其余六栏依次为魏、韩、赵、楚、燕、齐,六国以外的侯国归属于灭亡它的国家栏内。从周赧王卒后,第一栏暂时空格,因秦未并天下。从秦始皇元年开始,此表进入第二阶段,共七栏,第一栏为秦,其余六栏为六国。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开始,此表为第三阶段,六国灭亡,通栏记秦历史,至秦灭亡。此表展现了战国时代历史。而更突出地表现秦国由微弱到强大、到一统天下、到最终灭亡的全过程,故汪越说“读六国表以秦为主”。司马迁在表序中着重分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指出“世异变,成功大”,并对当时诋毁秦朝的不良风气进行批评:“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概而言之,此表的三个阶段是社会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真实写照。

4.《秦楚之际月表》

《自序》:“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着《秦楚之际月表》。”此表起陈涉发难,终于刘邦称帝。从表的体例来看,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秦表,共九栏。第一栏为秦,时为天下主宰,其余为楚、项、赵、齐、汉、燕、魏、韩。第二部分为楚表,共二十栏。第一栏为义帝,示为天下共主,其余为项羽及其所分十八王。义帝被杀,第一栏内容空缺,因项羽未称帝,不能升入第一栏。本表直到刘邦称帝结束,表明天下由分裂到一统的历史。尤为注重的是,此表的序言着重阐明了天下一统的道理,追叙了三代以来天下一统的艰难历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而秦楚之际:“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国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社会经过大起大落,终于走向汉家的一统天下,因此,序言结尾对汉的一统天下予以热情歌颂:“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5.《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自序》:“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世。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终武帝太初四年,以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历年为经,以楚、齐、荆、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等诸侯国为纬,展示汉兴百年之间诸侯王的废立分削情况。表序论述了自周至汉武时封建制度的变化,主旨在于肯定景武之世的削藩政策。“辅卫王室”、“承卫天子”、“蕃辅京师”是诸侯的基本责任和作用。汪越说读此表“以天子为主”。很明显,本表的作用是拥护汉王朝的大一统,反对诸侯分裂。

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自序》:“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此表在体制上有了新的变化,以高祖所封143个侯国为经,以侯功、高祖、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孝武的年号、侯第诸项为纬,以见侯国分封的原由、次第以及在某帝时诸侯国的存亡废立情况。表序的主旨十分明确:第一,总结失侯的原因。古代所封侯国,有的存在长达千余年,而汉兴以后所封百有余人,至武帝太初时仅一百余年,现存之侯只有五人,其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究其原因,除了汉代法网严密外,更主要的在于诸侯国自身方面,即“无兢兢于当世之禁”;第二,此表目的是为当代提供借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以诸侯的兴衰为大一统的社会提供一面镜子,避免再蹈复辙。

7.《惠景间侯者年表》

《自序》:“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此表仍以所封侯国为经,以侯功、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建元至元封六年、太初已后为纬,展示了惠景间93个侯国的存亡兴废情况。表序首先从长沙王起论,刘邦所封异姓八王多因谋反罪而相继被诛灭,唯独长沙王保全,后禅五世,以无嗣方绝,“为藩守职”,忠于汉室。表序接着总结惠景间所封侯国的类别:一是高祖时遗功臣,二是随文帝从代来者,三是平定吴楚之乱的功臣,四是诸侯子弟,五是外国归义者。五类人封侯的共同点也是忠于汉室。因此,此表的主旨仍是维护大一统政治。

8.《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自序》:“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此表以所封侯国为经,以侯功、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已后为纬,表列武帝时所封功臣73人。读此表“以诛伐四夷为主”。从《自序》和表序明显看出,此表所记侯国绝大多数是征伐匈奴、东越、南越等四夷的功臣。表序明言:“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尽管本表有讥武帝好大喜功之意,但主旨仍在于歌颂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显示了大一统社会向外辐射的强大威力。

9.《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自序》:“诸侯既强,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表序也十分简短:“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此表仍以所封侯国为经,以王子号、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为纬,表列武帝所封王子侯162人。前几表中“侯功”一栏改为“王子侯”,说明这些人因王子而侯,也说明无功可言。从《自序》和表序来看,本表的主旨在于歌颂武帝采取“推恩”的方法,削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心集权。本表记王子侯不从高祖开始而断自武帝建元,“以大封诸王支庶实始于主父偃策也”【7】。汪越说读此表“以天子为主”。概言之,目的仍在于大一统政治。

10.《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自序》:“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唯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迄成帝鸿嘉元年。据《集解》、《索隐》,武帝天汉以后为后人所续。此表以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之年为经,以大事记、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四栏为纬,展现汉兴百年之间国家大事以及将相变化情况。“大事记”一栏是整个汉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要了解汉代社会,不能不读“大事记”。此表虽无序言,但《自序》已说明此表目的在于颂扬贤相良将。因为贤相良是代替天子执行命令,是“民之师表”。《匈奴列传赞》曰:“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陆贾传》中陆贾说:“天下安,注重相;天下危,注重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可见相、将是国家安定的关键所在。巩固大一统天下,内要靠相,外要靠将。因此,本表虽然没有直言大一统天下政治,但从总体上看,“大事者,天子之事也”【8】,“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9】,也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社会。

此表还有一大疑案,即“倒书”。凡将相名臣之死、罢、薨、卒、抵罪、免、自杀、斩等内容,均提升一栏倒写于栏目内左下方。司马迁为什么要倒书,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暂不论述。

以上分别说明了《史记》十表的主旨,可以看出,每个表的设立都是与大一统的政治有关。下面再将十表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更看出它们的共同主旨。

首先,从十表的历时性来看。

十表总的时间流程是从黄帝到汉武帝。黄帝是作为大一统的象征,被列入开篇。随着这个时间流程,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总趋向是由分裂到统一。《秦楚之际月表序》总结三代至秦统一天下的历程:“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此后又经过灭秦、灭楚等剧烈变化,迎来了汉代的一统天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尽管统一的历程十分艰难,但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毅力,经过血与火的战争,最终还是走向统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天下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假如把三千年的历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黄帝是站在河流的起点,标志着大一统的开始;此后虽有许多曲折,但总的方向不变,秦始皇时,掀起了一个大的波澜;到汉代时,尤其是武帝时进入大一统的鼎盛时代。司马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极目远眺,浑观其一派落九天的壮阔景象。他审阅河流的来源、宽窄、流向,相信它永远朝着大一统的方向流去。

其次,从十表的阶段性来看。

十表在总览天下大势的同时,还非凡注重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三代世表》,将春秋以前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统一时代的历史。夏商周虽为三代,但其源出自黄帝,因此可称为一个时代。《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分裂时代,但仍以周天子维系着天下。《六国年表》是将战国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二个分裂时代,但最终走向秦的统一。《秦楚之际月表》将秦末到汉建立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由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是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代。汉兴以来的六表,将当代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天下一统时代,同时也是中心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势力的时代,到武帝时达到真正的一统天下。因此,十表可说是展现了五个阶段的历史。这五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看,五个阶段又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四个阶段为一部分,属先秦时代,历史的发展是朝着一统方向;后一阶段为一部分,属当代历史,目标也是朝着大一统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六表集中体现的是汉代中心集权制形成的历史过程。试看:刘邦削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吕后封吕氏的王侯以培植势力,最终被彻底铲除;文帝时同姓王势力强大:“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11】。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贾谊、晁错都提出削弱诸侯势力的主张,但未受重视。七国之乱的教训,使武帝清醒过来,于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政策,“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12】。让诸侯国划整为零,这才完全控制了局势。因此,汉代政治的重要问题就是诸侯国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大一统的关键所在。

第三,再从表中的人物来看。

《史记》十表,前四表属大事年表,如同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侯国大事为纬,某年某国发生什么事,一目了然。但汉代六表却有重大变化。假如依照前四表的体制,完全可以以帝王之年为经,下列各侯国的变化。司马迁除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这样编年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采用大事记形式外,其余四表则采用“国经而年纬”的方式,以诸侯国为经,以在帝王之年的废立变化为纬,重在展示侯国的历史情况,展开一表,某侯的侯功、在某年的存亡变化也一目了然。

总的看,这十表的主要人物无非就是“天子”、“王”、“侯”、“将”、“相”。因为这些人物关系着国家政治的是否安稳。“天子”是天下一统的象征,“王侯”起外蕃作用,保护京师,“将相”为内臣,国家的大权把握在他们手中。因此,这些人物体现着大一统的政治风貌。

按照《史记》体例,天子进入本纪,是天下共主,故不用多说。王侯贵族进入“世家”,请看司马迁在《自序》中对“世家”的熟悉:“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司马迁自述三十世家创作原因时,用了20个“嘉”字,这是值得玩味的。试举几例:

嘉勾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强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嘉威、宣能拨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交为楚王……为汉宗藩。……嘉游辅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七国叛逆,蕃居京师,唯梁为扞……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明显看出,无论是周代分封的诸侯,还是汉代的诸侯,作用都是要维护中心统一。以他们为“表”的主要对象,体现了司马迁对大一统政治的关心。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带头作乱,因此,司马迁放入列传而不入“世家”,并在赞语中对他们的叛逆行为予以批判,也表示了对大一统政治的拥护。

至于将和相,亦是国家统一的关键人物。《陈丞相世家》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自序》对《将相年表》的创作意图亦有明确表示。我们在上文已说过,将和相仍与大一统政治有关。概言之,《史记》十表以天子和王侯将相为主要人物,亦是大一统政治思想的表现。

我们再结合《史记》全书体例及司马迁时代来看,亦证实十表是大一统政治的体现。

首先,结合全书体例来看。

《史记》五体是一个整体系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在整个体系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从人事系统来看,记载天子的本纪在上,中间是记诸侯的世家,下面是记载各个阶层的人物传记,这本身就明显体现了大一统的封建等级秩序。再说,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本纪是最高层次,是全书的纲领。《自序》明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着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本纪是“科条”纲领,展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历史,体现了“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司马迁大一统的政治观,黄帝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人物,此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但走的方向是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十表”则是本纪等其他各体内容的再次展现和补充,又一次证实社会发展的趋向是向着大一统的方向。十二本纪编年记正朔,与十表互为经纬。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使《史记》具有网络化的体系。

再从《史记》创作的现实意义来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认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自镜”说白了,就是历史要为当代的社会现实服务。司马贞《索隐》解释道:“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这是十分正确的。司马迁把《史记》创作看作第二部《春秋》,他在《自序》中对《春秋》有明确的熟悉: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这段话,足以看作司马迁的“春秋观”。宋代熊方《补后汉书年表》自序云:“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13】《春秋》的主旨在于维护大一统。司马迁以此为准则,使《史记》创作也明显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十表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再从《史记》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

《自序》写司马谈临终遗言:

今汉兴,国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③ 历史大事年表怎么做

建议你买本图说天下,后面给你说的很详细,当然,你不用全抄上,挑几个重要的,但皇帝都要写,有的一笔代过,这样两张16K纸一般就够了

④ 制作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制作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如下:

⑤ 初一上学期历史大事年表怎么做

搜索一些历史大事 及其对应的时间
做出一条直线 然后按顺序标出
再配些图画,一张完美的年表就做成了
~ 其实我以前做过
~

⑥ 历史列表怎么做

介绍几种常用的历史列表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庞杂,同学们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列表可以使所学历史知识通过归类、概括,提炼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归纳重要知识点,使所学知识简约化、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帮助同学们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认识历史纵的发展规律和横的普遍联系,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历史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好的历史简表可以起“历史教具”的直观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历史列表法的种类�

(一)大事年表:

课后大事年表中的历史知识,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但仅靠掌握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需要和高考的命题趋势,对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行筛选、细化,重新排列组合新的大事年表,对课后大事年表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

1、综合大事年表:

以时间为序,将课本提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列成一表,即综合大事年表。如中学历史课本每册课后的大事年表。

例1: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

485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例2:世界史部分大事�

1836——1848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2、中外综合大事年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近年高考增加了大量中外历史对比的内容,列中外综合大事年表(在某个同一时期内的发生的中外历史大事),可以起到中外历史比较作用,从中探索中外某个历史阶段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例:1920——1922年间中外历史综合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史大事
世界史大事

1920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爆发

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结束

华盛顿会议结束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二)专题归纳表:

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将散见于历史教材中的同一类别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实,按照历史的诸要素(时间、地点、内容、结果、性质、意义等)列专题简表。它要求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不一定按照时间顺序列表。�

1、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列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按战争发展的进程分成三个阶段以时间为序列表。第一阶段(1939年大战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意、日、法西斯暂时处于优势阶段;第二阶段(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战争进一步扩大和德、意法西斯被迫转入防御阶段;第三阶段(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溃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阶段。如归纳李鸿章历史活动的几个方面,可从创办洋务、卖国投降、镇压革命等方面归纳列表。(表略)�

2、将散见于教材中的同一类别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实列成表。如中国封建社会历朝(代)农民战争;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学艺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国际社运史中的三个国际等等。�

例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简表�

名称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结果和意义

初税亩
前6世纪初
按亩收税。
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编户制度
西汉时期
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征税项目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
加重了农民负担,养肥了统治阶级。

租庸调制
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兴盛于唐
每年交纳一定谷物叫租;交纳定量绢、布,叫调;不服徭役的可纳绢、布代役叫庸(唐起)。
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国家强盛,但未触及地主阶级的利益。

两税法
唐朝�(780年)
每户按资产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和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使唐朝收入有所增加,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方田均税法
北宋

(1069年)
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增加国家田赋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条鞭法
明朝�(1581年)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起来,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分担。
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摊丁入亩(地丁银)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
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隐蔽人口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表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的三个国际简表

名称
主要

领导人
成立时间
地点
意义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

恩格斯
1864年
伦敦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二国际
恩格斯

列宁
1889年7月
巴黎
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列宁

斯大林
1919年3月
莫斯科
指导并推动了世界各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发展。

3、国别史简表:

为了弄清某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将世界各国的历史按主要事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为简要国别史。这种表格只需列出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在本国历史上发生的影响即可,要求简单,一目了然。(表略)�

(三)比较对照表:

把性质相同或相反的历史事实分成若干历史要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即比较对照表。

1、横向比较对照表:把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外历史事实或世界各国之间的史实进行比较,即横向比较对照表。�

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点简表�

国别
帝国主义特点

美国
托拉斯帝国主义

英国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
高利贷帝国主义

德国
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

俄国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
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纵向比较对照表:

把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对照。如世界史上几次大改革,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比较等等。�

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对照表�

名称
起止

时间
爆发形式
爆发根本

原因
作战范围
战争性质

一战
1914—1918年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
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殖民地
主要在欧洲
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
1939—1945年
突然袭击
与一战基本相同
欧、亚、非洲同时进行
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但战争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战争演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四)统计表:

生产经济发展情况,物价变化,战绩等可用数字统计的方式列表,它使某个历史问题具体化。如解释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次战消灭敌人的人数;国统区“法币”贬值的情况、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等。目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统计表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表略)��

(五)图示表解法:

以简明扼要的图示方法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时不必标明历史年代。�

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 御史大夫

皇帝 — 丞相 —— 郡县(郡守县令)�

\ 太尉

(六)比例年表:

将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表示的图表。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和第二册课后附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就是这种情况。(表略)��

二、列表的要求

1、列表要类目明确,系统联贯,类目不清,分不出重点与非重点,也不能体现某一事件的完整性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表格列得是不成功的。

2、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切忌符号繁杂,语句罗嗦,只有这样表格才能起到它的“直观教具”的作用。

总之,历史列表法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学习方法,它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它能将散见于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易于掌握,不易混淆,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形成清楚、完整的历史概念,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历史素质和学习水平。

⑦ 历史时间轴怎么做wps

用WPS制作大事记时间轴方法: 材料:WPS office word 打开word,点击插入,形状,选择右箭头 点住左键拖动,画出右箭头 把右键头,鼠标点住左边的黄色点向上移动,改变形状 点击插入形状,画几根竖线 点击插入——文本框(横向)

⑧ 如何自己制作一份历史重大事件年表

我是利用数学上的数轴法,每一年对着一个事件,再按顺叙排列下来,这个是我们历史老师教的,看起来很清楚,希望能帮倒你。

⑨ 如何写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包括必修一到必修三和选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跪求。。。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一般有参考书和自己制作两种。
好一点的参考书主要是外研社的无敌系列,比较精致也很实用。
自己制作相对繁琐。首先,必修一二三 三册教材,根据三册教材的单元安排,首先翻一遍教材,用铅笔圈出有时间表述的点。其次,根据教材的标题,或改编、或照抄,作为大标题,例如:
标题: 新中国的外交关系
主要事件:1949年 中苏建交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像这样把时间按大标题罗列,基本上可以按顺序与逻辑梳理大事时间。
至于选修教材,里面的时间较必修要多,不过时间顺序更为明显,不知道提问者使用的是哪个版本教材,如果补充提问,可详细回答。
至于时间表中是否要记录不太重要的事件,就要看提问者自身的要求了,高考中要求的绝大部分主干时间,如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等都必须纳入大事年表中。当然了,选择题中会出一道细节题,这里有时会有对时间细节的考察,例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试卷中选这题13题出现对一牛挽犁时间的考察,很多同学在这里失分,因此,如自我要求较高,时间细节也需纳入大事年表中。
综上所述,作为参考。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制作历史大年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