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提高历史思维

如何提高历史思维

发布时间:2023-05-18 03:22:17

❶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2.指导阅读
现在学生大多不善于读书,分析、概括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讲授世界史,当讲到原始社会解体时,考虑到它对以后讲授亚非奴隶制国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必须让学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会解体时经历的变化,从而形成明确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教材,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分析:由于生产力提高的影响,氏族公社末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经过哪几项大的变化最后走向解体的?学生在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认识了经历过的四次大变化,由此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这样的提问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4.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如世界史讲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时,可联系同年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又如将中外历史上使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联系起来比较分析,说明进步的政治改革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使两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类似的纵横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5.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讲授世界史“ 1794—1814年的法国”时,首先应依据教材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和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历史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第一帝国的建立是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次,要逐项分析拿破仑政权对内采取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把他强化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制定《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鼓励资本主义发展,镇压保王党和加强对工农统治等有关政策加以综合,分析出拿破仑政权的资产阶级军事专政的实质。再次,分析拿破仑长期对外战争的对手和目的,使学生明确其早期对外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和后期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最后,将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进行综合,得出结论,并且对拿破仑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的评价。
6.比较异同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很多,诸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进入帝国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如)等都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
7.课堂讨论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起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作用。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目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他启发学生抓住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几种不同态度进行分析对照,引导学生运用大量历史事实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学生对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问题加深了理解。而且为理解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等问题打下基础。
8.写作实践
事实证明,开展学史作文及写小论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以历史为题材的作文中,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见解,阐述某种新观点,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思维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重视传授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会学生思维。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才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传授思维方法,首先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有一位教师在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拿破仑上台的原因时说:“当时法国正处于外国干涉军压境之时,国内王党分子也在密切配合。大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政权,用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击败外国干涉军,并防止王党的复辟。拿破仑了解到国内的形势,认为夺取政权的时机到了,于是放弃远征计划,冒险回国。大资产阶级对拿破仑回国予以热烈欢迎,把他看作‘救星’,希望他能凭借武力改组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军火商和金融资产阶级向拿破仑提供了上千万法郎的金钱;巴黎的一部分军队也归附他。这样,拿破仑于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的统治。”这段分析,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阐明了拿破仑“雾月政变”所以成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在外国军事干涉的威胁下,大资产阶级需要拿破仑击败外国干涉军并防止王党复辟,镇压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拿破仑上台的物质条件,即军火商和金融资产阶级提供了金钱和部分军队。虽然这段分析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但仅仅是传授了历史知识。因为这里还没有明确点出“时势造英雄”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师应该继续归纳总结:“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够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为什么获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都要从当时的形势或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原则。”这样,才算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交给了学生,他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可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解释。
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分类法等,结合有关知识的讲授教给学生。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的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第三,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例如讲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特点以及它们留给后人的共同历史教训”这一问题时,只要求弄清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特点”一词在这里含义较空泛,乍看起来不易捉摸其具体内容,如果我们运用分析法、从四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目的、作用、影响、意义等方面去考虑,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十分清楚了。至于其共同的历史教训,则应从它们的最终结果、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等方面来思考和认识:“上述四次斗争都失败了,都未能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未能改变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这说明,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无产阶级来承担。”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的品格,课堂教学中还应切实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时适度
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只有当学生出现“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对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此外,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2.因人循序
教师培养思维能力,应注意每个学生(或每类学生)的差异性,因为他们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等各不相同,必须因人而导(因类而异)。另外,还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应循其“序”而引导。
3.反馈强化
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时,教师要注意接受学生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作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都在课堂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及时准确地捕获反馈信息。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以强化学生思维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4.尊重主体
杜勃罗留波夫(俄国民主主义者)曾这样批评教师越俎代庖的行为:“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因此,要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教师更不能在教学中有意压制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讲教学民主,那样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相反地,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努力打造充满思维活力的历史课堂。

❷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历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这部分因为与社会息息相关而显得较难理解和把握。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那么,高中教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阅读
历史学科的阅读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可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从阅读中寻找答案。(二)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三)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四)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纯地按课本顺序看书,提高到从各个角度看;从基本史实上升到概念,最终进行理论概括。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提高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
二、提问启发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设疑启智是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意向。启发思维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绽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因此应善于借助教材中的典型材料、典型人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疑惑,从而把握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如在讲授《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时,先提出二个问题:(一)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二)“辛亥革命”的名称是怎样由来的?在讲课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盟会的纲领有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仍存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学生是善于思考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都非常有用。
三、强化概括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包括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一)高一年级要将概括技能纳入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中,并向学生说明历史概括能力的重要作用。如,在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应当将概括技能目标作为前两个月能力培养的重点,引导学生由语句到篇章、从书本到史料,进行历史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在概括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当先从课本正文开始,再扩展到课本上或以外的各类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掌握了基本的概括能力后,应当选择较长的材料让他们阅读、概括,采用精读的策略,仔细分析一下,对概括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应当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中学到的概括策略迁移到历史学习中,并与同期教学的语文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当布置针对性练习,及时发现概括能力较差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导致概括能力差的理由,是分类的理由,还是语句理解的理由等,帮助他们了解有关概括的程序性知识,针对理由再进行训练。
四、借助插图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它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喜欢的是鲜活的东西,怎样“死”的历史在学生们的眼中“活”起来?借助教学插图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插图中载负的图形信息,比语言、文字叙述更简洁、鲜明、生动和真实,通过历史教材插图,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再造想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情景资源作为基础。情景资源包括文字、插图(画)等材料。课本的插图(画)对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为分析问题提供辅助依据.正因为如此,现行的教材增设了大篇幅的插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插图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学会运用分析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就是说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归纳、综合、分析、类比,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用通俗的语言叙述出来,把新的知识纳人个人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进行正确的运用和分析。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做到这样几点:(一)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二)认真审题,精选与题目有关的素材;(三)结合政治课教学,讲清常用的哲学原理,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四)结合课本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渗透,尤其要突出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和段落;(五)深层次挖掘教材,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增加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广大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❸ 如何培养良好的历史分析思维能力

分析就是拆开了掰碎了来想。
比如,大家都做过那种历史大题,政治大题。可以说,历史书教给我们对待一个历史事件,要看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意义和影响,这就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要素。

同样,你分析别的事情,就找出它有哪些要素,再一个一个往里面套。
比如确定一次出游,无非就是备伍衣食住行。所以罩凳你想想啊,衣服要带什么,吃的喝的带什么,住哪里,要不要提前订酒店。出发时间,游玩时间是什么,搭什么过去。
比如对一个产品,它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物滚旅,产地,客户又是什么

基本上一个一个要素想清楚,这个过程就是分析。

❹ 试述如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思维,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为参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解决当下问题的科学思维活动。

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善于向历史学习,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无论对民族、国家、政党还是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1、培养历史思维,可以鉴古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鉴古知今是中华民族一个优良传统。

研究表明,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人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就没有中断过。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十分重视以史为鉴,以回顾历史为指导评判并规划现实,观今而思古,鉴古而知今。

2、培养历史思维,可以古为今用。我们学历史不是单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而学习,或是把历史简单地当作故事读,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通过历史思维,做到古为今用。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各个时期的历史学家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每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

首先就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去衡量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值得学,哪些不能学。

3、培养历史思维,可以敬畏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感就是对历史的敬畏,正是历史,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一个不尊重、不敬畏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不可能为别人所尊重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做事、做人如何,历史和人民一定会有公平公正的评判。

(4)如何提高历史思维扩展阅读: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第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理论基础与能力基础,学生的现状是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依据,任何教学方法均离不开学生的客观实际。

因此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程度、认识方法、依据的思想观点,就成为我们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

第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重创设有益的学习情境。美国教育家林格指出:在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关心三个焦点区域的理解的发展,即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历史思维能力

❺ 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引用;"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对比总结。经过这样挖掘和整理,世界近代史的三大线索就清晰地显现出来,整个教材内容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1、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2、丰富多样的教法也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如给同学朗读苏联大清洗运动中的布哈林遗书,就使同学很受感动。又如,发挥直观教具的功能,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效果更佳。还可以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如讲一战二战影响时,讲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平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联系语文课中《蒲公英》一课,讲辛亥革命失败时联系鲁迅的文章《药》,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
2、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❻ 如何 加强初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1、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会学生思维。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才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樱。
3、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物知适宜,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罩中消思维。

❼ 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大家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触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历史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大家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大家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

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❽ 如何培养历史的思维能力

点击下载附件 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杨继生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它控制并制约着其它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各种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发展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这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和适应历史高考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终身受用的长远之需。历史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维训练,应该怎样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管孔之见。 一、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历史的内容有着它的科学性和确定性,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任意进行表述。在历史高考中,往往出现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的现象。如秦“国”与秦“朝”之误、将1917年“二月革命”性质表述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等。在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注意训练学生严密地思维、准确地表达。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地领会和记忆教材的准确表述。一是要强调思维和回答问题要用历史专业术语,不能随意杜撰和改变。二是要特别注意对历史概念的准确表述和对历史现象定量定性表述,关注教材表述史实时使用的程度副词等限定用语。前者如美国内战之前的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不能简单地表述为“奴隶制”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新时期党的基本的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后者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侵略扩张,十九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又如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再如罗斯福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二、训练思维的完整性。 每一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它在时间上与前后史实有纵向关联,在空间上与其它地区(或国家)的史实有关联,在性质上与其它现象有关联。首先,在教学中要站在大文综的角度启导学生的思维。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有联系,我们要全面地综合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要从点发展到线到面的立体思维,才能完整地掌握和记忆所学的历史知识。如学习世界史上册第一二章,可先向学生指出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然后搭建章节知识框架:经济基础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引发了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外交及地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政治(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等方面的变化。后面诸方面的变化又反过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站在学科内综合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分析历史事件要从背景原因、过程内容直到结果影响全方位思考。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条件要从内外原因、主客观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诸多方面原因去展开思考,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如鸦片战争的背景,要从中国和世界两大方面去分析,中国方面要把握的是经济、政治、军事、财政、阶级矛盾、思想和外交等七个方面的要点;英国方面也要考虑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科技、外交等六个方面;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要从英国资本主义本性出发,直接原因(英方的借口)是中国查禁鸦片行动;第三,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在思考和表述历史概念及结论时的全面完整性,严禁说半截句子断章取义。如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孔子维护周朝之礼,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三、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揭示历史事件内在本质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引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2)训练学生在熟识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3)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已掌握材料的情况下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思考。如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时,可引导学生分析“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同样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失败了?问题的提出可促使学生重新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例子: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与其本身的什么国情有必然联系?又如进一步到为什么封建残余较严重的国家容易走上法西斯道路?再如分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牙时可步步展开:(1)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状况与当时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政治、思想观念等方面有何关系?相互之间有何影响?(2)为什么欧洲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间晚得多,却早于中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四、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近年来文科综合考试试题体现了“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原则。往往在出题时给出新材料创设新情景,适当增加了一些应用型、能力型的题目,强调以能力立意,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思维必须具有多维度的广阔性。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围绕矛盾的核心、展开自由广泛的想象与联想、尽量去弄清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矛盾的本质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这种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拘无束,思绪频繁切换。发散思维属于创新思维的内容之一,发散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写作历史小论文、进行历史创作、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与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多角度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学生“在所学各科之间建立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自《高中文综说明》)。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立足教材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探究性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展开思辩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总是强调教学任务重教学密度大时间紧而由教师包说包讲,使学生没有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而应多给学生以发散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在如下方面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优化:(一)学会迁移和变通。如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类推到中国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迁移),中国还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特殊的原因(变通)。二、学会联系和联想,如由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恢复和发展、近年法西斯势力出现抬头趋势,可联想到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再如学习中国古代近代赋税改革、农民及土地问题,可联想到当前的“三农”问题;学习辽沈战役可联想到当前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等。(三)学会多维和求异思维。如对教材中没有作全面评价(如人教社2002年审定版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的史实、对教材中已基本作结论但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如人教社2002年审定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表述)的史实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多维思维,甚至不唯书、不唯上和不循常规地去进行求异思维。

❾ 如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它控制并制约着其它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各种能力的运用,是局滑各种能力的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发展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历史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维训练有如下方法:

1、训练思维的严密性: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历史的内容有着它的科学性和确定性,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任意进行表述;

2、训练思维的完整性:每一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它在时间上与前后史实有纵向关联,在空间上与其它地区的史实有关明或联,在性质上与其它现象有关联;

3、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激腊伍,揭示历史事件内在本质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❿ 基层干部如何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科能力培养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历史学能能力是多方面的,它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如志向、想象力、意志力、兴趣等能给思维力的产生提供强大的动力。一个人的志向越高,他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就越大;想象力愈丰富,愈有利于构建知识的立体体系,愈有利于思维的扩展;意志力坚强的人,能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驾驭自己的情绪,并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兴趣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成教材与学生间的媒介,一定要大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保证每位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思维意识。这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把问题引入课堂,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越高、迫切感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设问要注意启发性,要从各种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可依据《考试说明》的几种能力要求从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如,要求比较问题: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点?要求综合归纳问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哪几次高潮?各有什么特点?要求推理说明的问题: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把中国民主革命引向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历史教学不能平铺直叙教材的内容,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如历史地图、课文插图、仿制的模型教具等,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开启思维的动机。比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先引导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并要求同学们指出哪幅图反映英国必然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哪幅图能体现英国的侵略行为?哪幅图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以图导谈,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叙事形象化,以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赤壁之战时,可利用苏轼《赤壁怀古》里面生动的词句对古战场赤壁进行渲染,简单色画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然后因势利导,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历史作用,并假设关羽当时把曹操杀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辩能力。
另外,语言的准确运用,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也是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审题能力差。概括能力不足,答案不简洁明了,条理不清楚、层次混乱等问题,主要是学生语言能力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点:首先,老师应注意缩小师生间的语言差异,使老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趋于一致,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其次,要弄清教材中一些关键性语言,引导学生做定量思维。如铁农具、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广泛使用。出现、推广、广泛使用所表示的量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再次,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进行思维,把所学的内容加工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往往能把厚书读薄,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过好语言关是培养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让学生多研究思维实例,吸取别人思维的经验长处。
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让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发展起来,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把历史教学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内活动。例如,看历史故事,听历史讲座,参加历史专题辩论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研究一些思维实例,学习一些专家、学者的思维成果,填补课堂学习上的一些空白。这样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有助于解答一题多论的历史问题。不过,学生在吸收谒外营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注意科学吸收。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不科学也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史观。因此,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历史理论知识,特别是与逻辑学、辩证法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辩证吸收的目的。第二,讲究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研究思维实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思维实例应具有代表性,以共性看一般,往往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第三,注意思维的多棱性。思维的形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形式。一种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包括几种思维形式,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不同思维方式在掌握历史知识中的不同作用,才能实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知识迁移,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概念,其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以上几点浅识,希望能与诸位同行共勉。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历史思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