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历史有趣的地方..
(政治)
http://ke..com/view/30582.html?wtp=tt
参考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http://www.zz6789.com/Article/H/H1/200805/Article_20080521165423.html
参考一下第一段
(有趣的政治数据)中国土地占世界土地的7%,中国用这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还有,老师上课的生动,教材的有趣..
这是我写的..
2. 关于历史方面的研究课题.越详细越好..
是男生么。。。。一般来说研究二战什么的比较有趣味性吧。。。网上有很多二战迷。。。你可以便于和他们交流。。。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深奥的课题呢
我觉得你首先应该确立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比如战争各国的经济。。或者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手腕。。。我曾经看见过有人研究各国民俗意识形态什么的对于战争角色的影响。。。挺有趣的。。。这方面研究者众多。。。你立意要新。。
你可以在图书馆法收集和很多书籍网上还有很多影片资料。。。。。。资源丰富。。。。
各国战争之间有很多趣事。。。。在论文里适当引用可显得风趣幽默。。。
这个弄好了很棒。。。。弄不好很糟。。。
PS。。。最好不要研究亚洲这边的。。。。研究二战美欧洲史比较好。。。
亚洲这边的比较敏感。。。不好弄
你辩证的接受吧。。。。我不是学历史的。。。
3. 中国古代史中哪一段历史最有意思最值得研究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建议你每段时期都看看,存在的必然是有道理的,都有这样那样的经验教训能应用于现在。如果要分先后,个人建议你先看看汉唐,因为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时期,然后看看明清,因为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走向衰落的时期
4. 为什么有人喜欢研究历史,历史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从过去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很多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有许多事例可以在新的情况下应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过的: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在不断袭用。有许多时候,历史上的“老谱”是会有很多的现实意义的。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历史也是一种经历也是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我们通常见到的历史都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过去上中学时我的历史老师曾这么对我们说:“也许你不喜欢历史这门学科,但是没有人会很讨厌历史,即使你不喜欢但是你不能拒绝历史!”现在想想我们那位历史老师的话还言犹在耳,那个时期我是个有点不喜欢老师的人,不过我还是尊重的,当时这位老师说这些时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还是很震撼,当时我不断的想他最后一句话:你不能拒绝历史
5. 历史的有趣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从过去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很多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有许多事例可以在新的情况下应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过的: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在不断袭用。有许多时候,历史上的“老谱”是会有很多的现实意义的。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历史也是一种经历也是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我们通常见到的历史都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6. 历史有趣吗
1.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凭借时间、空间两条线、双坐标牢牢记住历史事件
3.多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
4.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的你相当有用!
5、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6、做练习很重要,买套卷子,专门做选择题,一道题隔开时间重复做它几遍;
7、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需要背点东西,可以根据关键词来记。先把要记的一段文字分开类型,例如记“什么原因”之类,先分开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等。再列出关键词,如“半封建半殖民”“民族融合”等,就算不能逐字完全背出,考试也能根据关键词“吹”出来。
8、说到这个“吹”,在文科考试很重要。之前看多点答案,看答案是怎么答的,考试时根据背好的关键词按答案的格式扩展开来,这就是“吹”的精髓!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可以在书上或网上看一些历史小故事,看一些有关历史的电视剧:如 汉武大帝 秦始皇...... 你想你对历史有了了解,下次历史老师讲课时你能对答如流,还能说一些课外的.这样不但是同学羡慕你,佩服你,老师也会对你有所重视关注,对你拥有那么多知识叹为观止. 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 有了这种信心,相信你一定回更加喜欢历史的.
对于这个话题,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走好。
http://www..com/s?tn=site&word=%D4%F5%D1%F9%D1%A7%BA%C3%C0%FA%CA%B7%A3%BF+&submit=%B0%D9%B6%C8%CB%D1%CB%F7
历史书籍http://www.guoxue.com/wenxian/wxshi/wxshi.htm
蒙古学典籍室http://www.qingis.com/books.htm
专业站点
上海历史研究所的网站http://www.historyshanghai.com/flash/index.swf
中央研究所的网站 http://www.sinica.e.tw/ftms-bin/ftmsw3
故宫博物馆的网站(很多图片)http://www.dpm.org.cn/
长城全接触http://www.meet-greatwall.org/index.htm
介绍:关于长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的专着、研讨等等的非常权威的专业站点
有关北洋水师的官方网站http://www.beiyang.org/
世界古代史研究网http://www.cawhi.com
英文网站
印度历史http://www.hinnet.org/hin_history/
怎样学好历史1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怎样学好历史2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转摘 点击数:381 更新时间:2005-7-2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死记硬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特别是面对文科综合卷对能力的高要求的时候,想要把历史学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呢,我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错了。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最后,祝你万事如意,学有所长!
7. 历史专题研究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要想有趣 可以不去记住细部的东西 法国大革命就很有趣 嘛 欧洲的总体的革命都很有趣 法国的比较有代表性 就像法国在二次大战中是被侵略 大战刚一结束立马变成侵略国 开始法越战争 然后 越南 在打走法国佬又打走美国佬后又迫不及待的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 从一个长的时间段看 就有意思
8. 怎样研究历史
学习历史是为了牢记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珍惜现在和展望未来。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泱泱浩大的五千年文明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永续,祖先用丹青墨笔记载下了宝贵的信史资源,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如何从黄河岸边的一个部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坚韧不拔,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会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一份情感。
学习历史会在心底记录下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重要往事,因为历史会带我们走进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体会发展与进步的艰难,感受文明与野蛮的抗争,回味辉煌与落后的反差,见证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结出的文明硕果。
学习历史会让我们懂得辨别人的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善政与恶政,轻轻触摸古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人进行对话,遥想远去的风烟往事。
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从沉痛中得到坚强,让中华民族懂得如何更好的保卫自己,在历史的‘凤凰涅槃’后得到发展,在灿烂的辉煌中增强民族自豪,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翻阅历史的演进过程会让目光变得深邃,远大,思维变得跳跃而丰富,个人的品味和修养得到提升,这都是学习历史带给个人的好处。
仅仅学习历史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通过学习的基础再去思考和研究历史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为非历史专业人士我们该如何研究历史呢?
简要谈点个人心得;
一;首先必须尊重历史;
这是研究历史最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历史是国家圣器,是中华民族的人生历程,是中国的国家尊严,是民族的体面,以崇敬的心情看待中国历史,像安抚和关心亲人一般地爱护她是对喜爱中国历史者的最基本要求。
但网络现实却很遗憾,总有那么一些人夹带着浓厚的偏见,情绪和性格化来’咒骂研究’历史,并且‘振振有‘义正词严’,只要他们一开口侮辱,谩骂,抨击,羞辱,诋毁中国历史,王朝,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语就源源不绝而来,比如有人辱骂宋朝是‘怂朝’,清朝是‘螨清’,汉族是’绵羊,软蛋,怂汉‘,更甚者辱骂‘靖康之耻’时期宋朝受害的皇室女性是‘鸡’,听到这样残忍无情的言语,血都要喷出来。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皇族就是国家的象征,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我们的祖先都曾经无怨无悔地为王朝,为国家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抛下一颗头颅,祖先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守护民族自尊。这些辱骂中国王朝,侮辱皇室的人,民族情感何在?国家情感何在?对得起那些流血牺牲的祖先吗?
中国王朝政权在后人眼里永远是一个静态存在,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切功过是非,大恶大善都融化进了中国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份,成为中华民族人生的一部份。
没有尊重的心态就不要说研究什么历史,最好的选择是连历史都不要去看,徒留下不健康的心理,反而得不偿失。
二;客观,公正的立场研究历史;在用心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研究历史问题的最佳利器,因为历史是过往,曾经的事件,人物,政策,作为等一切都是过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功过善恶都成过去,所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重点必须放置在历史的天平,重点考察对历史的影响,其次是把研究对象放置在他们对当时的时代影响,以历史影响高于当时影响为决定标准。
而研究对象往往又具有复杂的两面性,一正一反,一荣一辱,一功一过,一善一恶,因此不能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是好,就是歹来判定,而是结合历史行为综合比较,权衡之后,最后得出结论,是功大于过,或是过大于功。
比如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应该是功在千秋,罪在当代。
功在千秋;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基中国本部版图,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完善郡县制,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巨大贡献。
罪在当代;‘焚书坑儒’毁灭先秦时期留下的大量文化典籍[同时也是罪在千秋],严刑酷法,耗尽国力民力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不重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安定民心,给当时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站在后人角度和立场一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秦始皇功大于过。
三;用串联的思维研究历史;
研究历史非常忌讳那种仅以一点,一事,一言,一行确定历史某人,某事不是好就是歹的‘一根筋思维’。应该把某人,某事用历史串联起来进行比较,区分和判断。
比如网友攻击汉武帝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是错误的决策,而应该延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国策,这就是典型的孤立看待历史问题,缺乏对历史的综合考量。
思考视角要放置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和各家核心理念的比较。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大战乱时代的独特历史产物,是百家各展所长,激烈角逐政治统治思想的产物,从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代已经相距300-200多年,假若百家争鸣的状态依然继续延续,历史上就不会出现秦始皇统一了,也不会有汉朝的诞生了,汉族也不会出现了。自秦孝公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变法’开始,法家成为秦国的绝对主导
政治思想,随着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率先走上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体制,实现富国强兵,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国家大一统后,社会本应由大乱走向大治,与民修养,爱惜民力,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建立社会秩序,建立人文伦理观念的最好时机,但法家却反其道而行,逆社会需要安定的潮流而动。
法家首开中国历史文字狱,‘焚书坑儒’,毁灭先秦以来大量中华文化典籍,一味以‘性恶论’和‘法,权,术,势’作为治国理念,而严刑酷法,徭役深重给百姓和国家带来巨大灾难,导致农民起义,秦国经历30年就灭亡。
法家岂能赢得当时民心?
岂能在当时社会潮流前站稳统治脚跟?
法家自此成为辅助儒家,区居第二的统治理念,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在考察道家
汉初70多年一直执行‘黄老之学’的观念治理国家,道家清静无为,讲究无为而治,重视休养生息,爱惜民离,恢复生产,增加人口,这是道家治国思想的优点。
但道家的短板也是根深蒂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老子描述的理想国境界。
道家之长在哲学,而不在政治观念,‘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超脱境界是和‘大一统’理念背道而驰的。汉初政治面临重大问题,国家统一和行政管理面对破坏,郡县制面临严峻挑战,国家面临再次分裂的危险。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和武帝时期的淮南国之乱就是明证,刘嚊和刘安就是‘黄老之学’的忠实信徒。再次;墨家
后人看来,最吸引人的是科技,的确如此。但墨家的核心理念却问题多多,兼爱,非攻,选君,选贤。什么意思?兼爱,就是无条件的爱,非攻,就是不打战,反对战争,这和不拘手段的统一主张也是背道而弛的,墨家的‘鬼神观’,假如墨家成为治国理念,中国可能就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了,墨家主张‘天选君’,即天子通过天选举确立,这种主张是直接和皇权对立的。所以墨家是四大家里最早消亡的。
最后研究儒家,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向武帝建言推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纲领,而儒家的核心政治观念‘天人合一’‘仁政’‘仁德‘人本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修身观,教育人的最高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契合了当时社会需要安定和统治者治国的实际需要,由春秋战国经秦,汉初延续几百年大乱的彻底结束,大乱走向大治儒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政治思想的确立给完成文化,疆域,社会,民族等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在大一统理念的指导下汉族诞生了。汉族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从学习历史到研究历史的过程可以看出,历史带来的最大作用;
一;中国历史具有不可割裂的延续性,任何历史事件,政策或人物都不能用孤立,静态的眼光去看待,认为是想当然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而是经过漫长的不断演变,运动,角逐和转化最后才成为必然的结果。
二;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影响一直延续至现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国情’,即使在西方价值观念不断充斥下的今天,任何外来事物,无论是先进或落后,首先都必须面临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考验。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展望未来。
9. 科学历史上有趣的发现
讲的是着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在一座小岛上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原文: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着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