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孩子不爱学历史,如何激发孩子学历史的兴趣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慢慢的已讲故事的方法向孩子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平常谈论也多以历史方向为主。激发了孩子学历史的兴趣,孩子自己就会钻研,家长就算成功了。
‘贰’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学好历史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在《天朝技术与思想》一书中感慨地说:“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我国从孔子编订《尚书》《春秋》并传授弟子开始,就有了系统的历史教育,一直到明清时期,历史学的研究和教育从未中断过。
这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对我们民族心理和精神的形成,对我们民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维系着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脉相承。
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做到从远古到今天文明的不曾中断呢?
历史学科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总结,它记录了人类不断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存质量的过程,只要有人类存在,她就会被不断续写,永无止境。
人类的一切辉煌成就就是植根于过去历史成果的积淀中。
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
历史课担当着铺设这一基石得艰巨任务。
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早日进入历史学习的大门,找到历史学习的金钥匙。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历史的学习是中学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把学生顺利地引入历史学习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今年的初一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例如,这学期我们借助学校开展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历史讲故事的讲坛。
我们将演讲改为讲故事,让学生结合即将学到的或与已学课文,课下搜集相关的的故事上讲台讲故事。
每个学生都在这个学期通过努力登台讲了一次故事。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搜选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特别是让学生初次尝到了做“小小故事家”的滋味,内心一者者兆定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又如,还可以通过课前导言设疑来激发学生兴趣。
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
例如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
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
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北师大叶小兵教授认为,从学习方式上来讲,不论是主动的接受学习还是指导性发现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从历史知识的传递方式上来讲,听课又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无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正面讲授。
教师若能用生嫌纤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给学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那无疑是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的最大法宝。
聂幼犁教授也说:“历史必须讲故事,没故事不是历史”。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以其生动、幽默的讲课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就充分说明了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教师。
因此,在历史课上,我遵循着这些原则,该讲就讲,该多讲绝不少讲;讲述尽量具体生动,讲解条分缕析,以自己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多采用直观教学
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今年我校教师首租的笔记本电脑基本到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下半学期开始,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每一节新授课都制作历史教学课件,并在每一课的教学课件中都插入一两段复现历史情景的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历史,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讲造纸术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直观的示意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文并茂,不仅使学生对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流程有了生动的认识,而且引导学生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发明纸、纸的发明过程、造纸的复杂性、蔡侯纸的优点,造纸术发明和传播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积极的理性思维,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大胆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应设计各种各样新颖有趣有效的形式,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方面,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某项事物或形式的喜欢和专注无法持久,长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活动会导致他们的厌倦;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各种能力特别是与抽象思维有关的能力亟待培养,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而在初一历史课上,大致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学生活动形式:
1、“动口”的活动形式,如演讲、辩论、讲历史小故事等。
如《走向全盛的唐朝》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盛唐的繁荣,可以设计演讲活动“话说盛唐的繁荣”;《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可以设计演讲活动“民族英雄的爱国魂”等。
2、“动手”的活动形式,如手工制作物品、绘线路图、绘制历史大事年表等。
如:《张骞通西域》重点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过程和路线,则让学生绘制张骞通西域的行使路线图等。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难点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可指导学生自制自己的印章,完成班级签名档,选出最优秀自制印章;《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几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则让学生绘制历史大事图表,鼓励学生创新图表形式;
五、要加强学法指导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
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
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多让学生回答问题。
每节课都有提问,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
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
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
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
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
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2、让学生学会列大事年表。
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注重考前复习。
让学生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以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利也光”,历史课平时学生很少复习,因此,在考试前的两个星期内,老师应通过加强检查、辅导,促使学生好好抓一抓,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事实证明,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次和一位家长交流,家长告诉我,自己买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忙碌之中自己才看了一本,孩子已经利用星期天看了六本了,而且还不断和他交流。
我听了以后顿觉欣慰。
看来,以后我还得不断努力,不然,有一天会让学生把我问倒。
‘叁’ 孩子在初中总是对历史和地理很抵触,怎样引起她的兴趣。家长如何辅导,怎么和主课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
历史和地理的兴趣要从课外读物和课外知识启发。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尤其是成语。
地理的启发可以从户外活动开始,多去周围的自然环境玩玩。还有一个很多人都不敢认同的方法,电子游戏《大航海时代2》,或三代,玩通了,世界地理就完全不在话下。内容很健康。
‘肆’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 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句幽默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幽默地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 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五、 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远离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知识范围狭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许多历史问题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老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正在谱写的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伍’ 怎么引导孩子学好历史
小孩子只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如果喜欢看古装剧不要拦着,在电视剧里搞不懂的东西,他会希望从书中找到;其次,平时多培养孩子的男子主义,准确的说,就是民族自信。比如说,我们为什么叫做汉族。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
尽量的少批评,现在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再说批评不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越批评越糊涂,这时候家长应该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帮他分析,帮他重拾信心。主要还是解题方法和技巧没有掌握的,这里有些不错的经验,你看看,或许真能帮助到孩子呢。
作为家长首先要重视孩子学琴。也许你会说“又不是我教他/她弹琴,我重视有什么用,老师重视就行。”这样的观点听上去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仔细一样,是站不住脚的。试想,1、家纤虚长如果不关注小孩又如何寻得好老师呢?2、好老师那的学生必然很多,他又哪有时间一一重视呢?每天忙着教琴都没时间了。因此,让小孩学琴不是把小孩放到老师那学就行了,家长必须重视,有时间或兴趣自己应该陪同小孩上课,毕竟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如大人,你理解了回家可以更好地引导他学琴。也有的家长会说“没时间啊!”的确,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大家都很忙,那么是这种情况的家长,我建议给孩子买个录音的工具,把上课的情况录下来,这样可以回去复习时反复听。
先从读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听磁带,一起比赛看谁读得好,能背过
然后从写开始,从简单一个单词到五个单词,从会抄写到会听写,再到默写。
好习惯是培养起来的。
让他感兴趣,陪她一起努力
可以给他看一些史记啊 又可以学古文又可以多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典故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返空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其实孩子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满足,更渴望父母能给自己以理解和支援。 无论孩子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家长朋友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望,要坚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希望的关怀中做得最好。当然,家长除了给孩子营造一些“和谐场”以外,还需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当孩子遇到“坎”时,能够适当地给与指导,帮助他们解除在家中的无助。 我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针对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此为初中生的家长提一些建议。 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小升初”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明显不同,小学时,一个知识点可能需要讲几节课,但是到了初中,一节课可能同时要讲几个知识点。小学的数学考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指定范围,并且在有针对性的辅导后进行,因此学生的分数都比较理想。初中阶段的数学考试,一般都比较灵活,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进行考前有针对性的辅导。很多家长当孩子刚上初中后,都有茫然的感觉:小学时数学很好的孩子,到中学怎么就落后了呢?了解了小学与初中的区别后,家长可以从指导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孩子预习后,便会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容易有的放矢地听课和做笔记,这对孩子学好数学会很有益的。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提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是保持他们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您可以装作一无所知,让孩子给您讲讲数学新课,必要的时候一定要问他为什么。在给您讲明白的同时,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学的知识,还会产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 替孩子编本数学错题集 聪明的孩子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犯了错误以后能及时发现并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把错题积累起来,不断翻看,力求不在同一地方犯两次错很有必要。编本错题集并不难,将错题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家长也能大有作为。引导孩子一看到错题,就逐环进行“追查”,找出造成错误的具体环节;再查出这个环节是由哪个方面的原因“催生”出来的,一般不外乎基础知识、运算、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的问题;找到根源再去看看,琢磨琢磨,再进行针对性地练习,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可以解决同一类的问题,清除了问题所在,学习自然就会进步。 成为孩子做作业时的“监督计时员” 不少孩子平常写作业时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要么经常间断,不是喝水、就是吃东西;要么作业时间过长,耗到钟点就算完事,从不考虑作业效率等,临到考试的时候也紧张不起来,主要表现为没有时间观念。家长可以针对作业的多少与难易,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为他合理安排时间。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较好,可以适当压缩一点时间。当孩子提前做完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奖励他自己支配一段时间,做自己想干的事,切忌提前做完以后再额外给他安排新任务。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卡时”的初始阶段,可适当延长作业时间,再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容易让孩子获得自信。当然,关键是要“检察验收”,既然给孩子规定了时间,就要认真对待,不能虎头蛇尾。如果家长“宽大”或要求不严、甚至给忘记了,孩子就可能偷懒,毕竟是孩子嘛。老师对孩子平时在家的作业,只是第二天验收对错,考察不出时间长短,所以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家长要充当监考老师的角色,督促孩子注意按时完成。 其实,以上几方面的工作,老师在学校也在天天做。如果家长在家对孩子的“教”真正与教师的要求同步,那么,孩子就会校内校外一个样,难有“偷奸耍滑”的心理。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一定错不了。
首先要引导他有兴趣才行。对孩子多鼓励,讲些读书的好处,慢慢就能养成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树立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成功的决定因素。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你从这二个方面想办法就能做好。
‘陆’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学科是初一学生比较陌生的一门学科,如果想让初一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对以后学习历史非常重要。那么,就必须首先让他们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然后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将各种习惯自己先做到位;最后将学习历史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初一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肆厅因,也就是说要迟雹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上课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会体察到一些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所以,我在课堂上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引用故事、趣闻,主动与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此类名言都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三、培养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如果此时学生气馁、放弃,必然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形成。教师如何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适时给予帮助呢?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其纠正错误固然重要,但同时让学生不断码汪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成就更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当某一天,学生能自觉的去做了,也就达到目的了。
总之,初一学生对历史学科是比较陌生的,开始讲述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学习历史好习惯的细节上逐渐培养,持之以恒。
‘柒’ 想让孩子们多学一些历史知识,家长应该怎么做
想让孩子们多学一些历史知识,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关于历史的趣味书籍,勾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多带孩子到一些历史景点去参观,给孩子讲解有关景点的历史故事。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事件都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这一代的任务,就是学好中国的历史,再将历史传给下一代,历史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作为家长,要认识到传授孩子知识并不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也是你们的责任。学习好历史,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而是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知礼节,懂世故的人。我们要知道,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吸取历史中的精华,抛弃糟粕,做好一个历史传承人应尽的义务。
‘捌’ 历史作为初中必修的一门课,孩子初二的时候历史差应该怎么提高呢
整个初中阶段非常重要,是孩子打基础的阶段。 初二相当关键;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果适应不好,可能会出大问题。 而且,初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此时,孩子们正处于冲突频繁的时期。 家长要多多关心孩子,及时帮助他们。
‘玖’ 如何引导孩子学历史
一、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习兴趣
感兴趣才会主动接近、思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不厌学才能更好学。
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满悬念的开头的历史课,必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进而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两全其美。在讲新课前,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课程。如,对于“九・一八”事变这堂课,不妨以这样的情境设计导入课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录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矿……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放完这首歌曲后,老师问学生歌曲反映的内容和历史事件,由学生回答导入“九・一八”事变这堂课。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思考、提问和发言,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读史使人明志”,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习兴趣。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联系2009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高价拍卖事件,以及国宝流落海外的情况,引入当时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第三,以历史故事、事件、逸闻等为课堂兴奋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熟知历史背景、各类文献,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故事;其次,教师要广泛搜集教学素材,有意识地做好教学准备,如搜集影视、歌曲、文章等各类趣味素材,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参的执行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扩散性学习思维,同时,可以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以唱历史歌曲回顾历史,以参观名胜古迹走进历史,以演讲形式点评历史,以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以影视图片感受历史,以历史知识问答巩固历史。如抗日战争单元“西安事变”一课,在其发生前后,国内外各派势力是错综复杂的,各方态度也千差万别,这是这一堂课的学习难点。对此,不妨通过电影《西安事变》中的几个片断加以介绍,西安张、杨兵谏扣蒋,宋美龄、端纳为和平解决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周恩来西安调停……通过回顾这一历史,引导学生弄清进国内外各派势力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引导他们分组探讨当时蒋介石不能杀的时代背景,并以此延伸,进行一次课堂演讲或辩论,让学生真正融入历史、参与历史。
三、讲、练并用,采用有教无类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具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课堂资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体会中国博大精深历史的风采。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利用讲和练的手段,实施分类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主动者、创造者角色。对于差生,教师更要有耐心,要及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预习,讲与本课堂有关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课的知识要点,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并按线索理出头绪等。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分类,如将有关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将有关的事件集中起来,前后联系,做到知识系统化,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拾’ 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1.如何让学生爱上 初中历史 课
初中历史教学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并积极吸取历史经验教学。
历史学科与其余的课程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历史最大的动机就在于兴趣,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要想提升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很难。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独特文化氛围,以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一、现阶段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1.外部因素歪曲历史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手机、电脑等现代化产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现代媒体的快速传播,学生在接收各方传来的信息。
虽然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获取了一些历史信息,但是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有些影视作品为了增加收视率,对其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肆意篡改,导致学生长期处在歪曲历史信息的渲染下,难以正确、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历史,造成心理上的错误认识。
这是我国现代历史教学当中十分不好的现象。2.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不恰当,死记硬背较普遍经过长期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不是因为对其有兴趣,而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
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是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总是那么枯燥无味,教师应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历史,陷入厌学状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很多的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上都能跟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
以孔子为例,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与他的学生就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这种理念的影响,朱熹的学生陈淳才能作出《北溪字义》。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意义。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使得学生对教师教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的过程当中,还要坚持师生平等的观念,创建公平、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让教师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朋友。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高尚的品质。
初中历史教师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由衷地喜欢教师的引导,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许多教师。
其中,有些教学的成绩较理想,有些教学水平一般。但是,最终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对学生较好,用心来教育学生。
教师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学生只有感觉到教师在重视自己,才有学习的动力。3.教学内容故事化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下,初中学生正好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此时他们的兴趣爱好已经形成,个性特点突出。
教师要充分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将历史教学与 历史典故 相结合,还可以穿插历史名人的事迹,来增加历史课文的可读性,营造一个故事性的历史课堂。
在轻松的环境当中,不知不觉地获取历史知识信息。例如,在讲初中历史当中“上古人类文明”内容时,教师可以查询一些上古时期的神话,或者运用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来引出史前时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历史知识点的讲解营造氛围。
4.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已经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校园也已经成为数字化的校园。在多媒体教学下,不仅带来了高效率的课堂,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感官,充分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影视作品、图片、游戏等,在课堂上播放,或者带领同学来做。
例如,教师在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环节的内容时,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或者较为真实的影视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等。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注意,选取的材料不仅要紧扣主题,还要具有真实性,不然会给学生产生误导。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穿插 历史故事 ,建立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2.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初一的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历史学习,有可能连历史是做什么的,怎样学,怎样考试都不道,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历史学习,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才会变成主动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开学第一堂课就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历史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考试的题型,学习的方法,做题的方法,让学生对历史形成一个概念。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学习,自由表达。孩子们刚从小学来到一个新环境,从心理上来讲一定会有怯生生的感觉,如果再遇到一个凶神恶煞般的老师,估计首先就会从心里抵触了这门课,试想他怎样去进行以后的学习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创造,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的去讲自己想讲的话。在确实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告诉孩子正确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评他:“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喜欢学习了,我们要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光读懂不行,必须有良好的记忆。告诉他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你都记下来,考试肯定没有问题。记忆方法有很多,像重复记忆法,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还有联想记忆法,可以联想到自己看过的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历史电视剧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历史成绩的的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作为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补充课堂知识学习的习惯。让那些爱看书,爱上网的同学充分利用自己的爱好。随时收集相关资料,可能会大大增加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关注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课堂将气氛浓厚了,活跃了,也会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进来,相信历史课堂会成为更高效的课堂。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小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懂得怎样小坐合作,我觉得这不是太困难的事,关键是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发挥特长,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享受成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另外还有很多的学习习惯要培养,比如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预习的习惯 ,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习惯其实也是所有学科的学习所学具备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任何一种习惯都需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初一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想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必须下一番苦功不可。教师要趁热打铁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教学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让学生爱上初中历史课
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
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一、活用、巧用历史新教材 历史教材是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最直接的工具。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认为新教材版面活泼,图片清晰,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且不再讲究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善于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了适宜的教学素材和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益于教师打开思路、选择方法,追求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但毋庸讳言,许多一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仍是照本宣科,认为只要把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理念与新课改是格格不入的,长此以往,我们的课改将流于形式,甚至夭折。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只是一种工具和中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同时,教师使用新教材要有创造意识,把握好教材的弹性,能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组、取舍、再创造,使教材更适合自己及学生。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使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每一个学生,爱生如子,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把学生看成和你一样的需要人格尊严,需要维护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平等对待学生,与他们民主相处,即使他们犯有错误,进行教育,也必须尊重他们,创设一个比较宽裕、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坐着与你谈话;课堂上每天送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依赖带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打造和谐课堂。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学生,在我的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株株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渐渐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教学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提高。身为新世纪的历史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努力探索最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见解、有个性的人才。
三、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学教师教育不需要“成品”,未来社会更不需要只会念经的“和尚”,封闭、正统、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早已成为过去。
更新教学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历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以学生的无知和被动来建立自己的权威,而要把学生当作具有无穷潜能的资源来开发,敢于把学习工具交给学生,将探究知识的心理历史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做一个简单的带路人,而应融入其中,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客观事实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要求,才可能在教育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和发展。
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史是一门与自然、社会、人类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历史老师肩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责任,因此他的人格和行为都要力求做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他们向着“完整型”的标准努力。
四、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教师要会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时候,我让学生扮演罗马商人,然后问他:“你要经丝绸之路到。
4.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是一直困扰很多历史教师的现实问题。
除了提升个人素质、幽默风趣、创设情境,我们还能怎么做? 深入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都很困惑:历史课是学生最不愿学的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历史课属常识课——既然是常识,不学也罢。
究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无外乎两点:一是“内容枯燥”;二是“听天书一般,没意思”。这两个原因,前者是客观的,问题在教材;后者则是主观的,问题的关键在教师。
曾几何时,学习历史的目的似乎就是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重大意义,记住祖宗的各项发明创造,难怪有学生感慨:历史真枯燥,历史真难学!还说,“背”历史最难的是时间。这是本末倒置,不难才怪!学历史干什么?唐太宗早就告诉我们了:以“史”为“镜”。
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活”起来,就应注重学生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讨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让历史课成为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受思想教育的一门课,需要教师把握好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第一堂课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课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
比如讲到学历史可以使人明智,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古代的明君,你知道他明智的原因吗?就是他注重“以史为镜”,注重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使自己很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由此,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历史,认识到学习历史的现实作用。
总之,无论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或手段,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活”教“活”学历史。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历史可以鲜活起来,《历史》课程的教学也可以生动起来,从而使历史学科焕发出本来具有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