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塘沽的面积和人口
塘沽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地处渤海西岸海河入海口。面积688平方千米,人口48万。全区辖11个街道办事处、一个镇。区政府驻营口道。
② 塘沽的历史
塘沽地名产生于该地靠近海边,自古民间就有“塘儿沽”、“塘沽”等叫法,相传天津周遍有七十二沽;沽,小海也,是天津地名常用字。塘沽的意思是:靠近海边港湾池塘众多的地方,迄今塘沽周遍还有大量的养殖池塘。 塘沽位于我国京津城市和环渤海城市带的交汇点,地处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地带。全区总面积8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 塘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具有惊人的造陆能力,"浊水所经,即为平陆"。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反映海岸线几次东移的贝壳堤,就是塘沽地域成陆的佐证。塘沽成陆后,渐渐地有人来此以煮盐、捕鱼为业,逐步形成村落。元朝开海上漕运,元政府驻军屯防漕运,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清末,大沽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解放前,塘沽从未独立建置,海河两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录属天津县,海河北岸录属宁河县。解放后,两岸合并,设天津市塘沽区(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称塘沽区。 塘沽扼海河咽喉,战略地位重要,素有"京畿门户"之称。宋代,以海河(当时称白河)为界,河的南部属宋,河的北部属金、辽,南北对峙,战火不断。元朝,塘沽成为南粮北运的水上交通要道。明代,是屯兵防倭的重地。清代,在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中,塘沽是中国北方的主战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塘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塘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北方近代大工业的摇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塘沽地区航运业得以发展。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办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我国北方近代造船业之始。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塘沽筹建我国第一家生产精盐的近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厂。而后三年,范旭东等人又多方集资,选址塘沽建起亚洲第一家碱厂——永利碱厂(今天津碱厂),并在塘沽集中了以我国化工界一代宗师侯德榜博士为代表的一群精英,20年代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闻名天下。
③ 塘沽镇的塘沽历史
塘沽在宋代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扼海河咽喉,战略地位重要,素有京畿门户之称。塘沽成陆后,渐渐地有人来此以煮盐、捕鱼为业,逐步形成村落。元朝开海上漕运,元政府驻军屯防漕运,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清末,大沽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解放前,塘沽从未独立建置,海河两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隶属天津县,海河北岸隶属宁河县。解放后,两岸合并,设天津市塘大区(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称塘沽区。
④ 塘沽人口有多少(本地户口)
9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内,算开发区,保税区),常住人口46万,暂住10左右
⑤ 塘沽区的人口是多少,区域面积是多大啊
佛山约3813.64平方公里,人口311.06万人
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介绍,佛山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截至8月底,全市常住人口610多万人,其中流动人口(流入)250多万人。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66万多人,占到流动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⑥ 塘沽历史
塘沽的来历
塘沽地区在古时,海口北岸是一片沼泽地带,原为滨海退淤之地。海口南岸是一个小的渔村名大沽,故海口称大沽口。大约一千年前,塘沽地区是一片汪洋,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唐宋时代现在的塘沽地区东北九十里的宁河县芦台至塘沽西五十里的泥沽一带,是渤海的海岸线。唐朝末年,芦台称“海口镇”。宋朝时期,泥沽称“泥沽海口”。芦台西南和泥沽东南都是海。
公元一零四八年以后,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海河入海口和渤海湾的海岸线,便从泥沽附近东迁到塘沽地区的大沽口一带。塘沽地区形成陆地的时间,约在元朝据今七百余年。那时塘沽已是滨海低地,并出现的贝壳堤,但仍是水网密布,有些地方芦苇丛生,已始有人烟了。贝壳堤当地人民一般称为“岭子”。迄今仍有遗址,后来岭子上有人居住,并以岭命名,如今大沽南面三十多里远的渔村叫“高沙岭”。
早年大沽地区是苦海沿边,相传大沽最早的名字叫“花儿寨”,最早的居民住在草头沽。那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生长些芦苇和杂草,仅有两三户人家,用芦苇草泥盖起小土房。最初因无生路,多靠要饭活命,所以这花儿寨的花字是指要饭的叫花子。
大沽的名称据说和山东有关,古时的山东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难民到处流浪,山东半岛上有条河叫“大沽河”,经常泛滥成灾,居民因难忍饥荒,外出逃生来到“花儿寨”,在附近找块地方搭棚住下,为了生活,四处找寻生路,习惯称是大沽河人,这样大沽的名字就叫起来了。如今仍有些居民的祖先是大沽河人。
大沽有了居民后,外地的灾民和劳苦的人民,陆续到达此地,有些出关的难民也转道于此安家。或是织网捕鱼,或是“煮海为盐”,促使当地的渔盐业发展起来。随后,临近各地的劳动人民,便来大沽谋生,人口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村落。这就是塘沽的最早雏形。
⑦ 塘沽人口2020总人数口
塘沽区已经撤销,成立滨海新区,滨海新区人口300万。
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常住人口300万,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管理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1个街镇,是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根据滨海新区的《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预期2020要达到常住人口400万、户籍人口145万的目标,而根据《2018年滨海新区统计年鉴》数据,其常住人口约298万、户籍人口约131万,户籍人口年增长约3万人。
(7)天津塘沽历史人口哪里过来的扩展阅读
2016年随着滨海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吸引了大量的建设者和投资者涌入新区、投身滨海,新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明显增加。2012年新区常住人口263.52万人,增加9.8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37.68万人,增加8.89万人。
常住人口密度为116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3人。人口出生率7.77‰,死亡率5.27‰,自然增长率2.5‰。户籍人口115.88万人,比上年增加2.08万人。
⑧ 塘沽区的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塘沽区总人口数50人。其中,男性人口数289378人,女性人口数263232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9.93:100。户籍人口书为466046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2.67%。非农业人口比重为74.91%。
⑨ 塘沽区的历史沿革
塘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有惊人的造陆能力。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
塘沽地跨海河两岸,历史上一直划河分治。北宋末期,塘沽南岸地区属宋河北路沧州清池县;北岸地区属辽南京道析津府武清县。
金代,隶属关系初沿宋制。金贞元年(公元1155年),塘沽北岸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香河县,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改属宝坻县,塘沽南岸地区归属未变。
元代,塘沽南岸地区仍沿旧制,北岸地区属燕京路大兴府宝坻县。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属大都路总管府宝坻县。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塘沽南岸地区属河间府沧州静海县,塘沽北岸地区属顺天府通州宝坻县。
清初沿袭明制,塘沽南岸地区属天津府天津县,塘沽北岸地区属顺天府宁河县。
1914年,塘沽南岸地区属津海道天津县,塘沽北岸地区属京兆特别区宁河县。1922年塘沽设里公所。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塘沽南北岸地区分属河北省天津县与河北省宁河县。1937年,塘沽南北岸地区分属日伪政权天津县公署和宁河县公署。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区解放,塘沽南北岸地区合治,称塘大区,1952年改名塘沽区,直辖于天津市。
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销滨海新区下辖的汉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会,由滨海新区区统一领导街镇。
⑩ 天津塘沽区总人口
塘沽区现住人口为5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45.8万人,外来人口为13.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