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曲沃县!
你好,我就是曲沃人
曲沃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境内有里村西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丁村文化范畴。浍河两岸的安鸪、望绛为仰韶文化遗址,滏河两岸的方城、下坞为龙山文化遗址,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十多万年以前就集居劳动生息在这里。曲沃春秋时为古晋国所都之地,因而又有不少古晋遗址。如东韩的古晋国遗址,曲村--天马古晋遗址,晋诸陵,晋恭世子墓,齐姜墓,荀息墓,里克墓等。
曲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西周早期就有曲沃这个地名。其名称来历及含义出之于沃泉。《尔雅.释氺》“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水经注》“青岩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是对沃泉的写照。沃泉(古称绛水)出自绛山之麓,西北经青玉峡,东流白石慧族卜山,悬而为沃泉(即景明瀑布)。《诗经.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白石皓皓”,“白石粼粼”即记此地。泉水九曲入浍、汾,取其曲、取其沃故名曲沃。
西周晋四世成侯自绛(故址在今翼城县境)徙都曲沃,即今曲沃县,至穆侯时复还都绛。晋都曲沃故址在今城关西南1公里凤城村,称下国,别称沃国。西汉置绛县,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改绛县为绛邑县,仍属河东郡。晋改属平阳郡。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改绛邑县为曲沃县,属正平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正平郡。县改属绛郡。十年徙治今城关。
唐属绛州,宋属绛州绛郡。金初属绛州。兴定初年属晋安府。元复属绛州。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改属平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属平阳府。1912年属河东道,后直属省。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撤县并入侯马市。1963年复为曲沃县,县人民政府驻侯马镇,仍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1971年侯马市析出,曲沃县人民政府迁驻城关。县东南有沃泉(即景明瀑布),曲沃之名源此。
人口:23万
面积:437.9平方公里
邮编:043400
区号:0357
曲沃县名胜古迹
大悲院在曲沃县城东北15公里曲村镇曲村。现存过殿称卦亭,内有观音、罗汉泥塑,塑像早已不存。过殿宽深各3间,单檐歇山顶,是金大定十三年 (1173年) 遗构。虽为过殿,整个比例极近《营造法式》门庑之制,结构轻巧坚固,与晋祠献殿相似,但规模较大。
西吉必 在曲沃县城东8.5公里。传为春秋晋国垂棘故地,以产玉闻名。《左传》载晋国假途灭国,以垂棘之璧重贿虞公,即指此地。后改名棘璧,因金前穗代完颜亮求璧于此,掘地3尺,民不堪其苦,故改吉必,今分东、西吉必。
西沟旧石器遗址 在曲沃县城西北14公里里村西沟。
方城新石器遗址 在曲沃县方城村。
周代古城遗址在曲沃县城东北13公里曲村。
汉墓群 在曲沃县城东北13公里曲村。
薛家大院 位于曲沃县城内西城巷10号,是一处清代民居院落,一九九五年县政府划归县文物部门使用,该院落始建于清中期,座北朝南,前后三进院落,从南向北有山门、过殿、过厅楼、北楼组成,北、中院系两层阁楼式砖木结构,南院为一层砖木结构,整个大院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具有晋文化风格。大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一九八七年曲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广播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先后投资二十八万余元对大院全面维修,被县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OO二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世子申生墓 在曲沃县城。
春秋八公陵墓在曲沃县城北1公里苏村乡。
景明瀑布 在曲沃县城东南3公里下裴庄乡。
星海温泉 在曲沃县东北9公里西常乡。
海庙 在曲沃县东北9公里西常乡。
春秋晋大夫里克故里 在曲沃县城西北14公里里村。
里村旧石器文化遗址在曲沃县城北14公里里村。
春秋晋国大夫荀息故里及墓地在曲沃县城北6公里安居乡荀王村。
三清庙 在曲沃县城北6公里安居乡东许村。
感应寺砖塔 又名西寺塔。位于曲沃县城中西门外,座北朝南,建于宋乾道年间 ( 公元一一六五年 ) 。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时毁坏上四层,震裂下七层, 只有底层完整无损。近处看去震痕历历在目,犹如两把利剑,直刺苍穹;远远望去,又似凌霄双塔。七百年来岿然不动,真使人不可思议。
塔基约七百多平方米,塔高十二层,总高 44.1 米。三层以上向中部砖木结构塌落,形成东西开裂的一条缝,又俗称穗首裂破塔,该塔为八角楼阁与密檐结合式砖塔,其基础上层为标本楼阁层,檐部施砖刻斗拱五铺作,二层以上皆为密檐结构,塔身为八角形。
四牌楼 又名望母楼,位于曲沃县城贡院街中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济沆兴建,清代以来曾多交修缮,该建筑为楼阁与牌楼混合式建筑,座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山式绿琉璃物保护单位,2002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经近四百年风雨侵蚀,战火纷扰、方革浩劫,依然耸立于曲沃古城一隅。她即有江南楼阁玲珑剔透、精巧纤绣之美,又有北方古老文明的象征性建筑。传说晋国时期晋献公的宠妃骊姬谗言太子申生,而使太子自杀于新城,骊姬死后被在曲沃四牌楼下,让世人践踏。
四牌楼建筑结构为三重檐三层楼身,一、二层四面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牌楼造型奇待,为楼阁式与牌楼式相结合结构,牌坊上下坊,雀替,板件上雕有精美的浅浮雕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边楼在额枋与柱上出穿插枋,出抱厦,使其檐突出围檐,利用视觉原理,造成又一层叠檐的假象。3、三层檐利用很小空间,设置十字歇山顶,合理平衡层顶与出檐重。总之四牌楼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观价值。
大解元巷、小解元巷:因”父子解元坊“得名。据考,明代有邑人李尚思、李永培父子皆中解元,后人曾为其建”父子解元坊“。
桥梓巷:因”桥梓联芳坊“得名。据考。邑人李廷宝(明嘉靖举人)。李日煦(明隆庆举人)父子望重乡里,后人在巷口建“桥梓联芳坊”.意取《尚书》“桥者父之道,梓者子之道也”。以旌表其德。
大同治巷、小同治巷:以邑人薛琯故居得名。因其在明洪武年间曾任乾州同治,小同治巷系派生名。
古学胡同:因古书院得名。
司马巷:因贾公祠得名。清初兵部尚书(亦称司马)贾汉复为地方建书院,修桥梁多有义举,望重乡里。后人为其建祠纪念。
文昌巷:因位文昌阁后得名。
乐楼巷:因位黄帝庙舞台后得名。
社仓巷:因古社仓得名。
庵胡同:因尼姑庵得名。
孝母巷:因“孝母坊”得名。宋代邑人李居仁侍母至孝,后人敬其品德曾为其在巷口建“孝母坊”。
靳家衙:因元初县尹靳用衙署在此得名。
狮子巷:因巷口昔日有一尊大石狮子得名。
庙胡同:因济渎庙得名。
楼儿巷:因巷口钟楼得名。
泰山庙巷:因泰山庙得名。
娘娘庙巷:因娘娘庙得名。
南坛:因风云雷雨山川坛得名。坛建于明洪武七年,现已没。
车巷:因修车铺店得名。
大水巷、小氺巷:因古排水道得名。
西城墙巷:因旧城墙基得名。
西城巷:古名西通里巷。因城治里约得名。
以意愿命名的巷:团结巷、胜利巷、兴隆巷。
以姓氏得名的巷:高家巷、芦家巷、柴家巷、盖家巷、因家巷、秦家巷、许家巷、梁家巷、严家巷、薛家巷、盖家井、黄家胡同、吕家十字。
曲沃历史人物典故
李建泰 曲沃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历官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李自成进攻山西,他率军往讨,至保定,驻守城中。城陷,被李自成部将刘方亮所俘。自成败,清召为内院大学士。后罢官归。响应姜镶反大同,兵败被清军捕捉,伏诛。
卫周祚(?—1675)山西曲沃人。明崇祯进士,在明官至户部郎中。清朝初年任刑部侍郎。上疏请严反坐、严考核官吏。历官工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后病休。康熙十四年卒。
彭真(1902-1997)山西曲沃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城市工人运动及学生爱国运动。1929年6月被捕入狱,刑满出狱后,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北方局组织部部长等职。1936至1937年间,曾协助刘少奇巩固和发展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胜利成果,扩大国民党统治地区人民抗日爱国运动。是中共北方地下党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分局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参与领导全党整风运动。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十万主力部队挺进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1947年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北京市市长、北京市第一书记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一至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Ⅱ 曲沃县历史发展的简介
曲沃,界于东经111°24'—111°37'和北纬35°33'—35°51'之间,隶属山西省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北依塔儿山(崇山)、桥山、垆顶山和襄汾县为界,南靠紫金山(绛山)同绛县为邻,东与翼城县接壤,西北隔汾河和襄汾县相望,西南与侯马市毗连,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素有“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
今县境南北长29.5公里,东西宽15.4公里,县域总面积437.9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2016年),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拥有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键吵承基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自驾游目的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稿迟侍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黄瓜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蔬菜重点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小旦瞎麦科技入户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特教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18张国字号名片。
Ⅲ 曲沃县—沃水悬出而潆回
“曲沃”一名约出现于西周时期。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人称“曲沃桓叔”。由于桓叔政治经验丰富,所在地曲沃又是晋国大邑,地理环境优越,在他的经营下,曲沃很快成正困为晋国的又一政治、经济中心,且规模超过了晋都翼,加之桓叔又有“好德”的美誉,所以晋国民众咸来归附他。
桓叔死后,其子继位,人称“曲沃庄伯”,他以曲沃雄厚的实力与晋君展开宗族间的权力争夺。庄伯死后,其子称继为曲沃伯,人称“曲沃武公”。前678年,武公灭晋,尽取晋国重器又重贿周天子,被周天子册封为伯爵,正式成为晋国国君,即历的晋武公。从此长达67年的曲沃与翼两个政权的争夺战争方告结束,晋国复归统一。这段历史使“曲沃”在先秦文献中成为耀眼的地名之一。
西汉时这里属降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始置曲沃县,县治在今县城南十里的降山北麓。北周明帝时期移治乐昌堡。隋开皇十年(590年)才移治于今县城。
至于“曲沃”的含义,清代《曲沃县志》已讲得很明白:“沃水潆回盘旋,是为曲沃。”沃水古称沃、沃泉、降水、佛佛水、天河等等。它发源于降县的降山沸泉,故称降水、沸水,当流经曲沃景明瀑布时,水流汹涌下注,如从天落,故又名沃泉、天河。
“沃”的含义是什么?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尔雅》在“释水”中说:“沃泉悬出”。东汉刘熙的《释名》也解释为“悬出曰沃”。 原来“沃”的含义就是指流水自上而下,后引伸出“浇灌的义项,水沃则土肥,故又有“肥沃”之义。
古代的沃水即指今景明瀑布,它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景明村。其水由悬崖上泻下,飞珠溅玉,蔚为壮观。瀑布旁的白石山盛产白石,其石皓如霜雪,清奇古怪。这些景观早在《诗经·唐风》中就有过详细的描述,其中《扬之水》一篇写道: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噗,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巧哪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这首诗的含义众说纷纭,有的解释说:前738年,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密谋里应外合杀晋昭侯,然后迎桓叔入晋都,结果桓叔举兵失败,潘父被晋人诛杀。这首诗就是他们密谋政变时写的。也有人认为,诗作者既叛从曲沃桓叔,但又想把他密谋攻晋的消息告知晋昭侯,所以有此首鼠两端之词。更有人说这首诗完全是对曲沃桓叔的赞美,反映了曲沃已为众望所归的景象。国人都背叛了晋君,尽管桓叔的密谋都为路人皆知,但却无人去报告晋君。
无论如何解孝清码释,诗中所描写的沃水、白石山及地名沃、鹄都是真实的。沃,即指曲沃;鹄,是曲沃的一个城邑,即今曲沃县安鹄村。
漫谈至此,我们对曲沃的含义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这就是:沃水曲折流经的地方。今天曲沃县名就是沿用了这一古老的地名。
Ⅳ 晋国曲沃封君“曲沃庄伯”简介,是晋武公之父
曲沃庄伯,姬姓,名鳝。鳝的父亲名叫成师,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文侯的弟弟。晋昭侯元年(前745年),困搏晋文侯之子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称为曲沃桓叔。
晋孝侯八年(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鳝继任其父之位,称为曲沃庄伯。
晋孝侯十五年(前724年),晋国公室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面遭到东部山区赤狄部落的侵扰,一面还得抵抗曲沃的进攻,曲沃庄伯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就率军攻进晋国都城翼城,杀死晋孝侯。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援助下进行反击,曲沃庄伯只雀尺厅好退回曲沃。晋国人拥立晋孝侯的儿子郄为国君,是为晋鄂侯。此后,双方进行连续多年的争斗,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失败后的曲沃庄伯并不气馁,晋鄂侯六年(前718年)春天,曲沃庄伯贿顷隐赂周王室,联合郑国、邢国攻打翼城,周桓王派大夫尹氏和武氏出兵协助曲沃庄伯。晋鄂侯战败,逃奔随邑(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同年夏天,晋鄂侯去世。曲沃庄伯得知晋鄂侯去世的消息后,于是兴兵攻打晋国。由于当时曲沃庄伯背叛周桓王,同年秋天,周桓王便反过来支持晋国,并派遣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兵败,只得逃回曲沃防守。周桓王立晋鄂侯的儿子光为国君,是为晋哀侯。在此次战役中,曲沃庄伯虽然兵败,但却大大摧残晋君的势力。
晋哀侯二年(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称继位,称为曲沃武公。经过曲沃武公数十年与晋国征战,最终于晋侯缗二十七年(前678年)兼并晋国土地,正式成为晋国国君,改称晋武公。
在晋国与曲沃之间,这场持续长达67年的内乱中,小宗桓庄之族,即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打败大宗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六代,取代晋文侯一脉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司马贞《史记索隐》:“文侯虽嗣,曲沃日。未知本末,祚倾桓庄。”
《左传·隐公五年》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祖父:晋穆侯
祖母:姜氏(齐国女子)
父亲:曲沃桓叔
儿子:晋武公
Ⅳ 曲沃县的历史沿革
有众多古籍文献可考,曲沃为古晋都绛之所在地,其名始见于西周初期。我国古代辞书《尔稚》在《释氺》一章中记载,“沃泉悬出,悬出,下出也”,其中之“沃泉”古指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处史学界考定为今天的曲沃县景明瀑布;东汉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进一步作出解释,“水……悬出曰沃。水从上下,有所灌沃也。”;《诗经·唐风·扬之水》一篇中也写道,“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诗中所描写的“沃”即指曲沃,“鹄”指今天的曲沃县安鹄村;叙述最为完整的是,清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时任曲沃知县的湖南湘潭人士张坊主持修正的《曲沃县志》中称,“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西北经青玉峡,东流袱石罅至白石山,悬而为沃泉。又东折白水村,九曲而北入于浍、西流入汾。凡曲沃、新田两都襟带,皆此沃水之所潆洄盘旋也,是为曲沃命名之由。”几经史料佐证,不难看出,曲沃之名,源以“绛水”为根,“沃泉”为线,取其曲,取其沃,故名曲沃。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初立时,唐(今山西翼城、曲沃一带,为尧后裔)有乱,周公灭之。约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54年),“成王与其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遂封叔虞于唐地。这便是史学界所谓的“桐叶封唐”之由来。
公元前1020年前后,叔虞故,其子燮父继位,将国号改为晋,自号晋君,于晋水入浍之处建新都,取名曰翼(今曲沃县与翼城县接壤地带)。
西周穆王年间(约公元前10世纪),晋成侯徙都曲沃(今县城西南1公里处)。此间,历成、厉、靖、釐、献五世。
公元前811年,晋穆侯将国都迁于绛,后世称“故绛”(今曲沃县中东部和翼城县西部一带)。
公元前746年,穆侯之孙昭侯迁都于翼,公元前745年(周平王二差困困十六年),封其叔成师(桓叔)于曲沃,号“沃国”。历桓叔、庄伯、武公三世,曲沃渐成为晋国当时的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入翼杀孝侯,晋立鄂侯于鄂(“鄂”指晋之别都,时间较短)。鄂侯6年死,哀侯复都翼。
公元前716年,曲沃武公姬称继位,史称晋武公。武公即位后,厉兵秣马,整经略武,实力大大增强,于公元前679年代晋成功,定都曲沃。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聚邑曰绛”(此“绛”在原有“绛”的基础上扩大了范围,今天的曲沃约三分之二的地域在其内),次年迁都于此。历献、惠、怀、文、襄、灵、成7公。
公元前636年,晋献公二公子重耳即位,史称晋文公,定都曲沃(包括今天曲沃全境、虚念翼城西部、侯马东部),自此拉开了晋国称霸150余年的恢宏巨幕。
公元前585年(简王元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亦称绛,后世称“新绛”(今曲沃西、侯马东)。历景、厉、悼、平、昭、顷、定、出、哀、幽、烈、孝、静13公。
公元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曲沃属魏。
秦,置绛县,曲沃属之。
西汉,亦置绛县,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改绛县为绛邑县,仍属河东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改绛邑县为曲沃县,属正平郡,县名自此历代无更改。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正平郡,曲沃县改属绛郡。十年后徙至今乐昌镇;唐朝时属绛州;宋朝时属绛州绛郡;金初属绛州,兴定初年属晋安府;元复属绛州,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改属平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属平阳府;清末属河东道;中华民国时期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
1958年11月,撤县并入侯马市。
1963年5月,恢复曲沃县,县址驻侯马镇,仍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
1971年侯马市析出,恢尺衡复曲沃县,县政府驻城关,自此曲沃无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