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冀州是哪个城市
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九州在先秦着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中均有记载,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没有作为一种行政机构去实行。
西汉时期的冀州
冀州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广阔。考“冀”字含义,〈说文〉解释为“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冀”既“希望”和“寄托”之意〉
《谷梁传》:“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顾炎武注:《正义》曰:“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以郑近王畿,故举冀州以为说”;
《日知录·集释卷二》:“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又:“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
冀州为九州之首,唐、虞、夏、殷皆都焉,分布的地方就是中华民族最初发源之地,就是河内,指的是山陕
2. 明清时期的冀州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河北衡水
望采纳
3. 汉代时冀州是哪里
不是。别把古九州与汉制十三州搞混。古九州中的冀州,包括黄河以北大部,概念上往东往北不限,而其主体是在山西一带,集中在晋南,尧舜禹都此。
4. 冀州地方在何处
冀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处于北纬37.34东经115.33,滏阳河流经本市。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滨湖新区(衡水)相望。北距北京300公里,西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冀州在古代是上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到汉朝时,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地名,是十三刺史部之一。
5. 冀州的历史
冀州的概念,不仅有其地理上的含义,也有行政区划上的含义,两者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化 。
公元前770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周王朝分天下为十二州,把冀州分为幽、并两州。冀县之地属并州地区鲜虞国辖区。鲜虞国姬姓为狄族,因爱穿白衣服,又称白狄。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成王戏封他的弟弟叔虞唐侯于并州的鲜虞国,后改国号为晋。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为晋所灭。冀县辖境又属晋国的东阳地区(今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公元前475年,进入历史上的战国时期。鲜虞人于公元前414年又建立中山国,势力很强,中山国在我冀县境始设扶柳邑。公元前296年,即周赧王二十年,赵王文偃以燕齐之师灭中山国后,冀县之地又属赵国管辖(国都在今邯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置郡县,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冀州属巨鹿郡(辖冀、邢、恒、贝四州,治所在今平乡县)。并于今邢台置信都县。信都之名,据史料载起源于赵成侯,赵成侯据邢,颇具雄心,为了表示他“言必信,行必果,布信于天下”的决心和信心,改邢为“信都” 。
西汉全国各郡辖治范围基本上是沿袭秦制。但刘邦为了屏卫王室也曾将少量的同姓子侄等分封各地,西汉初析秦巨鹿郡为信都、常山、清河三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信都县。(因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将都城邢台改称襄国,信都之名遂从此移于冀县。)县境西部置扶柳县。信都、扶柳皆属信都郡,隶冀州,郡外领县十六,即辟阳、扶柳、下博、桃、昌城、观津、东乡、蓚、历、高堤、平堤、武邑、广川、南宫、东昌、西梁,郡治信都。汉高后吕雉六年(公元前182年)封赵王张耳之孙(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之子)张侈为信都侯,改信都郡为信都国。后张侈因受诸吕之乱,有罪,国除。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封他的八太子彭祖于冀,为广川王,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前元二年(公元前153年),又改为信都郡。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封刘越为广川王,复为广川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鉴于秦代中央直辖四十郡,多有不便。于是在“郡”上又加了一级行政机构,除都城附近的司隶部外,分天下为十三个刺史部。因以《禹贡》《周礼》所载之州为名,故又称十三州。其中冀州辖四郡六国,冀县属广川国。冀州刺史部包括今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三个地区的全部,衡水地区的大部,保定地区的西南部,沧州地区的一小部,河南省北端三、四个县,山东省西端三、四个县。刺史部设刺史一人,“传车周流,非有定镇”。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封刘齐为广川王,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还为信都郡,隶冀州刺史部。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复封广川国。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复为信都郡。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封三太子刘兴为信都王,遂改广川国为信都国。汉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复为信都郡。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又封刘景为信都王,复信都国。前汉在郡(国)之上又加刺史部一级行政单位。冀州刺史部领郡(国)十一、县一百五十五,刺史部巡行无常治。西汉时的冀州无论从所辖范围、州的治所都与今天的冀县无关 。
王莽新朝时(9年),改信都县为新博亭,信都国为新博 。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改信都郡为长安国,治信都。明帝永平15年(72年)封他的六太子刘党为乐成王,改长安国为乐成国。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封章帝之孙刘得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兼置冀州治此,领县十三(信都、阜城、扶柳、南宫、经、武邑、观津、堂阳、武遂、下博、饶阳、安平、深泽)。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征碑。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国除,改为安平郡,郡治信都。这时巨鹿人张角的黄巾起义军攻破冀州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举韩馥为冀州牧。按“旧志”载,谢介庵说(引《汉书》),袁绍值汉乱,起兵,逐韩馥,自领冀州牧。时为初平二年(191年),据有青、幽、并、冀四州之地。与其子袁尚,二世皆镇邺(今临漳县邺镇一带,现临漳西有故邺城,袁绍墓即在此)。冀州刺史部领有安平、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约百余个侯国(县),州的治所在鄗(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东汉时冀州刺史部比西汉时更为广大,增加了今沧州、廊坊地区,天津市地区一小部分 。
到了魏晋,取消两汉时“部”而设置“州”的建制,成为州、郡、县三级行政单位。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占领冀州,自领冀州牧。建安十八年(213年)封曹操为魏公,领有冀州,河东等十郡。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220年10月东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年号由延康改黄初,因曹操封魏公,国号魏。从这一年起,我国进入三国时期。三国时魏冀州所辖范围与东汉时大体相同。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因为邺城为五都之一(长安、谯、许昌、邺、洛阳),冀州州治移至信都,安平郡亦治信都。信都为三级治所,从此冀州与冀县开始联系起来。
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安平郡改为安平国,仍以汉制,州治信都。冀州领安平、巨鹿、赵国、平原、乐陵、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常山、中山十三个郡国。安平国领信都、扶柳、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八县。阜城县并入信都(据《大清县一统志》)。“范志”载,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立原安平王孚之曾孙祜为长乐王,遂改安平国为长乐国。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夏,羯族首领后赵石勒攻陷冀州,杀信都刺史王斌,将都城自冀州信都徙理襄国,下设三个州,冀州治信都 。
317—420年,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活动于冀州地区的先后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行政区划基本沿袭西晋。至季龙,冀州治长乐郡。前燕,鲜卑族慕容儁平冉闵。冀州又徙理信都。前秦氐族苻坚克慕容暐,州徙于邺。后燕慕容垂自称燕帝,据中山(今河北完县),复移冀州于信都。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改为北朝,与南朝形成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北魏拓跋圭皇始元年(396年),置冀州,治信都,辖长乐、武邑、勃海三郡;长乐郡领信都、扶柳、堂阳、枣强、索卢、广川、南宫、下博八县。515年,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六月,道人法庆聚众造反于冀州。531年,高欢率众至信都,并自此起兵,平定河北。高欢专权东魏朝政十六年,死后被尊为齐神武皇帝。到了北齐(560年),扶柳并入信都,郡治信都,州治邺。于是,冀县辖域此时主要是信都县地(《河北省各县沿革治略》《晋书》《畿辅通志》) 。
隋文帝灭陈之后,中国又由割据转为统一。由于幅员的广阔,改州为郡,行郡、县两级制。当时全国共有郡190个,县1255个。自隋以后,冀州做为一级行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隋一级行政区是郡。冀州辖境愈后愈狭,两汉时冀州辖境为河北省中南部,隋唐辖境相当于汉时一个郡,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为冀州,州治信都。六年分信都县,置长乐县;十六年分长乐县,置泽城县(扶柳县故治)。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将信都改名长乐县,同年废州,复为信都郡,领长乐、堂阳、衡水、枣强、武邑、蓚、南宫、武强、鹿城、下博、阜城十一个县。十二年复名信都县(见《冀县志》《冀州志》《隋书》) 。
据“范志”《唐书》载:唐高祖武德初年,改郡为州,由州刺史代替了郡太守。四年(621年),改信都郡为冀州,领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阜城、蓚、武强九县,治信都,是年十二月刘黑闼陷冀州。西晋以后,冀州所辖范围缩小,到唐时只包括这九个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以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设道、州(郡、府)、县地方三级。冀州属河北道(辖州二十九个)。当时“信都为望,盖上县也”(《元和郡县志》)。“冀为上州”(《唐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罢州为信都郡,领县九。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属河北道,领县六:信都(户16023,人口72673人)、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唐哀帝天祜二年(905年),改信都为尧都县(望),隶冀州。据《新选汉和辞典》昭和56年版《避讳一览表》称,五代梁太祖朱晃因讳其祖名信,改信都为尧都。天平四年取冀州 。
五代十国时期,仍依唐制,为尧都县,不久复为信都县,隶属冀州,州治信都(据《河北通志》) 。
960年宋王朝建国后,宋太宗赵光义于至道二年(997年),以“路”代替了唐代的“道”,分天下为十五路,冀州属河北东路。河北东路治大名,领三个府、十一个州。熙宁元年(1068年)枣强省入信都县为镇。十年复析置,信都县仍属冀州,州治信都。冀州领信都、南宫、枣强、武邑、蓚、衡水、阜城七个县。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升团练为安武军节度。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归属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仍为冀州,治信都,置安武军节度,属河间府,隶河北东路。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军攻陷冀州。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蒙古张柔率兵南下,元太祖八年取冀州(见《冀县志》《宋书》) 。
元灭宋后,于1271年建立元帝国,把全国行政区划改为路、府、州、县四级。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省信都县并入冀州。冀州属真定路,隶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辖冀、深、晋、蠡四州。冀州领信都、南宫、枣强、武邑、新河五县,州治信都。二年复治信都县(见《冀县志》《元史》)。元顺帝平正二十七年,明朝攻取冀州 。
1368年,朱元璋建国后,于明初废道设府,行府、州、县制。真定府领冀、定、晋、赵、深五州。冀州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四县。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信都,废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属真定府。这一年开始,从山西洪洞、榆次和山东等地开始向我区移民。据“旧志”载,自明以来,冀州由于陪辅京都,成为“畿内巨州。冀州城池是京师附近相当大的一个城池,被誉为“冀九州第一雄都”“古所称一大都会也” 。
清初,仍沿明制。雍正元年(1723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冀州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六月冀州改为直隶州,归布政司直辖。信都仍归冀州直辖,废县。外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五县,州治信都。这是历史上冀州辖区最小的时期 。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内务部规定全国地方行政区划为省、道、县三级。废府州制,始改冀州为冀县,属大名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冀县属河北省(见《冀县志》《冀州志》《河北通志》) 。
冀州行政区划范围随着历史朝代的兴废更替,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的发展演变过程。两汉时,河北的中南部为冀州。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短命的王朝,没来得及在政治上进行重大的变革,只是改州为郡,仍依汉制。唐朝时冀州属河北道,其管辖区约等于两汉时的一个郡。宋朝时,冀州属河北东路。唐宋两代的“道”和“路”性质一致,只是名目不同。其下唐为郡,宋为州。州郡之名互易的事屡见于史书。其辖县之多少,亦略有不同而已。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直隶中央政府管辖,是京畿重地。清朝,冀州是直隶省辖下的直隶州。1913年,降州为县,“冀州”一词便被冀县所代替。从此,它再也没有做为行政区划而使用了 。
6. 冀州是什么地方
古代冀州约当河北省中部、南部易水以南地区。还包括相邻的山东西北部部分地方。滹沱河或以北为幽州。
今日河北省亦有以此命名的县级市。
7. 三国冀州在哪里
三国冀州是现在山西省、河北西北豫北等地。
冀州行政区划范围随着历史朝代的兴废更替,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的发展演变过程。两汉时,河北的中南部为冀州。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短命的王朝,没来得及在政治上进行重大的变革,只是改州为郡,仍依汉制。
唐朝时冀州属河北道,其管辖区约等于两汉时的一个郡。宋朝时,冀州属河北东路。唐宋两代的“道”和“路”性质一致,只是名目不同。其下唐为郡,宋为州。州郡之名互易的事屡见于史书。
其辖县之多少,亦略有不同而已。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直隶中央政府管辖,是京畿重地。清朝,冀州是直隶省辖下的直隶州。1913年,降州为县,“冀州”一词便被冀县所代替。从此,它再也没有做为行政区划而使用了。
(7)历史上冀州是哪里扩展阅读
冀州在我国绵长的历史中,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说远在四千年之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黄帝在征服蚩尤、炎帝两个部落之后,定居晋南,依山川大势,“割地布九州”。
在唐尧时,洪水为害,淹没九州。大禹又“随山浚川”“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服”。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
据《左传》记载,夏启即位以后,将夏的统治地区划为“九州”,并铸九鼎“象征九州”。设置九州是为了管理居民;铸造九鼎是为了记载夏王朝的功德,象征夏王为九州之主。
8. 冀州的历史是怎样的
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5000年历史,得到确认!
历史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强韧的力量,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前不久,8位国内着名文物专家齐聚冀州,对4大类123套件历史文物进行集中鉴定,结果把冀州历史推到了5000年以前。这是“九州之首”文化的寻根之旅,也是对冀州历史渊源的一次重新定位。
冀州渊源: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9. 现在的冀州市是古代的九州之首“冀州”吗
现在的冀州市不是古代的九州之首“冀州”。
古代“冀州”是汉籍《禹贡》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现在的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10公里,总面积918平方公里。冀州市辖6个镇、4个乡:冀州镇、官道李镇、南午村镇、周村镇、码头李镇、西王镇、门庄乡、徐家庄乡、北漳淮乡、小寨乡。
(9)历史上冀州是哪里扩展阅读
冀州的概念,不仅有其地域上的含义,也有行政区划上的含义,两者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化。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鉴于秦代中央直辖40郡,多有不便。于是在“郡”上又加了一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13个刺史部,又称“十三州”。
其中冀州刺史部辖4郡6国,包括今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3市全部,衡水市大部,保定市西南部,沧州市一小部,河南省北端三四个县,山东省西端三四个县。刺史部设刺史一人,“传车周流,非有定镇”。至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冀州刺史部领11个郡(国)、155个县。
刺史部巡行无常治。西汉时的冀州无论从所辖范围、州的治所都与今天的冀州市无关。东汉时州已有治所,冀州刺史部比西汉时更为广大,增加了今沧州、廊坊、天津市各一部分。
袁绍、曹操都曾自领冀州牧。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冀州州治移至信都(今邢台),从此冀州与今冀州市开始联系起来。其后300多年,冀州作为行政区,所辖区域或大或小,但一直存在。
隋朝建立,中国又由割据转为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州为郡,行郡、县两级制。当时全国共有郡190个,县1255个。自隋以后,大冀州作为一级行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信都郡为冀州,从此作为一个类似现在地市级行政单位存在多年。